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娱乐评论

人民日报海外版:当代情感类型影视剧透视

  “幸福是什么?”这问题听起来似乎有点儿俗套,但演绎着寻找真情和幸福的故事永远不会缺少观众,从上世纪末开始,以生活情感为题材的影视剧红遍了半边天。

  直到今天,情感类型影视剧并没有衰弱的趋势,受众群反而越来越广,仍占屏幕的主流,似乎很多人能通过剧中的情节找到自己并进行自我剖析,从而更深刻地认识问题、发现症结,并有效地解决,这也是此类影视剧的重要社会价值。

  一部《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让家庭暴力和妇女权益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继《牵手》之后,《温柔陷阱》、《手机》等一系列“婚外情”题材的影视剧扎堆儿凑热闹;一部《双面胶》,掀起婆媳关系的全国热议;一部《金婚》,让很多人看到了对爱情、对婚姻的坚守……

  它们不同于古装剧和偶像剧,它们贴近生活却又比生活更直白,赤裸裸地将生活中的矛盾展现,发人深省。

  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心中渴望真诚的生活……

  《渴望》当代情感剧的里程碑

  1990年岁末风靡全国的电视剧《渴望》,可以说是第一部力证中国观众喜欢人间烟火的电视剧。《渴望》的热播,使中国人的作息时间一夜之间被打乱,万人空巷。据数字统计,该剧曾创造了中国电视剧最高收视率——90.78%,当时的北京市犯罪率也有所下降。

  该剧以“文革”那个年代为背景,以女主人公刘慧芳为中心人物,一条故事线索讲述她的人生经历,另一条是关于弃婴小芳的身世之谜。很简单直白的剧情,为什么人们那么钟情?就像主题歌中唱的:“……恩怨忘却,留下真情从头说。相伴人间万家灯火,故事不多,宛如平常一段歌,过去未来共斟酌。漫漫人生路啊,上下求索,心中渴望真诚的生活……”

  上世纪整个80年代,内地的荧屏收视都被港台剧和日剧垄断,当时正值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周星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所展示的情感类影视剧作品,普遍以表达人的真挚情感为主要内容,剧本中涉及的感情线索相对单一。改革开放后,伴随着人们一些被禁锢思想解放,使得整个社会对人的情感生活更宽容,人的情感越丰富,对情感的追求就越多样化,剧本的创作也为人们真情实感的释放亮起绿灯,这不得不说是中国影视界的一个进步。”

  正是这种多元化的情感释放突破了十年间影视剧内容的单一性,人们不仅在电视中看到了情感的多样性变化,也满足了观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普遍心理诉求。对真善美的追求一度成为了当时独特的文化现象。

  《渴望》当年花了102万元,平均每集两万元,成本如此之低,口碑如此之好,《渴望》却还是赔了,最后只收回来59万元。它也给后面的电视剧提供了一个范本,怎么拍电视剧?如何走向市场?《渴望》之后,众多情感影视剧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而渐渐完善的拍摄和市场流程也使得电视剧生产更加有章可循。

  《渴望》无疑成为了中国影视剧在生活情感题材方面探索的一个里程碑。

  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亦真亦幻难取舍……

  当代情感影视剧的“畸情迷途”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思想情感的丰富流露,中国影视剧本的创作者也进入了“诸子百家”竞相争鸣的阶段,创作者们不惜笔墨,将不同类型的生活情感在剧本中浓墨重彩,描摹得淋漓尽致,使得情感影视剧持续升温,原来它与涉案剧、古装剧并称为中国电视剧的三大支柱,而今却独占鳌头。

  1999年,一部以婚外情为主题的电视剧《牵手》的热播,赚足了人们的眼泪,较高的收视率自然也给投资方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随即,好多同类型的电视剧相继跟风,对爱情的拷问成为了新的情感剧题材,“婚外恋”、“三角”甚至“多角”恋成了剧中“主打”情感。更有“姐弟恋”、“一夜情”、“乱伦”等类似的新鲜剧情出炉。《让爱做主》、《危险真情》、《温柔陷阱》、《情感阴谋》、《出轨》、《情问》、《女人不伤心》、《今生情未了》、《一个女人两个家》、《爱情滋味》等一系列言情剧蜂拥而上。

  《出轨》导演刘二威曾在相关媒体上说,《出轨》是一部描写家庭暴力和婚外恋的力作,以非常现实的视角叙述生活中的种种情感出轨问题,将“姐弟恋”、“三角恋”、“一夜情”、“婚外情”等情感问题反映到影视作品中,真实地展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们遭遇的情感迷茫。他的这种表白很有代表性,但问题是这种种的畸形情感搬上荧屏之后,已经集中、放大和强化了,已不同于生活的原生态。戏剧手段的应用只会助长煽情,它带到观众面前的情感是否真实,就另当别论了。

  这些内容着实让普通老百姓头晕目眩了一阵子,可是“戏”无止境,这些错综复杂的恋爱遭遇,又在继续上演什么样的“旷世奇情”?很多导演似乎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言情,情感剧逐渐开始与悬疑剧、红色经典剧、反腐倡廉剧甚至古装戏杂交,滋生出很多“怪胎”。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部电视剧《情感阴谋》,它号称“开中国电视剧情感悬念片之先河”。剧本采用情感加阴谋加复仇的叙述模式,环环相扣,险象环生。这部戏与其说剧中人时刻深陷在各种阴谋的旋涡中,不如说更像是电视剧导演的阴谋。

