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戏剧 drama > 2008年北京奥运重大文艺演出活动 > 相关新闻

天津曲艺团进京演出剧目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青年优秀梅花大鼓演员王喆
    天津市曲艺团简介 天津市曲艺团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曲艺艺术表演团体,有着50多年的历史,阵容强大、曲种齐全、实力雄厚,享誉海内外。本团曾拥有象骆玉笙、马三立等国宝级艺术大师和一批颇为著名的曲艺创作及表演艺术家。在老一辈艺术家逐渐离开舞台后,一批优秀的中、青年艺术家迅速崛起,继承和发扬了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建团五十年来,天津市曲艺团挖掘、整理了近千段传统节目,以丰富曲艺舞台。
又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革、创新,创作了一批脍炙人口的新曲目。由于多少年来的不断传承,天津市曲艺团是目前北方曲艺团中保留曲种最多、最全,水平最高的曲艺团体之一。目前,天津市曲艺团保留曲种有:京韵大鼓、梅花大鼓、乐亭大鼓、京东大鼓、河南坠子、天津时调、西河大鼓、单弦、及乐手的绝活换手联弹;诵说类曲种有:相声、快板书、数来宝、山东快书、评书等。近几年来,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天津市曲艺团更是蓬勃发展、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良好态势。在天津市委宣传部主办的青年文艺人才工程中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且有一定知名度的年轻鼓曲新秀,在全国各大曲艺赛事中摘金夺银,屡获殊荣,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充分展示了天津作为“曲艺之乡”的雄厚实力和后备力量传承的优势。剧团秉承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科学发展的理念,多次派团到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等世界各地及港、澳、台地区演出,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宏扬民族优秀文化艺术、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天津市曲艺团将在新的时期继续坚持文艺的双百方针,高举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切实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与时俱进,锐意进取,不断开拓,继承并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把曲艺这棵艺术奇葩发扬光大,为曲艺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不懈努力奋斗。

  梅花大鼓

  梅花大鼓是由北京的南板梅花调改革、发展而来。创始人为金万昌及苏启元。由于伴奏乐器为三弦、四胡、琵琶、扬琴及板鼓,有人便以“梅花五瓣”喻之,故称梅花大鼓。它流行于京津地区,是北方鼓曲的重要曲种之一。

  20世纪10年代中期,金万昌来津献艺,深受欢迎。从此,长期在津演唱。他嗓音宽厚洪亮,行腔曲折婉转,吐字有力,韵味醇厚,世称金派。

  天津著名弦师卢成科(曾为金万昌伴奏),深知梅花大鼓三味,再次对梅花大鼓进行艺术改革。他教授的第一个弟子是花四宝。他们师徒在演出实践中,根据花四宝嗓音高亮、音色纯美的特点,扬女声之所长,开辟了梅花大鼓的女声演唱音域,变金派的苍劲为华丽,形成了“悲、媚、脆”的演唱风格。世称卢派或花派。

  继花四宝之后,卢成科还传授了花五宝、花小宝(史文秀)、花云宝等弟子。他们在继承、发展卢派梅花大鼓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此次进京,参加演出的梅花大鼓演员籍薇(国家一级演员,文华奖获得者)及青年演员王喆(国家一级演员,牡丹奖获得者)是花派优秀的继承人,她们将向首都观众奉献出《诗翁赏歌》、《黛玉葬花》、《钗头凤》、《摔镜架》等经典唱段。

  单弦

  也叫“单弦牌子曲”,起源于清乾隆年间。初期多一人演唱,自弹三弦,自弹自唱。到光绪年间,演员手持八角鼓演唱,另一人弹三弦伴奏。流行于北京、天津和东北等地。常见的结构形式为岔曲头和若干曲牌。曲调有<太平年>、<云苏调>、<怯快书>等牌子曲。后有荣(荣剑尘)、常(常树田)、谢(谢芮芝)三派,均由男声演员演唱,其演唱风格均半说半唱,表现人物及故事。

  天津市曲艺团自1953年建团以来,单弦表演艺术家石慧儒,以其独特的女声演唱方式,并融汇谢派荣派的演唱特点,形成石派演唱艺术。石慧儒充分发挥女声演唱的特点,以唱为主,充分展示各个曲牌的演唱特点,高如行云流水,低迴悠扬婉转,并不时表现出风趣的风格特点,成为建国以来单弦艺术的大家。

  此次进京,我团参加演出的单弦演员刘秀梅(国家一级演员,文华奖获得者),宗石派,演唱的曲目有《花木兰》、《游春》、《鞭打芦花》等。  

  西河大鼓

  又名西河调、河间大鼓。源于清代中叶,河北省中部农村,流行于河北、山东、河南、以及东北,西北部分地区。清道光年间,河北高阳县木板大鼓艺人马三峰在当时流行的木板大鼓和弦书基础上吸取戏曲、民歌曲调对原有唱腔加以改革,舍木板改用铁犁铧片,用大三弦伴奏,从而奠定了西河大鼓的唱腔音乐。由于该曲种的艺人多是沿着大清河入津,大清河俗呼西河,因而在书写海报时即将其定名“西河大鼓”。

