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电影 Movie > 第1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 电影论坛 > 论坛动态

电影节电影圆桌第一场 电影企业扩张之路(实录)

[提要]  第十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第一场电影圆桌今天下午举行,各路嘉宾齐聚一堂,平等深入探讨了关于“电影企业扩张之路”的话题。 [我来说两句]

    林密:大家下午好!我们今天是一场中美电影高层圆桌会,今天论坛的假设条件就是中国电影是要工业化的要怎么走的一个探讨,今天我们有幸请到美国的客人和中国的客人,我就先介绍一下美方的客人,第一个我想介绍的是克利福德.沃伯,他是Fluent娱乐公司的合伙人,他是以前在福克斯和华纳都工作过,是律师出身,他有很多年的独立电影的经验,下面一位先生是道格拉斯.汉森先生,他是娱乐金融专家,他有20年这方面的经验,他现在是Endgame娱乐公司的首席运营官,下面一位是迈克尔.安德林.沃尔特先生,他是迪斯尼影视制作公司高级副总裁,这是我们美方的三位客人,我再来介绍一下中方我们的嘉宾,第一位是星美传媒集团的董事长覃宏先生,第二位保利博纳的于冬先生,是中国电影行业,发行行业的重要代表人物,第三位是光线影业公司的总经理张昭先生,我们现在就开始我们这个论坛,其实今天的论坛并不打算有什么结论性的东西,只是给大家一个脑力激荡的机会。今天我们想探讨的就是作为娱乐产品的这个前提下,中国电影如何工业化进程,刚刚获得资本青睐的中国电影工业来说,美国电影工业与资本的关系可能是值得我们效仿和研究的,今天这个论坛可能也去探讨,如果中国电影投资本身这个环节不能商业化的话,可能中国电影就不可能商业化,这只是一个问号供大家来探讨。

    我们今天会探讨几个问题,大的框架是电影企业如何通过吸纳资本来实现这种工业化和产业的扩张,怎么样去电影公司和电影项目怎么和资本去结合,有这样的运营关系以及就是探讨美国电影工业价值链的运转,以及它怎样被我们所用,我代表在座的观众希望每一位和我们分享一下你们公司是怎么走到今天的,我们既然讲的是电影工业化的进程,进程本身是很有趣的,我们希望每个人很简短的讲一下,第一您的公司是如何开始创建的,第二是如何获得启动资本的,第三公司有多少年的历史,第四是按平均计算的话您公司每年生产或者发行多少影片,第五个是这些项目主要的发展模式,有的是从公司从头到尾自己发展的,有的是买半成品或者成品的影片,有的是以版权预购的方式作为投资进来的,第六个问题是在整个公司发展的历史中近些年和未来的趋向的变化,公司影片的类型,预算大小以及整个产业的衍生或者是缩小,推动这些改变的主要推动力是什么?

 

    克利福德沃伯:刚刚说到了我在几家大公司都工作了很多年的历史,我们在上海第二届电影节就参与国了,我当年来参加上海电影节发言的时候现在还留着,而且看13年前的那些内容我觉得我这些发言用不着改很多,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还是很当年是一样的,我们认为中国电影市场的实力是和本地的市场是有很强的关系的,中国的电影也是为中国的市场制作的,我刚来到这里的的时候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建议,飞机飞的时候舱内缺氧的话先给自己戴上氧再给别人戴上,我们都会谈到很多共同制作方面的问题,我们公司就参与了很多的共同制作和买电影的情况,我们参与很多大电影的制作过程中间,然后我们还作出一些战略举措,在过去几年法国、德国、意大利你们看到本土的电影增长的速度从个位数已经增长到30%40%的市场占有率,在本地市场的战略增加了之后,投资者就会增加,就会出现很多的股本投资商,就会出现像迈克尔他们的投资,有了这些市场之后肯定就会有投资公司参与。我们最早是和一些大的电影制作公司进行合作的时候,去年做了一个6.89亿左右的电影,我们在想过去的20年的时候里面在好莱坞所进行的一些融资的形式,我们在做的就是把好莱坞的模式在欧洲进行了一些实验,我们知道股本投资商必须有一个很好的市场收入,他们希望能够有一些好的发行商,他们不希望没有经验的发行商。

    有的人认为中国的电影行业还在发展的过程中间,这里很关键的就是要能够迎合主流需求的电影,我们欧洲的经验告诉我们你应该关注那些本地市场的需求,在欧洲的市场本地电影和国外的大片分别占50%。在中国还有一些盗版的问题,当然在德国、法国也会出现很多保护主义的倾向,在中国也有这样的情况,4个月之前在法国发行了一个电影很有可能超越泰坦尼克的票房,这只是一个非常短小有关法国人民和法国文化生活的电影,我相信在中国也一定会出现这样的故事。

 

    道格拉斯-汉森:我在美国娱乐金融业有16年的融资经验,我一共为150个电影进行融资,在02年底的时候我离开了金融业参与到好莱坞的私募基金开始投资一些产品,我们有三年的成功操作,然后回到我们投资商这边我们决定将资产转成一个运营公司,我们现在更多的像是建一个图书馆,而不是一个制片,我们对中国市场的增长潜力非常感兴趣,我们几年前和NBA一起做了一部电影,就是姚明在NBA的第一年打拼历史的电影,我们发现中国对这部电影还是非常感兴趣的,所以我们还要积极进一步的发展,希望有机会为中国联合制作的电影提供一些融资,这样这些电影既可以在中国发行,也可以在美国发行,当然这些电影需要时间来进行发展,需要资金,然后这些发展才可以跨国界。

 

    林密:关于姚明的这部电影赚钱了吗?

