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国首部反映回族历史文化的舞剧作品《月上贺兰》在中国剧院落下帷幕,历时三天的演出吸引了近3000名观众,绚丽多姿的布景,雄浑悠远的音乐和独具匠心的舞蹈令很多观众兴奋不已,两大本留言册都被签满了赞赏的话语。
作为一部反映回族历史文化的作品,《月上贺兰》通过发生在西域的一个古老的故事讲述了回族的起源,其中有神秘多彩的异域风情和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剧中还运用了大量具有地域特色的本土符号。舞台背景出现的沙漠、湖泊、湿地的景象都是经过实地拍摄印制到景片上的,把当地的自然风貌真实再现在观众面前。
在长达两个小时的作品中,人们可以从很多情节和细节上了解回族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当西域商队在沙漠中跋涉,看到一眼泉水时,他们并不是马上去喝,而是先以回族特有的方式沐浴净身。在回族风俗中,作为长者对自己的仪表和风范在意,因此即使商队已经累得筋疲力尽,头领哈苏老人也不会随意躺在地上休息,而是用一块毯子铺地,安静地坐在上面闭目养神。在剧中哈苏老人去世后,也是按照回族习惯为老人举办葬礼。很多观众看后都表示,看完这部舞剧了解了很多原本不知道的回族风俗。
据了解,《月上贺兰》的主创人员并不都是回族,但他们为了真实地反映回族生活,多次到宁夏采风,尤其是男女主角山翀和王磊,通过实地体验生活和阅读书籍,对西域的民族舞蹈有了很深的了解,因此他们跳出的独舞与双人舞或豪放或缠绵,引人入胜,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此次《月上贺兰》的演出场地是中国剧院,这里作为商业演出的机会并不多,因此很多观众对中国剧院的舞台设备也不太了解,其实中国剧院的硬件设施很好,尤其是内调挂装置很多,可以更好地实现创作者的想法。据了解,《月上贺兰》在宁夏人民大会堂演出时,有些片段之间因为搬运道具会停顿,而在这几天的演出中,舞台调度实施得非常顺利,保证情节和观众情绪的连贯。
据悉,此次结束北京的演出后,《月上贺兰》将进一步打磨修改,并进行舞美和演员队伍的瘦身工作,为今后的巡演做准备。
![]() |
整个幕后工作团队开了5辆车奔赴沙漠地带,在严寒的大漠地区蹲守了三天,只为了选择最适合的景色和光线.谭维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笑称自己好像侠女奔驰在苍茫大漠...
07-12-07 09: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