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电影就和好书一样,总能激起观者的好胜心——一边追看下去,一边暗自得意,“我就知道这个镜头是用来做这个的”,“这个桥段不错,一举三得”,“这个角色看起来多余,其实是最妙的一枚棋子”……
诸如此类消费者与创作者之间的“斗智”,也需要一部优秀的电影来予以配合。
所以岁末大片《投名状》是影迷们的饕餮之宴,不仅拍得热闹大气,画面台词之间埋伏的各种暗流也前呼后应,整部影片内涵丰富,层次繁多而不杂乱。
最浅的一层,姜午阳。大部分的戏,是用姜午阳这个天真叙述者的角度来交待的。午阳比观众无知,很多藏在暗处的心思,观众看明白了,他还蒙在鼓里。他的见识与庞青云天差地别,又只是一个小喽罗,轻易就对又有谋略又有武功的庞青云死心塌地。他可以为这位“大哥”冲锋陷阵,为了大哥,他可以拿血肉之躯挡子弹,可以第一个拿刀杀兄弟“以正军纪”,甚至可以下令射杀没有武器的降军。他没有足够的知识水准和人生智慧来认识现状,只能供奉一种自发的寄托,这种寄托是“投名状”,也是所谓“兄弟情义”。
第二层,赵二虎。他也没有足够的知识,三言两语之间就对庞青云心悦诚服。但这毕竟是个曾经的山寨大哥,爱惜自己的兄弟,一些基本的是非善恶还是分得清楚。庞青云苏州城杀降兵,这事对赵二虎来说,乃是当头棒喝,醍醐灌顶。他隐约明白了过去几年的征战是一场徒劳,哪怕锦衣华服吃着酒席听着戏,也止不住热泪沾襟。眼前这一切,值不值得那些代价来换?完全算不清楚。“投名状”算什么,“兄弟情义”是什么?但他直到临死,也不知道放冷箭的是结拜过的大哥。
第三层,庞青云。他看起来是最有心机的一个人物。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也没有“骗”姜午阳和赵二虎:至少他带着二弟三弟吃上了粮食穿上了好衣服,而且在某些时刻,他也确实被那些无辜的、盲目的小棋子们感动了(虽然他早就算计好了:拿人命来堵枪眼,这个牺牲估计只有那些赤贫出身的人才肯做,也只能让他们去做)。更重要的,庞青云自己也在拿命搏,这是风险很大的游戏,而且是愿赌服输的游戏。既然匪帮选择加入,就无所谓是否被骗的问题,虽然,双方的信息量确实严重不对等。但是,深谙游戏规则的庞青云又如何呢?他小心翼翼按照既定规则来,并努力讨好权势集团,然而,他参加的这个游戏本身,都仅仅只是一个更庞大游戏中随时可牺牲的一枚小棋子而已。
《投名状》戏中有戏,每个人都是棋子,也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下棋。影片几乎拍得天衣无缝,只有几个小问题需解决。
第一,“投名状”并非那个傻乎乎的口述的忠诚协议吧?《水浒》里面借朱贵之口,给想要入伙梁山的林冲解释得清清楚楚,“但凡好汉们入伙,须要纳投名状,是教你下山去杀得一个人,将头献纳,他便无疑心,这个便谓之投名状。”这个环节不交代,观影的效果就会打折扣。
第二,一群赤贫的兵高呼“抢钱抢粮抢地盘”,这个,当兵的要“地盘”干吗?用来耕地么?
第三,二嫂这个角色和大哥之间的感情戏,稍微多了点。当然这是拍给大众看的电影,需要这些温情戏来加码,但影片其实可以更冷血更残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