  这些电视剧中的共通之处在于人物大部分十分类型化,缺乏个性。事件因果关系设置常常过分简单、惊人雷同,甚至到了可笑的地步。而对矛盾的解决通常也非常格式化。

  “都市情感剧的走红与走偏,经济效益是最大的驱动因素。为了达到高的收视率,编剧和导演的手段可谓是无所不用之极。”周星说,“由于电视剧市场化功能的逐步完备,我国的电视剧开始转换为艺术产品,成为越做越大的大众文化产业。也就是说,电视剧的所谓艺术功能已服务于其市场流通的商品属性,因此电视剧制片方必须遏制这种市场化炒作剧情的剧本在情感影视剧中泛滥。”

  关注新生代,创作需要突破瓶颈

  时代需求新情感剧作中的“第四者”

  前几年广电总局等监管部门一直在加强整肃荧屏,随着涉案剧从黄金时间撤出、古装与红色经典戏被严查致使这些题材电视剧数量减少,政策导向有意无意间成了都市情感与家庭伦理剧大红大紫的一个促进因素。

  2007年以来,广电总局对情感影视剧中婚外情的题材也提出了严肃整改,紧接着,婆媳关系又成为家庭生活中的主要话题,比如,近两年热播的《双面胶》、《我们俩的婚姻》,国内第一部反映家庭暴力的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爱了散了》代表无性的婚姻问题也被一一被搬上了银幕。

  不难看出,生活剧的题材越来越广阔,从人性纯善、以和为贵的主题,发展到了对人性的拷问。于是我们看到了,主角们的经历比悬崖还陡峭,家务事清官也难断,焦头烂额之余,也让观众看得喘不过气来。面对这种局面,业界人士纷纷开出药方,彻底清除情感影视剧中的泛“第三者”现象。

  导演郑晓龙认为,“一些情感剧的剧情表象属于社会问题,但现在荧屏上夸大、渲染一些社会不良现象,这样会给青少年一种错觉,以为有婚外恋是合理的,也使一些小众夸张为大众问题对成年观众的情感观念也会产生误导。”

  制片人铁佛认为,“家庭伦理剧不能光在‘情感’问题上大胆,还应该重点在内容突破上大胆些,比如换角度,开创全新的模式。”

  高希希也指出,电视是一种大众传媒,它必须健康,必须引导文化的主流方向。

  现在,年轻一代作家和编剧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所谓的时尚、潮流甚至魔幻题材创作上,很少有人愿意静下心来观察生活、理解生活,继而深入地表现生活。事实上,在情感剧影视作品中,最贴近生活的也最易成为经典。

  “编剧需要在了解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认真观察生活,而不是闭门造车。主创人员认真观察生活,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合理‘加工’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周星说。

  在此次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召开前夕,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王兴东联合中国作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张抗抗,共同提交了增设“最佳剧本改编奖”的提案。

  “倘若没有新生力量出现,恐怕这种情感剧热不会持续太久。”业内资深人士坦率表示。

  眼下,“80后”一代正在逐步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情感世界是一块非常值得深入发掘的影视资源,《奋斗》、《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都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品,但数量太少,远远不能撑起一块市场。可这两部反映“80后”情感生活作品的创作者,也并非年轻人,因此尽管影响力很大,但在生活的真实性上也受到不少年轻人的质疑。更有业内人士表示:“只有年轻一代编剧新势力迅速成长起来,情感剧的热潮才会持续下去。”

  《金婚》情感剧的巅峰

  情感剧从冲击到和谐

  改革开放后,生活情感题材影视剧从人生的跌宕困苦到情爱的复杂纠葛,在经过了一系列的洗礼后,近两年又逐渐回归和谐。

  “尽管第三者、婆媳矛盾、家庭暴力等一系列不和谐的因素在情感生活剧中占了一部分,但就整个社会发展的大背景看,这也只是一个过渡,最终能够打动人的,还是温情。”周星说。

  几年前,索尼影视中国地区总经理陈建德曾透露,“中国情感类的影视作品很难走出去,因为外国人基本理解不了复杂的情感故事。海外对武打、动作片的兴趣比较大。”

  2007年,一部《金婚》却一举赢得口碑与收视的大丰收,屡摘海外电视节电视剧大奖,归根结底,是因为真实与和谐。《金婚》以编年体形式记录了一对平凡夫妻从相识、恋爱到婚姻生活的50年历程。虽然是磕绊很多,但始终相濡以沫,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值得一提的是,《金婚》的制作人也是《渴望》的制作人郑晓龙。郑晓龙谈起两部剧时说:“这两部剧的主题是一样的,中国人越来越需要温暖的东西。”

  郑晓龙说,“电视剧其实与生活是同步的,《渴望》没有更高的主旋律,当时是希望广大人民群众看到《渴望》,心里都有一种温暖的感觉,让人们渴望善良、美好,唤起人性的复归。”谈到《金婚》,郑晓龙表示,《金婚》和《渴望》这两部电视剧虽然相距近20年,其实都印有非常强烈的时代标签,都突出了中国人对家庭的维护,对亲情的重视。

  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认为,“《金婚》跟以往描写婚姻家庭的情感戏是不同的,它不是着眼于用审视、批判、婚姻理性主义的眼光来看待婚姻生活当中哪些不合理,而它是在不脱离中国的现实,不脱离中国现在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阶段,用一种和谐的中国的方式,来表现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婚姻生存状态和我们的情感表达方式,照样揭示出夫妻之间的真爱至上。这部戏将情感类型剧推上新的深度和高度。”

  《金婚》是中国情感剧从冲击到和谐的典型代表,它既赢得了市场又赢得了收视,并且创造了巨额经济效益,它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并不是我们要达到收视率只有意乱情迷,《金婚》告诉我们绝对不是,这一点从哪个高度总结都不为过。《金婚》重新展示了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主义回归,这种真正的现实主义回归将成为情感影视剧创作领域中永恒的魅力。

  
(责任编辑:杨昊)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