 

    格拉斯-汉森:的确赚钱,但是好象目前在中国还没有发行,可能过一阵子会在中国发行。

 

    迈克尔-安德林-沃尔特:我在迪斯尼公司工作了很多年,我们的公司是怎么建立的,它和美国电影行业是完全一致的,就像一个建筑一样,整个建筑的顶就是由七个小矮人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的,迪斯尼的这个故事就是由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这部电影开始的,当时赚了800万美元,迪斯尼花了300万美元建了当时的电影制片厂,大家不要忘记迪斯尼就是在一只老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迪斯尼经常依赖于原有的传统那些形象,然后进行一些新的创作,我们致力于在中国开发一些本地的产品,本地的电影,这和世界上其他地方都是一样的,当然有经济的原因,也有文化的原因,现在全世界都在经历一个文化大转变,中国文化很快能成为世界上非常重要的,占据主流地位的文化,这是和经济实力相对应的,从自己的利益角度来看,我们非常希望能够找到中国的合作方,那就是给家庭来看的电影,我们现在还在初步的阶段在寻找中国的合作伙伴,我们很高兴看到和中国的电影业,制片方和发行方,市场方,还有投资方,写作方,我们和他们的对话都启动得非常成功,我觉得一定会找到最后适合中国市场家庭的电影和制作,我们和美国其他大的电影制作公司不是完全一样,我们不想所有的类型都涵盖,我们还是希望提供给中国老百姓美国的迪斯尼品牌。

 

    林密:接下来我们有请中方的给我们介绍一下,有请星美的覃总。

 

    覃宏:我主要介绍一下星美的传媒板块业务,我们2001年先与中影集团成立了中影星美院线,这是我们星美做得比较成功的一块业务,去年在中国票房是3.87亿,是中国院线排行第一名,同时我们也做一些影院建设,星美从电影产业来说我们从制片,发行,院线到影院到相应配套的影视基地,比如我们在北方地区的最大的影视基地是由星美控股的,还有演艺经纪公司,从电影制作上来说我们从第一部电影是我们星美尝试性的,其实是当时星美拍好买断形式的电影叫《紧急营救》,然后我们做一些自己投资和原创的电影,比如《如果爱》《左右》,包括我们现在拍的《南京,南京》,我们做电影和很多个导演合作过,表面上很乱,因为我们这个公司还成立七年不到,我们在电影行业方面还是一个新手,从今年开始我们会大力发展我们整个电影板块的业务,我们更大加大资金去建设影院建设,扩大我们院线在中国电影市场的份额,在制片内容上会制作一些大的优秀电影,同时会做一些立足中国本土文化的,就是国内人把电影分成商业片和艺术片,我们会出一定程度的艺术片,商业片我们也做,中国这几年经济的发展,我们更倾向于我们先做好自己内部电影的发展,星美每年大概有34部电影上映,比如前期上映的《左右》,包括年底上映的《南京,南京》,明年我们还会上几部上亿的电影,外加几部艺术电影。

 

    于冬:大家好!保利博纳大家也都比较熟悉了,最早是一家民营的电影发行公司,在1999年的时候中国电影还处于非常低迷的市场状况,那时候第一家民营发行公司就是我们这一家博纳的电影发行公司在99年成立,之后差不多9年的时候我们已经累积发行了150多部的中外影片,其中大部分是国产片和香港的合拍片,我们累积的发行票房已经超过15亿,尤其是从03年以后保利博纳先后进行了两次的融资,第一次是跟中国保利集团在03年成立了保利博纳,这是一个大型国有企业在文化产业试水的合作,在06年的时候保利博纳又进行了管理层的股权回购,还保留了保利的一部分股权,这时候引进了两个美国的风险投资,这两个风险投资的基金都是很大的基金,一个是红杉,一个是海纳亚洲基金,这两家基金在06年年底和07年上半年进入保利博纳的股权投资,之后把整个公司进行了一次关键性的充足,标志着保利博纳向一个产业化,集团化,国际化的定位发展,投资拍片是我们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拍摄影片大概每年有20部以上的投资影片,其中还要再发行和代理10部左右,我们每年基本上有20部到30部的发行量,我们连续五年占整个中国电影市场20%以上的份额。

    另外我们也在整个产业链的方面我们也进行链条之间的发展,就是我们在院线和电影院的投资上,包括演艺经纪公司,包括我们相关的广告营运公司都相继的发展起来,保利博纳现在已经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国际资本的平台,重要的是我们有一个海外融资的平台,同时我们又有一个比较好的投资人的电影基金的支持,然后还有我们在国内累积建立了很长时间的稳定增长的业绩,我们连续五年都是持续增长,到了2007年的时候,我们也经过了四大审计事务所的审计,按照我们国际化的发展,同时也立足本土市场,在今年我们又成立了我们重要的步骤,就是在香港设立了我们海外发行公司,这个公司是由著名的香港制片人施南生和我们的运营总监担任海外发行公司的总经理,我们保利博纳立足本土的发行公司,我们海外叫发行有限公司今年也在戛纳电影节的时候宣布成立,我们还是面向国际化的发展,我们立足中国市场,我们每年拍出好的电影,我们力求在两三年的时间达到一个比较好的目标,就是我们发行的市场份额继续保持20%的市场占有率,同时我们每年投资出品发行的影片不低于20部,我们的院线和影院的发展希望在未来的三年之内达到1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三个目标的完成我们基本上达到集团化产业链的公司,我也希望能够有更好的机会跟在座各位一起探讨,就是中国电影的成长性和发展,因为今天的论坛主题叫电影企业扩张之路,我们几位都是民营的电影公司,应该说私营电影公司在中国的崛起几乎每家公司都有一本血泪史,成长得非常艰难,尤其是民营公司的发展处在一个不是很有利的条件下,不是在一个有公平竞争条件下成长起来的,我可以非常负责任的说,今天能够坐在这,能够活下来的公司都是最优秀的私营电影企业,都是中国最优秀的电影公司,今后中国的环境会更加好,未来中国电影市场也一定是非常有前景大的市场,也是一个好的电影发展的平台,我希望我们中国的民营企业加油我们继续努力,我们把我们的企业做好,把我们的企业做到国际化的企业,在中国成就我们好的电影公司和好莱坞这样大的公司能够进行合作,能够把中国的电影公司,中国的电影拍好,把中国的电影公司办好。

 

