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自7月10日上映以来,就不断创造着华语片的票房奇迹。首日票房即取得2700万元的佳绩,4天之后成功破亿,再到突破2亿元大关,《赤壁》仅仅用了10天的时间。人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三国的魅力,还是吴宇森的魅力?
■赤壁凝结的团结梦
“如果二位真的能够合作,那真是一时瑜亮啊。”当影片中周瑜与诸葛亮准备合奏一曲的时候,鲁子敬的一句话,其实道出了本片的一个主题——团结。
早在今年5月吴宇森率众出席戛纳电影节的时候就曾说:“《赤壁》讲的就是团结精神,我的电影中没有个人英雄,片中讲述的是大家团结一心、以弱胜强的故事,希望在这个时候能给全国人民一些鼓励。”
其实,在吴宇森心中,一直有一个团结梦。多年的努力虽然使吴宇森奠定了在好莱坞的地位,但他希望在自己的盛年完成一部真正属于自己的电影代表作,并希望借《赤壁》电影的传播,将团结精神发扬光大,传留后世。
■吴宇森心中的三国
人们以往的印象中,周瑜似乎就如演义中那样是个心狭量窄、嫉贤妒能之人。但是,这并非历史上周瑜的本来面目,吴宇森心中的周瑜更不是这样。
在吴宇森的心中,周瑜是一个非常具有浪漫情怀的人,爱音乐、懂生活,兼具智慧与人性。在电影中,梁朝伟饰演的周瑜是一个英雄,他长于运筹帷幄而不好战,爱百姓也爱家人。他与诸葛亮之间,更多的是惺惺相惜的友谊与互助。虽然各为其主,但他深知,在这危急存亡之秋,只有孙刘联盟团结一心才能战胜强敌。
吴宇森希望《赤壁》与其他商业大片不同,给予观众更多的是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让更多的人相信友谊、相信爱情,相信人生充满希望。人们能在他的电影里看到中国人的智慧与勇气,以及以弱胜强的坚毅精神。
■三国为何不能幽默?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梁朝伟饰演的周瑜看见金城武饰演的诸葛亮正在给两只白鸽扇扇子,周瑜好奇地问:“你在做什么?”诸葛亮答:“刚替鸽子洗完澡,正在给它们扇干呢。”周瑜反问道:“不怕它们着凉?”
这是精心设计的“包袱”。一次次令观众捧腹的背后,凝聚的还是导演那颗善解人意的心。吴宇森一直强调,他并非想拍一部叫人沉重得抬不起头的《赤壁》,他只想拍一部既有新意、情感动人,又令人十分兴奋的历史片。三国为何不能多些幽默呢?
给三国人物“松绑”(娱论)
易方兴
这是影片《赤壁》备受争议的几个片段:
赵云血战长坂坡后,将婴儿交付刘备,刘备并未“掷之于地”,而是与赵云紧紧拥抱在了一起;
张飞的横矛大吼也不见了,没有“喝断了桥梁水倒流”,而是采用“回光战术”迎接曹军的“楔形阵”;
还有诸葛亮为马接生,而周瑜在军中替赵云挡下一箭后,拔出胸口的箭刺穿了敌军将领的脖子。
它们只是吴宇森在《赤壁》之中做出改变的一小部分。对于人们所熟知的三国,吴宇森在影片中或忽略、或改变、或创造,改变了三国时期人物在我们心中的固有印象。
一部分人称《赤壁》是在颠覆历史,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吴宇森回应称,重拍赤壁之战,只是有意从《三国演义》中脱离,找寻另外一个角度去诠释,构建另外一种故事。
这种尝试并无不妥。影片不是历史研究,二度创作是题中之义。《赤壁》给这些人物“松了松绑”,也是探索人物个体的一次尝试。它提供给了观众重新定位心中那些传奇人物的契机。
当然,这种尝试也得遵循一定前提。创作时,必须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符合逻辑。就《赤壁》来说,大的方面依然是尊刘贬曹,而三国人物的基本形象也并未发生太大改变:诸葛亮依然睿智,只不过强调了他的秀美的书生形象;周瑜更加文武全才;编草鞋的刘备体现了他的仁厚;步行迎敌的将领们依然是“万人敌”。从这些方面来看,变在表面上,而不在骨子里。
有人说,改变或许是一种表达策略,它使故事更容易被现代人尤其是对三国并不熟悉的海外观众理解。举例而言,赵子龙七进七出长坂坡,单骑救主,那是出于对刘备的忠义之心。电影中的处理是,刘备听说家小陷落,面带不豫,却依然抱起老百姓的小孩,接着指挥民众的撤退。这样,子龙将军的忠义就有了更加正义的理由,人物活动的内在逻辑更加充分。
许多东西如果想走进有文化差异的人群,最好有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架构,在这个架构上面,越是运用民族元素做出陌生化的表达效果,才能越被世界接受。
梁朝伟说:"这个周瑜几乎没有缺点."梁朝伟透露,当初参加这部影片的拍摄,是救场,"吴宇森第一次跟我开会的时候就不希望我演一个很小气的周瑜...
08-07-04 1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