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半。
好莱坞的商业片好就好在每一种类型片都经过了千锤百炼,几乎每部片子都能把特定观众服侍得非常熨贴。
比如《尖峰时刻3》,给世界人民的是成龙的功夫,给美国人和美国文化浸染过的观众的是黑人的搞笑,给日本人的是日本武士,电影始终处在一个热闹的节奏中。
《幸福来敲门》也一样,要的是工薪阶层的感同身受,给的是付出必有回报的人间信念。主人公要惨就让他惨到底,自己的房子换成租的房子,租的大房子换成小房子,小房子换成没房子,只能去住地铁里的厕所,半夜任人狠命敲打也不能开门,只能去教堂里住临时床位,稍一迟到就会被告知:今天床位已满。老婆走了,孩子只能上只能看电视的幼儿园,笨重而性价比极低的医疗机器卖出一台等于靠中状元的难度,证券业实习生一分钱薪水也得不到。在我们的印象中,美国人是富足的,他们一天到晚关心的是捍卫人权和拯救地球的大事,没想到他们也有债务缠身、立锥无地的人,这真是个意外。想必这也是有关部门很愿意给公众上的一课,别以为美国就是天堂和夜总会的混合体。可我始终不习惯美国人拍这种片子,我在某些时候把他当作了身边的中国人。
像《偷自行车的人》一样,父子二人被逆境缠绕是揪心的,也是动人的。厕所里那段,教堂里那段,每一个有孩子的人都不会无动于衷。最后,克里斯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工作,在面试现场就红了眼眶,在街头的人群里更是泪水和拳头一起飞扬,不用过多煽情,有前面的苦难垫底儿,观众自然会不胜感慨。美国电影人是很能掌控观众情绪的。对克里斯艰困生活的表现那么重章叠唱,可是并不觉得烦,这就是技巧用得好,功夫下得好。这方面,中国商业电影还很薄弱,这就跟做菜一样,特级厨师和食堂伙夫之间横亘着一个天坑般的手艺落差。
夸了半天,我主要是指好莱坞电影工业整体的成熟。作为个体的影片,跟它的美国兄弟们比,它并不突出,也就三星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