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电影 Movie > 《重返1999》 > 独家策划

十年里程之上海电影集团公司

  海派文化韵味独特,与京派文化或其它区域文化有着明显的不同,其独特的优越性和自豪感不言而喻,上海电影同样如此。比如我们说中国电影的诞生地是当年拍摄《定军山》的北京前门大观楼,而上海人则更喜欢上海是中国电影发祥地的提法,因为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在这里拍摄,上海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创造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高峰等等。上海承载了关于中国电影的辉煌记忆,但历史已经远去,如何在这块土地上再创辉煌,成为摆在上海电影集团公司面前的最主要任务。

  上海电影集团公司2001年改制重组,由上海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译制厂、上海东方电影频道、上影东方影视发行公司、联合院线等多家单位组成,整合上海地区的国有优质电影资源,产业链涵盖制片、发行、放映、销售、传播等诸多方面,整体来说比较完备,作为上海文化产业的标志,上影集团的竞争力不容小觑。

  动画片崛起

《宝莲灯》
《宝莲灯》

  上海美术历史悠久,《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动画长片赫赫有名,但是,作为中国动画片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上海美术已经很久没有推出作品。1999年,《宝莲灯》让业界和市场刮目相看,这是第一次采取商业动画片的操作方式运作的动画片,改编观众熟悉的传统故事,邀请一线明星加盟配音,主题歌早已红遍大街小巷,最终,《宝莲灯》拿到近3000万票房,成为标志性作品,当年国产片票房冠军《不见不散》也不过4100万票房。

  《宝莲灯》之后,国产动画片进入低谷,再度崛起已是2008年。《葫芦兄弟》针对六一节档期入市,但影片只是一次比较没有诚意的怀旧,没有添加任何新元素,单纯老片重剪,影片最终拿到700万左右票房。《风云决》拿到3000万票房,《喜羊羊与灰太狼》票房超过8000万,先后创造国产动画片的新奇迹,但上影集团与这两部电影的关联并不密切,影片投资方是上级单位文广集团,上影集团只是在发行和放映环节多下功夫,对创作生产环节的参与程度其实并不高。上海美术能否真正取得突破,还要看今年《马兰花》的表现。

  上海都市片式微

  海派电影反复提及都市主题,因为它曾经非常辉煌,尤其是在解放前出现的《小城之春》、《马路天使》、《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等,至今仍是可以顶礼膜拜的经典,在电影里,上海这座城市的空间意味深长。时光荏苒,对都市电影的不断重提,是希望能重现昔日风采。

  都市题材一直都是海派电影的主流,《人约黄昏》油画般的画面流出阴柔的意味,《苏州河》的后现代爱情游离于尘世,《花眼》则呈现都市中碎片化的情感,不仅内地导演喜欢拍摄这座城市,香港导演也常常心生迷恋,作为对殖民地情怀的影像纪念,《红玫瑰与白玫瑰》至今仍被视为张爱玲作品改编电影最成功的一部,《半生缘》拿捏不住命运的爱情至今仍在上演,《花样年华》用旗袍的光影画出繁复和萎靡,《长恨歌》却开始流露出陌生的滋味。上海都市电影更多地表现为暧昧的空间和甜腻的小资情怀,但都市的神韵却逐渐丧失了传达的机会,而近年来跟上海有关都市电影明显减少,风格更加零散,往后,我们还能在哪里看到这座城池?

  人才青黄不接

  上影在投拍《长恨歌》时提出“沪产合拍片”的概念,从制作到宣传、发行都由上影主控,上影的年轻创作人员加盟制作班底,增加实际操作经验。但是,合拍片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引进先进的制片管理模式,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准,说到底,还是为提高国产片水准积累必要的经验并最终转化为生产力。为何单独提出沪产合拍片?它从另一个方面暴露出上影缺乏创作人才的问题。上影不甘心沦落为外景基地,虽然影片发行和营销实力强大,但制作环节毕竟是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如果没有充足的人才储备,不能保持创作生产的延续性,何来振兴上海都市电影呢?

  但现实是残酷的,培养人才是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尽管上影对青年导演的扶持力度不小,但仍然无法提供足够充裕的机会留住创作者的激情,自然也就无法阻止他们离开这座城市、北上京城寻找机会的潮流,主创人员青黄不接,这就是上影至今无法摆脱的困境。

  引进贾樟柯

贾樟柯
贾樟柯

  贾樟柯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以独立制片的形式转战多年,却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落脚点,工作室在上影集团挂牌,标志着这种游离状态的终结。

  贾樟柯与上海这座城市姻缘颇深:上海电影资料馆签约收藏贾樟柯作品,称之为“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世界》、《三峡好人》、《二十四城记》和纪录片《东》、《无用》等几部近作,投资方都有上影集团的身影;这些影片的院线发行工作,也主要由上影旗下的上海东方主持,虽然票房表现并不出众,但能让观众在影院观看,对贾樟柯来说就是胜利。落户上海可以让贾樟柯获得更多创作自由,执导献礼世博会的大型电影艺术纪录片《上海传奇》的机会更是非常难得,种种利好条件如此清晰,是其它城市或者其它电影企业不可能提供的。与贾樟柯签约对上影来说当然也是双赢局面:扶植贾樟柯是引进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是团结年轻电影力量的积极姿态;把贾樟柯树立为上海电影甚至华语电影的标志性人物,可以同时带动双方品牌的上升;单是《三峡好人》夺得包括金狮奖在内的30多个国际奖项,就是可以大书特书的坚硬成绩,贾樟柯的加盟将有助于上影推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

  华语电影,上海制造

  利用华语电影人才,迅速发展上海电影的竞争力和市场覆盖面,把上海打造成华语电影重镇,上影集团提出了“华语电影,上海制造”的制片路线,并将它确立为集团的发展战略。前面说到上影缺少人才梯队的关键环节,与华语电影导演展开广泛合作是有效的解决办法,既可以维持上影集团的品牌竞争力,也为修复人才断层争取必要的过渡时段。

  上影与华语电影的顶级人物保持良好的沟通:王家卫的《花样年华》和《2046》,都与上海紧密相连,而他心目中上海的神深藏在弄堂里,会等待将来有机会去碰触;关锦鹏也是海派电影的重要环节,从《红玫瑰和白玫瑰》、《阮玲玉》到《长恨歌》等等,都是这座城市的情感注脚;《色戒》引发争议直接导致合拍片环境紧缩,但是李安导演最受内地关注的作品,上影集团的贡献功不可没;《大灌篮》、《画皮》等等合拍片进驻内地电影市场黄金档期,创造可观的票房佳绩,也是上影集团打造华语商业电影的优秀成果。

  

  
(责任编辑:周宇)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