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香港电影频道 > 秘闻大踢爆

徐克釜山开讲:人生和电影都在追求一种冲动

徐克捏着小狐狸耳朵

徐克童心未泯

徐克按手印

  搜狐新韩线韩国报道 电影《女人不坏》入选本届釜山电影节大师推荐单元,而导演徐克更是被请为座上嘉宾,亮相大师班讲坛,讲述“我的人生,我的电影”。

  虽然被称为大师已多年,但徐克却说,“我一直没有长大过,一直是个小孩,希望这是一个很好的感觉”。而拿着搜狐的小狐狸,徐克小孩儿的一面展露无遗,不时捏着狐狸的耳朵,做出各种表情——拍电影,让他永远保持了孩子的心态。

  思考:人生和电影是什么? 一直在追求一种感觉和冲动

  我的人生我的电影——今天这个主题,其实我自己也很苦闷,因为这是很难找到答案的。

自己也曾想过,我的人生和电影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其实一直在追求一种感觉和冲动。在创作中我们会做一些事情,有人会问,你怎么会这样做?有时候能回答,有时候很难,牵扯到成长中很多问题。

  有时候有些朋友和访问者会问一些问题,我回答了,但回来想一想,答案好像不是这样子,我自己也要去找寻这些问题的答案。所以很多时候,跟我的成长和人生经历有很多关系。今天讲人生与电影,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童年故事。

  回溯:一个不开心的早上 勾起对儿时戏院的回忆

  决定去美国念电影的时候是1967年,而在那之前的时间里,在我人生中是很关键的一段时间。当时家里有很多兄弟姐妹,母亲、继母,叔叔的家庭,一共20多个人,每天活动很多,很吵闹的一个氛围。我的父母对儿女的要求跟很多父母一样,希望他们长大之后做医生、工程师、律师等稳定的职业。

  在1967年以前的某一天,我有一个早上很不开心,不知为什么原因,可能跟家里还是朋友吵架了,原因忘了。不开心的我做巴士一个人在城市里走,直到走到一个戏院,我下车了。为什么会下车呢?我把这原因从我更小的时候讲起。

  我在越南长大,西贡的家旁边有两家戏院。我开始能够从家里的屋子走出面去,大约是7岁吧,在街上玩,路上沟里积了很多水,我们在里面游泳。玩儿的注意力,很快就从街上的水和屋子转到了戏院。我们的游戏就是想办法钻进戏院里面去,开场之前,有观众进戏院,当时我们年纪小,就拉着人家的手进去了。有些大人不喜欢,有些大人也无所谓,一进到戏院里面,就躲到角落里看电影。

  七八个朋友如果能进去两个的话,他们就得负责把内容告诉我们。但是进去看电影的小朋友有时乱讲一通也不一定,等另一批朋友进去的时候,发现电影根本不是这个样子,就再给我们讲一遍。这成了很有意思的游戏。

  到戏院里面我们很紧张,要躲起来。里面戏院里的人很厉害的,拿手电筒照躲在里面的小孩子。我们常常出现在戏院门口,守在门口的人都认识,啊,这些小孩子又来了。如果有时观众不多,就让我们进去。除了讲故事之外,我们还有一个很好玩儿的游戏,就是扮演里面的角色。我记得那时戏院放了很多印度歌舞片,常常跳舞唱歌,于是那条街的小孩子都变成印度歌舞片里的人物了。

  大概是1955年的时候,出现了一部电影叫《哥斯拉》,那时小孩子都躲起来,觉得这个城市要被怪物入侵了。其实那个生活的环境里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屋子上的天台都是连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广场。那个地方就开始了我们街头以外的另一个活动,就是我们跑到人家的水缸里游泳,跑来跑去,演习一些我们喜欢的游戏。

  童年:小朋友说,我今晚不回家了,去拍电影

  然后有一天,发现我们家旁边开了一家摄影器材的商店。那个器材商店的老板对我们这帮小孩子特别关照,他们让我们用一部很好的8CM摄影的机器。因为我们在玩儿的过程中,出现了第一部相机。我们就还是用那个照相,当时我们就拍很多我们逃难的、做游戏的、唱印度歌舞的照片。那些照片就给那些摄影器材公司冲印,他们觉得很好玩儿,就问我们要不要用8CM的机器拍?然后我们就开始拍电影。

  我记得我们有些朋友很小的,10岁还是11岁,那时就跟家里说,我今晚不回家了,去拍电影。然后我们每拍一部电影,就把我们的零用钱和吃饭的钱省下来,去冲印胶片。所以在7岁开始到13之间,是一个很开心的童年。

  讲到刚开始的时候,为什么我就去了香港。去香港之后,生活和环境都改变了。我之前讲了在1967年前,17岁前,很不开心,独自坐车,看到一个戏院,下车了。因为在香港的社会和西贡很不一样,但看到了一个跟西贡的很相像的一个场面。也许,进入戏院会进入一个很开心的时间吧。那个早上对我影响很大,因为看了一部电影,是黑泽明的《》。从一个找寻童年开始的时光,突然看到银幕上一个有深度的电影出现。带着很深刻的印象回家,之后就行程了一个习惯,喜欢一个早上去看没有人的电影。

