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电影 Movie > 《重返1999》 > 独家策划

高军:中国电影市场得感谢《卧虎藏龙》

  现任北京新影联副总的高军,原本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从事了近30年的电影市场营销,参与策划了几百部电影,其所掌管的新影联,占据了北京影院市场的8成份额,在电影市场的票房统计领域,有这么一个未成文的定律:新影联的票房数据乘以10,便是这部电影当时大致的票房总额。回想起从1999年到2009年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状况,高军显然有不少话要说。

新影联副总高军
新影联副总高军

  从数据上来说,1999年当年的票房仅有8.1亿人民币,是近20年的票房最低值,你还记得当时的状况吗?您觉得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99年有一个有意思的状况,我做了一个对比,99年电影的从业人员有22万多,年创值是8亿多票房,99年,全国报业广告大户,广州报业集团,广告部门有四十个人,广告收益9个亿,四十个人产生出来的效益,超过了22万人所产生出来的效益。实际上,中国电影在90年代中期经历了一个大反弹,出现了一批可以与进口大片抗衡的电影,像《阳光灿烂的日子》、《红樱桃》、《周恩来外交风云》,我觉得造成99年的票房低谷有三个原因,一个是当时大家的观影习惯还没有形成,而且进口大片经过了5,6年的运作以后,逐渐观众已经感觉到不那么新鲜、刺激了,不像90年代初,大片引进国内的时候,有的观众是逢大片必看。从片源角度,98,99年是大片不大,精品不精。我记得99年和2000年,有两部进口大片创下了大片票房新低,一个是《黑客帝国1》,一个是《花木兰》。这两部片子在中国的总票房都只是1000多万,没上2000万。所以进口大片的新鲜感已经不复存在了,而真正能顶上来的国产影片不多。而当时张艺谋和冯小刚的票房成绩也没有像现在这么好。”

  当时有没有觉得中国电影的前途比较暗淡?

  我倒没有这么觉得,当时每部电影对我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您觉得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电影的市场状况有了一个改观?

  我觉得首先要感谢一个人的一部电影,李安的《卧虎藏龙》。榜样的力量实在是太重要了。要是没有李安的《卧虎藏龙》,肯定不会有张艺谋的《英雄》,也不会有冯小刚后来的《夜宴》。

  还有什么别的电影也具有这种里程碑式的意义吗?

  里程碑式的意义很多啊。对冯小刚来说,《手机》十分重要,虽然这部不是他突破亿元的作品。《手机》让一个中国导演,做喜剧片的,突破了5000万大关,他的下一部影片紧接着就上亿了,他融合了南北差异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他充分兼顾了南方人和北方人看电影的习惯特征,他从第三部影片里启用了南派的演员,譬如吴倩莲,他的前两部影片都是跟南方没什么关系,属于北热南凉。《天下无贼》里面,冯小刚用了更多的南派因素,所以他过亿了。《手机》是他票房增容的阀门作品,打不开这个阀门的话,后面没有这么多的水流过去。

  张艺谋的《英雄》应该也算是一部吧?

  对。原来我们对贺岁片定位的时候,就是大团圆结局,量身定做,没有人认为一个古装武打片,还有些悲剧的东西也能贺岁,他拓宽了贺岁概念的范围,不再是只有喜剧才能贺岁,悲剧也能贺岁。另外,《英雄》使中国贺岁档上了一个层次,我把中国贺岁片的档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97-01年,02年开始进入第二个阶段。97-01年,贺岁档的总票房一般一个亿左右,当时的说法是,春节看成龙,元旦看葛优。《英雄》出现以后,中国的贺岁档进入第二阶段,贺岁档的作用明显加强,优势加大,总票房增容。再就是,《英雄》让观众基本上养成了一个贺岁观影的习惯,它不是北热南凉的,《英雄》在全国都很热。最有意思的是,上映的时候,北方三天连降大雪,大家都很紧张的,电影圈有句不成文的定论:刮风减半,雨雪全无。就是说电影票房,一刮风,就减少一半,一下雨下雪,就全没了。但是,没想到下那么大的雪,影院还开始排队了,这个,很多年没出现过。《英雄》的意义其实超越了《黄金甲》的意义。

  第六代的导演的作品里,有没有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

  宁浩的《疯狂的石头》算是一部,《疯狂的石头》创造了中小成本影片的投资范例,这部电影出现之前,中小成本的影片,投资方、导演本身对影片的信心就不足,“石头”打破了这个魔咒。我觉得除了“石头”,还要提到《集结号》和《喜羊羊》,《集结号》颠覆了近60年来中国战争片的拍摄模式,而且,它增加了中国贺岁档新的片种,《喜羊羊》打破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四不碰”原则(主旋律不碰、动漫题材不碰、农村题材不碰、少儿题材不碰)。

  除了上面这些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电影,哪条政策对电影市场的发展推动很大?

  政策的话,我觉得是一个有关放开影院建设和影片的政策意义很大。这个政策出来以后,合拍片越来越多,中国影院的建设也开始加快,这两点彻底推动了中国电影的繁荣。

  十年来中国电影的票房翻了几倍,08年全年已经达到了四十三亿了,在这种环境下,新影联是否在发展策略上会有适当的调整?

  我们的策略,就可以概括为8个字:内容取胜,渠道为王。除了我们的院线和发行这块,我们现在也在尝试投资拍片,像《集结号》、《画皮》、《叶问》等,我们新影联都有参与,现在是参与投资,今后的目标,我们是要从参与投资到最后的主导投资。

  

  
(责任编辑:周宇)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冯小刚 | 李安 | 张艺谋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