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独家频道 > 深切哀悼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 > 抗震救灾新闻

组图:徒步走进映秀灾区 找寻生命奇迹

从山上救下刚出生13天的婴儿
从山上救下刚出生13天的婴儿

看到儿子生还,母亲激动不已
看到儿子生还,母亲激动不已

  记者对汶川映秀镇的持续关注,缘于其灾情的严重和地理位置的关键;记者产生步行走进映秀的念头,缘于一个38岁的普通女性任瑞英。

  徒步走进映秀 找寻生命奇迹

  记者对汶川映秀镇的持续关注,缘于其灾情的严重和关键的地理位置。记者产生步行走进映秀的念头,源于一个38岁的普通女性任瑞英。

  5月16日下午3点05分,在都江堰进入映秀公路的入口,一身尘土的任瑞英站在路口,翘盼在附近找水的丈夫归来。

此时,她实在没有多余的力气随意走动———5月15日早7点,刚从河南赶到都江堰的任瑞英一路小跑进了映秀,到达时已是当天下午4点,从废墟旁找到了受轻伤的丈夫,在老乡的简易帐篷中休息了一晚,第二天凌晨5点返回。

  一路上,寻夫心切的任瑞英什么都没带,得知记者准备进映秀,除了提醒要注意安全外,再三叮嘱带足够的食物和水进去。“里面什么都没有,老乡和解放军都在饿肚子。”

  记者以为,像任瑞英这样执著和幸运的人不会太多。5月16日之前,人们只能靠步行五六十里地进入映秀,一路充满了危险;而无法停息的时间却在不断扼杀一个个生命。

  但我们错了。

  进映秀

  5月17日凌晨4点45分,记者背上重达30多斤的行囊,乘车从成都向映秀进发。一路上,我们跟随一辆从湖北而来的志愿者车辆,沿着狭窄的盘山公路而行。

  迎接我们的是路边一块块从山上滚落下来的石块和一些被石块砸中的车辆,因为石块很大,一些车辆被砸得体无完肤。一辆小型面包车被砸得几乎只剩下底盘;一块棱角尖锐的石块把一辆白色小车的驾驶室“填”的毫无空隙。

  随着行程的深入,被石头砸中的车辆越来越多。

  仅仅行驶了两三公里,道路开始考验司机的技术。一堆堆伴随着泥土、树干的巨石截在半路中,一段又一段的公路出现了裂痕,宽的有十四五公分,长的达上百米,部分路面向一旁的悬崖倾斜近20度,一些错层有近60公分,高出的部分看似随时会滑落掉进一旁距此七八十米高的岷江中。不远处的一座跨江大桥,有一段近10米的路面不见了。

  沿途不断有红旗插在路旁,表明此处有山体滑坡,经过抢险。

  6点57分,路旁出现了“汶川欢迎您”的牌子。可18分钟后,必经之路正在抢修,车至此无法通行。

  记者决定两人随着进映秀寻找侄女的王磊继续前行。司机开车返回。返回途中,司机15分钟前才走过的一处地方出现山体滑坡,军队抢修耗时4个小时。

  寻亲心切的王磊决定带记者抄小路而上,一条又一条几乎垂直而上的山间小道出现在记者面前。王磊健步如飞地蹦了上去,而记者却望尘莫及。重复3次后,气喘吁吁的记者无奈选择绕道大路而行。

  路上碰到还穿着拖鞋,急匆匆去映秀找儿子的姜女士。

  第一件幸运的事很快出现,7点58分,在白云隧道里面,记者碰到迎面而来的王磊,他在半路上碰到了侄女,现在可以兴高采烈的回家了。在前面的姜女士停下脚步默默听着,始终没有回头。一转眼她就不见了。

  一路上,碰到很多从映秀镇、汶川其他乡镇走出来的乡亲,或三五成群,或一人独行。也有一些从里面寻亲返回的人群,喜忧参半。大家相互报着平安,送上祝福。

  最后记者还是选择了小路,一些附近的村民坚决反对走大路,远且不说,实在危险。“有山体滑坡,前面还埋着10几个从映秀跑出来的学生。”

