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电视 TV > 天津卫视台 > 张永琛专栏

愿凭寸草心来报三春晖 访我校80级校友张永琛

  张永琛,大连凉水湾人,生于1963年,1984年毕业于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燕山大学),1998年就读于北京广播学院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现任天津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专业编剧。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混血儿》、《隐形恐龙鸟》、《走夜海》、《东方红了》等作品,编剧作品《红处方》、《呼唤》、《京华烟云》、《夜幕下的哈尔滨》等,电视剧创作《像雾像雨又像风》、《太阳不落山》、《小姐你早》等。其中《混血儿》获世界首届华文皇冠文学奖,《隐形恐龙鸟》获台湾第九届华文九歌文学奖,小说《老酒》、《走夜海》分别获第十六、十七届《台湾联合报》文学奖,电视剧剧本《红处方》获1999年电视金鹰奖、飞天奖、“五个一工程”奖。《红处方》、《呼唤》、《太阳不落山》分别获第十七届中国电视最佳长篇电视剧奖、最佳中篇电视剧奖、最佳短篇电视剧奖。

  我校80级校友张永琛先生于11月12日回到母校访问,本报记者特对其进行专访。

  “回家”

  记者:作为编剧,您的工作一定非常忙,是什么原因让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回母校呢?

  张永琛:特殊原因倒是没有,只是回母校来看看,成全自己的母校情结。就像在外漂泊多年的游子,定要回家看看自己的母亲。我在外闯荡多年,总有一种精神力量在支撑着我,而这种力量一方面来自我的家人,另一方面则来自母校和老师。我在天津工作了二十五年,自己的小家庭也在天津,可我总是感觉自己在漂泊,没有归宿感。真正能给我归宿感的,只有我的家乡大连和母校东重(燕大)。

  随着年龄和在外漂泊的时间的增长,母校和老师在我心里的分量越来越重。正是基于这种感情,我决定要回来看看。

  记者:从当初的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到今天的燕山大学,学校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回母校,给您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张永琛:再回母校,我很激动。当初在东重,学习和生活条件都是非常艰苦的,只有为数不多的简陋的宿舍和教室。现在,看到母校的广阔的占地面积、环境优美的校园、标志性建筑———世纪楼、连接东西校区的燕宏桥,林立的教学楼和学生公寓,我由衷地自豪。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母校已经由一个单一的工科学院发展成为一个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大学。可以说是由一把短剑发展成为一艘航母吧。工、理、文等多学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对学生多种思维方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很大好处。

  “做自己爱做的事,爱自己所爱的人”

  记者:您的很多作品,小说、剧本,以及您所写的电视剧,很多都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在普通人眼里您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成功者了,您是怎么理解“成功”这个词的呢?

  张永琛:虽然自己身为“国内四大编剧”之一,我的一些作品得到大家的认可,从这方面说,我应该也可以算得上一个成功人士了。但是很多时候我还是感觉自己的人生还算不得是成功的。经过这么多年的打拼,我也积淀了不少的人生感悟,如果非让我来理解成功,那有一个标准就是:做自己爱做的事,爱自己所爱的人。这样就可以算作一个成功的人了。我的原则就是,不管做什么,一定要热爱它,放一种感情在里面,即使遇到很大的困难,也不要怕。就像我,我热爱写作,我的生命就是写作,哪怕给我再好的待遇,坐再好的办公室,没有写作我是不会快乐的。但还有一点,生存永远都是第一位的。作为一个成年人,理想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生存,要自己养活自己,不靠别人为你的理想付费。这也是我对同学们的一个忠告吧。

  记者:这么多年来,您一直都坚持对文学的热爱,但是当时,在全国都很有前途的东重工科专业与未来依然很模糊的文学道路之间,您是如何作出抉择的?

  张永琛:如果说我的一生真的有什么值得特别骄傲的事,那最得意的就是对文学的坚持。在我眼里,为了文学,放弃什么都不会有丝毫可惜,都是值得的。上世纪80年代,正是“出国热”的高潮期,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出国就是最大的目标。当时我曾有机会去西德,做一项机床的工程。这样的机会,在当时是很稀少的。但是,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的第一感觉就是我必须得逃掉它。因为我深刻的明白,出国虽好,但在我心里,只有创作才是我的根,我的命。还有一次,有一个部门要我去做一项工作,政府的任命书都下来了,当时我的感觉就是:愁,愁死我了。我赶快通过各种途径,又托关系,又送礼,几经周折终于推掉了这个“山芋”。后来朋友们就和我说,人家托关系送礼找都找不来这好事,你却送着礼往门外推。其实就是这样,对于我的路,我很清醒,除了创作我什么都做不了,我只能去创作,就算没有稿费我还是会去,对我来说最快乐的事就是创作,我写故我在,什么都比不了。

  记者:成功的路上谁都不会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坎坷和挫折,面对困难,一直以来支撑您的人生信念是什么?

