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电影 Movie > 冯小刚作品《非诚勿扰》 > 媒体关注

精品购物指南:冯小刚给观众“打麻药”

  今年似乎没有什么赔钱的国产电影,小片小赚,大片大赢,真是印证了“经济越低迷,娱乐越繁荣”的说法儿。岂止是繁荣,简直是癫狂,再烂的电影都有大把观众抢票入场,再没人提“电影票太贵了”;再烂的笑料都有万千观众笑破肚皮,再没人提“电影终究是一种艺术”……堪称“21世纪之怪现象”。等到全中国最有票房号召力的导演冯小刚的最新贺岁喜剧《非诚勿扰》一登场,更是票房飙红势如破竹:首周末狂收8000万,远超《梅兰芳》的4218万,比“十一”档的魔幻大片《画皮》的5100万也遥遥领先,甚至比他去年吸金如土的《集结号》还要高出1000万,创造本年度首周末票房最新纪录。业内人士据此预测,《非诚勿扰》的最终票房很可能高于此前1.5亿的普遍预期,最终向两亿大关发起猛攻。

  观众们当然没疯,只是实在太累了太闷了太无聊了太失落了太抑郁了,所以才会“花钱图一乐”,哪怕皮笑肉不笑也算宣泄了释放了,您要是再耍得稍微高明点儿有智慧点儿,他就自High得五迷三道非要把你当精神导师不成了。冯小刚就是这种意义上的导师,《非诚勿扰》就是这种略略高明的电影,搁一块儿,足够了,还有比花上这几十元儿更价廉物美的松快法儿吗?

  冯小刚比谁都明白,他说:“《非诚勿扰》其实就是一针麻药——最后多麻药啊,股市全飘红了。我就是想让大家到电影院里看了以后乐一下子。”

  “看着不累”,足矣

  《非诚勿扰》上映后,得到影评人和影迷极其两极分化的评论。赞的夸它“表面上是喜剧,骨子里是文艺片,关于中年男人的孤独情怀的表达十分感人,堪称冯小刚创作上的一次突破,是商业与艺术的优良结合”;贬的说它“喜剧俗套,笑料生硬,强加的所谓文艺情怀又是那么的没头没脑、顾影自怜”。

  冯小刚对这些情怀的揣测或许并不介意,他更担心负面评论对票房的影响。因为一条负面新闻,冯小刚一夜难眠。他的助理说:“他就在意票房。”

  一夜难眠的冯小刚或许高估了所谓的负面评论及消息对电影票房的影响。事实上在中国电影的体系和市场内,影评完全无法起到对观众的引导作用,更多只是自娱自乐,又或是背离电影蓄意谩骂或忽悠的自我炒作。无论是专业的推荐、诚意的批判还是违心的盛赞、恶意的怒骂,最终起到的唯一作用都是帮影片打广告、赚吆喝,百分之九十的观众只被关键词在网站、平媒和电视上的出现率、出镜率所引导,他们不止是盲从,甚至不过大脑。

  “影评无用”、“谩骂无害”,冯小刚或许也早已心知肚明,他只是对票房过于心忧敏感了,作为投资方的股东之一,他不能让这部略有个人表达的尝试之作在票房上重蹈《夜宴》的覆辙,所以他难以容忍类似《夜宴》时的恶评,而事实上《夜宴》在当时的较低票房根本与漫天恶评无关,可能只与影片类型、演员选择有关:那时大多观众还是无法信任并接受冯小刚+葛优联手创制出的古装武侠悲剧。

  冯小刚对票房的敏感不能以片面的唯利是图来定性,甚至合情合理、无可厚非。事实上中国电影目前的创作环境迫使绝大多数导演都“唯利是图”,因为十之八九的个人表达与题材都不容许被拍摄,艺术创作的手脚被牢牢捆缚甚至自断其臂,只有票房指标才能证明他们的实力与价值,他们最大的功能就是谄媚观众娱乐大众,长此以往,大众养成了花钱买笑、排斥艺术的习惯,在影院里都成了抱着爆米花筒呵呵傻笑的痴呆儿。

