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戏剧 drama > 新年音乐会

三大新年音乐会各出各的彩儿 大剧院最“标杆”

   昨晚,保利剧院,伴随中国爱乐乐团奏响最后一个音符,2008北京新年音乐会的热潮亦将退去。这之前,各类名目的新年音乐会扎堆儿,纷纷扰扰,着实让人迷茫。而国家大剧院、人民大会堂、保利剧院上演的三台新年音乐会,凭借各自特色而鼎立三足,可谓各出各的彩儿。

小泽征尔(右)为凯瑟琳·芭托(左)喝彩

祖宾·梅塔

安杰拉·乔治乌

  大剧院最“标杆”

  上月31日和元月1日,国家大剧院新年音乐会辉煌呈现。专业、经典、高水准——很多业内人士和观众都不吝赞美之词。无论从整体设计还是演出效果来看,这台新年音乐会都可能成为北京演出市场的标杆。

  “大师就是大师!”观众们啧啧称赞灵魂人物——指挥小泽征尔。他们惊讶于这位72岁老人能够做到全场背谱,其中包括叶小纲新作《大剧院序曲》。此作曾在大剧院开幕系列音乐会上首次亮相,不过在小泽征尔“点睛”之下更放光彩,叶小纲本人也激动万分。

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团长关峡感叹,乐团在小泽征尔调教下水准明显上了一个台阶。“他一个小节一个小节、一个声部一个声部地排练,将自己的艺术要求清晰地传达给乐队每个人,让乐队整体水平统一起来。”

  小泽征尔亲自敲定演奏曲目,也是演出呈现高水准的重要原因。他选择以奥芬巴赫轻歌剧《地下的奥菲斯》序曲开场,可谓“大气魄”。此作由于突出乐队首席以及独奏,因而对乐队整体水平的要求较高。以往音乐会多演奏其中为大家熟悉的“康康舞曲”,此番完整上演,实属少见。此外,小提琴演奏家瓦第姆·列宾演奏的圣桑《引子与回旋随想曲》同样是一支高难曲目,而他的演奏驾轻就熟,融入了个人理解。

  郎朗、凯瑟琳·芭托的表现也让观众折服。郎朗11年前与陈佐湟带领的国交第一次演出贝多芬《c小调合唱幻想曲》,当时排练了7天。如今,11年的积淀让他在技艺和理解上更加成熟。“这部作品从技术上讲不是很难,但演奏者与乐队的配合、融合很难,郎朗的演奏与乐队水乳交融。”

     关峡评价。大会堂最“百姓”

  “爸,我在这边呢!”上月30日晚,从大会堂里走出的观众很多都“拖家带口”,这也正体现了这场新年音乐会的特色——大众化、百姓化。此外,由四度指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指挥大师祖宾·梅塔执棒,上演四部维也纳风格的作品,使得这场音乐会在声音呈现、演奏风格上最接近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乐评人刘雪枫评价。

  “祖宾·梅塔的指挥底气十足,手势明确,对作品的结构把握非常好,不愧为当今乐坛最好的指挥之一。以色列爱乐乐团的表现也堪称精彩。”刘雪枫赞叹。很多人认为“大会堂音响不好,不适合听音乐会”,而他认为从这场音乐会上看,这种观念应该得到扭转。他的一个朋友坐在二楼前区,一度以为乐团没使用扩音设备。“其实国外很多广场音乐会都使用扩音设备,这没什么不好。另外,大会堂音响现在有很大改善,主办方使用的扩音设备很好,同时音响师本人的艺术水准也不低,才会有这样的效果。”

  为突出新年氛围,这场音乐会在细节设置上也费了心机,比如舞台上鲜花簇锦,背板“克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以新年钟声代替中场铃声等。此外,节目册的设计以唱片、音箱喇叭、音符等元素做组合,将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日期蕴含其中。

  保利剧院最“中国”

  元月1日、2日,中国爱乐乐团新年音乐会在保利剧院如期上演,明星阵容前所未有,而中国概念、中国气派是其最明显的特点。

  这主要体现于曲目设置,首推郭文景交响序曲《御风万里》、音诗《江山多娇》,其中《御风万里》是中国爱乐乐团2000年成立时演出的作品,此番“回炉”具有纪念意义。钢琴家李云迪、大提琴家王健,在返场时也都选择了中国作品《向阳花》、《二泉映月》。

  中国爱乐乐团艺术总监余隆掌舵北京国际音乐节10年,一以贯之彰显中国概念。这场音乐会突出这一特点,与此不无关系。“应当推广中国作品,只有不断推广,观众印象才会越深。”刘雪枫说。《影响》杂志主编、乐评人王纪宴也认为,新年音乐会形式引入中国已有十几年时间,不能还只是停留在模仿、照搬的层面。“我们不能老听施特劳斯,应该调出中国自己的味道。”

  诚然,仅强调“中国”未免偏执。除了中国味道,这场音乐会也不乏世界味道。世界乐坛正当红的女高音歌唱家安杰拉·乔治乌,正值表演成熟时期,让观众领略了处在歌唱事业黄金时期的她的风采。而李云迪也将肖邦《平缓的行板与辉煌的大波兰舞曲》这首经典作品弹奏得才情洋溢。本报记者贾同军方非摄

  记者手记

  "双雄对决紫禁城之巅"--刘雪枫颇为武侠地形容祖宾·梅塔与小泽征尔的"打擂"。其实,在新年音乐会上"对峙"的不只他们。凯瑟琳·芭托、安杰拉·乔治乌两大女高音,郎朗、李云迪两大钢琴王子,也都形成"对垒"之势。人们在欣喜"供给"如此丰富之余,不乏担忧:"撞车"是否会导致彼此"侵吞"观众?是否是艺术资源的浪费?

  从实际演出效果来看,忧虑似乎变成了多虑。音乐会各投所好,观众各取所需,这也正符合大众传播学的"受众细分"原理。过去一说"观众分流"就诚惶诚恐,其实"观众分流"和"观众流失"是两回事。只要水准高、非"水货",观众选看任何一场,都会感受到心理满足。从这个角度讲,观众就没必要担忧好演出过多,造成顾此失彼。相反,倒是演出方应该担忧,如何找准自身定位,做成好演出。

  保利剧院新年音乐会上有两个细节,一是通常意义上的好座空了好些,很多观众遗憾于这些"招待票"被浪费了;二是乔治乌谢幕时屡屡向楼上观众致意,她知道那里的喝彩最真诚,那里的观众最纯正。国外亦是如此情况。因此,目前音乐会市场问题的关键,不是讨论某场音乐会的上座率,而应探讨如何让真正想看演出的观众走进来,比如在票价上拉开档次,让观众选择余地更大一些。李红艳

  

(责任编辑:炊烟)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梅塔 | 祖宾 | 凯瑟琳 | 关峡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