  一些热心的村民在给记者指明了道路之后,站在原地高处,看着我们远行。

  9点10分,记者走到了百花乡油碾村,村里所有人都已居住在沿着村间小道而搭建的救灾帐篷中。此次地震,油碾村全村房屋几乎完全倒塌,300多人的村子死了15个人,受伤20多个人。现在靠空投有了充足的食物,医疗队伍也进驻了。

  在油碾村出口,姚先生也一瘸一拐的走了出来。为了得知妻子是否安全,从5月14日,姚先生带上干粮从里县出发,整整走了3天多时间,风餐露宿,走到百花乡。得知妻子平安且已经转移,姚先生马不停蹄的再次走上了寻妻之路。

  姚先生说,谣言实在太可怕了,妻子所在的村其实受灾情况并不严重,而别人告诉他那村已经被山体滑坡整个埋了。

  9点35分,记者再次回到岷江大坝旁的主干道。从映秀方向出来的老乡逐渐增多。在一座桥旁,从湖北宜兴远道而来的李先生靠着祖传的药方和手艺,为受伤的人进行及时治疗。

  一个40岁左右,从汶川走出来的妇女脱掉鞋,脚底板上全是大泡。被刺破时疼得哇哇直叫。

  李先生的目标是要走进汶川,直到药用完再返回。

  9点55分,一群老乡从一处山体滑坡的乱石上爬过来,必经之路是一块有五六米高的巨石,其近一半悬空着,下面是近百米的悬崖。去的方向迅速被警戒起来,但来的方向老乡仍然没有停下脚步。

  这时记者碰到一位从贵州远道而来的母亲龙金玉,她20岁的儿子蒋雨航埋在映秀一处坍塌的建筑里,生死不明。龙金玉哭着说,她从13日就得知儿子被埋了,新闻里和儿子单位的人一直说道路不通,她已经连续4天几乎没吃任何东西了。15日她和家人到达成都,她再也不能等了,今天早上一个人偷偷溜出来,不管道路通不通,一定要到映秀。

  “儿子死了,我要看到人,看不到人,我也要看看儿子死的地方。”龙金玉哭着说道。

  记者和龙金玉一起,绕道一条临时开建的道路,但前方也被山体滑坡阻断,军队和群众都在此等待。两个脚受伤的湖北特警在此休息,全身上下都是泥土。

  10点46分,一次余震袭来,香港一家电视台的摄影机差点从支架上掉下来。

  11点05分,一个振奋人心的事出现了,从附近的山上救下一家人,其中包括一个出生仅13天的婴儿。大家蜂拥而上,看看这个幼小的生命。医生马上给她做了检查,一切正常,只是饿了。

  突然,孩子打了一个喷嚏,所有人都开心地笑了起来。

  记者回头,龙金玉却消失了。

  前进,前进,前进

  11点25分,临时道路上的路障被打通了,群众欢呼起来。对面三四百名老乡在军队的护送下走了过来,这边,一群人冲了过去,想在老乡中寻找到自己的亲人。

  一声令下,这边的人群跟着队伍迅速前行。虽然已是小跑,一旁的指挥官还是在边上喊着:“快快快!”

  脚下,是泥泞的道路,左边是大山,因为滑坡,一些石壁露出崭新的青灰色,一些石头出现了大约1米宽的裂缝,从山脚一直延续到半山腰。一些小石块陆陆续续的滑下来;右边是岷江,川流不息。

  11点50分,刚跑开没多远,前方再次被山体滑坡阻断,队伍原地休息。一些士兵抓紧时间吃饭,也就是方便面和饼干。一名士兵弯下腰整理被泥水浸湿的裤管,起身时,吐出一阵又重又长的粗气。

  随行的一名年龄也就十八九岁的士兵说,他们师负责汶川地区的接应工作,哪里需要去哪里。第一天他们就从都江堰步行走了进来,13日一整天几乎什么都没吃,第二天找了些粮食从山上挖了些野草喝上了粥,直到这两天才有干粮吃,但仍不充足。“映秀镇里的军队食物更紧张,今天才有所缓解。”

  这时,几个军人冲队伍大喊:“不要背靠着大山,余震太多,时刻注意。”

  三声惊天动地的炮响,前方整个被黄色的尘土笼罩。稍稍停顿,队伍继续前行。

  13点11分,队伍开始爬山。这是一条新路,队伍在摸索中前行。在半山腰,记者那个小队里最先停下来休息的是个军人———一个人背着个比他的背还宽出半米的大包,手上还端着两个大箱子。他一屁股坐下来,下巴上的汗水就像雨后屋檐上流下的水珠。大家纷纷上去帮忙。

