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电视 > 2008年《综艺》年度人物评选 > 新闻

对话年度人物张艺谋②:我不想当电影教父

[前言] 综艺年度人物张艺谋——张艺谋的2008

  2008年,张艺谋没有电影问世,但他一生中最磅礴、绚烂的作品像一个旖旎的梦在“鸟巢”里升腾而起。当29个“大脚印”从永定门奔向“鸟巢”,当喧天缶阵的上空“有朋自远方来”的呼喝直冲霄汉,当稚嫩的童音吟唱出《歌唱祖国》的旋律,之前所有的期待、梦想甚至质疑都幻化成国人兴奋、热忱的目光。“鸟巢”中央,那一幅晶莹剔透的画卷慢慢展开,整个世界为之屏声静气。不得不说,这是中国近年来在树立国家形象上最成功的一次文化输出。
    张艺谋说自己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过去的三十年里,在每一次时代转折的关口和社会发展浪潮的变迁中,他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并予以坚持。即使,他的选择有时会面临许多非议甚至否定,他也从不因此遵从世俗亦步亦趋。勤奋、坚持、求变——促就他成为这个时代无法忽略的坐标。
    于张艺谋的未来,外界一直有不少猜测。在本期稿件截稿时,他参与2009建国60周年大典创意和《京陵十三钗》开机的消息同时传出。这看起来似乎是一种延续,他的大局观和均衡感在这种延续中又会把他带到哪里,这是今后5年人们关注的焦点。

  西安人。
   
1978年,就读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1982年大学毕业分配至广西电影制片厂。
   
2006年4月就任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
   
电影作品《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等获得包括柏林、威尼斯、戛纳在内的各种国际电影节大奖。
   
2001年作品《英雄》开启了国产大片时代。



  《综艺》:当初拍摄《英雄》,是有明确目的的选择吗?

    张艺谋:都是随意的,没有设计。看我过去的纪录片,我的朋友对我的回忆是从小就喜欢武侠。所以拍《英雄》不是偶然跟着商业大潮做的一个战略选择。我总说大家都愿意把导演的某种随性的、直感的东西变成一种精心设计甚至上升到战略高度。 并不是我一开始就想好了,中国进入商品时代了,我要拍一个大片,大制作,我要填补空白等等,这都是瞎话。不知不觉中《英雄》就攒成了一个大片,完全是受《卧虎藏龙》影响。江志强的加入一步一步把《英雄》变成了一个商业大片。当然每个导演都喜欢拍大片,因为过瘾嘛!当然现在《英雄》被定位为中国大片的开始,指出了战略性方向,但对我个人而言,这个选择并不是战略性的。

  《综艺》:那后来的《十面埋伏》和《满城尽带黄金甲》呢?

    张艺谋:当然,后两部的选择是有意的。因为当时有点一发不可收拾,我觉得挺过瘾,再一个就是我也突然有了一点战略眼光,觉得商业武侠的片子既然在国际市场反应很好,我们何不借这个东风多来几部?从商业上说它是成立的,另一方面它也是个文化宣传。你不要把它庸俗化、低级化了,它也是一个中国的文化符号——介绍中国功夫、服装、中国的色彩、中国的环境、中国的某种侠义精神,也是一种推广。

    三部过后古装片市场呈现颓势。当然,外国人看中国电影是一盘小菜,是佐料,没有那么大的期待,所以市场的起伏也很正常。没准过两年中国电影再来那么一下,呼地又起来了。而且现在“电影热”的周期越来越短,这是因为我们的生活和趣味越来越多元化了,很正常。

   我的下一部电影也许不是古装动作片,但这类片子我以后还会拍,因为它还是我感兴趣的题材,而且拍好不容易。况且外国人现在只认这盘菜,既然他们还认这盘菜,就把这盘菜炒好,激发他去认认旁边的花生米、拌黄瓜、炸酱面。到今天为止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站得住脚的拳头产品还是古装动作大片,你还要靠这个拳头产品往外打,然后辐射和发展,靠一个什么文艺片,不太可能。

  《综艺》:你现在拍的电影是不是一定要有国际市场?

    张艺谋:那要看投资,你要为投资人负责。江志强、新画面,人家把钱给你花,你不能坑人家,要帮人家想怎么回收投资,不要觉得多自我和艺术,要为投资人考虑。当一个导演获得大投资的时候就有一份责任,就要考虑市场、大众。如果不考虑,非要做一个个性化的艺术电影,得了一个天大的奖,那是一个功名,但把投资人坑了。

  《综艺》: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有市场意识的?