  所以冯小刚就连《非诚勿扰》里到底有什么个人情怀都懒得跟记者和观众细说了,只以泛泛且卖弄的“浪漫”一言以蔽之。所以《非诚勿扰》中葛优饰演的秦奋才有那么多的欲言又止与感伤莫名,他在小教堂里的大段忏悔也虚晃而过避重就轻——冯小刚真要是抡圆了拍实了扎深了,这电影还能不能上,天知道。

  所以冯小刚更愿意这么评价自己的电影:“这电影能落个‘行,看着不累’的口碑,就行了。有观众给我撑腰就够了。”

  别无选择,只能给观众“打麻药”

  冯小刚尽量压制了《非诚勿扰》里的悲情与创痛,刻意留白,让愿意琢磨的观众自行补充。冯小刚更愿意突出片中的“抚慰”与“温暖”,“我觉得许多人心里还是需要抚慰和打麻药的,包括爱情。爱情就是让大家有一个小期许和小憧憬。因为即便已经成家立业,孩子都大了,但是看爱情电影的时候,也会有小钩子钩一下你的一种回忆和某个憧憬。这种东西比较暖一点。”《手机》《一声叹息》里的黑色幽默与尖锐讽刺踪影全无,冯小刚却并不是有意转型,“什么叫做‘和谐’?和谐就是给激烈的冲突、激烈的碰撞打一针麻药。我只能弄这个。其实我也不太想你好我好他也好,我本来很喜欢讽刺喜剧,但是现在喜剧没办法讽刺,你能讽刺谁?我们连玩笑都承受不起了。我只能往爱情这里拐。我想来想去,爱情是我唯一能做的东西。”

  就连《非诚勿扰》这么“温暖”的电影,在审查时也意见多多。冯小刚举例说:“片子里面原来有一句台词叫‘开奥运会堵车,来晚了’,连这句话也不行,得拿下。”他进而万般无奈地补充说明,“我觉得我们这已经不是一条窄道了,而是一条钢丝,走不好就要掉下去,要不就别走。”

  中国电影:拱不破的塑料薄膜

  事实上冯小刚在《非诚勿扰》之前还准备了一个名为《特务》的剧本,“你记得有部电视剧叫做《无悔追踪》吗?”冯小刚觉得这个片子“很有劲”,但还是绕不过审查问题。

  说到《梅兰芳》,冯小刚似乎找到了“无奈”的同类及实例,“我觉得《梅兰芳》不错。其实我们大家去批评一个电影时,要考虑到电影的处境,在这个处境下,导演能做到什么程度。如果能做到的程度没做到,那是导演的问题,但如果是环境不允许他做到,就是环境的问题。我还是希望不同的声音都有,但别以偏盖全。”冯小刚进而为自己鸣冤申辩,“大家都说,我们电影里的人物不饱满,要写人性的暖,就得有人性的恶。可现在是只能写人性暖,不能写人性恶。”

  冯小刚对“只能写人性暖,不能写人性恶”的“钢丝法则”举出典型实例,“我拍《天下无贼》的时候,原来想找姜文演刘德华的角色。姜文说,我只有一个条件,你能不能把王薄的道德底线再往下踩一脚,让他坏到底?他不坏到底,良心发现就没力量。你现在的王薄,不是在地面上,是在茶几上。我呢,还不能让他在地面,还想让他再到地底下去,要这样我演了。我说,你说得特别对,可我现在就连在茶几上的剧本都通不过。”

  冯小刚进一步“鸣冤”说,“我们评价一部电影的时候,写文章时,老觉得自己不在意识形态里,但拍的人都在意识形态里。导演们一方面被影评人批评,觉得电影太肤浅——这不是烈酒,是葡萄汁;一方面必须得跟电影局讨价还价。在这夹缝里,还得把电影往前推着走。这市场你不占,好莱坞就给你占了,因为好莱坞是什么都可以弄。我希望有人能透彻地写出中国电影导演面临的困境:这塑料膜绷在那儿,怎么也冲不出去,但大家都还在那儿拱。就是这么一个状况。”

