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泰白
应该没有人把冯小刚称为大师,但他肯定是当代电影的一个大腕,因为他的票房突破能力,因为他让一个小小的家族公司成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草根制片机构,但是我们肯定也不能因此把中国电影的方向交给他,这不是他能承担的。
不能要求斯皮尔伯格拍《四百下》,也不能要求杜琪峰拍《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芙》,至少冯小刚在他的贺岁片长路上还在不停地给我们制造笑声,除了一贯哗哗作响的语言水龙头,他总是有些吐故纳新的本领令人莞尔。
《天下无贼》、《手机》、《集结号》都是例证,现在的《非诚勿扰》也是。
乱象丛生
这好像是冯小刚永远解决不了的老问题,过于耽溺耍嘴皮子,总是信马由缰能放不能收,这导致《非诚勿扰》多了很多多余之处。范伟确实演得不错,但不必这么长,可以在出DVD的时候放在花絮里。葛优相亲的几个小段子也应该痛下杀手,让节奏变得流畅一些。邬桑和葛优告别后的一大段莫名其妙,也可以作为删除片段放在DVD花絮里,如果冯小刚觉得自己电影里这么美的公路从来没有出现过,那完全可以下次再拍嘛。
冯小刚拍贺岁片拍了多年,但似乎应该修正一个概念问题,就是难道普天同庆除了鞭炮齐鸣、嘻嘻哈哈,不能来点冰淇淋的味道,不能来点半支烟的抚慰吗?除了高兴,我们还需要很多可以被触动的感觉。毕竟电影是电影,不是相声小品集锦,不是春晚。
冯小刚太欣赏自己的机智了,如果他能在语言的幽默上有所控制,多在细节上寻找一些动人之处,至少在舒淇和葛优的感情戏上可以再多花些心思,《非诚勿扰》会往前多跨一步。因为医治生活的麻木和苦,单纯依靠嬉笑显然不够。
风景独好
好风景是城市文明的蓄电池,因为山山水水之后你才有能量再次冲入红尘。《非诚勿扰》让我非常赞赏的一点,就是它会让所有祈愿美好的人产生旅游的冲动,真的好久没有在我们身边的电影里看到这么多美丽的风景了。西溪湿地、北海道、海南岛,从北飞到南还要跨海出国,一方面通过空间上的多元变化充分展示我们处于流动性充沛的时代,另一方面这些明信片式的风景也会自动成为商品社会的抚慰器。我不要求《非诚勿扰》在这山水之间能够萃取出什么老庄的空无或者现代性的孤独,我已满足于这种表面的光和影,因为我们很多人连这种浅显的美丽都发现不了,更何况冯小刚提供的这些可供消费的山水胜景还不至于恶俗。
有时真的讶异,面对我们周遭如此巨大的生活,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空间格局,我们的当代电影工作者为何总是无动于衷。很多科班出身的人瞧不起冯小刚的艺术修为,因为冯小刚似乎只有取笑现实生活的能力,而没有思考、总结时代的能力。可是他们找不到冯小刚的金钱导索,他们有时连点普通的美都给不了。
物质好重
一个公司靠一个导演发家没有问题,可是靠一个导演一直吃饭吃成了中国电影业的大佬机构那肯定有问题。第一,说明人才匮乏或者说没有发现人才的能力,第二,反过来讲,说明电影业有能力的大佬太少,老虎不在猴子称王。这充分证明了我们的电影环境很恶劣,新生力量因为人脉和背景问题挤不进来,已经占山为王的则竭泽而渔。
《非诚勿扰》广告植入就达2000万元,是因为投资过于巨大让票房有问题吗?当然不会,我觉得这是贪婪问题。虽然冯小刚也很矫情地在摔杯子,可那也只是一个杯子而已,因为制片方和他之间的利益共同体不会因为一个杯子遭遇任何困难,是他在电影和广告营收的天平上没有自觉地作坚持而已。毫无疑问,冯小刚热爱电影也以电影维生,但是有时我觉得他对电影的重要性,认识得可能不够充分,所以有时才会将电影和相声、小品等同起来。
感谢冯小刚。感谢他的努力和进取,感谢他和制片人在利欲诱惑下为我们制造的这些好和坏。我们的生活需要苦楚、也需要甜和蜜,我们的生活需要钱,我们的生活也很需要电影。
隐然觉得,《非诚勿扰》很像冯小刚自己的潜台词。好和坏是一个问题,草率和认真是另一个问题,说易行难,不能厚此薄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