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电影 Movie > 著名导演谢晋病逝 > 新闻

谢晋:一个人和他半个世纪的电影

  主要经历:

  生于1923年,浙江省上虞县人。中学时代即酷爱表演,曾在华光戏剧专科学校、金星电影训练班学习,1941年考入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话剧科,受教于曹禺、洪深、焦菊隐、马彦祥、陈鲤庭等名家。1947年在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导演专业复学,导师余上沅。 1953年开始在上海电影制片厂任导演。现任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院长,谢晋--恒通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

  谢晋先后任第6、8、9届"金鸡奖"评委会主任委员。第4届长春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第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委员。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东京国际电影节、印度国际电影节等国际电影节评委。

  主要作品及贡献:

  《高山下的花环》获第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剪辑奖;第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男演员奖、最佳男配角奖、最佳女配角奖。

  《芙蓉镇》获第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女配角奖、最佳美术奖;第1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男演员奖、最佳女演员奖、最佳男配角奖。

  《女儿谷》获1995年第4届全国大学生电影节特别荣誉奖。

  《鸦片战争》获第1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录音奖、最佳道具奖、最佳男配角奖;1997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美洲特别大奖"。

  《最后的贵族》获第1届中国电影节荣誉奖。

  "如果把20世纪分成前后两半,要举出后半个50年中影响最大的一些中国文化人,那么,即使把名单缩小到最低限度,也一定少不了谢晋。"

  要认识和了解谢晋,不难。在网络上可以搜索出十几万字关于他的资料。

  在中国内地电影史中,谢晋与他同时期的同行们被称为第三代导演。这一代电影导演,在艺术创作中遵循现实主义原则,在如何表现生活本质、反映时代风貌、展现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等诸多方面,努力探寻具有中国气派、民族风格、地方特色,富含艺术意蕴的表现手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第三代电影导演拍出的众多优秀影片中,有不少具有让观众们看不厌的魅力。作为第三代导演中的佼佼者,谢晋在50余年的导演生涯中执导了20余部影片,其中的一半在中国电影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受到观众的喜爱。谢晋曾有6部影片曾获得由广大观众直接投票产生的"百花奖",这一骄人成绩,在中国电影史上绝无仅有。

  熟悉中国内地电影史的人都知道,谢晋的电影产生在一个特殊时代里。因此,谢晋的电影又总让喜欢看他作品的人产生一种矛盾的心情。

  2003年10月16日,网络上有人排出一个内地十大经典电影的名单及对它们的简要评价。

  1.《神女》(1934年,吴永刚导演);

  2.《马路天使》(1937年,袁牧之导演);

  3.《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年,蔡楚生、郑君里、徐韬导演);

  4.《小城之春》(1948年,费穆导演);

  5.《早春二月》(1963年,谢铁骊导演);

  6.《大闹天宫》(1964年,万籁鸣、唐澄导演);

  7.《黄土地》(1984年,陈凯歌导演);

  8.《芙蓉镇》(1986年,谢晋导演);

  9.《红高粱》(1987年,张艺谋导演);

  10.《站台》(2000年,贾樟柯导演)。

  对谢晋导演的《芙蓉镇》,名单的排列者这样写道:"对社会问题和民族历史的思考的敏锐性,让这部作品在道德层面上延续了中国'左翼'电影的道德勇气,同时又被束缚在这种历史窠臼中。"

  2005年1月12日,又有一位发烧级的电影爱好者在网上推出了她最喜爱的10部国产电影:

  1.《小城之春》(费穆导演);

  2.《万家灯火》(沈浮导演);

  3.《一江春水向东流》(蔡楚生导演);

  4.《天云山传奇》(谢晋导演);

  5.《青春祭》(张暖忻导演);

  6.《人生》(吴天明导演);

  7.《本命年》(谢飞导演);

  8.《欢乐英雄》(吴子牛导演);

  9.《活着》(张艺谋导演);

  10.《任逍遥》(贾樟柯导演)。

  在这个名单里,谢晋的《天云山传奇》名列第四。编排名单的影迷评价谢晋的电影说:"谢晋电影最令人尊敬的地方就是关注人物的心灵和命运。"在评价《天云山传奇》时,她说:"这部电影让我哭了四次。也许谢晋的电影确实是太过于意识形态化了,大学里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一些情节和台词甚至让人觉得可笑。尽管如此,它还是又一次让我泪流满面。也许技巧和台词是会过时的,但影片真挚的情感却永远不会过时。"