  他说:“我们班6个人,要保障一个队伍几十个人的供给。”

  爬上去后,一些群众直接躺到地上,一时再也起不来了。休息了三四分钟,继续前行。

  前面是一段近1公里的环山公路,现在几乎见不到原有路面了,到处是山体滑坡掉落下来的大小石块,人群在一块块石头间跳跃行走。

  13点28分,突然有摇晃,耳边一阵沙沙的响,往左望去,一堆小石块从山上滑了下来。人群中有人大喊:“快跑,山体滑坡了。”大家迅速逃离,一些鸡蛋大小的石块在记者头顶飞过,队伍被分割成两队。前者继续前进,后者原地等待。

  上海电力医院的32名医务志愿者和记者在同一队伍,在院长赵崇华的带领下,外科主任和麻醉师都来了。他们告诉记者一个好消息:映秀一个倒塌的电厂里今天发现有生命迹象,可能有四五个人还活着。

  随后一个从里面走出来的老乡告诉医疗队,目前已经救出了两个,但都未存活。还有一个埋在下面,可能伤势严重,主要处理轻伤的医疗队伍就不用去了。

  但医疗队还是准备进入看看,帮些力所能及的事。

  13点48分,队伍赶到百花大桥。桥面断裂,有近50米的桥面掉落在下面的岷江河滩。

  5分钟后,终于看到了远处映秀的村影。

  14点08分,映秀镇的路牌出现在路口,不远处,一块近两层楼高的大石头深深插在土里。

  映秀见闻

  路口,一排排消防官兵躺在简易帐篷里休息。一些受灾群众的帐篷也搭在不远处,有些人正在生火,在乌黑的锅里煮着方便面。

  漩口中学主教学楼整个向右倾斜,一位大娘正在门口打扫卫生。大娘一路叹气,喃喃自语。走进映秀镇,倒塌的房屋一片接着一片。绕着整个乡镇走了一圈,几乎已经没有直立的房屋存在。

  一些受灾群众灰头土脸地站在自家门口,看着来来往往的军队、记者、寻亲的人,一脸的茫然。

  14点35分,在坍塌的电厂附近,记者找到了“失踪”的龙金玉,她颤抖着声音告诉了记者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我的儿子还活着!我喊他,他应了!”

  龙金玉说,她当时等不及了,冲过警戒线,爬过滑坡,一个人跑了进来。找到儿子被埋的电厂,消防队员说下面还有一个生还者,她冲上废墟,朝一个洞口喊道:“二哥(蒋雨航乳名)?!”

  里面轻轻传来“哎”的一声,龙金玉的泪水掉了下来。

  “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劲,知道孩子出事后,我几天没吃没睡了,今天竟然还能一路跑过来。”龙金玉说。可当一名消防队员给她拿去一瓶矿泉水时,这位有劲的母亲试了几次却怎么也拧不开瓶盖。

  得知营救工作还需要三四个小时后,记者前往映秀小学。那座曾经在电视上反复出现的“残垣”还在那里,整个学校也只有它矗立在那里。地震发生后,全校473名学生中,在操场上的158名学生逃了出来,其余被埋。在家长和消防官兵整整5天的努力下,也只救出了几十个生还者。

  在去学校的小道上,16名军人每4人扛着一个黑色口袋走过来。记者问道:“老师还是孩子?”

  “都是孩子。”其中一人回答。

  走进只剩下两个柱子的校门,又有3个黑色口袋被抬了出来。

  在原来的操场上,21名家长坐在一个临时简易棚里,眼神直直地望着前面正在挖掘的消防官兵。

  一名5岁半女孩的家长王先生说,他在地震后第一时间赶到了这里,来的时候废墟下面到处是呼救声,嚎哭声。随着其他家长的陆续到达,张先生和大家开始自救,没有工具,大家就拿手刨,整整两天,刨出了几十个孩子,大多数都存活了。

  “我每天一早就到这里,已经等了5天多了;老婆已经带着其他孩子去都江堰了,我留下来看孩子最后一眼。”

  同样在坚持等待的张先生说,他地震没结束就跌跌撞撞地往学校跑,在女儿原先班级的位置喊女儿的名字,听到女儿的同班同学回应:“叔叔我在这里,救救我。”