    张昭:光线影业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公司,光线影业实际上是光线传媒集团控股的电影公司,光线传媒是做电视娱乐媒体的,十年以前做了一个电视娱乐新闻叫娱乐报道,逐渐有了一个传媒集团的概念,光线影业的模式和集团公司的模式是按照好莱坞的传媒公司,使得电影业务和娱乐传媒的业务有相当强的互动,我们第一个业务是电视娱乐的资讯,现在每天是4个小时在全国300多个电视台播放,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区别于中央电视台这个品牌,第二个业务就是中国最大的娱乐活动公司,这个业务在中国其实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每年有超过100场的娱乐活动。第三个大的业务是娱乐营销公司,媒体就是广告的平台,所以我们也有中国民营最大的娱乐营销公司,一年大概是四千万美金,当然还有电视娱乐节目公司,这里面就包含了电视剧和日播的综艺节目,一年300集左右的电视剧再加上三档周播的综艺节目,最后一个业务是一个品牌设计,这也是中国最具有品牌的设计公司,我是2003年底加盟光线传媒的,原先是在光线传媒做内容的,到05年的时候和集团探讨有没有可能做业务,我在这个传媒平台的基础上成立了这么一个电影公司,我们不是以制作公司为定位的,制作公司是依赖于创作的,美国有几千家公司,发行公司还需要相当的规模才能够把这个市场做起来,我们准确定位还是一个市场公司,不是电影公司,这里要特别提一点就是光线影业的起步是有赖于和保利博纳的合作,和于冬先生投资了第一部电影《伤城》,光线影业的起飞和保利博纳的带动有很大的关系,08年开始光线就进入了发行的领域,现在在全国上映我们投资的《深海寻人》,成绩还是出乎很多业界人士的想象,其实这个道理跟模式有关,我认为中国电影市场的核心因素是市场营销,我们常年和地方的电视台打交道,知道地方的电视台对娱乐内容有很大的渴求,地方的观众像遵义70万人口,我去了大连市场非常好,除了北京、上海、广州以外中国的电影市场到底有多少大,其实我们也已经看到,像万达建了很多影院现在已经在往二级市场在转,平台建好了以后我们也在担心片子在哪,第二个问题是怎么把这些片子送到这些市场上,让观众们真正能够看这些电影,来欣赏这些电影,这实际上光线影业进入电影行业的核心战略起点。

    我们今年也有67部片子会上映,包括《大搜查》《出水芙蓉》,下半年还会有两部片子,包括还有我们和西班牙合作的片子,我们会坚持在中国市场的推广,这才是中国电影产业真正能够做大做强很重要的驱动点,我再简单的说一下接下来三年,我们希望投资的影片有3035部,有一个市场的规模,我们也希望占到市场份额的10%,这样能够逐渐的把这个规模做下来,另外我们也是本着很开放的心态,一个发行公司其实是为整个电影行业服务的,所以我们和中影,和博纳和其他的公司都有很多的合作,大家一起把中国市场真正做大,在市场营销上能够探索出一条路来。

    从影片的规模来讲我们非常渴望能够和欧美市场有合作,过去两三年我们光线影业主要是跟香港和日本在合作,在做亚洲市场,09年我们要和美国的公司合作做《格斗天王》,希望能够通过合拍减少中国市场的压力,能够进入美国市场,这样对我们的压力就会小很多,我有很多问题希望和美国的同行探讨,到底我们怎么来做。

 

    林密:感谢各位的介绍,我做一个小的总结,等于美方这边是两个独立的公司,一个是娱乐公司,在美国电影工业当中是分开的,其实大家都在娱乐公司当中有过经验,但是现在成立了独立的公司,中方这边,星美拥有大的真正实体影院这样的公司,保利是拥有无形得很庞大的发行网络,那光线这边是用营销的力量来参与电影的投资,接下来我们继续探讨在电影投资策略中所考虑的综合因素,我们分别做一个探讨,电影投资当中考虑的因素会特别多,可能会考虑市场策略,以及跟发行商的合作,在决策当中要不要预买版权这一块,还是做完以后再卖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第三会去探讨整个成本的控制,比如去北京拍和去广州拍价钱不一样的话,大家可能会对剧本的调整,对成本进行控制,再一个是演员作为奇缺资源,如果大家能分享具体案例是我们求之不得的,明星作为奇缺资源在电影融资中的考虑,电影当中产品植入性收入方面策略的考虑,开的车或者是手机这方面,其实在国外是很成熟的部分,在中国还算比较新的部分,达到30%左右营销策略的考虑,最后集中一点,整个看下来电影的投资过程当中,整个价值链当中要考虑的东西非常多,可能大家会问一个问题,在美国有一个好项目的时候融资渠道是什么?你怎么去启动其他的钱和资源把这个电影项目融资完成?中国有自己的特色,中国的公司有一个好的电影项目的时候,您这边是怎么完成投融资的决策,是不是可重复?是不具有工业化性质的投融资的模式,包括中国现在还没有电影金融体系的建立,还没有制作保险金的公司能够支撑这种投资人风险的控制部分,中国的制片人是如何完成一年四百多部电影生产,大家是怎么完成融资的?

    第一个想问一下大家,就是在电影投资决策当中市场的策略,现在纵观全球的电影市场,每一个国家本土电影的成长势头是越来越大的,我是意大利人要看意大利电影,在过去一段时间很多美国大公司是热衷参与当地的本土电影制作,像索尼都还是非常愿意去生产当地语言的影片,但现在大的娱乐公司已经开始撤退了,大家看一些全球国际新闻的时候,大的娱乐公司已经撤退了,这个领域当中,美国独立制片公司是不是用自己不同的运作方法,不同的成本,不同的特点和娱乐公司不一样的方式会去介入,美国以外的影片制作,尤其想听一下两位独立电影制作克利福德.沃伯先生和道格拉斯.汉森先生的经验。

 