  冯小刚说的实在是太在理了,太情有可原了,太有劲儿没处使了,甚至真真切切地扎到了中国电影的痛根儿上。所以这些年所有的大导演只能远离现实去拍务虚的隐喻的古装大片儿,只能意淫现实,老导演谢飞甚至永不拍片,影厅里放的现实题材电影,只剩下了胡贫乱侃、胡搞乱闹、胡编乱造的所谓纯粹娱乐的商业片。电影只能与“麻药”画上等号。

  冯小刚所希望的“有人能透彻地写出中国导演面临的困境”,其实人数众多、文章不少,却都销声匿迹、石沉大海。他们的无奈与迷惘,与冯小刚如出一辙,可就连冯大导百般呼吁都不顶用,他们的大声疾呼又算什么?

  广告植入:别给强奸找借口

  话说回来——冯小刚的无奈与迷惘固然字字在理甚至堪称真知灼见,但决不能成为全盘商业、唯利是图的借口。注意,“唯利是图”不等于“唯票房是图”,后者是合情合理的,前者是戏弄观众的——《非诚勿扰》中竟植入了大大小小二十来个广告,某些广告甚至明目张胆大占篇幅,简直是强奸视听。冯小刚解释说,他也是身不由己甚至义愤填膺,“其实在这件事上,我每次都在挣扎,和他们(公司)打架。这次为了那张某银行信用卡的镜头,我把一个刻着我名字的杯子摔得粉碎,他们非让我接上这镜头,我说,你们觉得这好看吗?旁边有人凑上来说,导演,我觉得这是这片子里最美的镜头。我一巴掌就把桌子推翻了。我说,你们知道吗?你们躲在后面,但每个人看到这个,骂的人都不会是你们,而是我冯小刚!”接下来冯小刚拿出来自公司和市场的百般现实制约与商业理由真切解释他的“身不由己”,“一到这时候,中军(华谊公司老总)就开始跟我算账。中军说,小刚,我们现在是7400万的成本,卖2亿的票房,回收8000万,再上33%的税。我们这么庞大的团队,我们的赢利在哪里?你拍《集结号》,没法植入广告。但你好不容易拍一现代戏了,能不能让公司有点儿赢利?”

  冯小刚最后甚至说“我要承担这批评,好在我觉得,我不管怎么说也给大家看了点想看的电影,我也不想做艺术大师,合作吧,团队吧”,颇有委曲求全、舍生取义的意味,可就算你解释得再怎么入肉刺骨,也闪躲回避不了一个终极质疑:既然你选择作为电影商人,那么你的商品就该为消费者全面负责,就像买了一本书,翻两页就插入一篇广告,你说读者是该骂你呢?还是该告你呢?难道就活该全让消费者扛着受着?同时还得理解你同情你?钱都还让你赚了?

  千万别真把电影当成麻药,千万别趁机从观众身上巧取豪夺,千万——别把票房当做唯一的证明与目标,既然理想当头照,坚持挂嘴边。?

  赞 冯小刚最懂女人心

  《非诚勿扰》我觉得是拍给女观众看的。葛优扮演的秦奋很真实,这是让女人信任的第一步。他和舒淇扮演的笑笑第一次喝酒时说出了自己的秘密,也将观众带入了这个人物的内心。在秦奋这个人物不断表现出对人生和感情的理解时,观众对他的好感也在不断增加。笑笑对感情极其执著,一定会引起部分女观众的共鸣。

