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香港电影频道 > 影人大排档

李翰祥:邵氏风月情

胡金铨与把兄李翰祥
胡金铨与把兄李翰祥

  1971年,香港影人收到消息,李翰祥回来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想想八年前,大导演李翰祥身为邵氏重臣,居然被电懋策反,带了一班人马跑到台湾组建国联。耳闻他挥金如土,在台湾拍了不少好戏,但因邵氏关系,却很少能在香港看到。后来又听说李翰祥经营不善,国联濒临倒闭,他本人又被台湾政府监控,虽然最终来了个金蝉脱壳,借去日本为《缇萦》配音之机,由东京逃到香港,但他一家妻女却仍羁留台湾不得出境(足足一年之久),处境实在凄惨。

  按说李翰祥此番负债累累,连妻女都不能保护周全,已是败走麦城。但他回香港后不仅照样住豪华酒店,而且宣布成立新国联。李翰祥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正当大家纷纷猜测之际,他带了林福地、李昆两位副导演,在街头闹市取景,找了不少熟人影星帮忙客串,只用短短数天、三十万成本,就拍了一部折子戏形式的《骗术奇谭》,结果香港票房居然卖到一百多万,与张彻、李小龙的动作片共同跻身当年十大卖座港片!

  


  《骗术奇谭》冒险成功,李翰祥再接再厉,马上开拍《骗术大观》;与此同时主动拜访邵逸夫,恳求重回邵氏旗下。此事后来传为佳话,有人叹李翰祥能屈能伸,有大将之风;有人赞邵逸夫不计前嫌,有容人雅量——但不容忽视的一个基本事实是,落魄返港的李翰祥若非凭《骗术奇谭》咸鱼翻生,再次证明个人商业价值,即便邵氏兄弟善心大发,将其重新收归旗下,也绝不允许他继续呼风唤雨、自由创作。

  话说李翰祥刚返邵氏,邵逸夫就提出拍黄梅调的《红楼梦》,由凌波饰贾宝玉。按说这个提议相当不错,李翰祥生平最爱《红楼梦》、《金瓶梅》(当年对邵氏初萌叛心,也是因为公司背着他拍《红楼梦》),黄梅调又是自己的拿手好戏,凌波更是老搭档,加之老板盛意拳拳,怎么都无法拒绝的。谁知李翰祥却以必须亲自收歌才合乎理想,不能用别人收录好的(原来邵逸夫之前便令岳枫筹拍《红楼梦》,并收录好一部分歌备用),还有凌波饰宝玉年龄偏大为由婉拒。此时的李翰祥,打定主意拍的是“啼笑皆非的世情百态“、“人心险恶的骗术大观”、“风月无边的香艳传奇”,于是便有了1972年的《大军阀》,1973年的《牛鬼蛇神》,1974年的《金瓶双艳》……


  重返邵氏的12年(1972到1983)间,李翰祥共执导了30多部电影,其中风月片占20多部,为后世影评人津津乐道,并在影史浓墨重彩书写的仅《倾国倾城》、《瀛台泣血》、《金玉良缘红楼梦》寥寥几部,其他《大军阀》、《金瓶双艳》也偶有提及。而对于李翰祥在邵氏拍的大量风月片和喜剧片,不少影史书籍都刻意忽略,似在为他遮羞,连李翰祥本人亦承认:“我拍的那些喜剧呀,风月片呀,完全是为了卖钱。”只有帮老板赚够了钱,才有机会拍自己喜欢的电影,也就是清宫片《倾国倾城》和《瀛台泣血》。

  不过,若就此认定李翰祥的邵氏风月片和喜剧片格调低俗、水准太差,是其一生败笔,又未免太过武断。起码时至今日,当代青年影迷最感兴趣或最欢迎的“李翰祥电影”就是他的风月喜剧。不排除很多观众开始是被李氏电影的色情噱头吸引,但后来入迷欣赏,却往往由于其讲故事的生动娴熟,对世情的刻画入微,及对老北京的传神临摹——毕竟这种考究的传统文化造诣和趣味在当代电影中已近绝迹。

  


  李翰祥年轻时浸淫北京多年,不仅痴迷传统文化,更因日后赴港去台,幸免文革浩劫影响。他拍戏一直致力还原文化传统,更兼美术专业出身,喜欢古玩字画及各种小玩意,搞起来自然如鱼得水,加之雅俗荤素无所顾忌,东抄西凑在所不惜(譬如《一乐也》中“老太太住院”一段照抄老舍小说《开门大吉》;《军阀秘史》中“老太爷看戏”一场照抄传统相声《关公战秦琼》,《风月奇谭》中“捉奸”和“偷情”两段照搬意大利薄伽丘名著《十日谈》,只是趣味氛围完全中国化),很容易让观众看得轻松随意,又有软性色情的感官刺激,当真娱乐性十足。有如此手段,李翰祥才得以开创70年代风月片新潮,于个人电影生涯中再创高峰。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长江一号)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李翰祥 | 邵逸夫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