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动辄百万一集的演员,千万一集的电视网收购价相比,各家电视制作公司开给编剧们的支票上面“0”太少了。编剧协会WGA(其实更应该译作“写手协会”)率领一万多会员,丢出一系列要求,要求在影视产品的各个销售渠道实行利润均占,最后期限定在十月底,实行万圣节精神,不给糖就罢工。
跟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所有罢工一样,双方在媒体面前充分表现了美德第一美元第二的精神,编剧们的要求合情合理,老板们的答复通情达理,就是在一些条款上互不让步。争夺的重点是“再销售”分成,也就是电影电视在经过传统途径的播放后,在DVD、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上的署名权以及相应的收入分成。
对劳资矛盾新闻有点兴趣或者经验的人都知道,越是这样的开场,越是预示着一场漫长凶狠的斗争,那种一上来就拔刀相见投河跳井反而会迅速解决。
虽然上周末资方又提出了新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但是,作为一个悲观主义者,笔者认定这一次的罢工不可避免。而且,因为如今的劳资双方、特别是编剧们有了比20年前更强的财力支持,罢工时间应该比1988年那次更长,甚至很可能要拖到07-08播出季结束。
虽说编剧公会从夏天就开始大张旗鼓要谈判,各大公司都囤积了一批剧本和节目。但是很多戏还是可能烂尾甚至腰斩,咔嚓一声,去练神功。毕竟以美剧传统边拍边播,制作标准又高,指望他们一个夏天拍够一年的数量,根本不可能。
但是,太监就太监,当我们怕咩?
各位闭上眼睛想一想,07-08这一季的戏里,有几部能让你每周追看、望眼欲穿的?
美国电视界最可恶的一点就是收视率主导,只要收视率在一定水准,哪怕观众明明是出于惯性、越看越烦、只希望看到结局拉倒,电视网还是会坚持不懈地向制作公司下订单,直到眼睁睁地看着收视率跌到广告商骂人,才匆匆忙忙抬手一刀,至于这一刀割在哪里,会不会割得观众骂娘,老板们根本不在乎。
旁若无人的气概,堪比一些挖坑不填的无良网络小说写手。
我看美国电视剧差不多十年了,这么多年,每年至少有一半的戏太监,还不算勉强凑个结尾鞠躬下台的、转到小型有线台的、直接出DVD的……可以称得上善始善终的,只有一部《黑道家族》(The Sapranos)。
这种肥的拖瘦、瘦的拖死的经营模式,虽然能榨干忠实观众的最后一点价值,却也会培养出俺这种看看剧情注水就立刻壮士断腕的超级不忠诚观众。
于是,今年俺在追的戏少到史无前例,只有《英雄》、《Life》、《Reaper》《Pushing Daisies》这么几部。有一些曾经追过的老戏,质素下降得令我倒胃,特别是《盾牌》(The Shield)、《24》、《罗马》(Rome)等几部本来很牛的剧集,还关心它们的新闻,只是希望他们早点结束,虽然已经不能算急流勇退,但好歹还能保留一点面子。
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罢工不到,烂戏不会自己割掉。
忍受几个月没有美剧的日子,让一批老而不死的家伙鞠躬下台,换来一个面目一新的season,很划算。所以——
让罢工来得更猛烈一些吧!
![]() |
捍卫自我权益,罢工是王道? 好莱坞罢工 看得是另一番热闹 综艺:罢工,不只是说说而已 综艺:编剧罢工愈演愈烈 诉讼一触即发 荧幕演员协会支持美国编剧协会罢工...
07-10-29 1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