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电影 Movie > 影坛动态 > 第2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 新闻动态

羊城晚报如果金像奖之二 港产女星星光渐远

  如果阿Sa居然胜出,这个香港本土影后将在很长一个时期里感到后无来者的寂寞

  第2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影后是章子怡,第25届是周迅,第26届则是巩俐,因此,当阿Sa和毛舜筠好不容易占领今年影后提名名单中的两席,她们身上确实寄托着香港电影人对本土造星机制未泯的希望。作为香港新生代女星中既有票房号召力又有奖项竞争力的那一个,如果阿Sa获奖了,她也只是为香港本土女星在金像奖的影后队伍里增添一个席位,此后起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将很难再看到其他后来者的身影。

  现状: 港产女星日趋疲软

  其实阿Sa的胜算很小,几位接受《羊城晚报》专访的香港资深电影人都表示:“这次获得提名的内地女星,实力实在太强。”在阿Sa对手席上,站着斯琴高娃和张静初两大内地实力派得奖专业户,由毛舜筠和来自台湾的刘若英组成的第二梯队亦有相当的竞争力。而在去年的金紫荆奖上,跟缺席的巩俐分享影后头衔却被舆论疑为“名不符实”的阿Sa,这次冲击金像奖影后的作品仍是那部被很多人骂作“烂片”的《戏王之王》……

  当合拍片带着更大的市场诱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香港影人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内地女星理直气壮地“染指”金像奖。但是,指责内地女星“抢饭碗”并无意义,因为港产女星的断层早已是一个“大厦从内部崩塌”的问题,其严重程度令几位香港资深电影人在接受采访时都唉声叹气。一位优秀女演员的成长需要“摇篮”,而对于年轻一代香港女演员来说,这恰恰是目前她们所匮乏的。

  现在,在女星匮乏的香港电影界,阿sa成了香饽饽。现在她就同时接了两部戏,除了《武侠梁祝》之外,还有《风雨2》,她坦言很忙也很有难度,因为两个角色相差太远。幸好,两个公司让她在穿插拍两部戏之间休息几天。

  原因:

  1、情况变了:

  视坛和乐坛给影坛“断奶”

  五次夺后的张曼玉是金像奖的一个传奇性人物,她是怎么出道的?1983年,张曼玉在“香港小姐”评选中成为亚军,此后进入无线电视台,主演《新扎师兄》并一举成名,随后转入电影圈发展。这可算是一份香港中生代女星的“标准履历”,曾两次成为金像奖影后的袁咏仪便走过了几乎一模一样的成长道路。除了无线,香港女星曾经的另一个“摇篮”是乐坛——跟很多男星一样,包括梅艳芳、叶倩文、郑秀文、杨千嬅在内的大批女星先后“歌而优则演”,成绩不俗。但是,这两条路,现在的香港女艺人却无法再效法。

  香港金像奖前副主席陈欣健分析:“以前的女星大多通过选美出道,然后在拍摄电视剧的过程中磨练演技,假如做歌手的,起码也能在拍MV的时候多少了解演戏是怎么回事,这些都为她们日后到影坛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现在,电视台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不再轻易放自己的艺人出去;而歌坛因为不景气,也出不了什么大红大紫的歌星,歌星对市场没有推动力,自然也不会有片商请她们拍戏。没有戏拍,就没机会锻炼,自然也没法当接班人。”在后一个问题上,Twins中的阿Sa算是幸运,陈欣健说:“因为英皇对她的有计划培养,不断推荐她出演她最擅长的喜剧片,她算是搭上了‘歌而优则演’的末班车,别人就没这么好彩了。”

  香港导演马楚成说:“香港培养女演员不如台湾,台湾的包装有一套,譬如台湾偶像剧就很容易捧新人。”美亚公司的高层说,现在阿sa的片酬相当高,因为可用的新生代女演员真的不多了。他还说,他们准备拍香港自己的偶像剧,培养更多的新人。

  2、市场小了:

