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分
近半年我看过三个话剧,都是年轻人的作品,青春得不行,但主题也重复得不行——永远是在爱来爱去。三角个恋、小吵个架,就上舞台了。
对于作品而言、对于市场而已,如此多的小爱情,我看并不是什么好事。
之前看了一个话剧叫《天生一个电灯炮》,公司有同事主演,剧本像中学生写似的,看得我十分无奈;第二个《向上走,向下走》也是有公司同事,看的人回来都说好,说哭得不行,我赶着去,确实比《天生一个电灯炮》好上许多,特别是很会选歌;这次看的《倒霉的阿翔》再次跃进,无论是舞台声画效果还是搞笑本领上,都又上了一个台阶。
看着现场被逗得仰头大笑、由衷拍手的观众,能感受到《倒霉阿翔》一剧的成功。这些总不是某某晚会请托,或者内部表演观众客套拍手所有的气氛。很市场的说,此剧定火。
不过实话说,我有些融不进去现场,因为在开头一两章节后,就熟悉了剧组的套路,变得老是能提前预猜到他们下一句说什么、下一步要做什么,所以明明会搞笑的地方,就变得平淡无奇。要我提意见的话,当然就是变化做得不够。
就不拐弯抹角了。很推荐年轻人去看这话剧,放开心扉开怀大笑,不必像我抵触青春,假装高明。
几位演员表演都不错,比什么郭冬临、黄宏、潘长江那些要顺眼,春晚偶尔可以考虑把他们也放上去,也不至于老是那些老面孔,弄得像小品界没人才似的。
这不是我的观点,是晓东说的。我赞同而已。
![]() |
"我家是银行世家,我的父亲、母亲、姐姐、姐夫、姐姐的孩子……全家人都在银行工作,只有我一个人没有从事这行."郭达说,话剧《日出》中银行家潘月亭这个角色自己并不陌生...
08-05-06 10: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