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近日,“第10届海峡两岸暨香港导演研讨会”在香港召开,此次研讨会空前盛大,近200导演出席,其中包括侯孝贤、田壮壮、许鞍华、刘伟强、陈可辛等等国内外知名的大导演。而此次研讨会特别设立了一个“新生力量”的环节一一介绍香港、台湾、内地的新晋导演。此环节,也是整个研讨会现场最为朝气和热烈的一部分。
纵观当今华语影坛,涌现出的新晋年轻导演虽说为数不多,但在他们精心打造的“入行”作品中,往往显露出与众不同的个人风格,展现着新一派电影美学,给观众新的思考与感受,使他们成为华语影坛中的导演新新势力。[我来说两句] 进入两岸三地青年导演巡礼 |
台湾:文艺后的复兴
先说台湾。台湾近些年拿得出手的新导演作品寥寥无几,而去年却蹦出了一批新人,推出了一批质量上乘的电影,令整个台湾电影界为之兴奋。
其中,年青一辈以魏德圣最风光,他的《海角七号》横扫台湾,成为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谈资,票房更打破《色戒》记录,在去年金马奖中大出风头。而这部片子却是魏德圣卖掉房子拍摄的,投资大概1000万人民币,票房却惊人的过亿(人民币)。而曾志伟支持的林书宇(《九降风》)、拍《囧男孩》的杨雅喆……也都是去年涌现出的新一代导演的佼佼者。
侯孝贤、杨德昌、蔡明亮等人创造了一个极高的台湾文艺片高度,要突破谈何容易,许多年轻导演因此陷入困境。还好,也有坚持信念,没有就此放弃的——魏德圣等人慢慢冒出头来,他们基本功扎实,对电影有新的理解,愿意冒险,种种原因下才拍出了这些优秀的作品。
正因为如此,台湾电影界对这批年轻人抱着极高的期待。但愿他们能走出一条新的路。
香港:商业下的坚持
再说香港。香港电影界向来信奉“商业化道路”,《无间道》、《投名状》、《画皮》,甚至《赤壁》如此名气十足的大制作,无一例外以巨额资金作为“开路先锋”,然而在如今香港电影已悄然成为“非主流”时,商业化的必须性已成空谈。在今非昔比的年头,香港涌现出的新锐导演之中,既有新生的学院力量,亦仍有行内的接班人,称不上“人才济济”,但也不至于到“后继无人”。
从黄精甫打破了香港多年的黑帮片格局的《江湖》、麦曦茵吹入强烈香港時代气息的《烈日当空》、游乃海延续“银河”精神的《跟踪》,到彭浩翔不同凡响的《买凶拍人》、《大丈夫》等等,在这些作品中不难发现,香港的新锐导演在商业环境之下,坚持着自己对香港电影新的认识。
相比徐克、吴宇森这些人,新锐导演的影响力还远远不足,作品票房收入低,甚至少人了解,那是自然之事,继续寻求突破的道路不知道还要走多远,但最可贵的是他们这份坚持,恰恰是香港电影重振辉煌的希望。
内地:出乎预料的惊喜
内地年轻导演多是学院派出身,专业程度较高,但近年来能真正有作品公诸于世的人数很少,但就是在这些作品中,却让我们感觉到出乎预料的惊喜。
其中,首屈一指的当属从“亚洲新星导”计划中脱颖而出的导演宁浩与其作品《疯狂的石头》,这部疯狂电影一夜间风靡内地,让人捧腹大笑之余,还不忘称赞它“聪明有头脑”,“300万投资、2300万收益”为内地电影创下了记录。此外,陆川的《可可西里》、李杨的《盲井》、《盲山》,还有最近赵天宇的《双食记》等等,都将内地电影创作推向了新的境地。
我们不难发现在他们的作品当中,选择了青春情感、社会写实或是黑帮惊悚等题材,香港地区还算多样,台湾地区则较重复,唯独内地的新锐导演在选材方面比较突出,尤以宁浩的疯狂喜剧类型最让人惊喜,有人说喜剧是最难拍的,像《疯狂的石头》这种有头脑和智商的喜剧电影更难拍,此等功力足以让内地乃至整个华语圈的喜剧电影黯然失色。“选材独特,另辟蹊径”是宁浩过人之其一。
“做工精细、结构巧妙”,《疯狂的石头》令人惊讶,因为它的剧本毫无瑕疵,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无数伏笔和巧合横空交错,伸展成密密麻麻的诸多故事线,彼此紧密结合,而导演用叙事技巧从容不迫地把它们串到一起,没有一处虚指,没有一处浪费,显示出宁浩的自信,最终才成就了这个充满了逻辑美感的作品。
有了以上两点,便可证明用300万的投资取得2300万元的票房绝非偶然,是源于宁浩对商业电影强大的掌控能力。综合各方面能力,宁浩称得上华语影坛众多新锐导演中的NO.1,是最有潜质的一个。
本月20日,《疯狂的石头》的升级版《疯狂的赛车》即将公映,这将是宁浩疯狂喜剧类型的一个极致。超越《石头》近十倍的投资,技术难度上的提升,依旧精细的“残酷”剧本,会带来更大的惊喜。
昨日,内地、香港、台湾三地导演还就电影投资的困境进行了交流———三地年轻导演轮番上台诉说寻找电影投资的困难,大家都觉得自己比对方"更惨"...
09-01-14 07: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