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戏剧 drama > 国家大剧院 > 国家大剧院相关新闻

大剧院院长陈平访谈录:做艺术星空的守望者

  12月22日,国家大剧院启幕一周年。幕起幕落间920多场节目上演于三大剧场,26000位艺术家和120万观众相聚在这里。在欣赏极富美感的建筑艺术同时,人们领略着她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走高雅艺术之路,推崇艺术经典与原创,逾1/4的公益性演出,下大功夫普及艺术教育……京城上空吹来阵阵文艺清风。

  剧院是城市文化的结晶,亦是城市品格的象征。已跻身世界超大型剧院行列的国家大剧院,在凝聚艺术精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上做了哪些尝试与探索?又有怎样的收获?为此我们近日采访了国家大剧院陈平院长。

  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

  文汇报:从诞生之初国家大剧院就备受瞩目,作为国家级的表演艺术中心,大剧院身上承载着诸多使命,人们都很关心大剧院在这一年中做了哪些探索和努力。

  陈平:国家大剧院成立至今,我们一直致力于做两件事情:一是努力推动大剧院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二是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剧院经营模式,可持续发展是这种模式的重要特征。作为国家级的表演艺术中心,大剧院是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象征,是社会公众特别是艺术工作者追求艺术梦想的归宿。我们的理解是,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过程中,大剧院承载着代表性、示范性、导向性的功能,在城市文化构建发展中,大剧院扮演着“发动机”的角色。承接并实现这一角色定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与此同时,我们的国情、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决定了我们不可能照搬照抄国外大剧院的运营模式,只能在借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这样才能实现大剧院应有的功能。

  这一年中,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这样的核心使命展开的。一方面,主打大体量、高水准表演艺术,不到十个半月时间售票87万张,出票率在80%以上,搞了500多场的艺术讲座、大师课排练等公开艺术教育活动,加上200多场公益演出。这些数字对于一个刚刚运行一年的新剧院来讲,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少见的。另一方面,大剧院还是一个艺术交流、艺术创作的巨大平台,一年来205个艺术院团的中外艺术家登上大剧院的舞台,我们还自主制作了大剧院版《图兰朵》和大型新编历史京剧《赤壁》,与中央歌剧院和中央音乐学院联合制作了《国王》、《蝴蝶夫人》,明年还计划制作三部歌剧、三部话剧、一部舞剧。所有这些,是大剧院向着实现历史和时代赋予使命做出的努力的一部分。

  文汇报:近年国内演出市场票价虚高现象较普遍,而大剧院在“坚持低价策略”上得到广泛好评,在解决“公益与逐利”的矛盾上大剧院有哪些值得总结的经验?

  陈平:这一年我们千方百计把票价降下来,让更多的人走进大剧院,享用大剧院。不能说一提高雅艺术就上千块钱,老百姓走不进来,我们在这些方面是下了功夫的。

  大剧院对于利润的追求是有着严格控制的,狠捞一把的项目我们不做,只为获得轰动效应“干砸钱”的项目我们也不做,我们做的项目都具有“稳健型”、“建设性”的特征,在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之间谋求一个平衡点。演出经营中通常有这样两种做法:同样是40万的成本,一种做法是将票价定在一张1000元,卖掉40%就能收回成本,剩下的60%空着座位也没事;另一种做法,将票价定为400元一张,出票必须到100%才能收回成本。我们选择的是后者,为什么这样做,是为了降低门槛,让更多的观众能进得来,让更多的公众能够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说,是为了培养潜在观众,推动整个演出市场的良性发展与繁荣。

  票价设计上,我们每个演出季的票价分30多档,从几十元到上千元都有,平均每一场演出的票价也有五、六档,这满足了不同层次观众的多元化需求。

  我们刻意追求的,是用两种眼光来审视演出、审视节目——艺术的眼光和市场的眼光并重,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兼顾了艺术品位和市场价值,做出来项目赔钱的概率就大大降低。大剧院版《图兰朵》,第一轮7场演出就把整个投资收回来了,在和上海歌剧院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实现了双赢,大家对结果都比较满意。

  文汇报:“公益性”是国家大剧院有别于其他剧院的重要特点,对此应如何理解。

  陈平:“公益性”是国家大剧院的“自然属性”,因为它从根本上代表着国家行为,代表着公众利益。一方面,我们坚持“低票价策略”,努力降低门槛,另一方面,对社会公众实施普及性艺术教育,又是大剧院的标志性功能。上海有“星期音乐会”,我们也有“周末音乐会”,请中央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等高水准乐团演出,10元钱一张票。我们做到了“每周都有公益场,每场都有低票价”,秋季民歌博览音乐周,场场都是公益场,每张都是低票价。

