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香港电影频道 > 秘闻大踢爆

积极:重建信心 形势大好

   又到一年盘点时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2007年只剩下几天了。又是各式各样的全年盘点之时。从世界大事到、政治、股市、社会现象的种种回顾此起彼落。影迷们当然也少不了把今年看过的作品拿出来数一数,看看今年又花了多少时间躲在黑暗中独自过瘾。

而在各大平媒和网站上的电影盘点中,有关港片的比例占最多。扫阅了十几篇各大网站对07年港片的综观文章,大致认为今年的51部出产量虽比起高峰期仍有很大距离,但也肯定了在质量上的提升。做为港片从业者的一份子,笔者佩服那些作者们的细心,笔触和专业。这些文章中有关注到《伤城》、《门徒》、《投名状》在内地取得高票房的,有为《导火线》、《男儿本色》等动作片冠以重振港片新风尚的。《每当变幻时》、《老港正传》等为香港回归十年而拍的“专题片”从立意到手法都被评的一清二楚。对众港片公司和导演北上合拍的成绩也一一细表,种种数据如投资额,演员薪酬、票房成绩也非常准确。最后加上为港片把脉、支招儿的前瞻性预测和祝福。相信都能满足港片迷和从业者的认知需要。珠玉在前下笔者唯有另辟小径,来为07年的港片说道一下。首先让我们从港片的缘起看现状。

暑假《男儿本色》奉献一个半小时激惨打斗
暑假《男儿本色》奉献一个半小时激惨打斗

  从“东方之珠”到“龙珠”

  

  香港素有“东方之珠”之称,这一向被世人公认为的“美名”,于笔者看来却是个殖民地口吻的贬义词。要知道香港并不是在祖国大地的东方而是南方,可见这颗所谓的“东方之珠”只是英国人的“掌上明珠”。而它的“光芒”时期也正正是始于国难。翻开中国电影史我们就可以知道,从1913年香港黎氐兄弟拍出《庄子试妻》后到抗日这二十多年里, 香港只是以上海为主的中国电影的其中一个“助手”而已。日寇犯华时大量上海电影人南下避难,才打下了香港日后东方好莱坞的基础,也是这批电影人为50年代香港电影的第一个高峰期 ── 粤语片时代做出了最大的贡献。自打1949年建国之后,虽然香港电影人在半个世纪里呕心沥血拍摄出七千多部作品(占中国电影作品总数的一半),虽然经过种种考验创出了港片独有的风味和赢得国际市场的认可。但这一切都只是被“领养”的“孤儿”在“养母”的自由市场现实鞭策下,为了生存而练就出来的“手艺”。但电影这个行业不同于其它的生意和创作,在时移势易的大环境改变下,再好的“手艺”遇上“架构性”难题也要重新寻找方向。回归后的香港,已经不再是别人皇冠上的明珠了, 它更像是中华民族这条巨龙的 “龙珠” 。它的光芒吸引和带动着这条巨龙去尽情飞腾。

  1997年到2007这十年,在“港片低迷了、方向迷失了、港片已死了”的云雾中。“龙”和“珠”在翻上覆下玩着追逐和互动,在07年的51部港片中,有一半以上是合拍片,据笔者掌握数据显示这些合拍片的拍摄周期均已比十年前提高百分之30%。巨片《投名状》的制作期比起投资额低一倍有多的《墨攻》还短。制片组成员向笔者表示如此大规模的合拍片,在十年前连想都不敢想。制作周期的缩短,宣传规模的加大。都是减少成本和增加票房所需要的,投资商和制片方应该喜见这些进步。

