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电视 TV > 北京荣信达影视艺术有限公司 > 最新动态

李少红:文化红楼不是梦

  她以唯美细腻的导演风格著称。她在争议中接棒胡玫执导电视剧《红楼梦》;她称这是她第一次如此高调地创作;她觉得这一次的压力不是怕别人拿经典比,而是第一次完整全貌地展现红楼梦。她说投入到创作中的心态很兴奋,在“压力中享受工作”是拍摄《红楼梦》的过程中她对自己的要求。

  她第一次读《红楼梦》是9岁,因为好奇心;第二次读是在当兵的时候,因为娱乐需要;第三次读是2007年,因为她要执导《红楼梦》。她的名字有一个“红”字,她的作品也很“红”,《红西服》、《红粉》、《橘子红了》……她注定跟《红楼梦》有缘。


  本期人物,著名导演李少红。

  “拍摄《红楼梦》不是一次私有化的个性创作”

  李少红自言是缘于“听话、仗仪和红楼梦的魅力”三个因素,接过同窗胡玫的接力棒,执导此前风波不断之后注定颇受瞩目的电视剧《红楼梦》。

  我们面前的李少红,轻妆淡抹,谈笑风声,看得出精神风貌很好。公司同事打趣道:“你们看到的现在的少红导演绝对是这段时间少有的,看她现在很精致的发式,我们都吃了一惊。也许你们想象不到,这段时间导演的头发都是炸起来的。

  “炸起来的?”莫非是压力太大?之前要做太多的准备工作,还要面临众多的演员的选择,另外,接手《红楼梦》一定要有很强的承受力,承受大家的品评、比较、质疑……这些挑战足以让人头“大”了。

  “我没觉得有太大挑战性。”李少红的回答出其不意,她说过去各种艺术形式的《红楼梦》、包括大家相对认为比较经典的87版《红楼梦》对她都不构成压力。“时间已经跨越了20年,不用我着意去超越,我们不可能拿20年前的东西作为现在的标准。对我来说,这是第一次忠于原著全面地展现《红楼梦》,以前诸多艺术形式的《红楼梦》都有一些侧重面,比如注重宝黛的爱情,弱化了一些旁之的线索。但‘按小说拍’这个概念让我们不能避重就轻,现在信息的来源非常广泛,社会包容能力也日趋增强,大家更希望看到一次完整的《红楼梦》。对我来讲,压力更大的是这部分,每个人物都要具体,每一块都不能忽略,仿佛拍的是50部电影。”

  对比自己以前的艺术创作,李少红坦言这一次最大的不同是“第一次这么高调的拍戏。我发现《红楼梦》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题材,只要是跟《红楼梦》有关的东西都很吸引眼球,所以一开始我很排斥,我不习惯自己的创作一直在别人的关注下……”但是,她很快想通了这一点,正是因为世人对《红楼梦》这个作品的热衷,让她觉得拍摄《红楼梦》不是一次私有化的个性创作,“我们所做的任何一项工作都是为了这本书,它才是最大的魅力所在。”

  另外,拍摄《红楼梦》也让李少红意识到一种“使命”。就是不能把拍《红楼梦》变成一个纯娱乐的东西,它肩负着文化传承的功能,这本书承载着太多的中国文化符号。”李少红不否认拍摄《红楼梦》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有必要借助外界的“关注”,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才能更好地完成。“这是一个享受文化的过程。”李少红一言以敝之。

  “在压力中享受工作”。这也许是面前的李少红谈笑风声的主要原因。目前,李少红已经完成了准备工作的第一阶段,就是在三个红学家的解读下细致地看《红楼梦》,她一字一句地读,红学家挑出需要讲解的地方。除了读和听,李少红还要关注制作方面的诸多细节,比如,人物的出场、景的布局、生活习俗、节气、服装等等。这个阶段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我们见到李少红时,她已投入到了第二阶段的准备——制作、美术、演员、剧本同时并进,进入操作环节。

  “每个人看《红楼梦》的视角都不同。”这是这次读《红楼梦》李少红最深的感受。“也许在别人看来是很写实的东西,在我眼里就成了意境,仿佛是作者冥冥之中意会我的。《红楼梦》更像是一个社会学著作,涉及吃住行、风俗节气、人文等很多内容,作者非常懂得利用这些因素来描摹人物,很现代的写实主义,又有很多梦境、超现实的东西。”

  ■[解析大观园]

  大观园是个意境

  “大观园就是一个超现实的园子,蕴涵着很多意境、意念化和情绪。所以我们不能陷进具象的情景中,作者的目也不是为了勾勒出一个豪华园林,而是要烘托人物。在一个像乐园一样的环境里,主人公们可以与世俗脱离、可以一尘不染、可以纯洁,他们所做的任何事情都与世界隔着高高的一堵墙。

