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香港电影频道 > 影人大排档

揭秘张彻:勇开风气之先 权臣不善谋己(图)

  1970年,台湾导演张曾泽为国泰摄制的《路客与刀客》在港台新马等地不仅好评如潮,更是大收旺场,他亦因此被邵氏公司延揽,成为旗下一员大将。30年后,张曾泽撰文回忆在邵氏的那三年,坦言自己并不适合在邵氏工作,许多人事都看不惯——最让他耿耿于怀的,则是张彻的权谋与霸道!

  在张曾泽眼中,张彻堪称一个笑里藏刀的伪君子!他来邵氏之初,张彻亲自设宴洗尘,处处表露善意。

背后却使阴招:张曾泽想拍《水浒传》“大名府”一段,邵逸夫也应允,但张彻不同意,因为他要拍“全本水浒”。张曾泽退而求其次,想改拍“一丈青”,却被张彻一句“水浒所有桥段谁都不能动”给顶回。后来张曾泽导《吉祥赌坊》,副导演午马与主演岳华又被张彻临时挖去拍《水浒传》,自然再次令张曾泽不爽。另外,张曾泽还亲眼目睹张彻在邵逸夫门外将制片和剧务一顿臭骂,他不知究竟,问过蔡澜方知:原来张大导演在“做戏”,故意骂给老板听呢……


  如此种种,张曾泽得出一个结论:张彻善于投机,趁邹文怀离职自立,想取而代之。最明显的例子是,当时张彻每天下午三点必停工陪邵逸夫喝下午茶,期间提供建言,成为一人之下的权臣。按照上述推断,有此看法不足为奇,但张曾泽忘了一点,张彻与他不同,并非寻常导演。做导演之前,张彻的身份便是邵逸夫的幕僚,玩权谋更是他的老本行。张彻早年从政,先在上海做“文运会“专员,后去台湾得蒋经国提拔,成为“总政治部”专员,军衔上校,专职搞权谋斗争,以至后来养成职业病,以己度人,看谁都是权谋家(譬如李翰祥、刘家良),对张曾泽玩的这点手段,不过牛刀小试而已。

  

《应召名册》中接受采访的张彻
《应召名册》中接受采访的张彻

  张彻为人性情与其电影一样,冲动有激情,敢开风气之先,却往往失之粗糙草率。显然,这与他的文人气质和仕途权谋相悖,正因如此,张彻尽管常以权谋眼光审时度势,且往往预测命中,可惜只是旁观者清,一旦涉及自己,则优柔难断,火气再大,亦无补于事。是以张曾泽绝对高抬了张彻,他玩权谋是真,但仅强过普通导演,小打小闹而已,放在整个大时代大事件观之,张彻绝对是“权臣不善谋己”的典范,最终还是靠实力吃饭、凭兴趣工作。所谓“权臣”,也不过是曾经有这个权力和时机——只可惜,人家没那么大的抱负和心机!

  别看张彻当年在香港影坛叱咤风云、霸气十足,但要追溯其初来香港时,却是相当尴尬丧气。他因在台湾权力斗争中失势,便寄情风花雪月,与女星李湄传出绯闻,最终辞职赴港发展。李湄在香港搞独立制片,找男友张彻执导她主演的影片《野火》,谁知竟引起轩然大波!不仅有“李湄在台湾找个小白脸做导演”等等不堪言论,更发生国泰导演集体劝告李湄放弃让情郎做导演的事件。蒙受流言压力,又不见容于香港影坛,张彻只能退出,不久便与李湄分手,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

  还好,张彻对电影的热情并未因此稍减,强攻不成,转玩迂回战术,用何观、沈思等笔名在报纸上写影评,以独到见解引起国泰和邵氏两大电影公司的注意,争相邀请加盟负责剧本创作。张彻先入国泰一年,之后转入邵氏做编剧主任,每日都会收到邵逸夫的一张纸条,上写交办事项。当时享受这一待遇的还有邹文怀和何冠昌,他们都是邵氏公司的重臣,张彻更因经常建言(如改用配音等主张都被采纳),成为邵逸夫的幕僚。

  上世纪60年代,邵逸夫居安思危,继“黄梅调”风行新马泰台之后,决意打造“武侠世纪”。张彻正好大展所长,由编剧主任改做导演,不仅成为“武侠世纪”的执行者,实验之作《虎侠歼仇》声势不俗,《独臂刀》更成为首部卖座过百万的国片!70年代,张彻锐意开拓动作片新题材,从古装到时装(《拳击》、《恶客》),从民初(《报仇》、《马永贞》)到清装(《刺马》、《少林五祖》),无不开风气之先,影坛地位自然也举足轻重。  

