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电影 Movie > 中国编剧维权 > 编剧维权

编剧制片“口水战” 为钱还是为戏?

  编剧和制片,究竟谁主导了一部影视剧是好是坏的命运?这个问题,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难解。名牌编剧汪海林“铁齿铜牙”咬准了“故事为王”的理念,知名制片人张纪中则全力维护制片人“笑傲江湖”的地位。

  面对今年以来愈趋火爆的编剧与制片间的“口水战”,记者日前采访了权威人士,他们都认为,电视剧是团队的综合艺术,不应过分强调个人的地位与得失,通力合作拍出优秀的电视剧才是关键。

  ■焦点一 故事能否“为王”?

  前不久,《流星雨》、《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的编剧汪海林、《奋斗》的编剧石康、《家有儿女》的编剧费明、《和你在一起》的编剧薛晓璐等编剧界的大腕们在北京成立了喜多瑞公司,即“STORY”(故事)的音译,公司以提高编剧的话语权为己任,提出了“故事为王”的理念。然而这一观点却被张纪中认为“幼稚”,一部电视剧是否应该遵循“故事为王”的原则呢?

  编剧方 “故事为王”应受尊重

  虽然这场编剧和制片之间的“口水战”让行业内的各方头面人物争论不休,然而喜多瑞公司的发起人汪海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仍态度坚决地认为“故事为王”是一个应该被广泛尊重的事实:“尽管有些传统制片人认为运营对一部电视剧来说最重要,但是相比几年前根据明星阵容来买片的情况,现在的电视台都得先看了剧本才决定是否要看样片。‘故事为王’具体说来就是当导演的拍摄手法与故事发生冲突时,当制片人的资金与演员、剧本发生冲突时,一切都应该为故事让步。”

  汪海林认为,与其花大力气讲究电视剧的画面、构图等,还不如多去推敲故事,“对于现阶段的中国观众来说,好的故事远比画面来得重要”。他指出,近来在业内获得成功的导演比如赵宝刚、高希希等,都是在讲好故事的基础上再去追求画面的唯美,“到最后,你会发现最终获益的将是尊重这个理念的人”。

  制片方 尊重但不应过分

  作为汪海林的好朋友,《士兵突击》的制片人吴毅认为应该尊重和支持编剧的维权,但他强调,电视剧是一门综合艺术,是整个团队的合作,“故事只是一部剧的基础,后面还有拍摄、营销等大量的工作,光靠一个故事是无法支撑起电视剧作为商品的所有价值的”。

  张纪中的观点就没有吴毅那么温和了,他直言,因为产业所限、收入有限、投资有限,所以制片人必须控制成本,然而避免因为种种外界因素而影响拍摄周期的一大法宝就是——随机修改剧本。

  电视台 千金易得,好本难求

  央视文艺中心影视部副主任傅思直接表示了对剧本的重视度:“千金易得,好本难求,在我们评估一部电视剧时,剧本所占比例达50%,导演、演员班底加起来另占50%。”作为“国家队”的央视影视部在购剧模式上近年来已有不小的转变,“开机时先付购剧费用的30%,经过央视审查后,我们再支付50%”。也就是说,一个好剧本能够为一部剧降低30%的风险。

  央视的这一态度基本上也代表了各地方台的态度。如今不少电视台都是早在剧本完成后就与片方签订了“预购”协议。SMG影视剧中心的相关负责人透露,如果剧本只有50分,那么再好的导演、演员去完成充其量也只能打到70分。因此从去年开始,卫视兴起定制剧,也是想从剧本的源头抓起,提高电视剧的质量。

  ■焦点二 是否应该尝试“编剧中心制”?

  伴随“故事为王”这一理念而来的就是编剧是不是应该成为一个剧组执行团队的领导人,喜多瑞公司的业务除了剧本创作外,还集影视剧制作、发行等于一体。有人质疑编剧们似乎有抢制片人饭碗的势头,张纪中更指责“文化人不善经营”。火遍海外的“编剧中心制”是否会取代中国电视剧惯有的“制片人中心制”呢?

