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戏剧 drama > 国家大剧院 > 国家大剧院相关新闻

国家大剧院奥运演出季 45万人次观众赏高雅艺术

  2008北京奥运承载了中国人民百年期待,圆满落幕后也让国人乃至世界良久回味。在“文化奥运”的倡导下,国家大剧院推出“奥运演出季”这一艺术盛事,伴随着9月21日钢琴四神童奏响“为中国喝彩”的最强音,国家大剧院奥运演出季正式画上句点,完美落幕。

其间展示的精彩纷呈的艺术演出、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为奥运之年的首都北京打造了一道绚丽的文化盛景,也向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敞开了艺术之门。

  数字:刷新纪录 再创奇观

  本次奥运演出季从2008年4月15日持续至9月21日,历时五个多月,跨度达160余天,共有从全球范围内甄选的139部经典剧目、278场精彩演出奉献于首都观众,再度刷新了大剧院在之前开幕国际演出季所创造的各项纪录。据统计,奥运演出季期间大剧院共计接待观众45万余人,相当于5个“鸟巢”所容纳的观众总量,平均上座率则高达92.4%。

  与此同时,大剧院的艺术教育普及活动也树立起独树一帜的品牌,5个月间共举办各类艺术普及教育活动200场,包括了四大板块——经典艺术讲堂、周末普及音乐会、大师会客厅和公开排练。首届“中国交响乐之春”更是成就了迄今为止最具规模的交响乐普及活动。从4月28日至6月15日,交响乐之春共历时49天,全国各地28支交响乐团“集体总动员”,相继举办28场交响音乐会、32场普及讲座、90场室内乐、64场音乐艺术电影放映、31场管风琴音乐会、25场公开排练、32场艺术家面对面和32场CD推介活动,前后有超过20万人次的观众走进大剧院,接受艺术教育和艺术熏陶。

  关键词:体量、品类、含金量

  五个多月的奥运演出季呈现出高品位、艺术性的鲜明特征,三个关键词可以概括奥运演出季的主要特点。

  体量——奥运演出季的体量规模刷新了大剧院在开幕国际演出季创下的各项纪录,5个月间,大剧院里三个剧场同时“开张”,剧场平均利用率在75%以上。据统计,演出季中有近1/5的时间,三个剧场同时有演出。奥运演出季如同一艘载满舞台艺术珍品的巨型航母,浩浩荡荡的驶来,极大的丰富了北京的演出市场,满足了首都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

  品类——奥运演出季囊括了高雅艺术中几乎所有的舞台表演形式,中外交融,古今荟萃,品类极为丰富。歌剧、芭蕾、现代舞、交响乐、室内乐、话剧、戏曲让艺术发烧友充分领略了歌之魅、乐之律、舞之韵、剧之境、戏之腔。有趣的是,仅《清明上河图》,就有两台不同形式的演出,分别是香港舞蹈团带来的舞剧《清明上河图》以及二胡演奏家宋飞联手国交带来的音乐会《清明上河图》。而芭蕾的演出更是汇集了俄罗斯艾夫曼芭蕾舞团、法国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瑞典皇家芭蕾舞团、丹麦皇家芭蕾舞团、中国国家芭蕾舞团等6个国家的芭蕾精品,几乎涵盖全世界最主要的芭蕾流派,勾勒出一幅类型丰富的芭蕾图景。

  含金量——奥运演出季大师云集、名团荟萃,带来了一系列艺术“含金量”极高的演出。奥运演出季的剧目秉承了大剧院一贯坚持的精品路线,突出了经典性和艺术性,力求每一台节目都能嬴得专业认同,都能经得起艺术考量和市场检验,确保了演出的高品质与高水准。“中国钢琴之夜”一晚就汇集了十位世界顶级的钢琴名家,每一首乐曲都是大师的拿手保留曲目,曲曲都是“耳朵的奢侈品”。“梅花赋——梅花奖艺术团庆奥运专场演出”更是使全国29位梅花奖得主齐集一堂,同台演出,成就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梅花”盛事。

  经典之夜:难忘今宵 历史定格

  奥运演出季中的众多演出都在首都文艺市场的历史上抒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了定格历史的“经典之夜”。