  张永琛:人活在世上,应该活出一种境界,应该有点大气,也许很多人会说你这个人怎么这么狂妄这么自负啊,但我认为这没什么不好的。不能说信条,但我一直很欣赏一句话,那就是: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再加上我摩羯座的性格就是凡事都要追求完美,我热爱创作,既然选了这条路,就一定要坚持走下去,并且一定要走好。而且,作为男人,有责任把事业做好,我也有这个自信能做好。在我心里我一直有句话:把大师“踩”在脚下,就是说,面对“大师”的作品,我会勇敢的去研究它,琢磨它,然后在他它的基础上争取能创作出我的更好的作品,而不仅仅是去膜拜。

  “是他们让我进步”

  记者:您说过,一个好的编剧,作品里要有自己的思想,每部作品都应该是一个进步。您的这么多作品,从《像雾像雨又像风》到《太阳不落山》、《京华烟云》,再到还未上映的《孙子兵法》,您的收获在哪呢?

  张永琛:其实我觉得无论从事什么行业,思想的升华都是必不可少的。做编剧更是这样,要从最基础的做起。要去读很多书,像《二十四史》,要去体验真正的生活,活出一种境界,这些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像雾像雨又像风》体现了一种唯美、浪漫、凄美的情境,对于里面的那些细腻的感情,把它们消解在那样一个虚幻的年代里,表达的其实就是藏在每个人心里的一个梦想。而《太阳不落山》更多的是传达那条船上所承载的人生的豁达、爱和奉献。《京华烟云》是讲女人的故事,一种生活哲学。很多人批评在这部戏里原著保留的太少了,大多是我的笔墨。但我想这正是我骄傲的地方,一本书,每个人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我的解读,放在我的作品里,就是我的思想,我的灵魂。然后是《孙子兵法》,随着对它的深入,我越来越感到一种强大的震撼,那种文化底蕴,那种博大精深的思想。人们总是把它理解为一部兵书,而我越来越觉得其实它更是一本哲学著作。这些东西,我都是随着作品日渐理解的,它们时刻都在发挥着一种激励作用,是他们让我进步。

  “我会永远记住那些帮助过我的人”

  记者:如果把“家”比作房子的话,这里面应该有亲情、友情、爱情。我相信母校和很多曾经给予您帮助的朋友们一直都在关注和支持着您。那么,对于他们,您是怎么看待的?

  张永琛:母校是我起步的地方,在这里我得到的精神、信念和思维方式是我一生都在受益的东西。还有很多给予我帮助的引路人,如果当初没有那些老师们的启蒙、教导和鼓励,我就不可能走到现在。在校求学期间,我就很热爱文学,在校报和《北方文学》等一些文学杂志上发表过一些文章。当时校报的老师给了我很多帮助。当时李福亮老师担任《北方文学》的主编。后来我毕业到天津工作,黑龙江作家协会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主动把我的一些资料转到天津作家协会,这对我以后加入天津作家协会和从事文学创作都起了佷重要的作用。

  父亲曾教我五个意味深长的字:天地君亲师。也就是要上敬苍天、下敬大地、爱国爱民、孝敬父母、尊敬恩师。我一直将父亲的教导牢记在心。对于母校与恩师,我心中充满感激与尊敬。如今,我有了自己的事业和一定的经济基础,很希望能为母校做点什么,以报答母校和恩师的培养和教导。

  “张永琛文学创作奖学金”

  记者:对于被聘为文法学院客座教授,您有何感想?您出资设立“张永琛文学创作奖学金”又是基于什么初衷?

  张永琛:我非常感谢母校和文法学院给我此项殊荣,这对于我来说是个意外的惊喜,我感到无上光荣。我曾获得不少奖项,但这项荣誉是最令我骄傲的,比获得金鹰奖还要高兴。因为这是母校给我的,它代表了母校对我的成绩的肯定,这也将成为我对母校思念和感恩之情的寄托。

  关于设立文学创作奖学金,我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鼓励爱好文学的同学积极进行创作。奖学金的金额不多,希望同学们可以用它来买一些书,也但愿它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影响一些同学,哪怕是对一两位同学在其人生道路上产生一些作用也是好的。

  “大学应该是培养自信的地方”

  记者:作为80级的校友,我们可以冒昧地称您为我们的大师兄了,您可以为在校的师弟师妹们提一些建议吗?在大学阶段,除了学好专业知识,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呢?

  张永琛:我认为,大学应该是培养自信的地方,一定要相信自己,相信明天肯定比今天好。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我给大家提三点建议:一、多参与社会活动。任何时候社会需要的都不是死守书本的书呆子,所以我们要通过社会活动不断地锻炼自己的协作、交际等能力;二、别气馁。35岁之前,人生没有失败,有的只是一些挫折和磨难,勇敢地去迎接挑战,过后你会发现那些挫折和磨难都是你人生中最大的财富;三、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压力和竞争。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面对人生选择,我们要有所坚持也要有所放弃,把握好机遇,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为之努力坚持到底。

  “祝福”

  记者:对于母校的未来,您有什么祝福的话要说吗?

  张永琛:我衷心地祝福母校和母校所有的老师、校友,希望母校能尽快成长为国内具影响力的一流大学,也希望母校能给我报答母校和老师的机会,尽我所能为母校的发展尽一份力。

  
(责任编辑:小库)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