    克利福德沃伯:我们做了很多本地制作的电影,我们知道在欧洲本地语言的电影都非常希望找到机会能够跨越本国的市场,然后使这个电影能够在世界各地进行旅游,包括中国,包括美国,有的时候有可能你做了这个电影两边不讨好,本地观众不喜欢,外地观众也不喜欢,最近德国的《别人的生活》,《卧虎藏龙》能在国外市场获得成功,在本地市场也能够获得成功,我们发现尽可能找到好的导演,尽可能满足本地的市场需求,一般做成本计算的时候不考虑国际市场的收益,在本地市场之外的市场能够获得欢迎这些都是没有办法预测的,一旦实现成功之后当然就会逐步的吸引更多的电影资金,但是我们不会一开始就考虑向外扩张,欧洲的导演比如有英国的,法国的一些演员来参与,这时候我们联合制作,美国的人爱上了一个中国女孩这样的电影非常合适来进行各地的发展,你说到风险管理这方面,有的时候银行当然不希望这个电影的风险非常大,在德国和法国他们的确是需要一些保险基金的,而且制作方往往是在这个范围之内的,在美国实际上制作方对此是不承担责任的所以投资银行和基金公司是要承担风险控制的,在成本中间有一定的比例是为未来的风险做准备的,如果这个风险超过了预算所做的比例的话,制片方会为此承担责任,在法国不一样,如果最终发现风险非常高的话,有可能可以把导演裁掉,就会有一些保险银行为原有的投资银行提供更多的保险,大概有15%左右的成本,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选演员,可能一个大的电影600万,900万的电影,我们那时候有超过几亿的电影,有可能领衔的几个演员会达到250300万美元的收入,演员是非常奇缺的,有的演员发现剧本好,又非常能够实现他名声的话,不要钱也会演,有时候投资方百分之百的进行投资,但是只拥有50%左右的产权,剩下的那些全都是来自于写作方,演职人员还有导演方,有的时候一部电影可以亏掉一半左右,也可以获得百分之百的成功,最后能够获得非常好的收益,这很难做出一个统观全局的结论,不管可不可以向海外进行发行,要取决于它的内容怎样。

    刚刚说的大电影制片厂,我在过去几个月我听到的消息是大的电影制片厂更多的是进入本土化制作,谈到参与西班牙电影的制作,参与欧洲电影的制作,但是他们担心的问题就是盗版的问题,比如华纳公司对他们的关注减少,但是大的电影制片厂都越来越关注本土电影的制作,因为这还是一个非常重要收入的原因,中国市场还在起步的话就看一下西方的市场,然后可以观察一下欧洲市场,在欧洲方面哪些做法比较成功,可以选择性的学一些好的东西。

 

    林密:在你开始说之前在你参与的这些项目,你对产品植入广告所占据的收入有多少?

 

    克利福德沃伯:我在为这些大公司做项目的,对产品的投入也是很大的,比如《钢铁侠》里面也有很多产品植入广告的做法,我们公司看问题的角度是你必须要有很多的选择,找到一个比较有潜力能够实现产品植入的,并不是每个电影都能够实现产品植入的,不能够在一开始就完全依赖于产品植入,这往往都是顺手牵来比较合适的机会,但是在过程中间可以更多的积极获得一些产品植入。

 

    林密:我能不能用同样的问题问迈克尔?

 

    迈克尔-安德林-沃尔特:历史上迪士尼是一直有产品植入的,我们知道在中国的做法还是非常新的,我们和中国一起在学习,我们态度还是非常开放的,我们非常愿意和中国的合作方进行讨论,到底哪些是有意义的产品植入,更多的产品植入可以帮助减少市场上的开支,我的观点故事是最重要的,首先要保证故事的完整性,尤其在一些新兴的市场中间,我们非常希望和中方的合作伙伴来进行讨论,迪士尼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我们的电影给到那些市场来看。

 

    林密:我们也想邀请道格拉斯.汉森来说一下自己的观点,你作为独立制片公司怎么来看本土化的电影制作?

 

    道格拉斯-汉森:外国电影制作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挑战,那些国际独立电影制片商当然是永远能够找到在世界各地受欢迎的电影,我们没有单一的例子,我们是具体案例具体分析,有时候你可以预先卖版权的,如何进一步中国电影行业的扩张,现在还没有很多的选择方案,如果现在还没有很好的DVD的市场,没有很好的电影市场你的选择就非常有限。第二个问题就是你如何作出一些让全世界受欢迎的作品,你可以预卖版权这是一个做法,可以和香港合作,可以和日本来进行合作,但是你还可以将你的异域风情增加来提高电影的吸引力。我们主要的推动力就是获得在美国的发行权,这样我们在市场上有一个先发制人的先机,我们对美国市场上的风险会减少,如果你在市场上有很多的工具,也可以在中国的市场上进行发行,把风险减少,这样才可以让独立制片发展得更快,我们如果要做一个两千万美元的电影,一开始只要获得300万到400万的启动基金然后就可以逐步的将电影量增加。

 

    林密:同样的问题问我们中方这边,如果您这边设计一个电影的投融资的时候,您会不会为了扩大收入的版权,比如为了进入美国市场的考虑而设计一些更具有国际商业化或者是商业元素的影片,除了本土以外考虑国外市场电影项目融资的设计是不是中国电影可能更加工业化的方向,还是不是?

 

    覃宏:其实中国投资电影有很多种模式,比如有的电影拍完了为了去发行预卖版权的模式,也有在拍摄初期,中国的电影基本还是导演终身制,导演会拿出剧本,演员预算等等,在这时候的介入相对比较原创一点,根据特的剧本,根据导演的预算和演员的选择性作为投资方就会评估这个东西,大概是怎么样的投资领域,用什么样的演员会达到什么样的市场,在什么样地区我能卖,所以电影的投资方式很多,如果从我们做原创电影来,我们不可能达到每年10部、20部电影,因为中国导演就这么多,往往剧本是流向导演的,所以我们拍每部片子谈融资,和导演进行沟通我们不可能在短期之内达到10部以上,从投融资来讲举一个例子,比如这次《南京,南京》是非常原创的,这是我非常喜欢做的电影,作为星美决定投资,中国电影的投资组合一定是要资源共享的组合,并不是有钱没钱,而是各个公司之间有什么资源能整合到一块,我们星美一部电影投资不超过50%,这部电影是我们星美投资最多的,我们请中影集团介入,作为江苏广电总台是代表南京市政府的,我们需要当地的支持,我们请江苏广电总台进行投资,另外我们请香港寰亚公司进行投资,这时候还有一些资金缺口我们再请一些民营企业,这些企业是一个试水企业,我们各个公司之间没有冲突,然后在演员选择上我们也会根据市场和影片的内容,最开始相对排斥了外籍的演员,还是请了本土的演员,因为是南京大屠杀的情景,作为中国投资5000万以上的影片想要拿回成本很难,当然也有个别的导演,还必须要靠海外市场,我们一定要在中国大陆本土市场拿到我们最大的份额,最大的回报率,我们《南京,南京》现在纯投资是8000万人民币,国内做得好的话有可能拿到5000万的收入,还差3000万,我们请香港寰亚做我们东南亚的发行,演员我用章子怡是可以,对欧美市场是有一定发行量,但是她的片筹是不是相符合,这样我更倾向于用本土的演员,我当然也希望和欧美来合作,两千万以下的本土电影盈利更难,在中国现在投500以上到3000万之间盈利很难,好的也就是那些影片,每年产生几百部影片,有多少是赔钱的,我们一千万左右的投资,一样需要资源的整合,然后请发行公司或者请院线公司投资,这样规避我们在发行放映中的风险,我们当然希望能走到市场和欧美结合去拍大制作的电影,但是很难,一般欧美电影找到中国来是预卖版权,这样优先拿回了版权,规避了合拍影片分帐竞争,作为我们来说只能等,正好这个影片有中国因素,要在中国拍我们有等你,如果好的话我们谈价钱,谈得好我们就做,谈不好我们就不做,欧美有很好的金融体系在支撑你们的电影制作,在中国没有,中国是哪个公司拿出一个亿,两个亿的现金拍电影,没有一个公司会这么做,包括国有,包括民营,因为风险太大,成本高,电影周期长,所以基本上我们觉得还是以合拍片的方式。

