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老师和孩子们 |
带着月光——走进无声世界
包括前采,我和我们第六期的真情人物孙月光老师整整相处了半个月。
一直以来,面对真情人物的心情已经不是单纯用感动两个字来描述。
有两个瞬间让我突然地泪盈于眶。
第一次是腊月时候一个聋儿的父亲打工回来到孙月光老师那接自己的孩子回家过年,我远远地看着那位朴实到极致的父亲,在门口看着自己的孩子。那位小女孩或者还不懂得爸爸两个字的真正含义,她仿佛还很羞涩地先看看老师,老师教她:叫爸爸,嘴几近贴着她的嘴,夸大嘴形,“爸——爸——”。
那个小女孩转头看了一眼父亲,又看了眼老师,终于发出了两个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非常不标准的音:爸爸。
那位爸爸,没有喜极而泣,只是很朴实的笑。那个笑容里承载的东西却太多太多。
这个场景,却让我清泪两行。
这位父亲此前永不敢奢望的一幕,现在成为真实,孩子的一声“爸爸”无数次响起在梦中,现在就在耳畔。
在又一个遥远闭塞的山村里,又一个孩子的一生,又一个家族的快乐,因为孙月光老师的坚持和付出而改变了。
第二个瞬间是志愿者为孙老师和孩子们准备的焰火时刻。
晚上八点的时候,志愿者们给康复乐园打电话说要给孩子们放烟花,老师告诉我们孩子们睡了,我们也要睡了。
志愿者紧赶慢赶地赶到乐园,老师帮孩子们穿好衣服又爬起来,依然是没有暖气的屋子,还有我们从来没有感受过的夜间昏暗的灯光。
老师告诉我,平常这个时候他们都睡了,因为冷因为没有乐趣,只有被子里才暖和。
绚烂的烟花前,孩子们、志愿者、老师、还有孙月光老师,以及孙老师的公公婆婆,他们的脸庞被烟火照亮,一闪一闪。
我突然觉得特别心酸。这样的喧闹和五彩光华,志愿者能给一刻只有这一刻。
17年,数不清的夜晚,她所有的更多的只有清冷和寂寞。
她从不曾这样觉得,很多人不曾拥有的,她拥有着,就是孩子们在有声世界里的声音,“还有什么比这更加珍贵呢?”
一次又一次的过程,艰辛繁杂。
一个又一个的故事,离奇坚忍。
遇见他们之后,志愿者会领悟,俗世里的嚣闹和不快乐,算作什么?
遇见过他们之后,我们会领悟,长途之寂寞,工作之烦恼,又算作什么?
编导:肖琴感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