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梅艳芳(《缘份》) |
一、歌星跨界(第四届——第八届)(1985年—1989年)
作为首位获得金像奖最佳女配角的梅艳芳(《缘分》),其歌手身份出演电影,也是香港娱乐圈的一大特色,即便是高度发达的好莱坞都没有香港那么的高密度的影视歌的跨界。
第七届:金燕玲(《人民英雄》) |
而第五届到第八届的叶德娴,金燕玲和李丽蕊同样是歌手的身份,其中金燕玲更是蝉联第六第七两届最佳女配角。先说叶德娴,上世纪60年代便已出道,虽然在歌坛的时间不长,却很叫座,同样不乏巨星们的欣赏,如梅艳芳、刘德华和许志安等均很视其为最喜欢的歌星。在电影演出方面,尤其擅长活灵活现的小人物。金燕玲则是70年代活跃于中国台湾乐坛的歌手,与1973年赴港,曾参与过多部电影的拍摄。而李丽蕊则是与1982年通过香港电台举办的《第二届城市民歌创作大赛》而进入歌坛的。
所以这一时期的,多是歌星跨界,并成功打入到电影届的一批人。这个也是香港所特定的艺人生态环境所影响。男艺人多是出自艺员训练班和家班,前者如周润发,周星驰和刘德华,后者如成龙等。而女艺人则源自歌坛和选秀的居多。
第九届:叶童(《飞越黄昏》) |
二、实力说话(第九届——第十四届)(1990年—1995年)
第九届的金像奖上,叶童凭借《飞跃黄昏》获得最佳女配角,说起叶童,是一个被人容易忽视的人,虽然是首位两获金像奖影后的演员。还好有奖项给予其肯定。第十届的获得者是《庙街皇后》里的刘玉翠,其同时获得最佳新人奖,作为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的高材生,则是香港电影界少有的学院派。
第十三届:冯宝宝(《新不了情》) |
次年,叶德娴(《与龙共舞》)二度获奖。紧接着,冯宝宝(《92黑玫瑰对黑玫瑰》和《新不了情》)蝉联该奖,冯宝宝早在五六十年代便已经是早已成名的童星,也是“七公主”里年龄最小的一位。到了第十四届,最佳女配角的获得者罗冠兰(《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更是具有深厚的表演功力,是香港著名的舞台剧演员,电视艺人和戏剧导师,是香港演艺界学院派的代表人物,而《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也是由舞台剧改编而来。
第十四届:罗冠兰(《我与春天有个约会》) |
纵观这几年,实力猛将多是奖项的热门人选,也是港片黄金时期的有力象征,不过很快,港片低潮就要到来,一切都在变化中。
第十六届:舒淇(《色情男女》) |
三、转折时代(第十五届——第二十五届)(1996年——2006年)
从1996年到2006年,既是港片的重要转折时期——由盛到衰,以及港片逐渐融入内地,失却特色,而对于最佳女配角的各位获得者而言,也多是发生着转折或转变。
第十九届:吴家丽(《流星雨》) |
如对于首次获得该奖项的莫文蔚(《堕落天使》)给予了极大的推动和鼓励,也是其之后下决心“破相”演《食神》的原因之一,对于舒淇(《色情男女》)则是促其转型成功,为华语影坛贡献了一位不可多得的艺人,对于吴家丽(《流星雨》)和毛舜筠(《早熟》)则是迟到肯定,郑佩佩(《卧虎藏龙》则是其演反派方面的胜利,而对于林嘉欣(《男人四十》)更是开启了其演艺之路,对于刘若英(《双瞳》)则是实至名归,而何超仪(《豪情》)和白灵(《三更之饺子》)的获奖,对于其另类的路线,更加是难得和莫大的肯定。
第二十届:郑佩佩(《卧虎藏龙》) |
其中,梅艳芳更是在第十七届金像奖上二度获得最佳女配角,次年,舒淇再次紧随其后,会发现,迄今,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其中二度获得的共有五位之多,分别是梅艳芳,叶德娴,金燕玲,冯宝宝和舒淇。
十年的变迁,同时便随着十年的转折,与香港电影如此,与香港电影人也是如此,在这段时间的最佳女配角的获奖名单便可窥其一二。
第二十四届:白灵(《饺子》) |
四、众望所归(第二十六届——第二十七届)(2007年——2008年)
对于第二十六届和二十七届的最佳女配角的获奖者周迅(《夜宴》)和邵音音(《野•良犬》),可以说是众望所归,无异议。如果说最大的区别便是一个是大陆后生仔与香港的老戏骨。某种程度上也暗示着香港电影逐渐融入内地而带来的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