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电影 Movie > 电影《海上梦境》 > 新闻动态

电影《海上梦境》中展示出无比真诚的上海滩

    [提要]Intro:看着《海上梦境》中无比真诚的上海,恐怕不少上海影迷都会隐隐地想,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上海可否出现一位像巴黎的侯麦、纽约的伍迪·艾伦、罗马的费里尼那样与城市共生的导演。[我来说两句]
   上海无疑是一座诱人的城市,但是关于上海的电影却不总是如此。无数的观影经验告诉我们,在一部特意瞄准上海的影片中,罗列生硬的上海符号的概率将远远大于对于这座城市的真情实感。但是如果你也如笔者一样,突然发现了一部叫做《海上梦境》的影片的话,可能也会感觉到这其实可能是先入为主的错觉。
   荷兰导演的意外真实 电子音乐拯救弄堂与夜店
    随着影片的开场,这种常见的成见便会同速消散。因为这场关于上海的“梦境”竟出人料的真实。这种惊喜既来源于面对银幕上空洞上海的无数失望之后,终于看到一种真实的欣慰;同时,也是因为这部影片的编剧和导演,他的中文名字叫戴获,但是别误会,他却是一名地地道道不通中文的荷兰“老外”。
    如果带着这一层认识,观赏《海上梦境》的过程将变得充满另一种乐趣——面对连土生土长的上海导演都难以触及(抑或是别的什么原因)的质感,那么这位来自荷兰的外乡人,又该怎样亦步亦趋地深入这座城市的血脉里?
    大概无数次被此问题纠缠的导演David Verbeek只是微微一笑,“当我独自一人来到上海的时候,我只认识一个朋友,所以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我就住在这个朋友家里,他家的情况与我所描述的家庭很相像。所以虽然我完全不懂中文,但还是从他们的家庭生活中汲取了很多灵感。后来我搬出了这个朋友的家,在衡山路住了下来,于是我又在酒吧里寻找到另一种上海的气氛。”
    只身来到上海的DavidVerbeek花费了差不多3年的时间去完成自己的梦境,他敏锐的嗅觉确实让《海上梦境》弥漫起一股真实的城市气味(林强的音乐也起了不少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无论是从底层的弄堂生活,还是夜店内的灯红酒绿,这两种上海的标志性文化既是影视作品里最为常见的元素,同时也是最易被曲解的卖弄。不过David Verbeek聪明地找到了自己的方式,既如此相似,又绝然不同。当我们习惯于用爵士乐去注解上海的欲望和风情的时候,David Verbeek却发现了Trance(一种电子音乐)那圆滑、焦躁却又迷幻的风格,与上海独有特质的接近之处。
    《海上梦境》依靠着Trance描出了动人的一笔,也正是依靠着这一笔,观众终于发现,那三段式城市青年的恋爱故事只是背景,与其说这是一部关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的电影,倒不如说它本身更是关于那个正以巨大的加速度将人们抛离现实的城市。
David Verbeek 对此的解释是,“我希望能够赋予上海这座城市一个特别主题,既是视觉上的,更是音响上的,就如同斯皮尔伯格在《大白鲨》中对于鲨鱼所做的那样,总有一个音效强化它出现前的悬念。而在我的电影里,我的怪兽就是这座城市,Trance就是在强化这座城市的存在,因为当你透过这几个故事背后,就会发现这部电影的真正主角正是上海本身。”
    上海题材的美学缺失 外乡视角揭示“机关”所在
    上海题材的走红,其实原因很多。从最早单纯对于都市的猎奇,到此后第五代导演们对于旧上海的集体怀旧,期间又有张爱玲的走红所带来的旧上海风情热潮,而上海与香港文化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更是让香港导演对于上海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如今作为一座飞速发展的国际都市,商业资本和产业的诱因更是不断推波助澜,将越来越多的影片拉入到这场浩浩荡荡的上海浪潮中来。
    但是当我们面对越来越多的上海题材影片时,我们的挑剔却每每胜过满意——张艺谋描述旧上海《摇啊摇,直到外婆桥》,镜头每每于乡野之间风生水起,但进了城市就寸步难行;娄烨倒是算把《苏州河》拉上了一个台阶,可唯恐不入角落的边缘化倾向,实在将动机暴露得太过明显;即便已在《白玫瑰与红玫瑰》中积累了不少经验的关锦鹏,一跑到《长恨歌》里同样翻了船,且不说这拿捏之间不若以前的方寸,单是这个会以头撞墙的港版王琦瑶便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对于弄堂儿女的期待……罗列下去,这个名单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那些数不胜数的白领爱情和十里洋场。
    关于上海城市电影美学的缺失,王家卫与陈丹青,在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也发过类似的感慨。“中国电影在上海诞生,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电影就已经很成熟了,比如《马路天使》,市民就是电影的主题。可是到了五十年代,上海都市电影建立起来的比较成熟的美学完全流到了香港。”如何回归,或者如何重新创立?
    眼下这部或许名不见经传的《海上梦境》反倒是提醒了我们这样一个有趣的悖论,当导演们努力地去表达他们对于上海的喜爱和了解时,我们往往能一眼看出其中的破绽(当然也不是没有例外,比如《伯爵夫人》和《色戒》);而当一个外乡人以诚恳的陌生感去描绘对于这座城市的恐惧和无措时,当这个外乡人单纯地只是想描绘这座城市本身,并非要阐释许多意义和扭曲的故事时,我们反而会感觉更贴近自身。而应该反思这个问题的人,恐怕并不是观众。
    就在不久前结束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一部叫做《上海假期》的影片宣布上马,按照合作方所言,这将是一部反映上海美好城市生活的当代题材电影,将会通过描写上海和洛杉矶两个城市的爱情故事,去描述中国的变化、上海的变化——没有人能料到这部电影究竟以怎样的面目出现,但愿真到了那个时候,我们本能般的担忧会又一次如《海上梦境》一般消散。
(责任编辑:薄荷)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