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川作品《南京!南京!》将于4月22日正式公映。这部讲述南京大屠杀的电影,究竟从那段惨绝人寰的历史中选取了哪些故事来打动观众?前日,片中女主角秦岚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的独家专访,揭开了片中五场重头戏以及其他情节———陆川用四条线来讲述南京大屠杀,秦岚和范伟扮演的唐先生一家代表的正是最有普遍意义的战争中的老百姓。
“这是一段特别痛苦的经历,但怎么痛苦都值得。”秦岚说,“因为回头看,你会感慨我们今天有多么幸福,你会更加热爱生活。”
片花曝光 黑白冷调震撼人心 1937年12月,南京城破。大批国民党士兵溃逃出城,但也有大量士兵留了下来,在街头巷尾展开了惨烈的抵抗。抵抗最终失败,南京沦为死地,唯一尚有生机存留的,是位于金陵女子学院的“安全区”。在这里,大量难民因为国际保护区主席———德国人拉贝先生而暂时获得喘息的机会。实际主持安全区难民工作的,则是拉贝的秘书唐先生和归国女教师姜淑云。但是,在日军眼中,所谓“安全区”却只不过是一个囤积了大量女性资源的“仓库”。角川是日本十六师团的一名士兵,他在南京大屠杀中丢失了人性,但觉醒后作出了选择———他把两名中国幸存者送出了南京,然后举枪自杀……
《南京!南京!》首部片花昨日曝光,虽然时间不足五分钟,但刘烨、秦岚、高圆圆、范伟等演员在片花中一一亮相。刘烨的军装虽然在战争中沾满尘土,但整个人仍显得英气逼人,而那种严肃中带点杀气的表情在他以往的作品中很少见。秦岚的短发造型令人认不出她来。高圆圆的烫发则让她看上去老了好几岁。范伟的改变最大,裹着一件旧棉袄被押上刑场,死前令人心酸地高呼:“我老婆又怀孕了!”跟以往的喜剧形象相去甚远。
影片色调是纯粹的黑白色,显得凝重,有质感,就像一部纪录片。据导演陆川的解释,他用黑白色调,是因为“讨厌血红色”。
对话秦岚 “谢谢拉贝先生”,拍了16条 羊城晚报:你演的“唐太太”在片中是什么身份?
秦岚:她是一个上海女人,丈夫唐先生是拉贝先生的助手———这个人物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因为唐先生在南京,因此他就让自己的妻子、女儿和小姨子都到南京来,他以为自己可以保护她们。
羊城晚报:听说唐太太原本只有3句台词、5场戏,后来你却成了全片的女主角,你是怎么说服陆川给你加戏的?
秦岚:原来我的角色确实没那么丰富,没有设置女儿和妹妹的角色,只有唐先生和唐太太。剧本出来以后,导演说,你们可以自己发挥。我就跟他提出,我根本就没有机会发挥。后来我仔细研究了历史,发了一封邮件给导演,表达我对人物的看法。我觉得越是在那么一个大的战争背景下,小人物的设置越应该精彩一些。我们沟通之后就加戏了。原来我的台词又少又短。只记得第一句台词是唐先生跟我说:“拉贝先生要走了。”我就说:“怎么办?”原来可能拍一两天就可以杀青了,后来拍了一个月。
羊城晚报:听说你的第一场戏就拍了16条才过。那是怎样一场戏?
秦岚:对,这真是破了我的纪录,但我觉得这是导演给我机会,让我从以往的模式中挣脱出来,据说刘烨和范伟也都拍过19条和12条。陆川是对镜头要求很高的人,他说,希望我的戏能像照片那样,每个瞬间抓取出来都非常准确。那场戏其实特别简单,就是我刚到南京,第一次推门进入拉贝先生给我们安排的房子。我就一句台词:“谢谢拉贝先生。”说话时我是背对镜头的,因为作为一个过惯优越生活的挑剔的上海女人,我完全接受不了这么脏乱差的屋子,这个背影表达的是无奈和不满。
羊城晚报:你跟饰演“唐先生”的范伟磨合了多久?