《投名状》冬季火爆异常
《投名状》冬季火爆异常

  马死落地行

   分析一个行业的盛衰,除了从运营数据之外。看行内人士的就业情况也是有效办法。06-07年度是笔者眼见最多港片外流影人回归的一年。这也要从头说起。

   从2000年起我们时常听到熟悉的同行或转职或外出。可想有多少感叹嘘唏,但记得有次为北上做演唱会的灯光师送行时,他耸耸肩说了句香港名言“马死落地行”。就是这个简单易懂的道理让香港电影从业员渡过了这个严冬。除了转向不同的行业,也有往外地发展的一群,好莱坞、欧洲、日本、泰国、韩国、内地,他们大部份以合约形式前往参与影视作品拍摄工作。导演、摄影、灯光、美术、后期制作、音乐等等。而这些在外练手兼赚钱的外流人员,近年来也因为合拍片的逐渐顺利而开始回流。《投名状》那接近三百人的工作人员表中以港片精美为主,几年来和国际剧组合作而得到的宝贵经验也保持了摄制水平和进度。而有消息指出明年起平均每年将有十个以上的国际大片选择在中国取境。这些港片精英将在这些剧组中担当起重要的角色。以今年两部国外巨型班底《色戒》《木乃伊3》在内地拍摄的流程和成绩举例,港片精英就在国外精英和内地工作人员中间起到微妙的作用。

   这群暂时转业或外流的人员的回归,不止在合拍片方面发光发热,令本以轻车熟路的香港本土摄制更加得心应手。07年51部港片中超支和超时的不到10%。精确的准备和灵活的现场发挥加上改良后的工作态度。让投资人和制片方重获信心,从年中开始频频曝光的大中型电影投资计划。是叫人欣喜的局面。应了那句老话“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香港最卖座的一部三级片
香港最卖座的一部三级片

  融资渠道、制片系统与影视产品改良

  在今年的盘点文章中大部份都纷纷以唏嘘口吻提及中国星制片公司停产事件和嘉禾易手事件。但有识之士却都认为长远来说对港片是大好事。两件事表面上看来是巨厦倾覆,再一次证明港片的没落。但如果有心人冷静分析的话,可以发现嘉禾的易手只是代表了这个老品牌输入了新的体系和资金,如不是看准了市场的良好前景,新主橙天娱乐何来牛气冲冲呢 ? 在重新换血后的嘉禾从影院、发行、制片、宣传各方面只会有更佳的表现。 而人们对中国星事件的叹息更是浪费表情,中国星一直都在不良经营的恶性循环中,管理层为这个收拾山河的动作准备了一年有多,重整之后的中国星,无论是融资渠道和制片能力都会更加得心应手,到时候就看向氐领导者的战略决定了。

  另一个让笔者高兴的是香港影视出品的素质细节改良,但此项改良也属于“小打雷,大下雨”的“细活儿”。笔者从2000年起养成看港片影碟“一片三看”的习惯。为了是从粤语、普通话、英文三个不同角度去做“换位评审”。从剧情、风格、人物设计、对白字幕等等多角度去检核影片在不同地域的市场竞争力。从前能通过这项“三语品检”的港片凤毛麟角,而近来的过关者越来越多,07年出品中不止中型以上的作品大部份通过,就连《十分爱》《性工作十日谈》《明明》《降头》《醒狮》《出埃及记》等等这类中小型投资作品也顺利过关。虽说今年港片本土票房回升到97年的水平,但电影单靠票房来回收成本和盈利的年代早已远去,把影片的内含量做大,做宽,做好。从而扩大影片的跨地域性和变身能力,是港片自我改进的一大难事。

  从前外国对港片有“尽皆过火,尽皆癫狂”八字真言。已经过时,那些拿港片当cult片看,港片就等于是杂耍马戏片的年代快要过去了。将以取代的是更合世界口味的中国香港出品。

《性工作者十日谈》对港片来说是一种“回归”
《性工作者十日谈》对港片来说是一种“回归”

  后言

  从1913年《庄子试妻》起算,再过几天港片就进入第95个年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香港电影人用梦想和心血在这一个世纪中,在这小岛上种下的是电影融资、创作、制片、演出、宣传、包装这些根深蒂固的经验和成功案例。而最值得薪火相传的是包容、整合、自我突破、融会贯通的心法。即使现在仍不尽人意,但如能得国人的深刻理解、友善提点,加上加倍的鞭策。这颗“龙珠”定以能在巨龙左右翻飞而自豪。

  

(责任编辑:长江一号)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