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八卦频道 > 内地八卦

编剧刘震云:不是职业编剧 我经常不着调

   去年,刘震云因创作和编剧《我叫刘跃进》而引起读者更为广泛的关注,也因此而引起争议。近日,刘震云推出最新长篇力作《一句顶一万句》。该小说摆脱了此前《手机》和《我叫刘跃进》这两部与影视密切结合的写作方式,将故事拉回到故乡延津的同时,重返当年创作《一腔废话》的风格。

  近期,石康(《奋斗》编剧)、汪海林(《流星雨》编剧)等二十名国内一线编剧,共同成立了一个编剧公司,效仿美国和日本的编剧中心制,挑战制片人中心制和导演中心制等固有模式。中国编剧“造反”,成为轰动一时的文化事件,刘震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事与他不相干,他不是职业编剧,也没想过“造反”。

  当编剧只因朋友撺掇

  今年1月,由石康、汪海林、高大勇等20名国内一线编剧组成的编剧公司“喜多瑞”(英文名STORY)成立,提出以编剧为创作核心,要向以制片人为中心的影视制作机制叫板。面对编剧们提高编剧话语权的主张,张纪中认为,编剧只要撰写出好剧本即可,不应该过多地插手其他方面。该事件成为一时焦点。

  刘震云对此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不是职业编剧,只是一个不拿工资的职业作家。好多人觉得小说文本比剧本高,就文体上讲,我觉得没有高下之分。在唐朝初年,唐诗不被看重,真正的高贵文体是六朝骈文。宋朝真正的高贵文体是律诗,词是淫词小调。”

  刘称,“我从来不觉得写小说是多高贵的职业,各种文体都能产生好作者。具体说到我,有这么几个作品改成影视,都是当导演的朋友打个电话:改成电影行吗?我说行。就这么来的。”

  新作更加“鸡零狗碎”

  刘震云表示,较以前的作品而言,《一句顶一万句》是创作了三年的小说。小说关注的人物更为大众,叙述的故事更为“鸡零狗碎”。他说,“我希望通过这本小说表达一个主题,就是人类一直在寻找知心朋友,可我们已经寻找了几千年,结果都没有找到,最后只找到了"神",只有向"神"诉说心里话和进行心灵忏悔。”

  就小说的叙事风格而言,《一句顶一万句》与《手机》、《我叫刘跃进》等有很大区别。其叙事风格类似明清的野稗日记,语句洗练、情节简洁、叙事直接,冷幽默却画龙点睛。整部小说30多万字,全文共分两章,小说第一章《出延津记》和第二章《回延津记》已先在《人民文学》2009年第3期发表。

  《人民文学》杂志编辑部主任、该小说的责编之一邱华栋介绍,刘震云的这部小说,摆脱了此前《手机》和《我叫刘跃进》这两部与影视密切结合的方式,将故事拉回到故乡延津,刘震云在小说中展开对话语的思考。“小说讲述了两代人、几个人物间的命运纠葛与生存状态,小说时间跨度较大,从民国开篇讲起直到现在。主人公杨百顺身上似乎有阿Q的气质,但又没有阿Q那般执著与赖皮。”

  对话刘震云

  聊新书:不是为第三者平反


  记者:《一句顶一万句》仿佛继承了你小说一直以来的标题的风格,比如“一地鸡毛”、“一腔废话”等等。能谈谈新书取这个标题的意义吗?

  刘震云:我试图通过创作了三年的这样一部作品探寻人生、生命的终极意义,即人为什么活着?到哪里可以找到知心朋友。这是写两个杀人犯,一个人特别想找到另一个人。找他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想告诉他一句知心的话。相对于书的内容,书的名字应该是一块冰,掉到水里也就是书的内容里能融化,而不是一块石头,在水里还是石头。可能我想到了,一直没做好,没找到那一句,还淹没在一万句里头,对不起大家。

  记者:书中的两个主人公杨百顺和牛爱国,头上都戴着“绿帽子”。如果说杀人犯是心里杀人,“绿帽子”可是实在的,算不算一种特殊的标志?