  张先生扒开砖块,还能从一个空隙中看到孩子。孩子的腿被压着,大伙都来帮忙,但根本搬不动连着钢筋的水泥块,“眼睁睁地看着孩子死去”。

  一开始,操场上围满了家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家长失去了信心,选择了离开。但还有人打算坚持到底。

  一个好消息是,王先生说昨天有搜救犬来过,在原本学前班的地方迟迟不愿离开。

  一个坏消息是,那个“残垣”就在学前班旁边,几次余震,它都摇摇晃晃,可不管消防官兵用现场惟一作业的吊车拉还是和家长一起人力拉,它始终不倒。

  16日早上8点30分才接手小学施救工作的山东消防总队副处长孙金杰告诉记者,现在急缺大型机械,只是靠人为地凿,营救工作缓慢。但15日晚11点,还是有生还者被营救出来。

  15点44分,一次余震差点把家长们搭建的临时简易棚震塌。但家长们只是把捆竹子的绳子收紧了些,依旧坐在那里等待。

  走出小学,路旁的一户人家,二男一女正在收拾废墟。他们说将来还是在这里生活,随时准备重建家园。

  但当务之急还是人身救援。

  映秀镇中滩堡村小河边组原本有户籍人口310人,现在存活270人,功劳还是在于及时的自救。

  地震后当天,映秀就下起了瓢泼大雨。未受伤的成年人自发组织起来实施营救,当天就用手刨出了十几人,全部生还。原乡党委书记赵代兴就是这样被人刨出来的。出来后,在脊椎受伤的情况下,他立即就加入了营救的队伍。

  第二天,依旧大雨。还在都江堰的原小河边组组长杨运春翻山越岭跑了回来,在现组长受伤的情况下,杨运春及时组织群众自救,“不受伤的成年人都去刨人,受轻伤的去搭建临时帐篷”。

  这样又刨了9个人出来,8人生还。而杨运春5岁的儿子至今仍被埋在废墟中。

  奇迹出现

  16点15分,电厂施救还在继续。

  一辆吊车是现场惟一的大型工程机械车辆,开车的是58岁的村民杨运青。他用极其沙哑的声音与现场营救的消防队员进行沟通。他儿子杨和建正在一旁进行短暂的休息。

  地震发生后,杨云青带着儿子和儿子的干爹3人,从一家公司借到了两辆吊车,配合消防队员在电厂和小学里实施营救。

  整整5天时间,3人轮番上阵。

  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在此次地震中,杨云青家族有10人死亡,其中包括他爱人。但更让杨云青痛心的是,学校有几百个小孩埋着,“以前他们见到我时,都爷爷、爷爷的叫着,可如今……”杨云青哽咽道。

  已经是震后123个小时了,现场的所有人,都在等待这个奇迹的发生。

  17点23分40秒,一块两米长的水泥块被吊了出来;4分钟后,3块连接着的水泥块又被吊出。

  龙金玉攥紧了拳头盯着施救点,一动不动。

  17点49分30秒,破拆工具抬了上去。3分钟后,一架直升飞机在头顶飞过。

  在紧张的等待中,记者看到一名到处乱转的老人———在厦门打工赶来的冯先生,他27岁的独生女儿也被埋着,生死不明。

  “快没时间了,可怎么办啊?”他双手捂着脸哭了起来,整个身体都在颤抖。

  18点11分05秒,龙金玉的儿子蒋雨航被十几名消防员抬了起来,记者们一拥而上,被几十名消防官兵组成的人墙挡在外面,医疗人员马上对蒋雨航进行救治。

  现场欢呼声一片。

  惟独冯先生,在一旁焦虑地走来走去,看到单独的消防队员就过去拉住他,甚至跪下:“还有人在里面呢,你们快救啊,来不及了!”

  看到此景,另外两个被埋者的亲属也跑过来跪倒在地。

  “快去喊一下你们亲人的名字,看有没有回音。”消防队员说。

  “娃儿,你快应一声啊……”老人冲着一个个缝隙呼喊着。

  “来人啊,有回应!”有人喊道。

  一群消防队员又冲了上去……(法制网记者 周斌 那日苏)

(责任编辑:薄荷)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任瑞英 | 王磊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