秦岚:我们俩的性格其实反差很大,因为他平时很内敛、很安静,我则是那种特别爱调侃的人。他刚开始也有点担心,说,哟,这媳妇长得可真够养眼的,我们俩搭一块般配吗?没想到,我们第一场戏就磨合成功了:唐太太在不耐烦地收拾屋子,唐先生进来,看了一眼孩子,看了一眼小姨子,然后看老婆,走过来腻腻歪歪的。唐太太对屋子不满意,一肚子不情愿,就生气地跟他说:“你死开!”拍完剪出来一看,我们俩演夫妻之间的那种情感节奏还挺顺的。
羊城晚报:唐先生和唐太太在南京大屠杀中失去了自己的亲人,是不是因此有很多情绪爆发的戏?
秦岚:不完全是,其实这次我们所有人的表演都会让大家耳目一新。导演的风格是,他会抹杀你在表演时的那种设计,因为他不喜欢做作。我刚开始给唐太太设计了一些小动作,但导演觉得太使劲了,不好。不过,范老师(范伟)也给角色做了很多设计,比如让唐先生说话大舌头,但他的设计都不着痕迹,导演都认可。
“不要走”,连陆川都拍哭了 羊城晚报:听说好莱坞金牌制作人、《生死朗读》的制片人哈维·韦恩斯坦看过试片之后也被你的表演给打动了?
秦岚:对,这个消息是导演告诉我的。哈维·韦恩斯坦看完片子后,先说自己喜欢刘烨,然后又问:“那个大姐姐是谁?”大家搞了半天才明白,他说的是我,因为我在片中有个妹妹嘛。他说,这个演员很好,很棒,很漂亮。
羊城晚报:北京试片之后,有评论说太残酷,还有观众哭了。能说一场大家哭得很厉害的戏么?
秦岚:最后,拉贝先生准备带我离开南京,我们要从难民营里走出去。难民全都跪下来,恳求他“不要走”。场面太震撼了,我的眼泪立刻就流下来了,导演也哭了。我从没见过这么好的群众演员,特别敬业,演得也特别好。导演的残酷不是血腥型的,而是战争带来的现实的残酷。
揭秘剧情 初进南京 秦岚讲述:这是全片的第一场戏,是外景,情节是唐太太初进南京城。我坐在一辆人力三轮车里,打扮得很漂亮。车上有行李,还坐着我妹妹、女儿,甚至还有一个保姆。但这辆车跟整个南京城是格格不入的,因为这里到处弥漫着战争的硝烟,整个色调是黑的。我想导演是想通过唐太太的眼睛来看那个时候的南京吧。
被迫剪发 秦岚讲述:我们在楼上,听到楼下有女人在嘶喊———日本人正在轮奸她们。唐先生就上楼,拿起剪刀,把我拖起来,按在椅子上,开始剪我的头发。一边剪,他一边语气很平淡地说:“从今以后,你们就不要再穿女人的衣服啦。”这是很残酷的,因为我知道我们已经不再安全了。当时我的头发粘在脸上,眼泪流下来,喉咙里发出那种窒息的呼吸。
失去孩子 秦岚讲述:那场戏里,我的女儿一下子就被日本人杀死了,然后妹妹又被日本人拉去做慰安妇。真的太惨痛了,我整个人已经疯了。那种状态是很可怕的,一个人没有任何能力去救自己的亲人。
苦等妹妹 秦岚讲述:当时听说有一批慰安妇会被放出来,我就在铁门外面等妹妹。我既想见到她又怕见到她,因为明知道她已经被日本人糟蹋得不行了。那种状态很难演,我提前了四个小时去酝酿情绪。我一个人坐在那里痛哭,把眼睛哭肿,才有了这种化妆都化不出来的效果。那天拍完戏,我觉得自己的头顶盖都要掉了,疼的。
诀别丈夫 秦岚讲述:这是最后的结局了,我发现自己又怀孕了,而且有机会离开南京了。但是唐先生不愿意走,他决定留下。我知道,他留下就不能活着出去了。最后,我趴在铁丝网看他最后一眼,死盯着他的脸,希望每个毛孔都能记住。但台词只有平淡的一句:“吃东西当心一点。”通过这种反差来体现生离死别的纠结。
(责任编辑: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