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电影 Movie > 电影评论

深圳商报:没有理由抵制《功夫熊猫》

  没有成本的东西也容易变得廉价,比如在一系列抵制行为逐渐脱离它的本义而变得接近于闹剧之后,一位艺术家又跑到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呼吁抵制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在中国的上映。

  这位艺术家的抵制理由难以让人信服,在他看来,莎朗·斯通对中国地震有过过失言论,所以整个好莱坞都要为她“埋单”,好莱坞的产品就该从中国“滚蛋”。

这种直通通的逻辑思维挺让人无奈,但它一向有着一呼百应的“魔力”。

  只是,艺术家的这次呼吁并没有得到多少网民响应。好莱坞电影进入中国不是一年两年了,中国观众已经学会了欣赏和辨别优劣,用不着谁站出来振臂一呼,来主导他们进不进影院。如果《功夫熊猫》粗制滥造,不用抵制它自然会哪里来的滚回哪里去,但问题是它制作精良、幽默搞笑,有什么理由抵制它?

  它不适合在劫后余生的灾区上映的说法也是不成立的。汶川地震已经过去月余,如何帮助灾区人民渡过心理难关,是各方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而让孩子尽快从不安的情绪中走出来、快乐起来,是重中之重。作为一部励志动画片,如果《功夫熊猫》能让他们高兴一个多小时,何尝不是一份美好的礼物?

  抵制《功夫熊猫》,恐怕还是文化不自信心理的一种延续。在好莱坞电影刚刚进入国内市场时,曾引起过一些人士的恐慌,将其视为洪水猛兽,认为它们是裹挟着推销美国价值观的政治任务来的。而事实远没有想像的那么严重,中国人近年来开始淡看美国大片,文化消费转向本土,国产大片票房超越国外电影,都说明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在增强,我们在用更宽容和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境外文化产品。

  直到现在,好莱坞电影是一种文化入侵在很多国家还是主流观点,在中国更是如此。但如果了解好莱坞从来不掩饰的商业目的,也许不会那么耿耿于怀了。好莱坞的最大意愿是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高的票房收入,如果让它在政治和利益面前作选择,毫无疑问好莱坞会选择后者。

  作为一部以中国国宝为主角的电影,为了让《功夫熊猫》赢得中国观众的好感,好莱坞也做足了功课,影片不仅有诸多我们熟悉的中国元素,而且导演斯蒂文森为拍摄此片准备了15年,并将其形容为“写给中国的一封情书”,其诚意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功夫熊猫》的美国式思维仍然比较明显,但它传达的“战胜自己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在困难的时候要有乐观精神”等主旨,和中国人的主流价值观并不相悖,甚至高度吻合,所以,它的受欢迎并不令人意外。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在价值观上的转变和好莱坞的一些理念是不谋而合的,与其说好莱坞在有意地影响中国观众,不如说好莱坞在无意地迎合中国观众。但中国人会因此发生改变吗,未必见得,影评人周黎明曾援例说,中东地区的年轻人非常喜欢美国大片的感官效果,但看过之后仍旧会反美,这说明美国商业大片在文化上有很强包容性,但政治影响力并不大。抵制《功夫熊猫》,无疑是试图为其贴上另一种形式上的政治标签,而对这种上纲上线的行为,很多中国人早已厌烦透了。

  在拍摄《花木兰》获得成功之后,好莱坞又盯上了《西游记》、《成吉思汗》、《孙子兵法》,对此有人形容,“审美疲劳的好莱坞对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开始垂涎三尺”。但对于好莱坞用中国题材拍片,中国人尤其是电影业界的看法已经不那么狭隘了。对于聚集各种族的美国来说,借鉴世界各地的文化素材是常事,《哈利·波特》也是英国作家所著,被美国人拍成电影后才影响世界的。好莱坞愿意用中国题材拍片,说明中国的文化有足够的吸引力。所谓的文化输出,不就是使自己国家的文化为世界所认识和了解,继而影响世界吗?这一点上,我们要有足够的自信而不是担忧——好莱坞贴上的标签毕竟只是标签,它们在很大程度上起到的,还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作用。

  我也不满意这么好的题材被好莱坞拍了去,但相信这会是对中国文化人的一种激励,会激发他们的创意精神和竞争意识,以我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如果有一天能在市场上打败好莱坞,就会真正认识到,这个娱乐庞然大物并不可怕。《集结号》的成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剩下的就看中国电影人的了。

  

(责任编辑:小锘)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