  两份出自网络的中国电影"十佳"名单,表现了普通电影观众具有鲜明个人色彩的选择。有意思的是,对其他导演的作品,评价之辞都是溢美。惟独对于谢晋,忍不住要有批评。这就是谢晋和他的电影。

  研究谢晋,必不可少地要研究中国电影业初期的那些元老级人物。

  谢晋1923年11月21日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

  谢晋在家乡度过了童年,并上了一年小学。上世纪30年代随父母迁居上海。1939年后,谢晋分别就读于大夏附中、稽山中学高中,中间还随父亲到香港住了一年。在上海和香港读中学期间,他对电影、戏剧发生兴趣,业余时间到华光戏剧专科学校、金星电影训练班学习,受教于黄佐临、吴仞之等名师,参加学生戏剧活动,在剧中担任角色。

  1941年,谢晋考入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话剧科,受教于曹禺、洪深、焦菊隐、马彦祥、陈鲤庭等名家。1943年主动辍学,同年,跟随马彦祥、洪深、焦菊隐去重庆中国青年剧社工作,担任剧务、场记和演员,参加排演了多出话剧。就在这一时期,谢晋确立了向导演专业发展的艺术志向。

  在谢晋的求学经历中,"1943年主动辍学"这句话很有意味。这一年,谢晋20岁,相信他对自己的人生价值何在已有了独立的认识。可能又因为这时的他已经对戏剧电影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不愿意在学校里继续读那些枯燥的表演课程。而跟随戏剧大师们进行戏剧实践,则可以培养更强的导演能力,于是就辍学了。谢晋的"主动辍学",肯定也没有得到家长的同意。据资料记载,谢晋的父亲是会计师,曾有意让儿子学理工或经济。"主动辍学",初显了谢晋对电影艺术的执著心态。

  1946年,谢晋回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复读,攻读导演专业,导师余上沅,并得到洪深、曹禺、黄佐临等著名戏剧家的教诲。

  1948年,谢晋完成学业,先后在大同电影企业公司、长江影片公司、上海电影制片厂任助理导演、副导演。1950年,在华北革命大学政治研究所学习,后任长江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副导演、导演。

  从1943年到1948年,谢晋完成了从对戏剧有兴趣到专注于电影的志向嬗变。谢晋电影生涯的开端很不错,所师从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在中国戏剧影视界有重要影响的大师级人物,这些人物都有着欧美文化的教育背景。在后来谢晋独立执导的电影作品中,无论是剧本结构的精巧,还是表演的细腻、生活化,亦或注重抒情色彩的浓淡相宜,及对人物性格的戏剧性刻画,都可以看出这些大师的艺术风格对谢晋的影响。

  1950年华北革命大学政治研究所的学习经历,对谢晋后来的导演成就也应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肯定有助于谢晋对新中国的新制度、新生活产生全新的积极认识,并做出以积极的态度进行艺术创作的决定。

  谢晋的电影,伴随着我们国家政治生活的脚步前行。

  1953年,谢晋开始独立执导影片。他的第一部作品是淮剧短片《蓝桥会》。《蓝桥会》在中国电影史中似乎可以说是一部习作式的作品,但它对谢晋的导演生涯,却有着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意义。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得到提拔重用的短暂日子里,1954年,谢晋正是凭借这部短片,晋升为导演。

  淮剧《蓝桥会》,讲述一个叫尾生的青年与一个叫蓝瑞莲的女人,约在蓝桥下相会,遇到洪水暴发,尾生被大水冲走,蓝瑞莲也投河自尽。这个故事出自《庄子·盗跖篇》:"尾生与女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应该说,谢晋的电影,很多都在传递着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信息,《蓝桥会》的故事,当然是透过男女主人公的行为,阐述信义与承诺比生命还重要的意义。可能正是谢晋很好地把握了这部影片的主题内涵,才会得到晋升导演的机会。这部短片应该显示了谢晋作为导演的才华,所以他才得到了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

  在从1953年拍《蓝桥会》到1965年拍《舞台姐妹》的这12年时间里,谢晋导演了10部影片,其中的《女篮5号》、《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深受观众喜爱。

  谢晋早期的作品,总是呈现着乐观明亮的情感色彩,与电影产生的时代氛围一致,这一阶段其影片的人物形象也是热情单纯的,叙事风格轻快流畅,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调。

  从1979年到1989年,谢晋的电影创作进入了"成熟"期,导演的10部作品中以《天云山传奇》、《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等在社会上产生了轰动效应的影片为代表。谢晋在这些作品中,融进了历史观和人道主义精神。这些影片在中国内地被认为是"传统主流电影的当代代表",而在国际上则被看做是中国"政治情节剧"的经典文本。

