年满60的鲍起静凭借《天水围的日与夜》获得最佳女主角 |
今年是香港电影百周年,第28届金像奖颁奖的前后,似乎也时时暗合着这个主题。此前影后和影帝的大热人选,分别是凭借《天水围的日与夜》和《证人》入围的鲍起静与张家辉。两人之前一同获得了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的最佳男女演员奖。鲍起静是著名演员鲍方的女儿,长期活跃在香港电视界。张家辉虽然演过不少电影,但一直以配角身份亮相。两位演员都不是大明星,却是实力超强的“戏骨级”人物。这次两人获得提名,本身就代表着金像奖评委会的一种态度。
“港味”少缘于市场利益
历数近年的香港金像奖,从2005年开始,金像影后的得主分别是章子怡(官网,子怡空间)、周迅、巩俐与斯琴高娃,而周迅还在前年凭借《夜宴》获得金像最佳女配角奖。这不难看出,内地女明星这些年在香港金像奖上如日中天的地位。为此金像奖评委会主席陈嘉上对记者解释,内地女星的强大,并不代表着香港女星实力弱,而是香港男星的票房号召力强。“一部合拍片,投资商要考虑票房,首先想到的是有票房号召力的本地香港男演员。但合拍片的规定中注明,必须要有内地演员的参与比例,所以女演员方面就选用内地的。结果导致内地女演员比香港女演员参与大制作的机会更多。机会多得奖的比例当然就高”。但目前香港电影缺少香港味,是否仅仅因为缺失本地女演员呢?陈嘉上直言当然不是,“市场是左右一切的关键,超过600万元投资的港片想不赔本就只能依托内地市场。所以,更多港产电影为追求投资回报,在制作上会尽量迎合内地的审查制度,长此以往不但损失了香港电影的自身特点,也让不少喜欢港产电影的观众失望”。
本土电影异军突起是必然
在今年提名的最佳影片中,与《赤壁》《画皮》《叶问》《长江七号》等4部合拍大片并列的是一部小成本本地电影《天水围的日与夜》。该片是一部淡然而又让人感动的普通人的电影。影片走进天水围社区,故事内容涉及单亲家庭、孤寡老人、中学生成长等诸多问题,全片没有商业噱头但却温情无比。在颁奖前两天,金像奖评委会主席陈嘉上表示,虽然他不会预测该片会否得奖,更不会以主席的身份去评判该片的优劣,但他可以肯定的是,“金像奖评审团已经注意到,本土电影以及非商业电影对这个奖项的重要性。本土特色是不能回避的。经过几年市场的冲击与迷失,重拾本土特色应该是以后港片再次腾飞的方向。”
香港港片还要两条腿走路
陈嘉上在接受采访时说,坚持本土特色并不意味着要刻意排斥外埠市场,“很多人怀念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港片,但没有回头路走,现在要退回原来是不现实的。既要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又要不失去本土特色,这两者需要的是平衡以及有益的融合”。陈嘉上认为合作是世界电影发展的趋势,“合拍片不但要做,而且要做好,拍什么样的合作片才是问题的关键”。前香港金像奖主席文隽接受采访时说,《十月围城》就是很好的范例:“这部电影汇聚了七八个影帝,投资过亿,反映香港义士在香港本地保护孙中山先生的故事,充满了香港情结。我很看好这样的合拍片。”陈嘉上总结,“香港电影还要两条腿走路,商业片是香港电影业的血肉,本土精神是香港电影血肉中的魂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