    在欧美三千万美金以上就算中等片子了,但是如果我们想去深的参与进去是不是要投40%50%,也就是人民币一个亿,我们立足于本土电影企业把中国电影做好了,因为中国的文化发展,经济强大了,造成了喜欢看中国的元素,任何一个国家都面临题材选择的匮乏,正好中国在经济发展带动了你们对中国的兴趣,这样电影里面有中国因素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中国的合拍公司,这样我们坐在一块,这是目前比较现实的方式和海外去合作,毕竟在中国有政府条件的限制,我还是挺羡慕欧美电影市场的成熟,在中国像我们这种原创的就很难,我们没有一个很完整的金融体系在支撑这个产业,如果只是做星美一手版权的话很容易,也不赔钱,我们星美还是更忠于原创型的东西,我相信未来中国会有更多更好的导演,这些导演也会走向国际上,也希望国际上有很好的题材愿意跟星美通过各种形式来合作。

 

    林密:其实覃总是认为,星美会扎扎实实的立足本土电影的制作和把本土市场的利润最大化的电影投资的策略,对于合拍来讲,对于跟美方的合拍来讲相对是被动的,如果您这边碰巧美方有中国因素的电影希望到中国来做的话,覃总这边也是愿意一起来进行合作。下面我们请于总分享一下在您的公司做电影融资以及立项的时候有没有为了扩大收入版图而去设计的一些影片?

 

    于冬:讲一个我真是的心里感受,投资电影实际上是疯子干的事情,投资电影是一个非常高风险的事情,融资、合拍的目的是要分担风险,一起赔,所以覃总就投50%,那50%就找人投,最好那些投资是不要回报的,或者有各种其他目的的,比如说房地产公司老板愿意推一个女演员,这些投资他不在乎,对于我们做电影的人就比较喜欢拿这种钱,但是你之前要讲一个很好的故事,这个戏有什么可能性,编制一个美好的策划方案,拍电影是风险很高的事情,我们经常叫一翻一瞪眼,但是为什么还是那么多人去做,为什么还那么多人去拍,这是电影的魅力,我们做这个行业,我们爱这个行业,我们享受这个行业,所以我们去拍电影,我们做投资,做制片,做发行,我们甚至把自己辛辛苦苦赚里的钱还去投电影院,这实际上是享受这个工作,享受这个行业。

    目前在中国进口片限制的条件下,我觉得国际合拍是一个非常便捷和简单的方法,大家不要把合拍想成就是中国有很多的麻烦,审批上,还有题材上,演员比例,这些都是可以操作的,都是可以有一种方法来解决的,我真是觉得合拍目前来讲在未来的三到五年时间里如果要想进入中国市场,那么合拍片是目前唯一的方法,中国的电影公司首先不要坐在家里等人家来找我们,刚刚我讲赔钱的理论就是我们拿东西要跟人家去聊,我们拉他们一起来赔,一起来赚,是这样一个方法,现在都是人家拿着东西来找我们,我觉得还没有引起一些国际大的制片公司的兴趣,我们拿到的东西可以有把握市场回收的时候我们找人家去做,任何一部电影不可能全世界都卖的,我们只要拉到一个愿意跟你赔的公司,愿意跟你一起来分担市场的公司,我们就觉得这个项目是可行的,我们在策划一个很小的电影,日本这几年进步非常快,就是本土电影的崛起非常快,有很多新导演,新的公司,很小的电影计划,剧本基础都不错,但是因为日本可以出30万美元来拍这样一部电影,其他的你来出,我说好你拿30万够了,日本给你,因为我知道我拍的电影,我卖给他30万,他不一定要的,我甚至很大的片不一定能卖得回30万美元,所以有一个30万美元大家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项目怎么来做,我们中国加中国香港,加东南亚已经有多大的回收把握,基本上一部项目的投资和开拍一定是在拍之前是不赔的,否则的话这个戏不能开,除非我们找到那些不要回报的投资人,作为专业的电影人来讲你要对任何一个项目有把握就是市场的分担,就是中国市场有多少钱出来,这个项目愿意跟法国合拍那是因为跟法国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有一家公司进来,人家也不会赔,因为人家有录影带市场,有电视台市场,大家一起来拍,研发这样的项目,从项目的角度合拍是要分享自己的收入给人家,保利博纳作为一个发行公司,我们首先立足于本土市场,我们自己做的市场要跟人家共享,把盈利的部分放到公共的部分,大家一起来分享收益,这样才会建立你的国际形象和合拍的长期伙伴,最重要的是合作伙伴,这个电影生意赚不完的,一部片赚不完的,你这部片赚了可能丢掉的是你的声誉,中国的公司要特别注重自己的声誉,要建立自己的形象和声誉,一部影片的盈亏不重要,重要的是建立你长期的合作伙伴,到了中国就会找保利博纳,到了日本就会找日本你的合作伙伴,韩国的合作伙伴,但是会有好的项目大家会来一起探讨和分享,中国市场这几年的进步也是最活跃的亚洲市场,很多的投资商都在想方设法的来进入中国市场,选择好的合作伙伴,然后拿出合理的商业条件,我觉得慢慢去发展一个市场都是需要慢慢积累的,发行尤其重要,尤其是需要时间积累长期的合作伙伴。