  谢晋电影的成功,得益于上世纪40年代国立戏剧专科学校那些大师们的栽培;得益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电影界的老一辈艺术家和有眼光的领导者的信任与支持;得益于其本人善于在影片中处理好时代需要与个人艺术鉴赏眼光的关系。批评家说,他的作品很少与时代的主体风格产生矛盾。谢晋自己说:"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同时也应该是一个思想家,应该通过他的影片对一些社会问题发言。"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7年,很大程度上,电影是作为政治教科书的艺术形态存在着。

  毫无疑问,作为国家意志的体现,电影肯定要在相当程度上为政治生活服务。关键在于如何让政治教科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与谢晋同时代的电影导演中,很多人具有编写可读性极强的政治教科书的才能,谢晋在其中更是出类拔萃。

  的确,相对于一些电影导演喜欢利用电影语言自说自话,谢晋很会利用电影语言表述他对时代风格与社会需要的感受,表述大多数人对社会生活的主流情感。对他的这个特点,评论界向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正面的说法是,他重视继承"五四"以来中国进步电影的优良传统,对国外电影语言和技巧的新发展也很关心,注重运用多种电影语言刻画人物的性格,剖析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使人物真实动人。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他着意探索影片的民族风格。

  负面的说法是,他的电影主要靠向政治献殷勤而得势,因与官方"套磁"而得宠。

  有批评家说,谢晋的电影具有固定的模式。这个模式,就是将儒家伦理文化与社会主义革命文化、传统知识分子的浩然正气与应对现实苦难的浪漫情怀、中国传统的通俗传奇经验与好莱坞电影的叙事技巧重新组合,从而形成一种表述自我、表述中国、表述人和人生的基本立场、视角、结构的审美形态。通俗点说,谢晋的电影符合中国观众喜欢看大团圆结局影片的心理习惯:好人历经苦难,坏人作恶多端;好人坚强不屈,坏人终将完蛋。

  普通观众看电影是不考虑与电影相关的学术问题的。在他们看来,能够牵动人心,能够催人泪下,能够扣人心弦,就是好电影。谢晋的电影作品,从大众的层面上看,的确满足了普通观众的需求。

  余秋雨曾这样评价谢晋的电影在中国人文化生活中的重要性:"回想一下,在这风风雨雨的半个世纪,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中如果没有谢晋,一大批中国人如果没有《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等等电影可看,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失落?"余秋雨对谢晋的评价无疑是发自内心的。不过,现实生活一般是没有"如果"的。谢晋的电影,固然给他那个时代的人以富含政治意蕴的美的享受,但没有谢晋的出现,肯定还会有别的人替补上他的位置。谢晋及他的电影的出现,确实是适应了社会时代发展的必然。

  与所生活时代的主流政治意识形态始终保持一致,在宏大的历史或政治背景的衬托下,用强烈戏剧化的方式来处理人物关系,使人物的形象塑造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这是谢晋电影的鲜明特征。有评论者指出,谢晋的电影,是真正意义上的当代中国政治的"主旋律"电影。而在诸多的主旋律电影中,谢晋的电影往往表现出一种独特的叙事魅力、一种独特的电影风格。

  造就女明星,渲染爱情,是谢晋电影的鲜明特色

  在中国内地的电影导演中,谢晋应该不属于那种具有十足阳刚风格的人,虽然他也很爱喝酒。电影演员王玉梅在回忆拍摄《高山下的花环》的时候,说她曾亲自下厨为谢晋烙了三张饼。谢晋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吃了两张,喝了一小瓶五粮液。但是,同样是喝酒的人,谢晋的风格与导演出《小兵张嘎》、《上甘岭》、《红旗谱》这样片子的人仍然是风格迥异。

  有人说,谢晋,江浙文化是他的根;细腻与不露声色,才是谢晋电影的风骨。谢晋拍电影,总能够细腻地塑造出给人留下至深印象的女性形象。他是中国内地导演群里最擅长挖掘女性美的导演。事实上,经谢晋烘托出炉的女演员,也总是能够一片走红,即使是已经出名的名演员,谢晋也能够让观众感受到她们身上散发出的观众所不熟悉的另外的性格魅力。"在富含深刻政治内涵的影片中塑造具有特殊性格的女性形象,且个个成功,是谢晋电影的显著特色之一。"

