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戏剧 drama > 话剧

北京小剧场大力变法维新 新剧场布局要有讲究

  3月22日,是小剧场话剧《谈谈情,跳跳槽》在北京人艺小剧场的最后一场演出,也是北京人艺小剧场的最后一场演出。这之后,一直被作为北京小剧场最重要代表的人艺小剧场,就将因为设施老化以及服从于北京人艺新剧场未来整体规划等原因而停止开放,告别戏剧舞台。

无数曾经在这里留下难忘记忆的戏剧人和观众们,对此都不免唏嘘不已,流露出难舍之情。

  不过,虽然北京人艺小剧场的关闭令人感伤,但同时令人期待的是,从去年底到今年初,海淀、东城、宣武、西城各区相继宣布即将于2009年启动或完成剧场集群的建设;今年,北京将要有五六个小剧场准备开张,像西单的“繁星小剧场群”、方家胡同的“聚敞艺术中心”等。新剧场、新剧团、新作品正在京城四处如雨后春笋般不断诞生。正如北京市戏剧家协会秘书长杨乾武所言:“小剧场要有大发展。”

  北京的小剧场还太少

  据北京市戏剧家协会秘书长杨乾武介绍,2008年,北京的小剧场演出场次高达2000多场,观众多达40多万人次,而大剧场则不过只有200余场话剧演出,无论是演出场次还是观演人数都远远少于小剧场。“但是,相比起东京、首尔、纽约这些拥有上千小剧场的城市,北京所拥有的仅仅十几个小剧场还是太少了!小剧场要有大发展!”

  杨乾武表示,北京的小剧场是在适应市场规律、北京剧场消费需求的情况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小剧场话剧的票价和受众是定位最准确的,就是年轻人的消费。而大剧场则无论场租、票价,还是明星的出场费,在全世界都是最贵的,结果造成剧场演不起,观众看不起的发展瓶颈。小剧场则不需要豪华,也不需要明星,需要的是一定的智慧、勇气和不怕辛苦的精神,再加上一定的专业人士与专业知识。小剧场是培养创作人才和观众的最佳平台,观众都是年轻人,是社会的消费主体,无论在适应艺术规律方面还是在适应市场规律方面,都比目前的大剧场强!”

  在小剧场的建设方面,杨乾武认为,目前虽然政府提倡和支持各地区的剧场建设,但这不是靠急功近利的做法就能实现的。“我觉得与其费力兴建新的小剧场,不如将一些废弃的工厂等进行规划改造。而政府更应该在财政资金上给予更多的支持,鼓励年轻人创作,培养艺术人才。为大量的艺术院校毕业的年轻人提供就业的出路。”

  现在的小剧场赚钱吗

  “北京现在的剧场还是少,不够用!”东方先锋剧场经理傅维伯告诉记者:“像我们剧场,今年到年底的演出都已经排满了,但前来咨询和想订剧场的人还是络绎不绝。”

  傅维伯表示:“我从1995年管理人艺小剧场至今,感觉最大的变化就是,创作越来越多,剧场越来越多。小剧场最初出现,主要是林兆华、牟森、孟京辉等一些戏剧人为了打破传统戏剧的表演体系和大剧场演出的限制,对其他表演艺术形式进行实验和实践的平台;发展到现在,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社会资金力量的支持,小剧场也成为一些人在市场行为上进行探索的领域。”

  据傅维伯透露,目前北京小剧场的场租大约都在几千元左右,根据各自的条件和座位不同,价格略有不同。“能坐200人左右的人艺小剧场场租从当年的每晚1200元现在已经涨到3600元;能做300人左右的东方先锋剧场已经从3600元逐渐涨到4200元、4500元,今年达到5000元;建成不久的蜂巢剧场能做400人左右,场租已高达8000元……”小剧场场租不断上涨依然供不应求,正是因为目前的戏剧演出繁多,而且有盈利的机会和空间。

  不过在已经苦心经营小剧场多年的傅维伯看来,小剧场发展除了要受地理位置、品牌、管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最重要的条件还是产品也就是演出本身的质量。“作为剧场的管理者,不仅要管理剧场,还要参与到戏剧的创作和制作中,帮助年轻人不断进步和成长。”

  对于有志于剧场建设的人,傅维伯建议道:“不要把小剧场只当成政绩,只看重它的价值,要有耐心,要不怕辛苦,一步一步做起来。戏剧创作和剧场就会慢慢水涨船高。”

  名词解释

  小剧场,顾名思义是相对于传统大剧场话剧而言的,其特点一是表演空间较小;二是演员与观众接近,突破了传统的观演关系界限;三是先锋性较强,是戏剧实验创新的平台。

  小剧场戏剧运动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是西方戏剧反商业化、积极实验和探索的产物。1982年,导演林兆华执导的小剧场话剧《绝对信号》是中国小剧场话剧运动的开端。

  新剧场布局要有讲究

  青年戏剧导演邵泽辉认为:“作为中国的首都和最重要的文化中心,北京的剧场资源并不是很丰富。虽然有不少剧场,但很多都是各个机关部委的闲置空间,利用率很低,尤其是600人以上的大剧场。而小剧场却是十多年来北京比较活跃的艺术空间。但总体来说,北京的小剧场的绝对数量还是不够的。比起伦敦、纽约、东京等演出频繁的国际大都市,我们的剧场人均占有量还是很小的,小剧场数量的增长速度并没有跟上戏剧观众数量的增长。”