  “相聚在五环旗下”:六位当今世界极具声望的“殿堂级”歌唱家——女高音曹秀美、张立萍,次女高音奥莉嘉•鲍罗丁娜、男高音查理斯•卡斯特罗诺夫、戴玉强及男中音廖昌永齐聚“水上明珠”,一展歌喉、为奥运祝福。著名指挥家陈佐湟领衔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与六位艺术家一道,成就了这一专门为2008北京奥运“量身打造”的艺术盛事。

  “中国钢琴之夜”:十位钢琴名家、十架九尺钢琴、一部委约大作、一首即兴作品,这一切都出现在了这场长达4小时的中国钢琴之夜音乐会上,可谓盛况空前,打造了一场钢琴音乐会的奇迹。舞台上,郎朗、卡萨利斯、冈萨雷斯、陈萨、昂特蒙、弗兰克、秦云轶、路易斯•洛蒂、费尔茨曼、刘诗昆十位大师珠联璧合,一百个手指无比默契,在北京交响乐团的完美协奏下,将中国钢琴之夜推向了最高潮。

  “为中国喝彩”: 这台音乐会可谓实现了百万少年琴童的钢琴梦想。秦云轶、尹存墨、黄南淞、王淳四位少年演奏家轮番登台炫技。李斯特、贝多芬、拉威尔的经典作品被演奏得令人惊叹,一曲四钢琴与乐队协奏曲《喜庆中国》更是将音乐会气氛推向最高潮。它是中国无数少年琴童最精彩的侧影,更是大剧院致力挖掘培养未来艺术新秀的有益实践。

  英国皇家芭蕾舞团芭蕾舞剧《曼侬》:少女“曼侬”优美的舞姿拉开了英皇阔别近10年后首次访华的大幕,英皇首席演员利安娜•本杰明倾情而舞,那激情而缠绵的舞步中所蕴含的慑人心魄的不凡魅力令无数观众为之动容,潸然泪下。让看惯了“王子公主”童话般芭蕾故事的观众从麦克米伦大师饱含深情的经典之作中体会到了这个有着“镇团之宝”美誉的传世之作所彰显的人性关怀。

  话剧《德龄与慈禧》:剧中扮演慈禧的卢燕已经年逾八旬,曾在上世纪70年代赢得过三次台湾金马奖影后,并四次扮演“慈禧”一角。而荣禄由香港钻石级男配角曾江表演。两位老戏骨在剧中的对手戏让人大呼过瘾,再搭配上西方文明与宫中的陈规戒律发生的激烈冲撞,使整部话剧丰满厚重又不失幽默温情。

  奥运演出季“之最”:

  最浪漫的舞台——《蝴蝶夫人》:为表现普契尼笔下人物“巧巧桑”的美好天真,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戴延年在大剧院舞台上设计出浪漫唯美、意境深远的舞台背景,泼墨诗意、浪漫的写意风格。月光下开满樱花的山坡,散布着的纱灯,落满蝴蝶的纱扇都充分运用,营造出唯美、浪漫的氛围。

  最令人洒泪的一场演出——《卖花姑娘》:十年前,一部《卖花姑娘》曾感动得无数观众泪流满面,十年之后,这部歌剧在国家大剧院再次上演,其催人泪下的风格依然未变。发布会时,团长就说:“我听说中国人的衣服都有很多小兜,请每个兜都装块手绢吧!”而在演出中,主人公花妮、顺姬的悲惨命运再次引得无数现场观众泪水涟涟,唏嘘不已。

  最奇妙的组合——“国王歌手六人组”: 6月21日、22日近四千北京观众亲身感受了一场来自“国王歌手六人组”的无以伦比的超级“人声秀”。当晚,一曲《懒骨头》唱到最后一个音符的时候,六人一齐歪歪倒下作入睡状,引来全场爆笑;音乐剧《猫》的经典主题曲“Memory”(回忆),带领乐迷进入了一次激动人心的怀旧之旅。他们的返场曲——用中文演唱《在那遥远的地方》和《茉莉花》,更为观众带来更多惊喜。