  我翻了很多关于大观园的书,每一本都很不一样,书里面很多场景我都找不着地方,比如有一场过元宵节的戏,大家都在贾母的园里听戏、吃饭。傍晚的时候,由于天凉,大家又搬到花厅里继续听戏。关于这个花厅的具体位置就众说纷纭,其实也许花厅里就搭有戏台——可见他们生活的富丽堂皇和贵族气,留给人们很多想象的空间……曹雪芹有一个特点,他会利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来描写人物,书里面很多关于建筑、场景、服饰还有道具的描写,其实都是在写人物。”

  “比如说妙玉。”虽然《红楼梦》中妙玉的出场次数不多,但李少红对她很有解读的兴趣。有一场戏,是妙玉请宝黛钗到她的庵里面作客。妙玉给三个人盛茶的茶具件件是世上少有的稀罕物:给宝玉倒茶用的是绿玉斝;给黛玉用的是“Pao”(左分右包);宝钗用的则是“点犀Qiao”(上乔下皿)。曹雪芹没有描写是什么茶,只是描写了沏茶的过程。当宝玉笑道: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说:‘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们家里未必的找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可想而之,妙玉有着什么样的家世背景,妙玉的出场妙就妙在这个地方。但是,这个‘绿玉斗’难坏了我,它是稀世珍宝,全国只有一两个人在收藏……”

  “还比如贾宝玉在一棵桃花树下看《西厢记》,看的过程中,花瓣一片一片的往下飘落,打在他的书上,而当他试图整理书上的花瓣再一次抬头的时候,看到的景象是‘落花成阵’。其实这是一个意境,他看完书再看这个世界发现世界已经变了——桃花满天。他特别怜惜撒在地上的花瓣,他突然懂得了什么是爱情……那个地方其实就是一棵桃树,但只拍一棵桃树视觉效果会非常单调,所以对于这么一个意象的世界,我们不能去考究桃花树的多少,桥的朝向等等,作者只是用这些东西去深化剧中的人物。”

  “大多人认为宁国府是一个有‘城府’的地方——刻板、冷漠、压抑。而我觉得恰恰相反,宁国府是一个吃喝玩乐、花天酒地的娱乐场所,宁国府的人都是奢侈成性的,世袭的头衔,拿着皇帝给的俸禄,不用忧国忧民的想事情,公公和媳妇有勾当,儿子可以视而无睹……所以宁国府的布置也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而不应被以往作品的‘常规’所限定,人物丰富的信息给了我们足够的想象空间。”

  “我觉得把意镜变成影像更难。”李少红笑言千万别给她一张写着葬花种的单子,也千万别要我一天拍十场戏……“因为意境是需要创造的。”

  这个时候,李少红越发意识到,以前的任何积累即使是被质疑的尝试都是有用的。在现代电影技术飞速发展的年代,创造意境一定离不开技术手段。据说,当年李少红在拍电影《恋爱中的宝贝》过程中,很多参与其中的人,包括她的先生、著名导演、摄影师曾念平都不知道李少红要什么,这部电影也被评论视为“太前卫”。

  李少红的挚友和合作伙伴李小婉的儿子、青年演员林申当时在《恋爱中的宝贝》中做导演助理,他说前几天看了一部大师级的电影《爱情的回水》,里面的画面、影象等处理得很炫,看完这部电影,一下子让他读懂李少红在《恋爱中的宝贝》要表达的意境。

  “这几年我的确做了很多功课,没有去拍传统的文艺片。以前我们不太重视各种电影技术手段的表现力,所以,这些年我侧重在这个方面做了些尝试。所以我现在才敢接拍《红楼梦》,电影是拍出来的,绝不只是谈出来的想出来的写出来的,这就是电影艺术的特殊性。”即使是做了一定的尝试,李少红坦言其中神话开篇和太虚幻境等对她仍是个难题。

  “《红楼梦》是一个群像图,是时代风貌的写照。”

  “每个年龄段看《红楼梦》的感受都不一样。”李少红说。她第一次看《红楼梦》是九岁。“那时候纯属瞎看,对宝黛爱情也很懵懂,更多的是好奇,看到男孩女孩之间的这种微妙的情感好像是偷看了别人的隐私一样,内心蹦蹦的狂跳不已。那时候对《红楼梦》没有什么深刻的认识。”