  所以在1967年要选择我的职业的时候,当时也想按照父母的安排去选择,但突然间停了下来想了想,将来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一直很想生活在一个很开心的环境里,就像童年一样。

  求学:离开香港去纽约学电影 做过各种助手

  然后我在一个巴士上跟我谈话,朋友问我到底怎么决定的。当时大部分同学都离开了香港,去留学。那个巴士又进过那个戏院,我就说,我想拍电影。可是一个17岁的学生,说要拍电影,怎么拍呢?你不可能有办法,社会经验也不够,认识的朋友也不够,当时在香港也没有电影学校。所以朋友说,干脆离开香港,

  到外面去吧。但到底要去哪里,我也不知道。当时家里也没有钱,另一方面,在外面的世界也不认识。所以等于说,你申请,申请到什么人能学电影,就去吧。

  其实我也很幸运,得到一个电影学校收我做学生,而且拿到奖学金,也很幸运。其实那时在学校念书是很紧张的,除了奖学金之外,一年要交200美元,然后就每年暑假和圣诞节,人家去度假,我们就要去找工作,很多留学生都是这么过的。

  我有一个很幸运的遭遇,我当时写了一个论文,得到了一个纽约电影制作者的地址。但等我去纽约时,他已经离开了,不过这公司请我在那里工作了。我的工作是替他们洗片,所谓洗片,就是有个部门,做记录片,就是拍了以后,要把片子洗干净。然后每天都把胶片放到机器里洗,其实也是很机械的工作。可是洗片的旁边就是剪接室,那里刚刚有一些片子回来。因为拍纪录片,拍示威啊演唱会啊,拍画面和录音是分开的。所以剪接师一直在找片子,对嘴型。我在旁边洗片,就听着那人讲话,很长,听了两天都快疯了,都是同一段声音。

  后来我说,你让我试一下吧,我来对一对嘴吧。然后我就拿着没有声音的胶片,放到一段画面,是我听过的那个,就帮那个剪接师把那个片段对上嘴了。之后我就变成了剪接师的助手,我就成了所有的助手。但发现我没毕业,就跟公司辞职,回去继续读书。公司说我很笨,都在做事情了,还回去做什么学生。可是我觉得我必须要完成一个计划,出来念书,就要把书念完。然后我就回学校去,可是回去感觉很不一样,因为在学校里我们去研究一个科目,其实没真正接触过市场和观众。接触过之后回学校,发现真正的课程在学校外面。

  当时做事赚了些钱,所以在学校就不用担心学费了。所以就在学校的报告版上找很多活动,用我在纽约时学的东西,就在学校里做很多活动,所以从助手变成更重要的位置。打灯啊, 做控制台很多东西。这时的经历,对将来回到香港后在电视台、电影公司很有帮助。

  这是我电影人生的前段。

  缘分:30年前在韩国拍了第一部武侠电视剧

  后来回到香港之后,很有趣的一个经验,我常常在一个过程中,发现可能性。那这个可能性,跟我的成长也很有关系。我一部武侠电视剧是跟韩国有关系的,在1977还是1978,我们要拍古装武侠片,有几种可能性,一个是在香港很小的郊外,因为香港那时地产很旺盛,所以这么小的一方,慢慢都被地产商占了,所以能拍的风景很少。到台湾去很有趣,但因为故事里讲下雪,所以只有一个地方可以拍,韩国。

  然后就跟我的助手来到韩国,那时困难很多,第一我不会韩国话,第二我完全没有去外面拍过任何东西,第三,我没拍过武侠片。所以第一点是要找到风景,然后去了一个地方,离开首尔六七个小时的地方有下雪,是旅行社帮忙找的。看到景色漂亮之后,就打电话给香港,说演员可以来了。然后两个大巴士,带着道具什么的就去了景点。发现那个景完全变了。原来那个景是人家拍电视剧的。所以去了完全是不用的样子,为什么看到照片跟现在不一样?准备好,我们就开镜了。好,叫他们穿衣服,第一天拍是让他们拍打戏,他们问谁是武术指导,他们问你会打吗,我说不会,那怎么拍呢?可以拍吧?其实当时我根本不知道拍戏还要 武术指导,还以为就是导演。

  在韩国拍了10天,拿回去香港剪接。但都说没办法剪,说很奇怪。于是我就剪,跟小时的感觉很像。一般晚上没人的时间我才剪,但发现老是有个人在我后面看我剪片,我就回头问他,请问你是找我吗?不,就是看你剪片,我就问他叫什么名字,他说我叫程小东,他也是自己在剪片。我就跑到那边去看他剪片,就变成了好朋友。

  在没有武术指导的片子里,动作看起来很奇怪。可是里面确实反应了我小时的很多东西,但是很多人觉得都有这种经历。

  转变:感觉很孤独 拍电影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77,78年,很快就出来拍电影了。所以当时就是香港电影出现新浪潮的时期,每天都在拍,所以进步很快。朋友交流拍摄的经验。所以新浪潮的气氛,导演们好像朋友一样,没有太大距离。在电视台工作常常见面,接触很密切。79年、80年代初,就出去拍电影了。

  那时发现自己很孤独。因为跟电视台的感觉不同,在拍电影是,一个人要单独面对一大群人,找出创作的空间。拍电影和拍出来的感觉都不一样,为什么自己拍出来是这样子?于是我自己回问我,为什么我要拍电影??