  最庞大的演出阵容——开罗歌剧院歌剧《阿依达》:奥运演出季中,开罗歌剧院携威尔第经典歌剧《阿依达》重磅登场。这部歌剧刷新了大剧院出演人数最多的一项记录。尤其凯旋一幕中,有近500人的庞大阵容参与演出,再现了古埃及时代波澜壮阔的史诗画面。同时,剧中香艳的公主寝宫,威风凛凛的太阳战车和高大的方尖圣杯都带给观众最为纯粹的埃及文化体验。

  最难忘的“告别”——《阿班•贝尔格四重奏》:这是他们37年舞台生涯的绝奏。京城观众幸运的见证了这一伟大弦乐四重奏组合的绝响瞬间。全场观众起立,掌声不断,欢呼不断,有泪水,有遗憾,有不舍。阿班•贝尔格四重奏更是三次返场,并当即加演了一首贝多芬的作品作为对京城观众的回报,也似乎是想在舞台上留下得久一点,再久一点,永远记住伴随他们一生的音乐舞台。

  最“马拉松”的演出话剧——《天朝1900》:国家话剧院的话剧《天朝1900》在国家大剧院连演18场,创下了奥运演出季中的“马拉松式” 的演出记录。而演员的精湛表演,269套服装,400多件道具更是在舞台上还原出1900年的历史风尘。百年前老北京的众生百态被悉数搬上了舞台,形形色色的天朝子民们在舞台上演绎着他们的老北京生活。

  赢得尖叫和欢呼最多的舞蹈家——塔玛拉•罗霍:来自英皇的舞蹈家塔玛拉•罗霍无疑是在奥运演出季中获得欢呼与掌声最多的舞者。《堂吉诃德双人舞》的表演中,她竟然在一个舞蹈片段中一连创造了两项世界记录:单脚足尖站立纹丝不动长达二十余秒,宛如雕像一般;随后又在原本为32个挥鞭转而设定的音乐中完成了连续多达42圈的旋转,令观众瞠目结舌,掌声和欢呼声如雷鸣一般,甚至盖过了乐队的演奏!

  最美丽的小提琴女神——穆特:在5.12地震灾害发生两周后,小提琴女神穆特化身爱神,降临中国,用音乐为地震灾区的母亲和孩子们祈福。音乐会上她特别加演了一曲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乐曲以低沉缓慢的旋律表达隐忍的伤感,而小提琴在高潮部分如歌的诉唱,又带给人无尽的希望。

  最振奋人心的演出——四川交响乐团《重建家园》:2008年5月23日,来自地震重灾区的四川交响乐团在国家大剧院举办了一场特别的音乐会。音乐会的观众们没有像往常一样安静的坐在音乐厅里等候乐团上场演奏,而是早早就来到了国家大剧院的北入口,有序的等候在北水下廊道两侧,集体将四川交响乐团迎进了音乐厅。音乐会上一曲曲鼓舞人心的曲子突显了四川人民不畏灾难勇气和决心。在音乐会结束时,全场观众的心尤未平静,在乐团激昂的伴奏旋律中,全体观众起立高歌《歌唱祖国》,并不约而同的拍起手来,共同表达了“众志成城、重建家园”的信心。

  “失而复得”的唱段——京剧《逍遥津》、《打金砖》:北新剧团带来的京剧《逍遥津》和《打金砖》,是传承于解放前、甚至清末的古老唱段。《逍遥津》本是一出高派名剧,但李宝春演出的版本却并不是高派的路数,而是按照著名京剧艺术家、其祖父李桂春先生当年的演法演出。由于李桂春先生的版本没有任何声像资料传世,所以,这次是观众的一次“溯古”体验。京剧《打金砖》中,李宝春同时也恢复了当年其父李少春从余叔岩学习但从未演过的“绝迹”唱段,使“古董”唱段再次焕发生机。

  “梅花”最多的节目——“梅花赋”:“梅花赋”将全国29位梅花奖得主齐集一堂,堪称中国戏剧界梅花奖获得者的一次“集体总动员”。整台节目中,历届梅花奖获得者联袂献艺:戏曲、话剧、歌剧、舞蹈四种艺术形式巧妙组合、一同呈现;仅传统戏曲中,就有京、昆、越、沪及河北梆子五大剧种。