 

    林密:刚刚您说在做投资组合的时候,你可能会算日本投这么多钱,中国会回来这么多钱,每一个板块回收的数字是个人经验判断,还是像美国体系当中有一些数据库或者有专门预估收入的模型,以及会去看过去这个类型片以及这个演员或者这个导演可能带来的收入会做全盘的模型分析这样的相对科学的数据,您这边是怎么样做的?

 

    于冬:首先这个预测都是为了拉钱帮助骗钱的,任何一部电影拍摄都是有策划的,都是一大帮专家来聊的,所以我觉得预测不重要,甚至可以说这部影片同一个导演,同一个制片人或者同一波演职人员的两部电影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境遇,没有可比性,也没有之间的必然联系,拍电影就是跟赌博一样,是你赌大赌小,你赌两千万美金还是赌一千万美金,还是赌两百美金,但是这里面的规律是你能够把风险降到最低,你的胜算更大一点,电影的魅力就在于你可能一年拍十部电影有8部是亏的,但是有一部电影把你8部电影亏的都赚回来,这就是电影的魅力,这就是赌博的魅力。

 

    林密:您刚刚说的中国电影基本上是8个输,1个平,1个赢,基本上在好莱坞的比例当中是3个平,3个输,4个赢。

 

    迈克尔-安德林-沃尔特:我完全同意保利博纳的观点,你可以有一些计算出来的数字,计算出来之后决定投资或者不投资,这也是迪士尼为什么更关注做家庭电影,大家觉得看到迪士尼品牌以后就会想到运动,他们会想到年轻人,他们会想到魔法等等,这时候拍一些其他的电影大家可能并不感兴趣,我的想法就是作为一个科学的角度来计算,大多数的电影确实是这样,大多数电影确实不赚钱,如果我们想尽可能稳健的话,我们就有可能是做可口可乐了,即使是斯皮尔伯格也有可能作出很差的电影,斯皮尔伯格作出好的电影毕竟在整个电影当中是少数,只有在特定的环境当中产生特定好的作品,我觉得进行共同制作,和中国进行合作在刚刚起步,首先要承认我们知道的非常少,而且必须要看清楚我们目前所处的环境,我们的环境就是电影制作的环境,最终我们毕竟是做电影的,不管我们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我们都是做电影的,我们要承认有很多东西我们不知道,在新中国的市场上我们想扩张自己的市场占有,我们不可能只关注功夫的这些电影,我觉得《疯狂的石头》是非常成功的电影,有多少人能在最初预测到这部电影能成功,首先肯定是在自己能够承受的稳定环境里面进行工作,但是你如果要想真正的将这个收益最大化。

 

    道格拉斯-汉森:在我看来中国电影更多是中国导演推动的,公司开发这些剧本,制作当中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

 

    覃宏:基本上剧本都是导演带来的,自己公司研发非常少的机率是没有导演的,比如说姜文,比如说陆川他们会有一个非常稳定给他们供剧本的编剧团队,特点拿着剧本,拿着预算来找制作方,我们像美国那样做非常的不现实,比如导演会有几个题材,像陆川前年给我拿来四个本子,王小帅给我拿了四个本子,当然会跟我来探讨,觉得什么样合适,什么样的市场,什么样的题材目前拍适合不适合,我会跟他讲现在的市场是怎么样的形态,中国的票房走势,题材在哪里,比如中国的大票仓在哪里,我只能把这个市场告诉他们,告诉他中国现在有多少影院,然后再进行演员的配备,我也想去自己抓机会,自己有个剧本的供应团队,目前很难。

 

    于冬:我希望最好是人家拍好之后我再买,最好是不用自己钱拍,从文字开始的就不要来找了。

 

    张昭:光线说实话刚跟董事会要了一笔钱,我边上坐的两位都是老板,我是一个半职业经理人,我刚刚问董事会批了一千万我对剧本感兴趣我还不是在于它的原创性,我最感兴趣的是故事和他们提供的剧本给我们带来的市场模式,像徐克导演的《深海寻人》是一个非常原创的剧本,但是我卖得很辛苦,虽然首周末票房有一了一千万,但是我们做市场销售的功夫下得太大,刚才覃总也讲到,我们现在和香港合作很多,香港大概有三分之一是以导演带项目来的,但是这个情况逐渐在改变,导演中心制的片子越来越不挣钱,这就是一个现实情况,我要花很多时间跟导演们说,我们从市场角度给你们一个概念,你们可以在这个概念基础上再做剧本,你也可以参与创作,我感兴趣的是这个影片在市场上可以做市场销售的元素,当然我也有市场的判断,但是我更愿意看我们能够做什么,作为一个发行公司,作为一个市场销售公司我们能够为这个影片增量多少,这是我判断投资的依据,我希望我们的电影都是别人能够发2500万,我做两个月的市场销售能够增加20%,这就是我在市场深的竞争力,我从这个角度看问题,所以任何剧本到我这都是这样判断的。其实对海外市场的看法我认为目前阶段可能不应该从内容去看,应该从市场的模式去看,好莱坞一年票房才90亿,电影产业300400亿,其他的钱从和电影有关的产业来,比如电影频道、BLACKBOX等等,像《投名状》等等影片,在海外市场遇到很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想一想我们是和产业合作还是和大银幕合作,刚刚于总也说,我们自己拿了项目,我们自己发展,有一些市场的概念,和我们合作方里探讨中国的市场怎么做,美国市场怎么做,关键是市场,明星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市场策略,就是做市场的方式,这个大家彼此要沟通,这样才能够来谈合拍,在市场销售上面大家相互探讨,怎么增加DVD的卖价,要看别人的市场是怎么做的,我们有没有这样的方式,不一定都指望卖几千万美金,这就是合作的意义所在。

 

    林密:您刚刚说有一千万的准备金要做30个剧本,平均下来是30万一个的剧本。

 

    张昭:差不多,这不是剧本费是发展基金。

 

    林密:您大概投资电影的预算范围有多大?

