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香港电影频道 > 第28届香港金像奖 > 媒体关注

金像奖审视港片自我 未来定位“城市电影”?

影帝张家辉影后鲍起静和挚爱合影
影帝张家辉影后鲍起静和挚爱合影

张学友演唱百年电影金曲
张学友演唱百年电影金曲

  今年是我第二次去香港金像奖颁奖现场观礼,感觉不如去年好,感动却比去年多。总的来说,香港金像奖不愧是行业奖,真实反映了目前香港电影界的自我审视。

  先说颁奖礼,本以为是香港电影百年,会有许多精巧设计。一看,不是没有,但明显没用心,《偷烧鸭》那几段致敬或者恶搞的短片,欠缺创意,让人联想到时下的不少香港电影;只有张学友林忆莲的歌曲串烧,燃起我们对港片曾经的魂萦梦绕。个人感觉,这两届颁奖礼与主席陈嘉上本人一样比较务实,即便适逢港片百年华诞,面对资金、人手、场地捉襟见肘之忧,也不打肿脸充胖子,尽量做到简单隆重,获奖人的现场感言更成功带起多次感动气氛,从专业精神奖丁羽台上长时间无语凝噎,终身成就奖萧芳芳感谢现场观众体谅她患有严重耳疾而无声舞动彩色荧光棒代替掌声;到陈丽云、鲍起静、廖启智这些几十年如一日甘于平凡的老戏骨终获肯定的激动;足以让我们感受到:正是这批老影人的努力奋斗才造就了港片曾有的辉煌。

许鞍华凭《天水围的日与夜》获最佳导演
许鞍华凭《天水围的日与夜》获最佳导演

  自我审视:重塑香港精神也有前提?

  本届奖项的竞猜可能是这几年最难得一次,原因文隽说得明白:“08年港片没有太突出的标志性作品,属于群龙无首局面。”所以谁得奖都不稀奇。重要奖项(表演及最佳影片、导演、剧本)方面,似乎是香港精神(许鞍华在《天水围》中重新立足香港本土民生百态,《叶问》重振香港最独特类型功夫片传统)的胜利;“天水围”四个女人(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女配角)的胜利;或者充分体现敬老爱幼(陈丽云、鲍起静、徐娇)的美德,甚至八卦点说是亚视(鲍起静、陈丽云一直是亚视艺员,影帝张家辉出身亚视,鲍起静在TVB独家直播现场高调感谢ATV)的胜利……但我想最主要的还是反映了香港电影从业人员的比较现实的自我审视:回归香港精神当然重要(如《天水围》),但前提还要有技术含量和市场肯定,既然没有往年《无间道》、《功夫》、《投名状》这种出类拔萃的绝尘之作,那么综合考量不失的《叶问》获得本届最佳影片也就不算意外了。

  必须承认,香港电影工业确实在萎缩,当年从业者人满为患,如今大多转行,剩下的寥寥可数,而且普遍年龄偏大。每年的金像奖,晃来晃去的永远是那几张老面孔,偶有新人,也多来自内地,譬如本届获提名的莫小奇、张雨绮,获奖者则是徐娇。

  2009正值香港电影诞生一百周年,港片若要薪火相传,“群龙无首”并不可怕,“后继无人”才是致命之忧,希望以后的香港电影和金像奖出现的中坚派张家辉、陈木胜、林超贤、叶伟信,还有新生代郭子健、麦曦茵(年仅23岁,凭《烈日当空》获金像奖最佳新导演提名)、粱进龙(《天水围的日与夜》)出现,才有希望。

王家卫为萧芳芳颁终身成就奖
王家卫为萧芳芳颁终身成就奖

  重新定位:“城市电影”是新生方向?

  说起来,谈香港电影近来似乎成为影迷间很流行的一件事,可惜语气大多充满无奈和惋惜,论调无非港片已呈低谷颓势,争议永远围绕究竟是北望神州还是坚守本港,再列出人才青黄不接、产量逐年递减的事实……总之盛况不再、前景堪忧,只好抚今追昔慨叹,浪花淘尽英雄了。但从今年金像奖的获奖结果来看,经历近十年的迷失,窃以为,目前的香港电影应该找到自己的坐标,重返黄金时代纵是一场旧梦,构筑如纽约那样的城市电影风景却是新生方向。

  香港电影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高速发展,至80年代中期达到巅峰,年产量一度超过200部,亚洲仅次于印度,世界排名第三,缔造无数影坛传奇(公司有邵氏、嘉禾、新艺城,巨星有许冠文、成龙、周润发),号称东方好莱坞。毫无疑问,港片兴衰历来契合本埠经济发展速度,“鱼翅捞饭”时代,电影业自然兴旺,仅仅面对东南亚和台湾两地市场就已供不应求,只要开戏就能回本,本土票房都是纯赚,每个电影人都忙得分身乏术,不仅仅刘德华和郑裕玲这样卖座影星赢得“刘十三”和“郑九组“的绰号,连武指、摄影、美术等幕后工种也都忙到同时给几个剧组开工。彼时电影从业者人数规模相当巨大,却依然人人有工开、有钱赚,皆因市道太好、唯港独尊。

  不过,纵然香港影人才华横溢、创作多变,但每年两百部的产量,最终也导致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大量的跟风之作掩盖了不少用心佳作,急功近利的结果是杀鸡取卵,上世纪90年代,当台湾八大片商突然不再购买成本已抬到天价的港片时,香港影人顿觉末日降临。十几年后,最好的时光当然已经过去,但香港电影仍在,只是已不复当年亚洲霸主的雄风。环顾昔日撮尔小弟,韩国、泰国早已照猫画虎,金基德、朴赞旭、姜帝圭、郭在容、托尼贾之流后生可畏,《漂流欲室》、《老男孩》、《太极旗飘扬》、《我的野蛮女友》、《拳霸》各种类型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新世纪的东亚影坛进入诸侯争雄的时代,香港电影也终于完成历史使命,逐渐从“电影王国”向 “城市电影”规模过渡,期间影人心态几经磨砺,但大势所趋,且看本届香港金像奖提名,许鞍华的《天水围日与夜》、杜琪峰的《文雀》、邱礼涛的《我不卖身,我卖子宫》,张艾嘉的《一个好爸爸》都打出原汁原味的本港招牌,《赤壁上》、《画皮》、《长江七号》则是香港影人与内地密切合作的产物,足以见证自给自足和进军内地已成为香港电影的两手都要硬。尽管不复当年动辄200部的产量,但也避免了跟风者众、烂片成堆的现象,今日之港片,突出佳作或许寥寥,但水准普遍中上,毕竟眼下投资慎重,再想入当年胡混乱拍已不可能。

魏君子与颁奖嘉宾夏文汐合影
魏君子与颁奖嘉宾夏文汐合影

  怎样让香港观众重新爱上本土电影?怎样借助内地的资金市场解决香港影人的生存之忧?如何平衡这两点?《十月围城》导演陈德森讲得最直白:“拍以前的那种香港题材当然也可以,但就不要想着硬要在内地上映。你要分得清楚,不能说既希望香港和海外市场,又要有内地市场。”只有如此,香港电影才算真的找准自己的位置,毫无顾忌的继续拍摄“东方之珠”的城市影像和独特气质。

  
(责任编辑:杨昊)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鲍起静 | 陈丽云 | 许鞍华 | 张家辉 | 张学友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