  行当最全、最热闹的武戏——北京京剧院《龙潭鲍骆》:这是一个热闹、火爆的大型武戏。行当齐全、对打激烈、情节曲折是这出全行武戏的最大特点。武生、武净、武旦、武丑一起,从头到尾都是连场开打,热闹非凡;七十二般武艺尽出,加上满台翻、腾、跌、扑,使现场观众目不暇接、大饱眼福。

  最为凄美的剧目——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相同的故事,不同的演绎,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新版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两年之内三度进京、两次献演国家大剧院。扇子的意象贯穿全剧,为全剧增加了无限诗意与意境。结尾处,“化蝶无蝶”,以两把扇子的意向代表蝴蝶,伴随着漫天飘落的花瓣,营造出凄美故事的高潮,使得无数现场观众为之心碎落泪。

  最华美的国粹——昆曲《1699•桃花扇》:舞台上尽现奇珍异宝:由遍布于刺绣之乡镇湖的上千绣娘完成的200多套戏服、堪比“清明上河图”的国宝画作《南都繁会图》作为舞台背景、昆曲大师俞振飞题写的折扇、当代刺绣皇后姚建萍亲手绣出的戏服、明代家具一一呈现于舞台,共同展现出才子佳人的秦淮风情和明朝的优雅生活。难怪此剧被称誉为“流动的博物馆”。

  最受外国朋友欢迎的剧目——京剧《三打白骨精》:与传统京剧演绎手法不同,《三打白骨精》将高科技手段融于其中,同时吸收杂技、魔术等民间艺术形式,配以京剧艺术的雍容华贵,尽现经典名著中的“王者之美”,使其成为奥运演出季中最受外国友人欢迎的剧目,无数次热烈的掌声是他们表达出对这场演出的喜爱之情。

  最年轻的艺术团——俄罗斯圣彼得堡少儿芭蕾舞团:即便是对于芭蕾迷来说,少儿芭蕾也可以算是难得一见的演出了。一群来自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儿童芭蕾舞剧院的孩子,用他们小小的脚尖跳起属于孩子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这群孩子中年龄最大的17岁,年龄最小的仅7岁,在所有来到大剧院的艺术团体中他们无疑是平均年龄最小的一个。但是在舞台上,他们的舞姿却丝毫不显稚嫩,充满童趣的表演仿佛真的带领观众们走进了童话的世界。

  最年长的艺术家——克劳德•弗兰克:出生于1925年的克劳德•弗兰克,今年已83岁高龄,是奥运演出季里最年长的艺术家。这位驰骋乐坛半个多世纪的“钢琴太祖”仍然宝刀未老,在中国钢琴之夜上的出色表现令人惊叹,有人评价“他演奏的莫扎特C大调奏鸣曲,让我们仿佛穿越时空,虽身处大剧院,精神却回到了半个多世纪前。那个时代的声音——简单质朴平和。”

  最年轻的指挥——雅尼克:荷兰鹿特丹爱乐乐团的指挥雅尼克年仅32岁,他的到来刷新了光临大剧院的指挥大师的年龄记录。雅尼克是时下国际乐坛风头正盛的年轻指挥家,他与古斯塔沃•杜达梅尔、丹尼尔•哈丁并驾齐驱,堪称当今指挥界最“牛”的三大青年才俊。他们三位年龄相加不足百岁,但艺术声望却堪比许多业界前辈。继雅尼克之后,“三剑客”中的古斯塔沃•杜达梅尔也将在秋季音乐会中,与来自委内瑞拉的西蒙•博利瓦尔青年交响乐团一道与京城观众见面。

  最特别的组合——罗梅罗古典吉他家族:这个家族以其精湛绝伦的演奏技巧,天衣无缝的默契配合在世界首创了吉他四重奏这种演出形式,更树立了一个难以超越的古典吉他史上的里程碑。罗梅罗吉他家族早已扩展到了祖孙三代,一个家族中出现多位演奏同一种乐器的艺术家在音乐界极为少见,在古典吉他史上更是前无古人。四位演奏家塞林、佩佩、利托、赛林诺共同为京城观众献上了一系列地道的西班牙音乐大餐。