  编剧方 “编剧中心制”是趋势

  汪海林认为“编剧中心制”必将成为趋势,“美剧、日韩剧都是‘编剧中心制’,中国电视剧长期以来都是‘制片人中心制’、‘明星中心制’,为什么不能尝试一下‘编剧中心制’呢?” 汪海林认为,让一个能讲好故事的编剧成为监制或制片人,最大的好处就是当剧组遇到问题时,编剧知道剧本什么地方能改,什么地方不能动。

  不过他同时也强调,“编剧中心制”并不意味着编剧就要对电视剧的所有工作大包大揽,如运营、制作等还是需要专业人士去做,“我们喜多瑞就有一个专业的经营团队,负责寻找投资方,也会去邀请专职的制作人、导演,但我们编剧是有主导权的。当然作为我们公司的编剧,也都是有理性的,不是想拍什么就拍什么,也不是为了艺术就不能染指其他。我们同样也会考虑市场的需求,希望在商业化的运作下更好地保持剧作的质量。”

  制片方 产业分工不能破

  虽说大部分制片人本着尊重编剧的态度、尊重“故事为王”的理念,但一触及“编剧中心制”,制片人还是当仁不让地持否定态度。《士兵突击》的制片人吴毅直言这不太可能:“编剧是一种个人的创作和发挥,而制片人要牵涉资本运作、营销能力、团队组织等方方面面,从电视剧产业的角度来看,制片绝对是一个剧组的大脑、核心。”他表示个别极有能力的编剧如果了解市场运作的话,可能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制片人,然而这仅仅是“个案”,无法成为“惯例”。

  吴毅认为,编剧、导演、制片人是一个剧组不可或缺、同样重要的三驾马车,应该并驾齐驱,“以我个人来说,我也能编故事,但肯定比不上专业编剧,而优秀的导演也可以去当制片人,但若这样他一定会在工作时有所分心,所以从电视剧的产业规律来说,编剧、导演、制片应该各司其职,术业专攻,才能拍出优秀的作品”。

  电视台 谁有市场谁就是中心

  到底是“编剧中心制”还是“制片中心制”,在电视台看来,这并不是一个绝对的问题,“谁具有市场能力,谁就是中心。”SMG相关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电视台是电视剧的购买方,现在也渐渐变成了投资方,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视的自然是市场和收视率。“其实编剧和制片之间也不存在谁夺谁权的问题,因为电视剧是集体创作的产物。”这位负责人表示,其实这两年编剧的地位已经大大提高,其稿酬和同一级别的导演、制片几乎持平,但仍然比演员低。

  【记者手记】

  寻求平衡是上策

  编剧、制片到底应该谁说了算,双方仍各执一词,记者为此采访了著名娱乐评论家谭飞。虽然身为汪海林的好朋友,自己也即将转型当导演,但谭飞还是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表示:“‘故事为王’的提法有点夸张了,一部剧的最终成败,编剧、导演、制片、演员,甚至美术、造型等每个环节的工种都不可忽视,不能过分强调某一工种的重要性。”谭飞以亲身参与过的《康熙微服私访记》系列剧为例,他透露作为主演,同时也是制片人、导演的张国立与编剧邹静之之间也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双方都非常了解市场的运作,“其实编剧、制片、导演是一个团队,最重要的是在这三者间寻求一种平衡,这点上我们应该从去年奥斯卡的大赢家科恩兄弟那里得到点启发,哥哥是导演,弟弟是制片,两人合作撰写剧本,既懂市场,又懂艺术创作,互补合作”。

  所谓“文人相轻”,电视剧的制片人基本是典型的文化商人,与编剧之间不可避免地在合作中会有各种矛盾。不管这场“编剧维权战争”还将持续多久,可以肯定的是,编剧们心心念念所争取的“话语权”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套用吴毅的一句话,现在讨论编剧和制片孰轻孰重,谁来当王,似乎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把各自的工作做好,通力拍出一部老百姓喜欢的电视剧才是一个优秀的制片人和编剧该操心的事情。

  【众说纷纭】

  电影是导演的艺术,电视剧是演员的艺术,比如在《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里,观众最想要看的就是我们“铁三角”站一块儿。我拍一部戏基本上20%的台词都是即兴发挥的,如果一个编剧在现场指手画脚,电视剧根本没办法拍了。编剧们的维权行为,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钱,一部电视剧的投资是有限的,编剧们的联合行动,实际上就是在和其他工种的工作人员抢钱。

  ——“皇帝专业户”张铁林

  我们公司去年电视剧净利润六千多万元,这收入还赚不过一部电影,但是一两年后,我们认为年利润可以过亿,这是市场化的过程。抱怨环境是没有用的,你抱怨环境就不应该拍电视剧。

  ——华谊兄弟公司老总王中军

  在目前的情况下,编剧的想法很难实现,国内市场还没有发育得那么充分,电视剧的产值还没有达到那么高的水平,价格问题应该随行就市,编剧不能漫天要价。

  ——《康熙秘史》导演兼制片尤小刚

  
(责任编辑:杨昊)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汪海林 | 张纪中 | 吴毅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