  《女篮5号》是谢晋的成名作。这部电影的成功,除了剧情符合当时对新中国体育事业进行歌颂的需要外,固然与男女主角的扮演者是当时中国内地名声甚大的明星演员--秦怡、刘琼有关。但谢晋在执导影片时,将男女主角的情爱关系定位于欲语还羞、欲言又止、若即若离、剪不断理还乱这样的情绪之中,让观众的心绪随着剧情的发展波澜起伏,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这种人物性格与情绪的细腻表现,的确是谢晋电影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谢晋生长在江南水乡。江南水乡的风情特色之一,就是晨雾的朦胧。这种美很难用言语述说。谢晋的创作盛年,正值新中国历史中著名的17年。革命性,是那个时代文艺创作的主旋律。虽然古往今来一切文艺创作中,爱情总是不可或缺的主题,但新中国前17年的艺术创作中偏偏将爱情的表述置于了一个次要的位置。谢晋是一个处理感情戏的高手,在《女篮5号》中,他对男女主人公的情感描述,已见其功力。但在《红色娘子军》这部他早期最有名的影片之中,谢晋却没有放手渲染男女主角情爱关系的机会。这部片子单纯地塑造了一个海南姑娘的倔强性格,而在《红色娘子军》产生的那个时代,吴琼花几乎不可能与洪常青谈恋爱--革命战场上,阶级斗争你死我活,哪有那么多的儿女情长!这使观众多少有些遗憾。但是,影片令人叫好的地方,又恰是生动地表现了革命同志之间的那种有一种朦胧的爱意的特殊情感。谢晋把爱--并非确指爱情--通过吴琼花与洪常青那深情的眼神朦胧地表现了出来,让观众怎么理解都行,这的确是作为导演的谢晋的高明之处。对于喜欢在放映厅中对着燃爱煽情的银幕故事释放泪水的观众来说,一部电影,如果少了情,没了爱,那还叫电影吗?对于"爱",多多少少要有点,不管怎样都要有所表现,也许谢晋当年就是如此思想的。

进入新世纪以后,谢晋又与刘晓庆合作了歌舞话剧《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进入新世纪以后,谢晋又与刘晓庆合作了歌舞话剧《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上世纪80年代的社会政治环境,与之前30年有了很大的不同。"爱"的字眼可以大声地喊叫出来了。于是,谢晋就在《天云山传奇》中,干脆让三个女人爱一个男人--当然不是同时爱,而是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爱法。这部影片是谢晋的电影进入成熟期的一个显著标志,在社会上轰动一时,创造了惊人的票房纪录。但抛开政治因素不谈,此片的好看,恰又是在于成功塑造了三个性格不同的女性形象。正是那几个女人的故事感人至深,才产生了影片催人泪下的良好效果。

  至于稍后的《芙蓉镇》,与《天云山传奇》有异曲同工之妙,电影的反响极为轰动,吸引人的地方仍然是男女主人公坎坷无奈的爱情故事。只不过,谢晋在处理这样的情感戏的时候,越发老道成熟。江浙文化中那种不见锋芒地表述深刻思想的底蕴,在谢晋身上越发发扬光大。

  综观谢晋的电影,从观众的角度看,这位在电影导演岗位上辛勤耕耘的人,对电影事业的贡献,一是以自己的才华,创作了诸多优秀的影片,丰富了电影观众的情感与思想生活,再一个,就是培养了诸多的电影明星,特别是女明星。这些明星们在今天,仍然受到广大电影观众的喜爱和关注。

  晚年的谢晋,他的电影能否有前50年的辉煌?

  谢晋擅长导演以女性为故事核心的电影但相对于以女性为主、单线条地反映普通社会生活的影片,谢晋对于历史题材的把握,似乎就不如《女篮5号》和《芙蓉镇》那样行云流水般从容。

  1997年,谢晋执导了历史影片《鸦片战争》。谢晋说:"我从小就喜欢读历史故事,长大后研究历史也几乎成了我的第二爱好。做了导演,也常希望自己的影片能通过一些大的历史背景、历史事件来表现人物命运和社会变迁。"

  作为导演,谢晋希望将《鸦片战争》拍摄成一部既有历史真实性,又有民族正义感的电影,说明"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必然挨打"的道理;试图以一个半世纪前中国人民群众英勇抗击侵略者的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鼓舞当今社会民众的爱国热情。

  电影最直接的功能,是给人以心灵的感动。不能给人感动的作品,不能算是优秀的。《鸦片战争》虽然获得了第1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摄影、最佳录音、最佳道具、最佳男配角奖,1997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上海影评人奖"永乐杯"1997年"十佳影片"等一系列的荣誉,但电影观众对74岁的谢晋拍出的《鸦片战争》不太领情,反响平平。直到今天,人们对这部影片的印象也远没有上世纪类似题材的《甲午风云》来得深刻。

