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电影 Movie > 《重返1999》 > 独家策划

任仲伦:中国电影十年 产业链逐渐成熟

  现任上影集团总裁的任仲伦,同时也是上海文广影视集团副总裁,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比较不为人知的是,人称任总的他还是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曾经担任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研究生导师,还曾是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一连串的头衔之下,也昭示出任仲伦和电影的联系,虽然在1999年的时候,他还未曾进入上影集团工作,但是多年前,他就开始了电影方面的评论和研究。学而优则仕,任仲伦对于10年来中国电影的看法,有着知识分子独有的思辨性。

任仲伦
任仲伦

  任总99年的时候在从事哪方面的工作?

  那个时候,我还在教书,是做研究的,写影评,研究电影,我是2003年到上影的。

  99年的中国电影市场,票房降到最低点,您当时有没有感受到中国电影市场的低迷?

  是的,中国电影这十年的发展,潮起潮落。当年的困境,首先就表现在观众的大量流失,以及票房急剧下降,然后加上各类的娱乐项目的冲击,使得影院里……因为当时影院都是大厅嘛,几百人上千人的大厅,基本上里面没人看电影,经常会出现,一部影片放两场,三个人看,就是说的‘1,2,3”现象。

  十年来,哪件跟电影有关的事,是让您最难忘的?

  我2003年到的上影集团,当年出访美国,对我触动特别大。我当时到了美国,拜访了米高梅公司,看了01年他们公司的财务报表,有一项叫作音像版权收益,仅仅是米高梅公司一家,它自己本身在美国电影公司的排名也不高,它的电影主题曲和原声音乐的CD产品,当年的版权收益,我看了数字,很惊讶,0.97亿美金,也就是近一亿美金,我们当时一年的票房也就8亿多,等于我们全年的票房。后来,我就想弄清楚的问题,美国人究竟靠什么在生存和发展,它的整个产业链是怎么形成的,它的利润模式是什么样的,它的经营结构又是什么样的?

  这件事,对于04年上影的改制是不是也有启发?

  直接影响了我的看法。美国电影协会的主席当时告诉我,美国影片,在票房上,十部影片,只有一部是收回成本的,当时我就很惊讶,我在想,其他九部影片都要亏损,这个企业怎么运行?但我后来注意到,他们所提到的只是票房上的亏损情况,版权收益才是美国电影产业的主要收益,票房收益只是收益的一种形式,票房收益很重要,但不是全部。当年米高梅在新片上的投入和产出不到两个亿,在版权销售上达到5.4个亿,那我就知道了,实际上版权销售哟远远高于票房销售,它有70年的保护期,它形成了整个产业运行的东西,这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回来直接影响到上影集团这5年的变化。

  主要的变化在哪里?

   我们上影集团现在实际上把整个产业链打得很完整。除了我们多片种发展外,有故事片,美术片,纪录片,还有电视剧,像《亮剑》等,另外,我们的市场也力求完整,上海联合院线从一亿票房,两亿票房,到三亿、四亿票房,都是我们率先突破的,今年我们做到了将近5亿票房,利润达到2230万,利润是全国院线最高,这些,都是当年得到的启发。

  有没有哪一条电影上的政策,让您觉得意义重大?

  那应该是“放开政策”。原来,实际上电影制片是专营的,它允许十几家制片厂生产,其他地方不能生产,近几年电影产业最大的发展就是电影产业开始完整,相关政策出台后,所有单位都可以报批生产制作电影,这样一来,原来是十几家电影制片厂在制作的,变成各种愿意制片的力量都开始制片了,像民营资本的崛起,民营资本和国有资本的结合,外来资本的进入,就形成了一个百舸争流的局面,我觉得这是国家电影政策一个重大的突破,也是重大的收获。我经常给我们的职工讲这么个段子,国有企业过去像乌龟驮着重负,在专用的轨道上跑,我们十几家制片厂自己跑,跑着玩,今天你领先点,明天我领先点,但这个跑道是封闭的,国家电影政策开放后,民资进来,外资进来,就进来很多洋兔子、野兔子,跟你乌龟赛跑。那个时候我们有种幻想,以为他们不懂的,要么以为他们骄傲,要么在大树上睡觉,最后赢的还是我们,结果,在赛跑中,有撞死的,有骄傲的,更多的是成为中国电影的主力,带来了中国电影繁荣的局面。如果不是这样,不会有四百多部影片。

  1999年,您当时关注的是什么样的电影?

  我当时在大学教书嘛,当时大家都关注的是那种比较偏艺术的电影,像《黄土地》啊,《霸王别姬》啊,当时的电影界、电影评论领域的整个风气也是这样的。

  在您看来,哪部华语电影对于中国电影十年来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应该是《英雄》。《英雄》是中国电影产业上的一个重大拐点,是中国电影通向一个产业方向,起到重大商业影响的一部重要影片。它成功的最大原因,不仅仅是它选择了一个商业题材,它的营销也是按商业规则在做。中国从来就是有过一些商业题材,惊险片啊,公安片啊,但是在发行过程中,我们还不是把它作为产品在推销,还是作为一个艺术作品在推销。当时就是拍完一部电影,然后就放到电影院去上映,放多少算多少,最多的宣传就是把剧组带到现场跟观众见个面。所以说,《英雄》启蒙了我们很多商业操作。

  如今,中国的电影市场开始朝良性的方向,大踏步发展了,上影集团的发展是否有更具体的策略上的引导?

  我觉得是四句话,“多片种繁荣,产业链完整,海外具有重要影响,中国一流”。上影对文艺片投入的传统还会继续下去,像贾樟柯在跟上影合作了《三峡好人》、《二十四城记》后,还将继续合作《上海传奇》,之前高群书的《东京审判》、王家卫的《2046》、《蓝莓之夜》、李安的《色,戒》,上影都参与其中。其实上影现在的发展是三足鼎立,体现民族精神的电影我们会继续做,然后,是我们的商业大片,如去年的《大灌篮》,《画皮》,我们跟中影合作的《赤壁》,我们跟环球合作的《木乃伊3》,其次就是上面说的文艺片。

  

  
(责任编辑:周宇)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任仲伦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