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戏剧 drama > 综艺

弘陶书法展在北京沈学仁美术馆举行(图)

  古人言:人过50不学艺。而弘陶始学草书,恰恰是在50岁那年。从2003年至今,5年习书历程,使他享受着“每天进步一点点”的乐趣。如今,已是中国书协会员、海南省书协名誉主席的弘陶,带着50幅草书、行书新作于11月1日来到北京沈学仁美术馆,与同好者分享他结缘书法后的快乐与收获。

弘陶书法展览一角
弘陶书法展览一角

弘陶与出席其书法展览的艺术家交流
弘陶与出席其书法展览的艺术家交流

  展出作品形式多样,横批、立轴、斗方、扇面一应俱全,皆是线条沉稳自然、节奏跌宕有致、气势酣畅淋漓之作,尤其是10米长卷《沁园春》和巨幅八条屏《六州歌头》,运笔似行云流水,字间行距,左右停当,轻重缓急,顺其自然,几乎都是满怀激情一气呵成。“有师承、有法度、有风格,一横一竖两件大作令人过目难忘。”中国书协理事吴震启在展览现场这样评价弘陶的草书,认为其融汇二王、怀素、于右任诸家,但又有自己的特点:大气、雄健、洒脱、流畅,小不满盈尺,大可及数丈,皆能从容驾驭,游刃有余;挥写如急风骤雨,而仔细品其点画结体却萧散平和,意态自然,不乏时代气息。

');} else{ var sohuFlash2 = new sohuFlash("https://images.sohu.com/cs/button/liuff/fanke/3502501107.swf", "_bflexO", "350", "250", "7"); sohuFlash2.addParam("quality", "high"); sohuFlash2.addParam("wmode", "Opaque"); sohuFlash2.addVariable("clickthru",escape("https://goto.sogou.com/200810/03de25e7b5fa1b6d0a6e5cd38f558c07.php?ff="+document.location.href)); sohuFlash2.write("TurnAD48"); if(typeof(document.pv)=='undefined') document.pv = new Array();var _a=new Image(); _a.src='https://alpha.brand.sogou.com/brand_pv?md5=03de25e7b5fa1b6d0a6e5cd38f558c07'; document.pv.push(_a);} } showTurnAD48(intTurnAD48); }catch(e){}

  弘陶的草书挥洒恣意,但仅仅研习了5年时间。2003年,一次用毛笔在宣纸上题字的经历激起了他研习书法的兴趣。他从于右任的《标准草书千字文》入手,先后临习几十遍。此后他接触的草书法贴日渐增多,各类“珍迹”、“墨宝”、“观止”、“神品”大典中收录的历代名家草书都读过、品过,并遍阅历代草书《千字文》,包括怀素、孙过庭、赵佶、高闲等十几种。刻苦地临摹,使他很快掌握了草书的基本笔法、结字规律和章法,走上正规习书之路,又经过深刻体悟,逐渐建构起属于自己的草书艺术语言。

  弘陶认为,书法是表现性情的艺术,今人若不能以自己之意驱动手中之笔,也就无所谓艺术创作。因此,他的“临”主要学草字的绕法与布局。“我从来没有想过要临得像谁,而且我甚至怀疑临得‘像’、‘形似’甚至‘逼真’的书法教学原则是否必要、科学,因为任何人都很难把自己的某个字临像,更不用说临别人的字了。”

  几年间,他不断将研习名贴得来的古人笔墨精髓融入自己的艺术创想中,形成了个人的意韵和面目。2004年,弘陶习书后的第一个除夕,他翻开苏东坡的《念奴娇》,用废纸试写两遍后便信马由缰地挥洒起来,居然完成了一幅颇为得意的草书长卷。此时,悠然自得的他突生构思:每年除夕都写一幅长卷。这一构思付诸实施了。2005年,柳永的《望海潮》;2006年,岳飞的《满江红》;2007年,辛弃疾的《沁园春》;2008年,毛泽东的《满江红》,无不饱含绵延连贯的精神气息,作者情绪随笔端舞动荡溢而出。

  国学大师文怀沙曾言:“弘陶习书创造了两个奇迹,一是越过楷隶,直接从行草入手;一是行草写竖不写横,横幅难度大得多,偏偏弘陶一上来就挥笔横书,称得起是异军突起的书法艺术家。”之所以有此与众不同的习书经历,弘陶说是因他“怕受不了一笔一划的规矩,怕没有一丝不苟的耐心,怕经历由楷书而行书、由行书而草书的漫长过程”。“人说‘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之于书法,就有这个味道。适度的‘不怕’,是诚心;必要的‘不怕’,是自信;而诚心和自信,是学习书法两个极其重要的条件。”

  然而,弘陶却并未一味沉浸在情趣中,他有一个信守不移的原则,那就是坚持草有据、笔有源,自己从不生造一个符号,以确保自己的草书规范。同时,长时间陶冶于书艺之中,也使他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他开始有意识地安排他的“书法之旅”:到黄山,看徽墨、宣纸和歙砚等“名胜”;去浙江,向西泠印社和兰亭“朝圣”。他认为,书法不仅仅是“技”,是“艺”,更是“道”,尺幅天地,构建的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就这样,在与书法为伴的日子里,弘陶默默地浸润并书写着自己的翰墨情怀。工作繁忙使他见缝插针地研习笔法、墨法,纸墨笔毡、印章印泥、字帖字典成为他出差随身携带的行李,节假日更是他习字的好机会。持之以恒写就的书作,忠实记录了弘陶5年业精于勤的书艺之路。正如中国书协副主席、海南省书协主席吴东民所说,弘陶广泛吸取营养的同时,刻苦地磨砺技能,努力发掘自己的灵性,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孜孜以求。  

(责任编辑:炊烟)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怀素 | 于右任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