  秦奋在每一个关键时刻总能说出特别正确的话、做出完全正确的处理,这其实就是人生阅历和感情态度的成熟。例如,在杭州,笑笑带他去见方中信扮演的情人,死撑着装到一半时秦奋终于说演不动了,留下他们二人相处。不成熟的男人会以为这是个好机会,让笑笑在假装有男友的情况下和对方分手。去日本时秦奋说出之所以喜欢笑笑是因为觉得她“实心眼”,如果是眼光浅薄的男人对笑笑这种爱上有妇之夫的行为也许会存疑,但秦奋一眼就看到了笑笑内心的单纯和对感情的执著,所以他知道必须让笑笑真的彻底了断过去,他才有可能走进她的内心。在笑笑想报答他愿意共度一晚时,秦奋表现得像个柳下惠一样,也许男人会觉得有点不真实,但是“爱”也许是一个好答案,他希望的是更长久的相守而不是一夜,诚意永远是男人对待女人最有力的武器。做对一次是偶然,但每一次都做对,那必须说冯小刚非常懂得女人和感情。

  片中也有一些导演个人情怀的抒发,例如秦奋离开后日本朋友开车哭出来的场面,其实作为电影整体是有些多余的,但这些场面情感浓烈,极有个人唏嘘的味道,大概是导演实在舍不得剪去吧。《非诚勿扰》在节奏上可以更紧凑、更纯粹,但总的来说瑕不掩瑜,有感情的作品总能直抵人心,它比完美却冷冰冰的作品要有意义得多。我更愿看到如此温暖、幽默的冯小刚。

  弹 小刚招商,非诚勿扰

  看看《非诚勿扰》里近二十处的植入式广告吧,好莱坞的“007”系列见了恐怕都要甘拜下风:中国移动通信、海南航空、清华同方电脑、茉莉餐厅、巴黎贝甜咖啡、剑南春、招商银行、摩托罗拉、杭州西溪湿地、斯巴鲁汽车、北海道旅游局、中信证券、温莎威士忌……个个都看得人赏心悦目,不单给影片回收了2000多万的成本,还为枯燥的剧情增色不少。观者不禁感叹:冯小刚正在为中国培养起一群掏钱看广告并乐此不疲的忠实观众。

  除此之外,葛大爷还被成功塑造为当代最牛的广告演员,他的敬业精神着实令人钦佩:刚刚在话剧《西望长安》中揶揄过自己拍摄的神州行广告,到了电影《非诚勿扰》,又开始拉起了中国移动的业务,出戏入戏的速度那叫一个“专业”!

  在同为贺岁档的另一部喜剧电影《桃花运》中,葛大爷曾塑造了一个叫“王奔”的感情骗子。在《非诚勿扰》中,他卸掉了王奔那一头油腻的长发,轻车熟路地回归到了《不见不散》和《没完没了》里面的那一套,尽管女主角梁笑笑的外貌同徐帆和吴倩莲差异甚大,但是这丝毫不妨碍男主角秦奋在调情的时候带着刘元的表情和韩冬的腔调。除此之外,这部电影简直就是《世界真奇妙》(正大综艺的观光版块)+《大城小事》(北京电视台栏目剧)+各类经典电视广告片的神奇组合。

  冯小刚无比出色的叙事能力使得这部原本20分钟就能讲完的宽银幕版栏目剧足足延续了两个半小时,从而为广告片的大范围植入争取到了极其充裕的时间。尤其是其中一段3分50秒的富士斯巴鲁轿车广告更是令人叹为观止,部分中年观众在该桥段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泪水,据说这令他们怀念起了自己人生最真挚的友谊。只可惜我的人生阅历并没有他们那般丰富,所以只好趁着“广告时间”给朋友发去了两条骚扰短信。

  全片唯一令我心动的场景是舒淇带来的:在凉风徐徐的北海道海边,舒淇将头枕靠在葛大爷的肩膀上,眼中依稀闪烁着泪光……

  还清楚地记得舒淇上回出现在北海道的身影,那是在侯孝贤的《千禧曼波》中:在冬季,小镇的街道上堆积着皑皑白雪,她和一个清秀的男孩肆意地扭打在一起,路灯照在两人身上,看起来暖暖的。如果没记错的话,那个北海道的小镇叫夕张。

  
(责任编辑:小库)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冯小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