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黎明:旅美影评家,《看电影》杂志专栏作家。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院的他曾出版两部影评集、一部研究美国电影业的专著《好莱坞启示录》以及以《碟中碟》命名的三部大型电影指南,共收录5500部中外影片。
他每年撰写大量电影类文章,发表在各种主流刊物上。
80岁的奥斯卡没有中国元素的加入和大牌明星的统领,也因此流失了一部分中国观众对它的关注。所以,这届奥斯卡给人的感觉有如“雾里看花”。
昨日,第80届奥斯卡颁奖礼结束后,本报记者第一时间电话采访了对奥斯卡金像奖有多年研究经验的资深影评人周黎明,请他来深入剖析本届奥斯卡的诸多环节。
《老无所依》片名翻译得不好
华商晨报:从您多年来关注奥斯卡的经验来看,您觉得这届奥斯卡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周黎明:获奖的影片艺术性都比较强,影片的种类有些分散,对于评奖来说可比性差了些,但是各种风格题材的都有的确是好事。
华商晨报:《老无所依》在“最佳影片”的提名中胜出,您觉得是实至名归吗?
周黎明:其实提名“最佳影片”的这几部都很好,国内观众现在只能看到《赎罪》,我个人觉得《赎罪》的爱情、战争主题是比较适合中国人看的,中国观众能够完全理解,细节上也很棒。其他几部暂时看不到的,从电影的受众来说可能比较小众,《老无所依》片名的中文翻译不太好,失去了影片本来要表达的东西。这是一部我们所说的“西部片”,有点“落后于时代”的感觉,因为很多人都认为西部片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可是科恩兄弟在影片中表达了他们的特色,有独特的黑色幽默在里头,拿奖并不奇怪。
华商晨报:那应该怎么翻译比较好啊?
周黎明:《老无所依》这个名字肯定是一个没看过影片的人根据字面意思译过来的,给人感觉像是讲一个空巢老人的故事。另外一种译法《二百万夺命奇案》要比《老无所依》好很多。
艺术片是奥斯卡的主流 华商晨报:这届奥斯卡获奖的电影看起来好像不那么商业啊,得奖的影片给人的感觉都挺“艺术”的。
周黎明:在我看来,奥斯卡和欧洲电影节一样,一直都是不商业的,艺术片总是主流。像这届,只有《朱诺》在美国的票房超过了1亿,其他影片在美国上映时的票房都没有超过这个数字。在电影节上得奖的影片都比较小众,而且很多得奖的导演都是好莱坞外围的人,比如马丁斯科塞斯、科恩兄弟都不是纯粹的好莱坞商业片导演。
华商晨报:商业片很难拿到奥斯卡吗?
周黎明:很少,像《变形金刚》这样票房极高的电影不会拿到奥斯卡奖,因为它不是奥斯卡的类型,商业片只需要票房。一般大制作的电影通常拿的都是技术奖项,比如这届的《谍影重重3》拿到的3个奖项都是技术类,像《泰坦尼克号》这种在全球赚到高票房又能在奥斯卡全面拿奖的电影寥寥可数。
这届奥斯卡“很黑很暴力” 华商晨报:这届奥斯卡影片展示阴暗面的电影比较多,光是粗略看一下,涉及到的阴暗话题就包括纳粹、殖民扩张、毒品、血腥的复仇等等。
周黎明:对,可以用“很黑很暴力”来形容,这个“黑”就是对各种阴暗面的揭示。艺术片都是很阴暗的,太年轻的观众可能不会喜欢,但成熟一点的观众看了之后会觉得过瘾,这类电影不是看过就忘记的那种,而是会深深地在头脑中留下印记。
华商晨报:但这样的话,影片的受众面是不是就小了?
周黎明:对,而且这样的题材为影片引进国内增加了难度,很多观众最后只能买碟来看。但我觉得电影赋予大众的功能不只是娱乐,能关注社会问题是好的。
华商晨报:总的来说,奥斯卡颁奖礼算是艺术片的胜利吗?
周黎明:可以这么说,80%的奥斯卡获奖影片都是艺术片,像我国报送的“冲奥”影片是一部主旋律影片,这不是奥斯卡所需要的,路子都没走对,所以入选的几率为零。
(责任编辑:Da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