  2001年,谢晋以77岁高龄拍出新作《女足9号》。1957年,谢晋拍出《女篮5号》后,主管国家体育工作的贺龙元帅曾建议谢晋拍一部反映足球运动员生活的电影。50年后,谢晋还了这个愿。针对《女足9号》公映后并不热烈的社会反响,有年轻电影评论家毫不客气地说,谢晋的《女篮5号》可以载入电影史册,《女足9号》则没什么好说的,谢晋对中国电影的贡献到《芙蓉镇》就结束了。

  的确,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第四、第五代导演开始以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影片在电影院里与以谢晋为代表的第三代导演争夺观众起,谢晋的导演生涯也开始进入了晚期,他的那种代表社会时代风貌、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欣赏习惯与愿望的创作风格不可避免地受到表现个人风格、传达多元信息的创作倾向的挑战。虽然这段时期他导演的影片不乏优秀之作--或是鸿篇巨制,如《鸦片战争》;或是精雕细刻,如《清凉寺的钟声》;或完成宿愿,如《女足9号》;再或是移师海外,如《最后的贵族》--但总的来说,谢晋的电影已经不那么具有强烈吸引人们眼球的魅力。当然,这不是说谢晋电影的艺术水准降低了,相反,他在艺术追求上,可能还有很多方面取得了进步。

  这只能说,在新时期,电影越来越多地发挥着娱乐产品的作用,已经不再只是单纯地担负政治教科书的使命。在新时期的电影创作中,许多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电影作品的问世,使更多的电影观众知道,虽然电影仍有极强的意识形态色彩,但有时也可以表现某个个人的创作情感及对生活形态的个别认识。比如,因扮演《芙蓉镇》的男主角而走红的姜文执导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曾在社会上引起轰动。看了这部片子,对"文革"有切肤之痛的谢晋就说,许多人看这部片子笑,我就笑不出来。尽管谢晋笑不出来,但《阳光灿烂的日子》那样的生活,在"文革"时期确实存在,否则姜文也不至于执著地把那段难忘的"日子"搬上银幕。

  类似《阳光灿烂的日子》这样的诸多个性化极强的电影,拉走了谢晋的影迷,及这些影迷的下一代。对于谢晋个人来说,这是个憾事。但从时局变迁的角度看,具有明显个人风格的电影的出现,首先得益于在国家意志里,允许社会文化产品的多元化。多元化,恰恰表现了我们社会和时代的进步。

  谢晋的电影在多元化的时代里走向了他的晚年。82岁的激情当然不可与28岁的激情同日而语。尽管谢晋发誓要将电影之路走到底,生命不息,拍片不止。但谢晋电影给人更多感动的,可能还是他创作盛年时期的那些代表之作。无论是上世纪50年代的《女篮五号》还是60年代的《红色娘子军》,再或是80年代的《芙蓉镇》,即使是70年代那个特殊时期拍摄的《春苗》,谢晋的电影都曾经成为影片诞生的那个时期的标志性作品。因此,回溯中国电影百年的脚步,要从中认识谢晋,并认识他的电影,就应该记住电影评论家和普通电影观众们公认的几点特征:

  1.在中国电影史中,谢晋敢于表现重大历史时期的事件,并运用娴熟的艺术技巧将事件表现得生动感人。

  2.谢晋的电影视角总是符合普通电影观众的带有普遍性的审美情趣,寓深刻思想于平凡普通事物中。

  3.谢晋的电影特别善于结构一个与不公平命运进行争斗的故事,并在其中着力塑造和表现一个典型的女性人物。

  4.谢晋的电影,对女性人物倾注了大量的关注与同情,善于运用丰富的电影语言,挖掘细腻的人物关系和情感变化,总是催人泪下。

  5.谢晋的电影,总能够准确、细腻地在镜头中展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

  谢晋的电影,曾制造了一个"当代中国人集体审美"的辉煌历程。无论在其之前还是之后,没有谁能够像他和他的电影那样,制造出一个时代的光荣。今天,谢晋的时代过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个人审美观和集体审美观共存的多元时代。谢晋肯定是为这个时代的到来感到高兴的。毕竟,他在年轻时,就为个人才华在集体主义精神的光圈中如何尽可能多地展现费过不少心思。 张鹰/文

  
(责任编辑:宋宋)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谢晋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