  最受小朋友欢迎,最具童心的剧目——《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六一国际儿童节之际,“2008北京国际儿童戏剧季”在国家大剧院戏剧场拉开了帷幕,包括《红孩子》、《宝贝儿》、《草房子》、《胡桃夹子》等六部精心挑选的精彩剧目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份独特的“六一大礼”。而大型童话剧《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更以独特的造型和精彩的对话,引得孩子们欢笑连连。三十多名憨态可掬,形态各异的恐龙们齐上阵,为孩子们打造了一次白垩纪时代的“可爱恐龙嘉年华”。

  最具“奥运“主题的演出——“相聚在五环旗下:六位当今世界极具声望的“殿堂级”歌唱家——女高音曹秀美、张立萍,次女高音奥莉嘉•鲍罗丁娜、男高音查理斯•卡斯特罗诺夫、戴玉强及男中音廖昌永齐聚“水上明珠”,一展歌喉、为奥运祝福。由著名指挥家陈佐湟领衔的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与六位艺术家一道,成就了这一专门为2008北京奥运“量身打造”的艺术盛事。而专门为五位歌唱家委约创作的合唱作品《相聚在五环旗下》也首度揭开神秘面纱。这场历时近两小时的音乐会着实让现场观众过足了乐瘾,也打造出奥运前夕一道绚丽的文化盛景。

  最特别的观众:英国皇家芭蕾舞团演出期间,适逢汶川地震灾后不久,大剧院特意邀请在地震中失去左腿的“芭蕾女孩”李月来到国家大剧院观看《睡美人》的演出,并到后台与演员亲密交流。小李月的到来受到了英皇演员的盛情接待,纷纷与其拥抱合影,首席演员玛拉•加莱亚齐还将自己的芭蕾舞鞋送给李月作为留念,鼓励她重拾“芭蕾之梦”。丹麦皇家芭蕾舞团的《仙女》、《拿波里》首演当天,丹麦王储腓特烈王子殿下和王储妃玛丽殿下都落座观众席,并在演出后走上舞台与演职人员亲切交流。国家大剧院开幕以来,皇室随团前来并观看演出还是尚属首次。而这两部芭蕾舞剧在一百余年以前的首次登台也都是御前演出。

  最特别的赞誉:奥运期间,国家大剧院迎来更多嘉宾。观看了演出之余,来访嘉宾政要更是盛赞了国家大剧院。新西兰总督阿南德•萨特亚南德参观国家大剧院过程中,多次赞扬国家大剧院的宏伟建筑和专业设计,并希望加强两国在艺术领域的交流。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都曾来国家大剧院观演,连战还题词:金碧辉煌,美之大观。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布耶夫参观国家大剧院,总统多次赞扬国家大剧院“宏伟”“壮观”,并欣然题词:祝贺这座独一无二的大剧院取得成功。蒙古总统恩赫巴亚尔及夫人参观国家大剧院并观看演出,并留言:向大剧院致以最好的祝福。

  奥运演出季“第一次”:

  古典吉他第一次走进大剧院:罗梅罗古典吉他家族的到来,是古典吉他第一次走进国家大剧院,也是这支“吉他梦之队”第一次以家族形式踏足中国。首次在北京庆祝家族50周岁的生日,四位演奏家异常兴奋,他们对北京文化表现出一种“相见恨晚”的向往和迷恋,不仅参观了向往已久的奥林匹克公园,到秀水过了一把购物瘾,还特地安排了故宫、天坛一日游,体验了一把中国悠久文化的独特魅力。

  与艺术院校的第一次深度合作:奥运演出季间推出的普契尼经典歌剧《蝴蝶夫人》由国家大剧院、中央音乐学院联合制作。在歌剧界享有盛誉的著名表演艺术家郭淑珍教授亲自监制,中央音乐学院管弦乐团和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合唱团在演出中担任演奏和合唱,同时邀请国外优秀艺术家与中央音乐学院优秀教师及学生同台出演。国家大剧院希望通过这样一台由世界著名歌唱家和我国优秀青年歌唱家联袂演出的作品,向世界展示中国歌剧创作的非凡实力,并将更多本土的优秀青年歌唱家推向世界舞台。

  第一次少年艺术家的音乐狂欢:青少年“像初升的太阳”一样象征国家的未来,代表着民族的希望。“为中国喝彩”音乐会是是大剧院特别策划的一场音乐盛典,更是大剧院第一次聚焦少年艺术家,邀请孩子担纲音乐会的主角,这同样也是大剧院致力培养未来艺术人才的有益实践。