张彻、陈观泰
张彻、陈观泰

  不过,正如张彻自己所说:“每个片种虽由我开始,但发挥尽致的往往不是我!我总是扮‘为王先驱’的角色,如陈胜、吴广之于项羽、刘邦,想来也颇悲哀。《醉拳》无疑受我《洪拳与咏春》启发,成龙更由此大红至今日;武侠片有徐克,有《卧虎藏龙》;《报仇》也影响了李小龙的《精武门》;少林系列片的高潮有李连杰的《少林寺》。尤其是吴宇森,我影片中的一些元素,如枪战慢镜、男性友谊、阳刚情节,无不在他手中发扬光大,以至影响及于好莱坞……”

  1967年《独臂刀》之后,张彻连续数年雄踞香港卖座导演首席,期间恰逢邹文怀脱离邵氏自立嘉禾,邵逸夫正是用人之际,张彻虽效忠邵氏,却也与邹文怀保持密切来往。他自负立场中立,并不向任何一方泄露对方消息,除非一方要他给对方传话。如此平衡,若非权谋,实难掌握。即便如此,张彻在邵氏仍不免日久生骄,耍些元老重臣的威风,更首开“监制主导创作”之风(当时还没有这一说法,但许多张彻与鲍学礼、午马合导作品,其实他只负责审剧本和审片,具体导演工作由他人担任,与80年代导演做监制职能类似),让刚刚接管大权的方逸华颇为顾忌。或因如此,李翰祥重返邵氏后,以《大军阀》东山再起,即得方逸华重用,以此制衡张彻——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遂有后来张彻远走台湾组建长弓之事。

手下武指刘家良与张彻在片场
手下武指刘家良与张彻在片场

  其实“李翰祥逼走张彻”之说仅是学者黄仁揣测,张彻甘愿以邵氏卫星公司名义,更需担负亏损拍戏,主要原因还在于不想继续搞厂棚流水作业,创作有较大自由,还可自主制片。《少林五祖》票房大卖后,台湾片商积极接洽张彻,愿意为长弓新片投入资金,譬如《八国联军》开拍前就被林崇丰以100万港币买走台湾版权,即便该片公映后票房不佳,仍愿意继续与张彻合资拍戏。此举立即引起邵逸夫警觉,认为这样发展下来,张彻早晚会自立门户,于是亲赴台湾要他结束长弓,重返香港,并许以五年25部片,每部片酬20万的合同。

  张彻抱负成空,他又以忠臣自居,只好带着一班新旧弟子回邵氏继续厂棚作业,偶有佳作《五毒》、《残缺》、《生死斗》,惜乎仍未脱拳脚武侠旧路,票房亦难敌楚原的古龙武侠与刘家良的南派功夫。5年之后,邵氏无意续约,张彻亦感无趣,20年宾主自此结束。不过,张彻并未停止导戏,反而可以自己做老板,重回台湾自组长河。1985年,张彻步李翰祥后尘,应邀北上拍片,首部《大上海1937》票房大卖、轰动内地,第二部《过江》已没有内地资金和发行支持,与一般内地小制作无异,结果张彻最终只分得四万人民币,自然赔得一塌糊涂。

  张彻后期自资或与人合资拍戏,除1989年吴宇森、李修贤、姜大卫众弟子以师傅从影40年义拍的《义胆群英》票房差强人意外,大多血本无归,几乎赔近半生积蓄。不过,人言邵逸夫小气,唯有对张彻颇念旧情,不仅专门拨片场宿舍供张彻晚年居住,且提供车辆代步,直至逝世。

晚年张彻与众弟子合影。李修贤 午马 陈观泰 张彻 姜大卫 吴宇森 狄龙
晚年张彻与众弟子合影。李修贤 午马 陈观泰 张彻 姜大卫 吴宇森 狄龙

  张彻一生,对电影业之贡献可总结为两点,一是引领潮流,屡创动作片新风;二是培养人才,除了吴宇森、狄龙、姜大卫、郭追甚至陈勋奇这些港台知名影人外,他来内地拍戏时培养出的副导演杜玉明、摄影师马德林亦为何平成名作《双旗镇刀客》的风格确立起到关键作用!

  “知己酒千斗,人情纸半张;世事如棋局,先下手为强”——这是张彻当年写给邹文怀的一幅字。张彻懂权谋,世事看得自然通透,但讲到“先下手为强”,张彻只在电影创作时做得到,现实中则经常慢半拍,尤其在功利的敏感性上。当年周旋于邵逸夫和邹文怀之间,张彻本可利用形势,为自己谋利益,他却自负保持品格;远赴台湾利用邵氏资金组建长弓时,本来是自立门户做老板的最佳机会,他却顾念宾主旧情……权臣不善谋己?或曰:权臣不屑谋己?


(责任编辑:长江一号)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张彻 | 张曾泽 | 邵逸夫 | 张曾 | 李湄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