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好莱坞频道 > 第65届威尼斯电影节 > 搜狐直击

威尼斯关注2:华语电影发家地 马克穆勒的C计划

《荡寇》首映 贾樟柯与马克-穆勒

  很多人,构造精彩

  马可-穆勒曾毫不避嫌地承认,他所钟爱的只有美国独立电影和中国电影。尽管这种论调对于一个国际综合影展的主席来说,注定会引起西方同行的争议,但马克毅然坚持自己的判断标准,是因为他在眷顾华语片的同时,也始终恪守电影艺术质量与其个人国别文化偏好的内在逻辑,也就是说,马克自始至终都没有在违背艺术质量的前提下,盲目而无原则地力挺中国电影,这也是他始终受到华语影圈尊重的最主要原因。

  翻开华语电影的水城征战史会发现,中国电影的V字起伏曲线几乎与威尼斯的关注度完全对接,在完美的1994年过去后,中国电影由于存在青黄不接的情况,从1995年到1998年四年间,威尼斯影展上的华语面孔近乎绝迹。现在回想起来,用大脚趾都可以想明白,在进口分帐片冲击中国电影市场最严重的那四年里,国内一线导演确实都陷入创作瓶颈,张艺谋的《有话好好说》被威尼斯客气地晃点、陈凯歌的《风月》在戛纳败北后,威尼斯根本无法从暂时塌陷的华语片中发现任何惊喜,更别指望他们能伸触到还在《小山回家》阶段的贾樟柯等新锐分子。由此得出的结论是:马克-穆勒的“助推”劲道也难为无米之炊。

  威尼斯对华语片的第二轮热恋高潮始于十年前,这也恰好是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等人恢复生机的时候,也是第六代导演开始锐气冲天的起点。1999年,张艺谋凭《一个都不能少》二夺金狮时,他同年套拍的《我的父亲母亲》也在年头的柏林影展上斩获银熊,创作生命力异常高涨;而张元以《过年回家》荣膺最佳导演也标志着中国两代导演的新老交替。事实上,《一个都不能少》、《过年回家》的登顶以及次年贾樟柯《站台》的首次入围,也让马克重新找回了“中国新现实主义”的审美胃口,华语片与威尼斯官方“相互成就”的理想格局,也在这轮创作热潮中高调显现。而与90年代初不同的是,商业片与艺术片并肩发力的华语电影,在我们看来纵然不是表现完美,但展映与参赛的双管齐下却是有目共睹。

  归根结底,华语电影的行情决定了马克的“人情”,即便我们现在还无法斩钉截铁地说,没有马可-穆勒,《七剑》和《如果•爱》也可以有机会包揽开闭幕片的荣耀、贾樟柯的个人能力足以实现逢拍片必入围的奇迹、一届影展的竞赛单元中华语片可享受四片入围的东道主待遇,但不容质疑的是,从李安三年内两夺金狮,以及《三峡好人》“惊喜”入围“惊奇”擒狮的结果来看,华语影人的实际水准与金狮期望的高度,基本达到了统一。

  换句话说,马克-穆勒是华语电影的传播者和强调者,假如没有他,也许华语电影不会在威尼斯如此风光,但也理应会得到国际影坛的认可。如果西方人硬说华语片完全仰仗马克的影响,那么他们就会像很多咒骂好莱坞的人一样,既不会安静地看电影,也根本无法认同一个“国际电影节”既定的审美方式、片源特质,甚至还有那一点点可爱的局限了。另一方面,华语电影倘若仅以威尼斯影展作为成就标杆,那显然也高估的了一个影展的实际力量,毕竟,华语电影在世界主流电影市场上的样子,实际上也仅只露出了河马的耳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薄荷)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穆勒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