  艺术家制作手模的第一次留念:提到手模制作,大家会立刻联想到“好莱坞”、“奥斯卡”, 电影艺术家们将手印按在印泥上凝固成一件工艺品,为其艺术生涯留下永远的印迹。国家大剧院为了纪念阿班•贝尔格四重奏的绝响演出,特别安排为他们制作手模,永远的记住了这一历史时刻。此后,“手模制作仪式”成为大剧院纪念艺术家到访的一种特别形式。在之后的“中国钢琴之夜”庆功酒会上,也曾为十位钢琴家制作过手模。

  大剧院舞台上的第一次任命仪式:奥运演出季中,在舞台上留下动情泪水的演员有很多,然而最特别的一位要算是中国籍演员姚伟。从8月9日演出结束后的这个晚上开始,她正式成为丹麦皇家芭蕾舞团的首席演员。仪式开始之前姚伟全不知情,当听到自己名字的时候她激动万分,连连向观众行礼,直到大幕合拢心情依旧难以平复。据悉,这是舞团首次在哥本哈根古剧场之外的地方进行任命仪式,在中国的国家级剧场授予中国籍演员如此殊荣,意义非凡。这也是国家大剧院开幕以来首次迎来如此特殊的仪式。

  “首尔之春”室内乐节第一次移师中国:7月3、4日,第三届韩国“首尔之春”室内乐音乐节启动了它的首次中国之行,从韩国首尔“移师”中国国家大剧院,完成一次从首尔到北京的“文化快递”。 13位世界顶尖音乐家从世界各地奔赴国家大剧院,与北京观众共同度过了一场首尔之春浪漫之旅。多种不同乐器间的奇妙组合,两天完全没有重复的十首演出曲目,向中国观众集中展示了室内乐的多重魅力。

  川剧、黄梅戏等地方戏首次走进大剧院——《金子》、《美人蕉》: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被誉为“川剧声腔女状元”的沈铁梅带来其主演的精品力作《金子》。这部川剧不仅有变脸、藏刀、踢袍等许多蜀地绝活,而且唱腔好听、故事好看。这是川剧这个古老剧种第一次走进国家大剧院。而著名话剧导演王延松的戏曲“处女作”《美人蕉》,也是 “初次亮相” 国家大剧院的黄梅戏。被誉为“黄梅皇后”、“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的韩再芬独挑大梁,饰演女主角“美人蕉”。弱化的叙事、抽象的情节、寓言般的故事,使得《美人蕉》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诗化的气质。。

  “传奇巅峰”之作首次完整版本进大剧院——昆曲《1699•桃花扇》:1699年是孔尚任的昆曲名剧《桃花扇》传奇脱稿的时间,无论是以前的欧阳予倩的话剧,还是梅阡导演的电影都是把原剧的爱情和爱国之情放在一起表现。导演田沁鑫表示,由于这出戏文武同台、人物众多、场景宏大,从抗战到2006年,一直没有人把它完整搬上舞台。此次恢复原剧本演出、回复昆曲的精神,也是对昆曲的一种尊重。

  国家大剧院院方领导表示,通过奥运演出季的进一步历练,国家大剧院已经初步摸索出了一套颇具特色的运营管理模式、并确立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今后,国家大剧院在主打大体量、高水准表演艺术的同时,将致力于推广全方位的艺术教育、探索积极活跃的艺术生产、构筑多元化的中外艺术交流平台、拓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新方向,力争将国家大剧院打造成为品位高雅、亲近大众的公共艺术殿堂。院方强调,国家大剧院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剧场,更不是一般的演出公司,未来的大剧院将作为一个融合艺术表演、艺术生产、艺术教育与艺术交流等多种社会功能于一体的艺术文化机构,最大程度发挥剧院产业与城市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据悉,继奥运演出季之后,为期三个多月的2008 秋季演出季也将紧锣密鼓的展开。期间,秋季音乐会、北京国际戏剧舞蹈季、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现实主义题材优秀剧目展演等一系列精品项目将再度让人们的目光聚焦水上明珠、聚焦国家大剧院。  

(责任编辑:炊烟)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