  “男性电影”限制女星发挥

  萧芳芳的《女人四十》、张柏芝的《忘不了》、吴君如的《古惑仔情义篇之洪兴十三妹》、梅艳芳的《胭脂扣》……这些电影都曾为主演的女星带来过金像奖影后的荣耀。但是,如今这样女性角色作主打或者戏份起码与男性角色相当的影片,越来越少。非典之后香港电影的“救市”之作《无间道》集合了四大影帝,而两位女演员——刘嘉玲和陈慧琳的表现机会却少得可怜。此后五年,香港电影的女性角色越来越向花瓶靠近,今年提名金像奖“最佳影片”的五部影片中,《投名状》、《门徒》、《神探》和《跟踪》四部都是标准的男性影片,只有许鞍华导演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秉承了其一贯的女性视角,不过这部合拍片并不能看出多少“港味”乃至受到香港金像奖提名都多少令人诧异。

  男性影片为何如此“横行”?香港资深电影人方平一语道破:“因为市场!以前的市场,做什么电影都卖钱,那样一线明星来不及拍,正好给了二线机会。现在市场不景气,所以大家拍片都要找一个‘票房保证’,比如刘德华、梁朝伟、甄子丹……十根手指都数得完!抱歉,这里面根本没有女星!”

  “因为觉得女星有市场的太少,便不断用有限的那几个,最后导致可用的越来越少,这是一个恶性循环。”香港金像奖前主席吴思远说,“香港电影本来数量就在减少,如今题材又多以男性角度为主,女星自然失去了培养的温床。这样的情况,恐怕几年内都不会好转。”他感叹,除了阿Sa,本来无论市场还是演技都已渐趋成熟的年轻女星还有张柏芝和阿娇,可惜她们或相夫教子或进“艳照门”,只剩阿Sa这根“独苗”。

  出路:从“人捧戏”到“戏捧人”

  本土女星断层,这个问题真的没办法解决?吴思远的答案是:“未必。”他指出,不要把原因都推在市场身上,电影人不能只图一时之利,谁都应有相应的责任感:“谁不知道大明星好啊,但是等他们都老了,香港电影怎么办?!”

  ◎不要光盯着钱

  “现在的投资商都很实际,他们不会管你故事好不好,反正拉两个‘票房保证’来演,能赚大钱就行!”吴思远说,这正是为什么很多观众都觉得现在很多大片都很“烂”的原因。他认为,要培养新人就不能光盯着钱,“有时候做一点小成本电影,用点不那么出名的演员,就能达到既不赔钱又能培养新人的目的”。他举例说,香港前阵子有两部小成本电影——《我的最爱》和《十分爱》,都是新人担纲,因为投资小,不用太费劲就凭票房收回,演员也在观众心目中混了个“脸熟”。

  ◎为她度身定做

  吴思远曾经参与过打造成龙和周星驰的计划,他深知捧红一个明星的要诀就是“度身定做”。“成龙当时并不是最能打的一个,但是我们每个镜头都在衬托他,现在呢,他已经是功夫片大哥。还有周星驰,他的每部电影,我都会为他找一个当时最红的女星来陪衬,结果他也红了。”他认为,香港有潜力的女新人很多,只要找准其适合的方向,然后设计一个能发挥他百分百魅力的角色,再找几个明星来当配角顺便拉动市场,“用‘戏捧人’而不是‘人捧戏’的方式,我就不怕她不红!”

  ◎开拓年轻市场

  “对准年轻观众,只有他们才能接受新鲜面孔。”吴思远说,现在的影片大多都是“合家欢”定位,“要那些四五十岁的人也能接受,用新人自然不行”。吴思远说,眼下他便正有这样的计划,“拍一部青春片,找新人来演,我还要在海报上印:‘40岁以上观众请勿入内!’”吴思远说,这么做除了能培养一些新人,还有一个长远的好处,“十几二十岁的观众其实很有消费力,更是未来市场的主力,现在不抓住他们,更待何时?”不过,做这样的戏必须达到一点——既然没有明星撑场,那么剧本和制作都马虎不得,“这样赚个好口碑,一部如果不行,第二部就会开始有人看”。他严肃指出:“培养新人和培养市场都是一个道理——不能走捷径,不然早晚都会付出代价!”

  
(责任编辑:杨昊)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巩俐 | 张曼玉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