  邵泽辉表示,北京小剧场分布“东密西疏”的状况也是令人担忧的。东城区由于拥有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儿艺、中国儿艺、煤矿文工团等多家专业戏剧院团和学校,所以剧场资源和戏剧创作资源都是最好的,剧场的相对集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小有气候的戏剧中心区。但最近十几年,由于北京城区不断扩张,城市的很多新兴社区、高级住宅社区都在不断地向北、向西、向南发展,很多市民和戏剧观众的生活区域,都离所谓的“戏剧中心区”太远,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观众人群的进一步扩大。“所以,小剧场也应该尽可能地向向北、向西、向南三个方向有序的扩张。尤其是海淀区,坐拥十几所著名高校和中关村、上地等高新技术区,人群的文化品位和消费能力都是极具竞争力的,但海淀区现有的剧场资源实在不能令人满意。”

  对于小剧场的未来,邵泽辉充满了信心:“这几年北京小剧场话剧的活跃程度远远高于那些大剧场,虽然在作品的质量上良莠不齐,但演出数量上的可观增长奠定了日后质变飞跃的基础。尤其是一些新近开张和即将投入使用的小剧场艺术空间,在艺术品位和实验精神方面将会有着更大胆、更积极的态度。”

  小剧场是壳 好戏剧是核

  北京人艺小剧场的关闭,让民营戏剧机构“戏逍堂”堂主关皓月十分感慨。“北京的小剧场是很缺乏,但建再多的小剧场,都欠缺票房的基础,而北京人艺小剧场即便不做宣传,也会有客流量,会有很多人主动打电话咨询和购票。所以如果北京人艺的售票系统能够承担起北京各剧场的话剧票务,情况将会有很大改善。因为北京人看戏还是很多人认人艺的品牌的。像我们‘戏逍堂’能够很快发展起来,也跟一开始就从人艺小剧场起步有很大关系。去年我们在新开的东图剧场演出同样的戏,票房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对于北京小剧场的现状,关皓月表示:“北京的小剧场比较集中在东边,观众也比较习惯到这里来看戏。太远的小剧场就只能满足当地区域的观众了。我觉得在CBD区域和人艺首都剧场附近集中建设小剧场是比较理想的,但很难实现。”而对于小剧场的未来建设和发展,关皓月则建议:“希望北京的票务系统更加发达起来。另外我觉得大家再做剧场,一定要挑选有能力经营戏剧的团队来合作,因为无论是公家还是民营,无论剧场的数量再多还是硬件条件更好,如果不能长期推出好的演出,就无法培养起观众到你这里来看戏的习惯。”

  “戏逍堂”这两年已经在上海开辟出一块阵地,对此,关皓月感叹道:“上海剧场的经营情况就比北京要好。虽然上海起步比北京晚,经常演出的小剧场也不过只有三个,但上海的创作团队不杂乱,很稳定;观众看戏的习惯也很好,习惯从网上买票看戏。在商业模式和消费模式方面,上海要比北京成熟。”

  记者观察 剧场虽小 五脏俱全

  洪晃曾对孟京辉说:“到北京来的人一定要做几件事:吃烤鸭、看京剧、还有就是看看北京的小剧场。”确实,到小剧场看话剧,已经成为京城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生活和消费方式。

  小剧场戏剧,并非仅仅指空间意义上小于大剧场的剧场演出,而更代表了一种打破镜框式舞台限制、区别于传统戏剧演出的新的戏剧探索,以及和大剧场演出相比,更为低门槛进入、低成本运作的商业演出模式。比起正襟危坐的大剧场,小剧场带着天生的活力与亲和力。

  正如我个人对戏剧的兴趣,就是由于在中学时期看了中戏学生在黑匣子小剧场举办的毕业演出以及孟京辉、林兆华等人的小剧场话剧而激发出来的。记得当年的中戏黑匣子小剧场,简陋到观众席的座椅只是条凳,但绝不影响戏剧创作者天马行空、令人耳目一新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近在咫尺的演员们充满激情地表演更是让人强烈地感受到戏剧的魅力。林兆华的《绝对信号》、《棋人》,孟京辉的《等待戈多》、《思凡》……一批具有新精神、代表新生力量的戏剧创作人才和戏剧观众,就是在小剧场里孕育和成长起来的。

  小剧场也经历过它的低迷期,2005年,曾演出多部带有“实验精神”和“理想色彩”戏剧的北京第一家民营小剧场北剧场宣布停业,成为颇受关注的文化事件,被看做是“理想主义的坍塌”。一些小剧场曾经也需要通过租给单位会议或电视台录制节目才能得以生存。然而,随后几年,更加具有实际色彩和商业行为的小剧场话剧开始崛起并不断发展,为小剧场带来了新的生机,如今已经在小剧场话剧中占主导地位。“市场”、“票房”已经成为戏剧人不可忽视的重要指标。

  小剧场,不仅让更多的年轻戏剧人有了创作的机会和平台,也吸引了更多投资者和执政者的眼光。资金的引入和政策的支持,给小剧场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但这其中也存在着为了“盈利”和“政绩”而急功近利盲目投入的风险。

  剧场太少,无法满足日益增多的演出团体和演出剧目的需要,而且容易由于供求失调,造成剧场场租过高;而剧场过多,如果欠缺足够的创作资源,又缺乏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则很有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与其大兴土木建设大量新的小剧场,不如首先充分利用各高校、各区文化馆的原有资源,甚至废旧的剧场和厂房,恢复和改造出一批小剧场。

  而对于剧场的管理经营者来说,更不能被小剧场的表面繁荣和成果弄昏了头脑。因为所有参与过剧团创作和剧场管理的人,都会对其中的琐碎、辛苦和巨大压力有着切肤的感受。所以,剧场虽小,五脏俱全,绝不可因为它“小”而有所轻视和忽略,每一方面都需要精心考虑、费心操劳、苦心经营;而每一脚步也都需要走得脚踏实地,才能有光明的道路和美好的未来。 本报记者 王润

  

(责任编辑:炊烟)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杨乾武 | 傅维伯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