 

    张昭:这个还没有涉及到具体的实施,只是一个项目的方案,当然要有故事,要有概念,要有市场的方案,之前我们要做很多的研究,当然真的到做项目了我从来不认为在中国一个剧本会花钱花到你不敢花,我从来不认为这是事实,有好剧本要一百万我眼睛不眨,问题是还不知道市场怎么做,你怎么知道花不花钱。

 

    林密:基本上30万是可以代表中国平均剧本的价钱,如果假设中国的电影投资400部,平均的制作成本大概400500万人民币,在美国剧本的发展费用,除了剧本本身发展基金的比例大概会占整个投资的百分比会是多少?

 

    道格拉斯-汉森:我关注的是在开发的时候风险基金的投资,比如在十个当中有一两个能够赢回投资,这样的话投资人就感到很高兴了,在美国我们会对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对待,有一些创作人来写剧本,也有的时候导演手中握着剧本,所以有很多创意的制片人他们开发一些剧本然后把所有的导演和演员结合进来,但是还有其他不同的模式,也就是像中国这样子,接下来要找到市场来确定哪些是你要接触潜在的制片人,如何来发行,再谈到财务的问题在美国我们的情况是很不同的,我们在美国平均的制作成本要低于100万,其中2%3%左右是用来剧本的制作,大概是总预算的2.5%3%是用于剧本的开发,这也取决于制作人,有一些剧作家的要价更高。

 

    张昭:娱乐公司是不是每年都有几个亿的钱来进行剧本的发展?

 

    迈克尔-安德林-沃尔特:随着时间变化这个情况也在变化,在行业当中一些情况也在发生着变化,我们在开发阶段每年有五千万美金,共有500个剧本在开发创作,把他们放在一个大的仓库里面,可能每年有15个剧本能够得到开发,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模式,就像20世纪福克斯可能在开发的过程中每年不超过6070个,刚才道格拉斯也提到了,在开发的过程中从一个剧本开始创作有不同的模式,有的时候对那些有潜在可以搬上银幕的剧本我们才会进行投资,如果我们有了这样的剧本,大家觉得这个剧本可能并不是开发的钱,而是用来预制作的成本,如果你要推迟这个制作的成本一年,要等剧本完全写完的时候再进行投资,然后再由这些制片人找到一个导演来拍一个片子,你会告诉这个导演有这么一个剧本,你可以拍这样的电影,这也是另外一种模式。

    我们在这里讨论的话题其实在行业当中有不同的做法,在剧本最初创作到最后拍摄可能已经和传统的做法有一些不同了,比如我们的《蒙塔娜》,我们在全世界推出本土的系列,我们和各个国家进行合作,希望能够融入当地文化的内容,制作一些适合本土青少年关注的青春片,在中国是不是有这些电视剧或者是歌曲,或者是其他的选秀节目,是不是也有相关的做法?现在在美国很多的从一些非常流行的文化现象当中来制作一些电影,不知道在中国是不是有这样的做法?你们会不会在制作电影的时候考虑到这些因素?

 

    张昭:其实一年以前我就关注这个高中音乐教室,我关注的不是电影原创内容的问题,而是一个市场销售的问题,现在每一次去美国看到的电影像《钢铁侠》《蜘蛛侠》,现在大家真正要省的钱是两个钱,第一个是省营销的钱,花多少营销的钱实际上对于电影的生存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对你最后的利润有很重要的,第二个是省明星的钱,实际上更多的我们现在关注的东西是在于你怎么给大家带来新的兴奋点,明星是旧的兴奋点,是有价值的,但是它的价格巨高,档期有问题,风险太高,我们怎么代替新的兴奋点?这些有品牌的东西本身是兴奋点,第二就是你怎么利用好这些好剧本的内容。

 

    林密:中国的三位电影公司的每个模式有很大的区别,覃总这边的观点是立足于本土的原创,一个好的电影如果能够在中国市场收益最大化的时候会自然的走到国际上,星美这边做得更多的是影院的建设作为固定资产的一部分,保利博纳这边还是等着大家拍出来看看片子好不好,这时候风险比较小,做一个市场分析,然后再靠发行的力量进行收购或者参股去分享它的利润部分,张总这边还是去强调市场营销的力量能够给电影从一开始带来附加值,这基本上是三个国内中方公司现在业务的主要模式,大家可能用不同的方式往前走,是往一个更加工业化进程的路上去发展,有的人快些,有的人慢些,可能有的公司是被动的去寻找机会或者等待机会和国际合作,有的公司是很主动的去发起这样的项目,寻找和国际合作的机会,我们刚才说如果美国的模式假设是334这样的市盈率,而中国是811这样比例的话,可以看出中国电影的规律性和风险是更高的,中国市场它在过去的五年里以25%的速度在增长,根据专业数据公司的预测在未来的五年里仍然会以25%的速度继续增长,中国现在的市场仍旧很小,包括刚才于总说的811的风险是很高的,您代表美国资本,不管是独立制片还是娱乐公司,您真的认为中国电影市场有这种投资的吸引力?有它的魅力吗?