  我在想,可能是因为我在戏院里,跟电影产生过很多很开心的事情。那是什么样的感觉呢?我想知道。所以我就开始了一个计划,就是把我童年看的电影都找回来,然后就发现,原来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没变过,小时候10几岁,到30几岁看的,感觉其实很相近。我就找出这个原因。那时对生命、对自己、对朋友的感觉,很充满希望。对自己的前途充满幻想和梦想。我喜欢电影的原因,是因为它给我一种力量。

  这力量是很让人开心的,不一定是喜剧,但会让人生充满希望。

  所以决定,以后走的路,就跟小时候一样。我童年看过的,重新搬上银幕,不但小时候经历过,还要让现在的人也感受到。在整个过程里,延续童年到现在的生命力。我希望这种生命力是在银幕上表现我的感觉,并跟大家一起分享。就跟小时候一样,看了出来跟大家讲。

  惊喜:利用科技 原来我可以制造我的世界出来

  在生命中一些重要的时间,第一次拿照相机的时候,很多人一起拍,但我觉得我拍的很有趣,原来照相机可以把我看到的一些东西,构图,你在世界里选择用什么方式来看。原来我可以制造我的世界出来。我觉得我很幸运的原因,是发现这个可能性。我的朋友拍的都是人,我拍的都说奇怪的东西。别人觉得没意思,我却觉得很有意思。不断的拍照,钱都花在拍照上。

  当时觉得科技是很好玩儿的。任何一个产品,是让我们找出更多可能性小时候第一次接触的是照相机,从此之后就对科技另一个角度来看,我跟很多人不一样,我是不抗拒科技的。

  我第一部电影是《蝶变》,那时有朋友来探班,就问为什么不用特技,我就去问,有人说特技是西方的东西。第二就是特技很贵,亚洲承受不了。当时就觉得种种东西都要改变,就拍了第一部《蜀山》,当时是想把这时的习惯改变。

  经验:拍电影就像变魔术 很多事情都可做到

  在人长大过程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变魔术。觉得很神奇,那时学期末的时候,就选出一些人来表演。很多人唱歌跳舞朗诵,我们几个人就去学魔术。那时才10岁。老师觉得很好笑,就教我们一些小的。我们说要变巨人,变帽子里出来兔子啊,我们手很小,变魔术不方便,可是在过程中得到很大的人生启发,就是别人觉得不可能的事情,你也可以做得到。

  不可能的事情,是不是也可以解决?所以很多人说,现在电影很难,或许,我们需要更多的魔术师吧。而且魔术师不是天才,而是找到一个方法。

  还有一个成长中的经验也很重要,就是画画。念小学时,每一年开头和结尾都有很大的海报。那时每次经过都觉得很难看。临毕业的一段日子,我在海报板面前站了很久。老师觉得很感动,觉得我很喜欢。你为什么站那么久。我说我在想怎么改,很难看。老师说,真的么,那你来做一个看看吧。我就开始改。海报改了,很多同学都跑来看。老师觉得很感动。给我的启发就是,任何事情,你去改变一个潮流,也未必是那么难。

  还有一个很有启发的,当时在棚里拍跳舞,我是电视台里一个机器。每个机器都拍着跳舞的人,老师说那个人的影子很漂亮,我就很自然把镜头摇到墙上去。那个导演就不断用我的角度,后来我发现,我去拍影子,其他的人也跟着拍影子。跳舞的人也用影子来表现。我又拍回跳舞的人,机器也跟着。很多人都看一个东西是,旁边的都被忽略了,但其实旁边的也很美。所以很多事情,也必须看到旁边有关的东西,可能更有趣。

  结语:与大家分享经验 创作路上的三个法宝

  生命很宝贵,人生里面很多很珍贵的东西都需要珍惜。我们做电影的人,基本在反应我们年代的一种感觉。为什么50年后还有价值,原因之一是基本的人性,什么时候看,都觉得在分享同一个东西。也许当时看到黑泽明电影,没把它当日本片来看,而是它的世界跟我的重叠了。如果一部作品,100年后还能分享,你应该觉得很开心。第二个原因也很重要,每个时代的人都在反应对人生和价值观的感受,就等于是在对我们的时代有个交代, 把我们的感情和价值观记下来,让后代了解我们。就像我们看到古代诗人,李白,杜甫,现在看到还是很感动,这种成就很难但是是我们的梦想。

  我一直没有长大过,我一直是个小孩,希望这是一个很好的感觉。在很现实的商业社会里,寂寞困难,希望能够跟大家分享一样东西,在创作路上需要三样东西,第一,你继续要对自己有自信;第二必须要从事件的不同角度来看,也许在某个角度找到更精彩的也不一定;第三,把事业和创作,成为你最开心的事情。

(责任编辑:长江一号)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徐克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