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电影 Movie > 孙道临病逝 > 孙道临新闻

永远怀念孙道临 中国银幕上最后一位文人去了

  投笔从戎

  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孙道临既可以演秀才,也可以演兵,而且都很拎得清。

  如果没解放,孙道临大概不大有机会演当兵的,因为不管谁看,他都不像个当兵的。但是建国初期,从旧上海电影界加入国营电影制片厂的老一代艺术家,无一例外都要面临一种政治与艺术身份的转型。而像孙道临这样在解放前被基本固定为演一类角色的演员,就会面临一种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就意味着跟自己的过去彻底决裂。有些艺术家由于处理不好这种转变就渐渐地从观众的视野里消失了。

  孙道临选择的是前进。

孙道临在《渡江侦察记》中
孙道临在《渡江侦察记》中

  《渡江侦察记》是孙道临1953年接演的一部影片,经过一年多的拍摄,1955年正式公映。孙道临曾经回忆,当时他是个学生,没有多少社会经验,特别是部队和工农生活的经验。过去他做演员是爱好,怎么喜欢怎么演,但通过学习毛主席的讲话,他更明确了自己的位置和方向是“做个塑造各种各样人物的演员,靠自己的魅力做明星”。于是,从1952年底到1953年初,孙道临来到朝鲜战场,与志愿军们生活在一起。那次赴朝让他找到了演兵的感觉,也给他带来了演军人的机会。从朝鲜战场回来后,导演汤晓丹找到了他,告诉他一个陌生的名字:李春林,那是孙道临要演的角色的名字——《渡江侦察记》中的男主角。

  孙道临是转型成功的典型。他不仅演了兵而且还演出了自己的特点:他演的兵的身上都有一种书卷气——在革命队伍里其实也不乏这样的书生。

  最让人难忘的当然是《永不消失的电波》中的李侠和《渡江侦察记》中的李春林。在十七年银幕上众多面目相似的军人中,他们的形象是如此的特立独行,让人过目不忘。

《永不消逝的电波》
《永不消逝的电波》

  之所以能够演好演活这些军人形象,除了深入部队,体验生活以外,和孙道临本人极高的艺术修养和感悟力也是分不开的。

  在我看来,在老一代艺术家中,能够把兵演出书卷气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演过《南征北战》中的高营长和《铁道游击队》中的李正——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冯喆,另一个就是孙道临。

  而他们“投笔从戎”的经历也是当时很多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经历。只不过这个“从戎”不一定是当兵,他们其实反映的是一种立场,一种思想上的改造。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Dawn)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孙道临 | 任仲伦 | 巴金 | 童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