  “第二次看《红楼梦》是后来当兵的时候,当时生活很枯燥,七十年代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方式,大家私下里流传好多黄皮书,我看的最多的是《红楼梦》,当时也没意识到这是名著。这时看,会觉得书里描摹的奢华的生活离我们太遥远了,我们都是无产阶级,他们太浪费了。那时候不准谈恋爱,大家对这类书比较好奇,于是就偷偷地读。为了不让老师说我骄傲自满不团结群众,我就给大家讲《红楼梦》,宿舍里的人听得又哭又笑,确实是团结了群众,但最后却把自己‘团结’到农场去了,领导说我是传播‘黄’书。”直到,李少红考上了电影学院,她才发现那期间她读了很多的名著,她还很喜欢《卓娅与舒拉》。

  李少红称这次读《红楼梦》是带着最公共性的视角来读的,是真正第一次读《红楼梦》,读懂的东西比以前多很多。“《红楼梦》是一个群像的写照,反映的是那个时代的风貌。”

  “宝玉当然是最重要的,他出场的次数有一千多次,是绝对的男主角。其次是五百多场戏的贾母、王夫人,然后才是林黛玉、王熙风、宝钗。”

  ■[解析贾宝玉]

  宝玉没有脂粉气

  关于贾宝玉的人选是前阶段“红楼选秀”最具争议性的话题,一场生势浩大的选秀结果是——宝玉待定。

  现在宝玉的人选仍是困扰李少红的一大难题,所以她发起了“寻找宝玉”的选角活动。她特别强调是“选角”而非“选秀”。——选角程序完全根据电视剧的创作规律,遵循《红楼梦》原著的要求,最后决定权由摄制组掌控,不存在商业炒作。

  “会考虑女扮男装吗?”

  “在现实生活中宝玉是个男性,没有必要在这点上模糊大家的概念。”

  这次读《红楼梦》,李少红还专门对贾宝玉的年龄做了一番研究。“黛玉和宝玉从小一起长大的,林黛玉刚进贾府时是和贾母一起住,宝玉也是,他们都在贾母的卧房里面住。书中说到宝玉睡在壁纱橱外,黛玉和贾母睡在里面,这样推断他们当时的年龄应该是八九岁的孩子,十三四岁显得有点大了,那时候他们都还没自己的房子,所以睡在贾母那里。”

  “这样似乎给宝玉的选择又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的确,选的演员必须是正在成长中的,半年就会有很大的变化。我们拍《大明宫祠》的时候,李显刚当皇帝的时候还在大殿上大哭,拍那场戏时演员还只是个小孩,时隔半年拍最后一部分戏的时候,他的个子已经高出四五公分了,原来戏服的鞋子和裤子都穿不了了。这次选的宝玉也会存在这样‘四公分’的问题。”

  关于宝玉的形象,大家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圆脸、唇红齿白还带点脂粉气。“我并不认同宝玉有脂粉气的说法。”李少红打断我,继续解释她的理由:“在我看来,宝玉不是脂粉气,而是情窦初开对男人和女人的界限不太清晰,有一种好奇。关于他喜欢吃胭脂膏,我觉得这是一种孩童的心理,因为胭脂膏是用蜂蜜和花蕊、花瓣调和而成的,胭脂膏等于吃糖豆。所以,我不觉得他是吃脂粉和好女色,他与薛潘和贾琏有着本质的区别。贾涟与多姑娘更多的是生理的描写,宝玉则一直在传达一个思想——不能长大,长大就变了。

  “宝玉是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他戴项圈和‘虎头帽’都是一种孩童的特征。书的第五回才写到他遗精,这是一个标志,这个男孩子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只有了解了这一点才会明白宝玉的一些行为方式。”

  李少红说之所以发起‘寻找宝玉’的活动,也是希望通过媒体把她对宝玉的定义传递出去。她强调宝玉一定要“20岁以下的男孩;他要身心健康并且正在发育期;最重要的是他的悟性一定要好。”至于参选的方式,李少红形象地比喻为“海陆空”并进,提供多种方式和多种途径来报名,让有兴趣的人能够用最便利的方法来推荐自己。

  关于是否启用“红楼选秀”选出来的宝钗和黛玉,也是媒体比较关注的问题。之前胡玫导演就是在演员选择上跟投资方发生分歧,才中途放弃的。李少红会让选出来的宝钗和黛玉“对号入座”吗?

  对此,李少红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说:“一旦宝玉的角色定下来了,那么宝钗和黛玉就会有答案。选演员不能孤立地看,只有组合了才知道能不能达到效果。比如黛玉和宝玉在一起一定要有化学作用,宝钗和他们在一起也是有故事的,最佳的效果是让观众觉得这三个人有戏。宝玉跟晴雯、袭人放一块也是要有化学作用的,晴雯和宝玉的关系是没有界限的。其他的组合比如王熙凤和平儿,把他们放在一起也应该和谐,平儿是王熙凤的钥匙。除此之外,还要把每个组合都放在一起衡量,缺少哪个因素都不行。演员必须在对的气场下才能发挥出作用,如果气场不对,演员怎么演都不会好看。”

  “王熙凤会选明星来演吗?”