  我常讲,对大剧院定位,要避免三个误区:一,大剧院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剧场,不是只靠出租场地就行了;二,大剧院不是演出公司,不能只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三,大剧院不能只服务于所谓的“高端小众”,而要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文化享受提供服务。国家大剧院是国家兴办的事业体制,是带有公益性的,所以从策划节目、购置节目,到营销战略、票价策略,都必须要考虑观众能否接受。

  文汇报:您曾说“在当前社会出现的泛娱乐化现象下,一个剧院坚持高雅艺术之路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坚守”,在这条路上大剧院做了哪些探索?

  陈平:做“艺术星空的守望者”,是很不容易的,如何既不媚俗、不追求娱乐化,又保证市场?在艺术和市场的关系上,我们做了很大的探索。比如在培养观众上下了大功夫,我们奉行“滴灌效应”,通过举办大量的各种普及教育活动,点点滴滴的渗透,滋润影响大环境,改良大土壤,现在我们网上有4万名会员,买卡的会员1万多,总计5万多会员,两年、三年这样下去数字会很可观,那时我们就不愁高雅艺术没有观众,没有市场了。

  打造“国家级艺术殿堂”软实力

  文汇报:硬件上,国家大剧院已跻身世界超大型剧院行列,今后在打造“国家级艺术殿堂”的软实力上如何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陈平:跟国际上历史悠久的著名大剧院比,我们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不论管理经验、经营水平、艺术追求上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比如票价,我们第一个演出季的平均票价是400多元,第二个演出季300多元,再往以后还有下调空间。国外成熟的演出市场,运作成功的演出项目,票价不会这么高,这些方面,我们需要跟国际一步步接轨。

  另外,比较成熟的剧院都是提前2年就把节目排好了,我们现在刚起步,还做不到,2009年的排完了,正在排2010年的;网上售票也有差距,肯尼迪艺术中心网上售票达30%,我们还不到10%,我想这些将随着大剧院的能力逐渐提升。我们经常把自己放在世界知名剧院行列里比较,这样才能建立国际性的视野,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在培养观众素质和观赏习惯,让观众懂得欣赏和尊重艺术,营造良好观赏环境方面,我们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有人说,“来大剧院的很多人是来看建筑的”,在我看来,对一个国际性的、开放性的剧院,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就如同去悉尼,一定要去看悉尼歌剧院,是很正常的。我们要做的是,如何让走进大剧院的人通过观赏艺术精品感受到艺术魅力,进而提高文化艺术修养,这确实是一个巨大而长远的工程。

  票房收益“反哺”大众

  文汇报:大剧院这一年收获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如何?

  陈平:按照中央的要求,在坚持公益性的前提下,国家大剧院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年来的实践,我们很好地实现了这一目标,基本做到了收支平衡。和国内所有剧院一样,国家大剧院也面临着市场的竞争和考验。大剧院基本运营,一年四个多亿,国家补助30%,我们自筹70%。一年900多场演出得以顺利进行,靠的是什么,根本上讲,是我们探索建立了一套科学的、先进的、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管理模式。

  作为国家级艺术机构,必须要有开放性的视野,要善于统合社会资源,这个资源是世界范围内的,不是什么都自己做,也不是什么都花钱让别人去做,我们有专门的节目部门、市场营销部门、舞台技术部门、场务部门,有自己的品牌推广中心、艺术教育部门、对外交流部门,这些机构和运行机制,是按国家大剧院设定的目标设计并顺畅运行的。这从根本上保证了大剧院的良好运营,保证了我们能够把获得的票房收益“反哺”到艺术普及教育中。

  文汇报:对未来的发展,大剧院有怎样的目标?

  陈平:未来我们的生产能力、创作能力都将逐渐提高,与世界的融合程度也越来越高,同时如何把中国民族的、原创的、好的东西推出去,是个很大的任务。当初确立战略目标时,我们参考了全世界十几个著名歌剧院和艺术中心,对他们的经营模式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还走访了国内经营比较好的剧院,在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又加上了自己的创意,现在看我们设定的目标是正确的。我们比较庆幸,这一年虽经过了很多困难,但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小心谨慎,没走弯路,而且摸索到了一条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责任编辑:炊烟)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陈平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