 

    克利福德沃伯:我认为美国的电影市场在过去增长并不是一个同一个速度在增长的,票房的毛利率在不断的下降,因为制作电影的成本越来越大,同时要聘请那些名演员的成本也越来越大,他们在最后可以拿掉很大一部分的钱,对于中国来说电影制作的利润还是非常可观的,中国还有很大的观众市场还没有开发出来,还有很大的潜力需要进一步开发观众,在中国现在非常重要的就是要通过发行渠道,通过影院来进一步吸引观众到电影院去看电影,根据调查有40%的中国观众不关注这个电影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拍的,现在中国的票房收入达到了很大的规模,但是还是有很大比例的中国观众每年都不会有一次去电影院看电影,所以我们就要进一步了解中国观众他们到底喜欢看哪一些类型的电影,要了解这些电影,观众发展的趋势,我觉得最重要的并不是要以导演为中心,由他来提供导演,我们关键是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制作发行人,让他们了解到很好的发行渠道,把这些电影发行出去,所以我觉得在中国的市场上还是有很大潜力的。

 

    道格拉斯-汉森:对于美国3.3亿左右的观众我们大概有370个舞台,如果这些戏剧舞台每年观众的数目不断增加,同样对于电影人来说也有这样大的市场,如果我们能够紧紧的抓住这些观众的话,能够把他们的吸引力转移到电影上面来将是一个很大的潜力。

 

    迈克尔-安德林-沃尔特:我觉得今天和中国同行的对话让我学到了很多,我也将会更多的来到上海,我听到许多中国的同行说,我们有一些新的电影院,我们有一些新的电影出现很多人都希望能够表达他们的想法通过电影来表达他们的想法,同时有很多不同的发行趋势,融资趋势,同时有很多人希望能和制作人和导演进行合作来开发电影,有很多人做了非常紧密的跟踪和分析来作出一些预测,这些数据很有说服力,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市场充满了活力,我们非常愿意和这里的导演和制片人合作,我们迪士尼公司也希望更多的参与这种品牌建立的过程,我们也非常希望能够进一步融入中国的文化,来拍一些中国观众喜闻乐见的影片。

 

    林密:美方这边还是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的兴趣,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风险很高的市场,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中方有和美方合作的兴趣吗?还是美方的片子直接在中国发行会比从头制作要容易得多。

 

    覃宏:我觉得现在是中国电影打基础的时候,我相信在未来三到五年之内中国电影公司会形成真正几个大的公司像保利博纳,像星美,个人中国电影的票房如果达到30亿,才是一个真正很好的基础,现在中国的有效银幕还是很少的,这种硬件的改善,市场的增长才是发展的时候,这个时候我相信中国不是以固定的25%的增长,我相信会是一个暴增长的时候,我们当然愿意和美方合作,但是受到各方面的限制,我非常感谢中国政府给了我们这个空间,目前来看我们只能是在合拍片上去合作,如果有一天我们开放了,我们强大了更欢迎和你们合作。

 

    于冬:我觉得合拍片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首先就是中国的市场在起步阶段其实我们很需要好的电影来支持,包括很多的观众,他接受的渠道也不完全是靠每年进口这些电影,有很多的方式可以引进到中国甚至有网络的,有DVD的,有音像引进的渠道能看到这些电影,所以我还是希望能够有更多全世界的影片在中国有发行放映的机会。任何一个市场都有三类电影,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就是美国电影,美国片现在在全世界的各个市场几乎都占到50%,甚至50%以上的市场份额,第二个类型就是本土片,法国有法国的电影,俄罗斯有俄罗斯电影,德国有德国电影,美国片和本土片之外的片我们统称叫第三类电影,那么就是非美电影,这些电影的引进有各种各样的文化差异,各种不同的条件,只有当本土电影的市场越做越强大的时候,才会进口影片或者对第三类影片的依赖程度越小,这几年各个国家的本土电影的崛起也证明了这一点,最近这几年韩国电影、日本电影,去年法国有200多部的产量,俄罗斯电影这几年进步很快,很多的商业片都在全世界有很好的发行,去年有一部印度电影打败汤姆克鲁斯的一部片,就预示着很多本土电影的崛起对第三类电影的需求越来越少,因为美国电影一定在你市场占50%以上的,当本土电影再增加份额的时候挤压的是第三类电影,所以现在中国的市场状况是我们本土电影不够强,我们本土电影的商业片不够,所以在美国片占有50%的份额之后还依赖了很多的非美电影,这里面其中有相当一大部分是合拍片,第三类电影也是需要进口的,也是需要配额的,所以合拍片就成为目前在中国市场占有相当比例影片的形态出现。

    大家要看到一个区别,今年的两部美国的合拍片在中国的发行是相当成功的,其中一部就是《功夫之王》还有即将暑假要发行的《木乃伊3》,这两部电影发行的分成比例不是美国片在中国的分成比例的区别,因为这样合拍片等同于本土国产片的分成比例,如果是一部分帐的美国片在中国发行的话,对于美国片商来讲只能拿到13%的比例,但是合拍片在中国可以拿到41%甚至43%的比例,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合拍的方式带来了一个有机会在中国市场博得比较大的票房的机会。目前来讲这种合拍片的方式是刚刚开始的形态,中间肯定有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对于中国合约的问题,法律的问题,包括税收的问题等等,这都是可以在技术上进行克服和解决的,大的方向就是中国的市场现在越来越大,有质量的商业电影数量还不够,合拍片是一个进入中国非常好的时机,合拍片在未来三到五年时间里会成为中国本土电影主流的方式,所以寻求这种合拍片合作的方式,探讨和完善这样的体系,建立一种合拍共赢的投资模式,我觉得可能会为今后带来很大收益,对于外方来讲带来很大收益的机会。

 

    张昭:如果在往细了去想,每一个中国电影公司都希望能够和美国这样大的市场合作,合作有几层的含义,其实对我们来讲最渴望的是市场的合作,因为亚洲市场就这么点,真正到美国卖一个DVD就好了,我觉得对于一个市场来讲没有人会拒绝一个性价比比较高的产品,我希望有更多的影片能够在美国有市场,但是放到中国来制作,从性价比来讲就会比较高,至于怎么才会在美国有市场,这有很多的方式,我希望做合拍片的过程当中一个从合作方之间能够更多的学到海外市场的运作模式,第一对我们有借鉴作用,第二能让我们对那个市场有所了解,另外就是制作一些性价比比较高的产品,如果少考虑大银幕这个市场其实是很大的,美国的DVD市场也好,网络市场也好需要大量各种各样的产品,像这次的《功夫之王》说的是英文的,其实中国观众并不在乎成龙这个是配音的,用英文片的方式是不是一定卖得更好,有很多的问题可以在技术层面上有所探讨,这样会对我们有所帮助。

 

    林密:非常感谢所有在座的听众,感谢来自中方和美方的专家们,电影的工业化是在市场化的成熟条件下的一个必然,感谢大家!

  
(责任编辑:Dawn)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