    张艺谋:差不多是《英雄》吧,以前我都不太考虑。其实,导演还是要了解这个。不是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艺术高。于是每一个导演都要把自己打扮成艺术家,坐这里谈一遍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哲理,然后认为自己是一个有品位的人,有思想的人,我不装这个。今天的年轻导演如果没有市场观念,是要吃亏的。如果把电影看作一个产业,形成一个产业链,你怎么能置身事外?而且电影不是纯粹的艺术品,是一个混合体,所以就要求导演全方位地考虑这个混合体。

  《综艺》:是不是《英雄》的投资太大,你不得不更多地考虑市场?

    张艺谋:我认为自己是(艺术和市场)两边都靠。如果你打算拍一个纯艺术片自我欣赏,你可以蔑视市场——张艺谋谈市场太庸俗!我拍小制作的类型电影时根本就不考虑商业市场,因为依靠传统的艺术电影市场就可以回收。

    现在有些导演就是没想清楚,明明你拍的就是一个小众的类型片,你非在这抱怨市场不接纳你,抱怨市场不识货,认为市场欺负你。你总不能让你的电影全世界都喜欢吧?你已经得到功名了,得到电影节大奖了,得到文化精英的认同了,回头认为市场也应该顺理成章接纳你,哪有这样的,两头都沾啊? 就像我做商业电影,大家都骂我堕落了、退化了、妥协了,我就听着,没必要反驳,因为我做的就是商业电影啊。所以你要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就不要有那么大的野心。虽然这很难做到,但是我们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希望雅俗共赏,可你知道这个有多难,一个导演一辈子恐怕能有一部就不错了吧,就是大卖口碑还大好!

  《综艺》:你的电影在20年前就做到这一点了吧?比如《红高粱》。

    张艺谋:二、三十年前有一种娱乐的狭窄性在里头——一部电影能红遍全中国,一个角色就吃一辈子,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还是这样。现在不一样了,人们娱乐选择多了,今天还要号召大家走进电影院,所以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烙印,不可能把那个时代的标准拿到这个时代来借鉴,那个时代的票房成功也不能成为这个时代的参考。

  《综艺》:《英雄》之前,国产电影市场已经跌至谷底,作为中国最有话语权和资源的导演之一,对《英雄》的尝试有没有一种市场责任在里面?

    张艺谋:我们不要夸大个人的能力,但《英雄》这部电影不论评论家怎么说,有识之士怎么贬低,我自己认为,它是开辟了中国的大片时代,是极大地刺激了国内的供需市场,是改变了许多人的价值观,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但我不是以获得这个历史评价去做这件事的,当年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它的意义,包括我自己。今天我们再看,《英雄》在中国电影史上会有它自己的位置。一个电影能有位置就很了不起了,不要想名利双收。你还想它是伟大的、史诗性的? 在内容上,虽然老有文化人儿拿意识形态把这个片子说得一钱不值,但我还是可以当之无愧地说,今天你再看《英雄》,他的许多视觉效果、视觉想象力,都是非常有创意的。我们搞奥运会还在看《英雄》,分析它的色彩和创意。我自己拍的东西都是很难超过的,创意是最值钱的。

    说到责任感,进入21世纪,消费文化占主流这谁都知道,不能再曲高和寡了。必须结合消费文化的特点,结合观赏性和娱乐性的特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融入你要表达的思想含义,或者提高人的情感品位。把这些揉在一起,通过消费文化的特点、渠道和操作方式,来反复地给观众提供这样的好影片,就能改变、改善、提高和洗涤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品值,慢慢地民族电影的个性就出来了。这其实就是我们的基本的责任感。

  《综艺》:怎么评价20多年前创作《红高粱》的自己?

    张艺谋:同样是很真诚、很努力的,其实和今天没有什么不同(笑)。我今天固然更成熟了,但是我没有改变。那个时代的东西拿到今天来说不具参考性。还是说时代成就了我们,不是我们领先于时代。那个时代的中国很特殊,全民追求深刻,全民追寻文化的足迹,所以造就了一批很有才华的导演和那一类型的作品。总有人喜欢拿着那个时代来比这个时代,比较我是进步还是退步,我认为没有可比性。所以我老说,这个人还是这个人,只是时代不一样了,时代给了我们血液、空气、力量,我们是尽量跟着这个时代的脉搏走。

  《综艺》:这个时代的脉搏是什么?