  “有可能。但年龄得在20——25岁之间,不能再大。如果符合角色要求,我不排斥用明星。全部演员都是‘生瓜’,调教会很累。但是明星也要参加培训,他们在观众心中已有一个既定的印象,要打破这些甚至比调教新人还难。”

  李少红觉得妙玉的人选也举足轻重。“妙玉有一个身世的秘密,这个秘密能够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去编织它。书里面没有具体提到这个秘密是什么,但是给了很多暗示。‘槛内槛外’说的就是妙玉,她虽然是槛外人,但是六根不净,为宝玉单相思疯了一回,大家都觉得她不是一个真正的出家人……曹雪芹非常擅长用隐喻,有很多的暗示。小说里每个人好像都写得很细,但又留了很多的空间,让人有无限的想象。”

  采访李少红导演前,跟她身边的朋友闲聊,朋友听我对一些人物的理解,笑言“那你跟导演有的聊了!”果然,李少红讲起有关《红楼梦》的一切,津津乐道。似乎这些已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

  “我生活都忘了!”她大笑道。“拍《雷雨》的时候,我就有一种时空恍惚感。有一次还闹了一个笑话,我一出棚发现快要下雨了,于是很迅速的进棚对大家说:‘要下雨了,大家赶紧准备!’大家都莫名其妙的看着我。其实,《雷雨》全程都是在棚里怕的,跟外面的天气关系不大,但是那时我已分不清戏里戏外了。”

  采访后记:

  名著重拍是对历史和文化的再认识

  对话李少红,回避不了她对“红楼选秀”的态度。这场声势浩大的选秀引发的话题似乎比选秀的结果更让人关注。

  “看过红楼选秀的比赛吗?”

  “没有,当时正在拍电视剧《荣归》,没有时间去看。”

  “你对选出来的优胜者的素质如何评价?”

  “选出来的演员水平比较整齐,也有一定的基础。我看了他们的资料,大部分都有表演经历,学生比较多,那些完全没有表演经验和外行人比较少。”

  “听说,你现在的制作班底还在大范围地选演员,不会用选秀的选手吗?”

  “《红楼梦》涉及的演员非常多,120回700多个人物,即使我把选秀出来的67人全部用上,还有大量的演员要寻找。”

  “如何看待如今如火如荼的选秀现象?”

  “选秀的特点是把毛遂自荐者集中在一起,这部分资源很重要,很难得在一定的时间内集中了这么多精力和资源来做一次全民普查。从这个角度来讲,选秀确实是一个速成的方法,以最快捷的方式凝聚人才。”

  四个问题过后,再紧逼着李少红对选秀发表看法,已显多余。她似乎也不希望媒体只盯着这些方面。

  但李少红清楚,这一次拍《红楼梦》少不了媒体的支持。她的“寻找宝玉”的活动需要媒体的推广,才能吸纳更多人来参选,也让剧组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因为“宝玉”是关乎全剧成败的一个关键人物。“我希望媒体可以把我们对宝玉的重新定义传播出去。”

  拍摄《红楼梦》,李少红在工作方式上也做了很多调整。她要习惯在“高调”中进行创作,并要利用“关注”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李少红现在面对的另外一个比较受关注的问题是“如何看待名著重拍?”无论名著还是非名著重拍的结果似乎都不讨好,这其中尤以名著的受关注度更大。而恰在李少红接手《红楼梦》后,四大名著都开始了重拍。而且一个比一个声势大,庞大的演员阵容又掀起了一场场“选秀”。

  “这种喧嚣的外部环境会干扰你吗?”

  “真的开始拍了就没干扰了,干扰是在举棋不定的时候,一旦决定拍了就没有时间想这些杂念,所有的身心都被占据了,只想怎样能拍得更好。”

  对于拍完后怎样面对大家的检验,李少红现在就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没拍好是我水平问题,拍好了是作品的伟大。我不怕拍不好,因为我是一凡人。名著在不同时代的人都会有人去演绎它,重拍是一种对历史和文化的再认识。21世纪我们重拍《红楼梦》,也许到21世纪末还有人要重拍。所以不要担心身败名裂的问题,我的水平和历史时期的水平就这样。”

  由此,李少红认为重拍名著是好事,它能唤起人们对文化的热爱而不仅仅是娱乐。而她临危受命接手《红楼梦》正是缘于文化传承的感召力。

  让李少红用一句话概括投入到创作中的心态,她如是说:“挺兴奋的,能把想像的东西都拍出来,是我非常期待的一件事。”

(责任编辑:CL)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李少红 | 胡玫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