  刘震云:杨百顺和牛爱国戴“绿帽子”,原因并不在杨百顺和牛爱国身上,而是他们的老婆出了问题。但我想说的不是这个,接着再往下探讨,杨百顺和牛爱国发现,“绿帽子”只是个表象,看似是男女间的事,根子却不在这里,而是因为他们跟他们的老婆之间没话,老婆与给他戴“绿帽子”的人,倒能说到一起。偷汉子的女人和奸夫,话语如滔滔江水。说了一夜,还不停歇:“咱再说些别的?”

  记者:你的新小说是在给第三者平反吗?

  刘震云:性是形而下的,话是形而上的;找性容易,找话就难了。俗话说得好,一个人找另一个人难,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更难。流浪和漂泊也分两种,一种是离开故土和亲族,从熟悉的地方,到陌生的地方去;一种是从熟悉的“精神”,到陌生的“精神”去。

  聊自己:我确实有些“二”

  
记者:在生活中,你到底是什么人?

  刘震云:多数时候不大着调,甚至有些“二”。人清醒的时候看不出来,喝大了就看出来了。跟我喝过酒的人,都觉得我不靠谱。喝酒跟干事情一样,也分三种人:一、能力大,胆子大,能干大事;二、能力大,胆子小,能干小事;三、能力小,胆子大,就会坏事。喝酒时,我属于第三种。这里有一个分寸感。喝酒时分寸感把握不好还是件小事,出门说话办事不懂分寸感,就会失当。比这些更重要的是,作品也是讲分寸感的,分寸感拿捏不好,也讨人嫌。在这上头,我常有自责之心。有时说着说着愣神了,就是开始自责了。

  记者:既然你说到自己“二”,咱就说说你的糗事。你身为作家,不好好在家写东西,怎么跑到电影里客串去了?

  刘震云:咳,为这事我没少挨“呲打”,连我妈都说我不靠谱。我仔细分析过这件事:一、怕还是小时候的理想在作怪,想去戏班子敲梆子,这事不能怪别人。二、这事也怪别人,就是这些戏的导演。怎么会发现我身上有表演的细胞呢?不会是故意害我吧?既然朋友叫了,我的榜样是鲁智深,就随朋友去了趟沧州。三、“呲打”我的人认为是件大事,我的认识恰恰相反,就跟去菜市场买趟菜一样。四、时间也不长。每部戏里,也就仨俩镜头,吃顿饭加抽袋烟的工夫,不耽误我干别的。五、我不是一个多么爱惜自己羽毛的孔雀……

  聊博客:博客不适合我写

  记者:记得你曾说过不写博客,但现在却发现你也有博客,这自相矛盾吗?

  刘震云:我写博客是五六年前的事情了,有一个生活中的朋友在做网站,叫我开一个博客。我说要开就开一个吧。但我后来发现博客不适合我来写,当然不知道其他人如何了,因为我无法把知心话写在博客上,我还是愿意把知心话放在我的小说中。

  虽然有博客,但我不愿意写博客,所以这和我以前的说法不矛盾。

  聊故乡:爱和恨都不足衡量

  记者:你有一半的长篇小说是以故乡为背景的,你对你的故乡,到底是什么感情?

  刘震云:对故乡的感情,不是用爱和恨所能衡量的。故乡不但教会了我走路和说话,还教给我丈量世界的基本概念:东西南北,大小多少,亲疏远近……比这些更重要的是,我从这些父老乡亲身上,明白他们生活在细节里;“社会”和“历史”,只是他们所处的表象;痛苦不是生活的艰难,也不是生和死,而是孤单;不是人少的孤单,是人多的孤单;孤单种在心里,就长成了孤独;孤独一直生长在他们心里,但他们就是不说;快乐同样存在于细节和瞬间。比这些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世界的看法,跟这个“社会”和“历史”完全不同;但他们仍然不说。他们不说,我有责任替他们说出来。就好像我家要垒鸡窝,在建筑工地当大工的表哥有责任替我砌起来一样。   
(责任编辑:Dawn)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刘震云 | 汪海林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