    张艺谋:这个时代的脉搏我说最高境界就是雅俗共赏,票房和口碑都大好。当然,这很难做到。所以挑自己喜欢的类型做,不去苛求自己也不苛求时代,中国电影要想好,每个人都必须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同时还要量力而行,做好每一部电影。对时代的野心太大,对时代太多抱怨或者对老百姓的心理有太多怨言都不可取。

  《综艺》:作为导演,你怎么和制片人合作?

    张艺谋:我做导演是说一不二的。在我的创作范围内,我决定一切,所以我选择正确,我就成功,如果选择错误,电影就失败,我要承担全部责任。制片人对我很信任,当然有财务制度,制片人要审定预算。

    与我个人的合作,我觉得新画面、江志强他们都是很好的制片人,不干预我,充分信任我,所以我对他们也自觉地、由衷地有一份责任感。我不会把他们拉下水,然后再追加预算,让他们陷入赔钱的泥潭。有很多导演,有一个剧本,预算让你很动心,但拍到一半让你追加预算,你追加不追加?

    互相体谅,不能滥用你的威信。一方面是观众的信任,另一方面是制片人的信任。你不能滥用信任,否则用了一两次大家就不理你了。当你慎重地对待创作,把你的作品拍好,你就会拥有观众的信任;如果你很慎重地对待投资,不滥烧钱,你就拥有投资人的信任。而这些都是电影课堂上不讲的,只讲怎么成为艺术家,这是不行的。今天的导演应该是混合型的,各个方面都要考虑,否则你就不要做导演。你要纯艺术的,写诗就行了。

  《综艺》:什么情况下你就不拍电影了?

    张艺谋:身体不行了就不拍了,拍电影需要体力。尤其我们这个年龄已经触及生老病死,但我珍惜生命不是把自己养起来,是不做庸庸碌碌之辈。既然时代选择了你,幸运者就不要再睡觉了,不要再滋养自己了。

  《综艺》:平时你会看其他中国导演的电影吗?

    张艺谋:成为圈子里话题的,我都看。刚看的是《海角七号》,前半部分导演有些“贪”了,有些冗长,要不是四亿票房我就关了。看完觉得这个片子很了不起,很有感觉的创作,跟侯孝贤时代的电影已经拉开很大距离了。台湾电影并没有死,看完这个,我遗憾于我们怎么没想到呢,我们差了点。我觉得我们的年轻导演应该更勤奋,更有紧迫感,抓紧时间出一批好作品。

    未来观众越来越年轻化,可能未来电影的元素也会越来越丰富。传统的电影的思考方法,可能不一定适应观众口味了,电影的多样化是一个大方向。最近几年全世界的电影似乎处在一个淡季,没有一个特牛的电影,带动一个潮流让大家追风,这说明现在电影处于群龙无首的多元化时代。

    现在奢望出现一部电影一览众山小,带动一个美学潮流,一个全世界的跟风潮流,已经根本不可能了。是全人类都退步了吗?不是,是因为时代发展太快了,年轻人的口味太多元了。 但人类的创造力不会枯竭,在滚动、磨合中,还是会有经典。

  《综艺》:有没有想过给年轻导演做监制?

    张艺谋:我不适合做监制,我喜欢一竿子插到底,一管就把别人管死了,我没有伯乐的素质,但我是一个清晰的影评人,我看电影有我的角度,但不是伯乐那块料。我也不想当个教父(笑)。

  《综艺》:你的人生似乎一直在赶路?这样玩命儿为什么?有没有孤独感?

    张艺谋:人生是有限的,我们还是要尽可能地做一些事情,以我今天的年龄,我还有一万天。一万天,也就是30年。一万天除了3000天在昏睡,还有3000天糊里糊涂忙忙叨叨,也就剩3000天。什么有意义啊,伟大啊,都是3000天的事儿。说起来一生很长,其实就是几千天,几万天的事,我现在就还有一万天,所以我要抓紧时间干事儿。 没有孤独感,我享受其中,为朋友做,为别人做,也是快乐的。要永远记住,没有完美。我对自己整个人生的全部创作也是三三制,1/3人家说不错就算成功了,1/3是垃圾,1/3还过得去。 外界评价不影响我,我有自己的认识,我知道不能取悦所有人。作品就是拍给大家看的,就是个公众产品,被公众议论非常正常。 我更关心是不是全力以赴做了,享受了这个过程,这就够了。

  

  
(责任编辑:王羚)

我要发布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张艺谋 | 成功 | 方向 | 江志强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