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电影 Movie > 《梅兰芳》 > 媒体评论

梅兰芳:一出时代旧人的新戏

  如果不是《霸王别姬》珠玉在前,如果不是《无极》万劫不复打底,如果不是陈凯歌,有谁会那么关注《梅兰芳》呢?

  在这个文艺被娱乐取代的时代,西皮二黄里咿咿呀呀的一颦一笑早已处庙堂之高,远江湖之远。而男旦仅有的那点“假凤虚凰”的神秘感,在直接可以直接欣赏李宇春中性美的年代,也早不是什么撩人心魄的卖点。

  向历史要故事也不是不可以,在缺乏好剧本、好故事的年代,把时间点放在上世纪中叶以前,什么故事都还是有创作的空间。只不过陈凯歌似乎还在用上个世纪的方式操作商业洪流下的大片:张艺谋换个方式讲“雷雨”,就能生生搞出一个“波涛汹涌”的卖点,临末了还能把“周润发耍大牌”拉出来为票房垫背。相比起来,陈凯歌还是保守,宣传的时候不管媒体喜欢不喜欢,执著去讲历史上梅兰芳的“逸闻趣事”,而对《无极》话题则选择性回避,据说“至今人前不让提胡戈”。扮大度,做老好人,凯爷装不出来,这一点放在现下可以说是迂腐,大概也是他的可爱之处。

  说了些许题外话,原本要讲《梅兰芳》,可电影原本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东西:在我看来可能是流光溢彩的奢靡,在你看来就是虚无空洞的浮华,打动我的梅兰芳一生噤若寒蝉的悲凉,也未必你有感同身受的心境,而为我所不屑丘如白过犹不及如疯似癫的表演,说不定在一些人眼里是招招到位的爽快。没有对错,只有身处何方并不相同,如果仅从技巧上去评价《梅兰芳》,三段式的结构是传记片常常采用的方式,节奏上因为片长过长而稍嫌沉闷,电影的音乐和画面的得体是第五代导演一贯的集体素养,演员的表演包括黎明在内和角色都没有太大的距离感,至于要说完美,那倒也还远一段距离。

  如果说这部电影有什么不精致的地方,从一个半业内人的角度,大约可以看出一点陈凯歌的迫不得已。第三段抗日蓄须明志戏,无论谁来拍《梅兰芳》恐怕都是不能放弃的,在中国拍犹如是。陈凯歌到底不是李安,即使有些话要说,也只能点到为止。第二段梅孟恋创作的阻力则来自照顾后人情绪,不管陈凯歌在公众面前如何维护梅葆玖对于创作的支持,但任何一个人想要心无芥蒂地看人编排长辈的小三故事,那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历史上的梅孟,梨园里的传说很多,如今拍成清淡怡人的“发乎情、止乎礼”,凯爷和梅家都尽力了。至于第一段,这段故事讲述梅兰芳和十三燕斗戏的少年成名史,故事一气呵成,宛若《霸王别姬》别传,最被叫好的一段也是创作上最自由的一段,大概陈凯歌本人也可以没有什么遗憾了。

  即使没有看两部电影,我也一定是更期待陈凯歌下一部《赵氏孤儿》,而不是这部羁绊无数的《梅兰芳》。这么多不容易,我等尚且看得出,导演缘何看不到呢?如果要找理由,大概还是梅兰芳这个人物给了经历《无极》之后的陈凯歌更多共鸣,让他愿把万千非议抛诸脑后,一意孤行写新篇,无论陈凯歌如何把《梅兰芳》和自传撇清关系,甚至“谦虚”地说:我达不到那个境界。但任何一个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都能从他表现的人物看到他的价值取向,所以才有电影中心心念念的“纸枷锁”的说法,才有“输不丢人、怕才丢人”的台词,才有电影结为那一句意味深长的:“你们都散了吧,我要扮戏了”。

  很多人说陈凯歌拍《梅兰芳》,是在《无极》之后走了一条回头路,或者可以这么讲,陈凯歌其实一直就不是跟着时代一起走的人,对梨园春秋眷恋的浓厚怀旧情结、对表达“人文思想”的艺术固执,这些其实都不是这个时代看重的东西。谁都不能心无旁骛,陈凯歌跟着老谋子一猛子扎进古装大片的《无极》,则一不小心把他和这个时代不兼容的一面放大了——无论是戏内还是戏外。从这个角度说,《无极》在后期面临的许多责难,其实早已经超出了艺术评价的范畴,而上升为社会话题的扭曲,这恐怕才是陈凯歌最不能理解的地方。

  冯小刚曾经戏谑说过:凯爷您应该去坚守人文理想,不要和我们商业导演抢饭碗,这句话听着寒碜,但话糙理不糙。“温柔的抵抗”,这是陈凯歌和编剧严鸽苓在推翻了6次剧本之后给梅兰芳定下的结语,大概也是“顽固不化”的陈凯歌对这个时代妥协和抗争的混合态度,“洁身自好的世界里求美得美,终成大家”——这原本是梅兰芳的人生化境。陈凯歌如果做不到他想象那样“求美得美”,一半怪自己、一半怨社会吧!

  
(责任编辑:逃逃)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陈凯歌 | 梅兰芳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