  西河大鼓曲目丰富多彩,内容也很广泛,中、长篇有《杨家将》、《呼家将》等一百五十余部,小段、书帽有《绕口令》、《闹天宫》、《小姑贤》等三百七十来篇。

  天津市曲艺团西河大鼓演员郝秀洁(国家一级演员,牡丹奖获得者)是郝派(郝艳霞)西河大鼓传人,此次进京奉献的曲目有《康熙用膳》、《霸王别姬》、《玉堂春》等。  

  天津时调

  是天津独有的曲种。清代,随着漕运和天津城市的发展,各地的民歌小调纷纷流入天津,它们以及天津土生土长的[老鸳鸯调]、[新鸳鸯调]、[靠山调]及[大数子],清代被统称为时新小曲,后来又被统称为时调。

  建国后,时调音乐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中,[靠山调]发展尤为突出。50年代初,时调演员王毓宝、弦师祁凤鸣以及词、曲作家通力合作,改编演出了[靠山调]《摔西瓜》,获得了成功。此后,天津的曲艺工作者,如王毓宝、祁凤鸣、马涤尘(弦师)及词、曲作家们一直坚持改革、发展[靠山调]。经过不断努力,[靠山调]的表现力日益增强,并已初步具有了板腔体的某些功能。伴奏音乐特别是间奏已发展成为色彩丰富、对比强烈、富有感染力的乐段。王毓宝还创造、发展了时调的润腔技巧……

  经过专业人士的加工、改造和创新,使这些来自民间的小调成为反映时代风貌、社会生活,并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曲种,定名天津时调。

  2007年,天津时调被国务院、文化部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此次进京演出的天津时调演员高辉(国家一级演员,全国鼓曲大赛金奖)及青年演员刘迎、刘渤扬(全国青年鼓曲大赛银奖)均是天津时调表演艺术家王毓宝的弟子,将为首都观众献上《欢乐奥运》、《春来了》、《喜荣归》、《军民鱼水情》等曲目。

  河南坠子

  流行于河南、安徽、山东等地。因其主要伴奏乐器“坠子弦”而得名。一说系由“鸳歌柳书”和“道情书”的结合而形成,产生于1900年前后;一说脱胎于“三弦书”,后与“道情”结合,清道光年间已经出现。也有认为鸳歌柳书即是三弦书一支,因而,两种说法均可成立。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流行地区和受其他艺术形式影响的不同,又有东路坠子、西路坠子、北路坠子之分。早期全为男演员演唱,约于1905年有了女演员,创造了不少新腔。1926年以后,著名坠子演员乔清秀、程玉兰、董桂枝等先后出现,扩大了这一曲种的影响。

  河南坠子的演唱形式有自拉自唱、一拉一唱和对口唱三种,演员手打檀木或枣木简板,边打边唱;对口时,另一人还打单钹或书鼓;伴奏者拉坠子弦(现名坠琴或坠胡)。音乐上为主曲体,唱腔有引子、平腔、大寒韵、小寒韵等,唱词基本为七字句,说唱结合。

  此次进京,我团河南坠子演员张楷(国家一级演员,牡丹奖获得者)将向首都观众献上《黛玉悲秋》、《偷石榴》、《宝玉哭黛玉》等曲目。  

  京韵大鼓

  又名京音大鼓、小口大鼓,于清末民初形成。主要流行于包括北京、天津在内的华北地区。据说它是由河北省河间一带的“木板大鼓”和清代流传于八旗子弟间的“清音子弟书”两者合流而形成、发展起来的。鼓书艺人胡十、宋五以及后来的刘宝全等人对木板大鼓进行改革:在木板大鼓原有的伴奏乐器三弦外,增加了四胡和琵琶;将河间方言改为北京方言;吸收了京剧的发音吐字与部分唱腔;采用了大量子弟书的曲本,形成了一直流传至今的京韵大鼓。它有以下特点:雅俗共赏的形式,刚柔并济的风格,说唱结合的方法,一曲多用的唱腔和写意传神的表演。

  二十年代是京韵大鼓发展的鼎盛时期,形成了以刘宝全、白云鹏、张小轩为代表的三大流派。其中刘宝全的造诣最高,有“鼓王”之称,蜚声曲坛50年不衰。以后有女艺人骆玉笙(艺名小彩舞)崛起于鼓坛,她兼容刘、白之长,结合自身特点,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创出自己的艺术风格,特别是在低音方面吐字真切,声腔委婉,形成骆派。多年来,骆玉笙不仅创作演出了众多新曲目,而且培养了一大批鼓曲艺术的接班人。

  此次进京演出,我团骆派京韵大鼓演员冯欣蕊、白派京韵大鼓演员王莉(国家一级演员,牡丹奖获得者)将向首都观众献上骆派京韵大鼓《丑末寅初》、《和氏璧》、《剑阁闻铃》、白派京韵大鼓《探晴雯》、《遣晴雯》、《双玉听琴》等经典曲目。

  

(责任编辑:炊烟)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曲种有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