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上一页 开始自动播放 下一页     
跳转至:
页 1/7
用户名
匿名发表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章子怡:人生总是充满意外 拥有爱的人才是幸福

我来说两句 2007年09月26日14:10 作者:凯恩

  【图文由时尚芭莎杂志独家提供】

  在写这篇文章时,距离2008年北京奥运会正好还剩下365天的时间。当晚,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在天安门广场向205个国家和地区发出了参赛邀请。中国,正在以她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迎接着全世界的目光。与此同时,无论是在纽约、伦敦,还是巴黎、东京,无论是街头巨大的广告牌,还是地铁里贩卖的杂志,一张熟悉的中国面孔正洋溢着青春、自信的笑容,似乎在有意提醒,她背后那个古老而新鲜的国家对于平坦世界的想象。她叫章子怡,西方人叫她Ziyi Zhang。通过电视直播,全世界都听到了罗格来自北京的声音:这是属于中国的Big show time。而对于章子怡来说,她和她处于的时代,正在成就一个最美的中国梦。

  章子怡:最美的中国梦

  音乐响了。章子怡穿着宽松的棉质衬衫坐在藤椅上,不远处,支挂在阳台的秋千眺望着她的世界——远处的北京城在夕阳的辉映下就像一片巨大的海市蜃楼。在这栋红色建筑的顶层,章子怡把自己家的露台变成了一座空中花园。去年,我在采访她时,她正忙着这里的装修。“这里看起来不错。”我笑着对她说道。

  Karl Lagerfeid亲自为她拍摄的照片就挂在客厅显眼的墙上;出自乔治·阿玛尼之手的巨大沙发不动声色地体现着这里的品质;从世界各地到处搜罗来的小物件零散随意地摆放在各个角落,和它们相比,柜子上那些数不清的奖杯就显得整齐多了。这个家里所有的一切都是她亲自设计的,精致简约,极富心思,没有极度夸张的奢侈。我突然想起我们去年的那次对话。我问她,你为什么不把家落在纽约或者洛杉矶?她回答得很简单,因为我喜欢北京——这里才是我的家。

  “我现在的压力特别大,毕竟隔行如隔山。我要学习老生的动作和唱腔,从压腿、走路、吐气、发声这些最基础的东西开始练。虽然很枯燥,但我相信自己能挺过来,因为这跟我学英文、拍打戏、练艺伎的舞蹈是一样的,就是这条路,没有其他选择,更没有捷径,你就得吭吭哧哧地练,一直到开拍的那一天。”

  我喜欢孟小冬,是因为我喜欢充满意外的人生

  她看起来有点疲惫,刚刚从戛纳回来就进入了紧张的训练之中。为了即将开机的《梅兰芳》,她每天不得不进行4个小时的京剧训练。在陈凯歌的这部电影里,她扮演的是梅兰芳的红颜知己——孟小冬。

  孟小冬,北京人,乳名若兰,本名令辉,艺名小冬,京剧女老生演员,出身梨园世家,得余派真传,9岁开蒙,12岁登台,14岁即成名角,被赞为“扮相俊秀,嗓音宽亮,不带雌音,在坤生中已有首屈一指之势”。那时,最红的旦角是有“伶王”之称的梅兰芳,以男扮女;最红的生角是有“冬皇”之称的孟小冬,以女扮男。二人合作演出了《四郎探母》、《游龙戏凤》,戏中乾旦坤生、颠鸾倒凤,成为当时轰动剧坛的佳话,而二人也由此成为一对佳偶。但命运多桀,二人却因一场血案终告仳离。孟小冬曾一度看破红尘,皈依佛门,最后嫁给上海青红帮头子杜月笙,远赴香港,最后在台湾了却余生。

  “我很欣赏她”,章子怡对我说道,“有哪个女人可以拥有像她那样传奇的一生呢!” 几年前,章子男(章子怡的哥哥)将自己看过的一本《孟小冬传》送给章子怡。“当我看完第一章,就被她深深打动了。我特别能理解她小时候学戏时的痛苦和孤独。”在连续看了几遍之后,她当即邀请几位剧作家写了一部名叫《孟小冬》的剧本——她想扮演这个女人。章子怡的好友,《时尚芭莎》的主编苏芒还记得章子怡向她谈起孟小冬的情景,“那天她请我们这些朋友到她家作客。吃饭时,她突然问我,你知道孟小冬吗?然后就拿出剧本滔滔不绝地讲起来,讲到兴奋处,干脆席地而坐,饭也顾不上吃。你能感觉到,她对这个人物的喜爱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

  但《孟小冬》至今也只是停留在剧本的阶段,因为章子怡知道,拍摄这部电影的时机还不成熟。但所幸的是,她遇到了陈凯歌的《梅兰芳》。在戛纳,他们谈成了这次合作,虽然只是个配角,但她终于可以一偿心愿扮演这个梦寐以求的角色。“我和她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她是一个很善解人意的人,这一点我和她就比较像。但最让我感触的是,我们有着同样的爱情观。她是梅兰芳的红颜知己,他们之间只有理解和爱,没有仇恨。即使他们最后分手,他在她的眼里依然是最好的朋友。这个女人很了不起,她的心胸是宽阔的、善良的。我敬佩这样的女人。”

  2007年初,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制作了一集章子怡特辑,作为其《电影风云》七部分中的一个章节。在这部长达60分钟的记录片里,描述了章子怡从舞蹈学院到中戏,从《我的父亲母亲》到《艺伎回忆录》,从来自中国的一个普通演员到国际巨星中间所走过的道路。回顾这一切,章子怡对着镜头感慨道:“自己的人生总是充满了意外。”

  “我喜欢孟小冬,是因为我喜欢充满意外的人生。”章子怡对我说。

  对于演员来说,向自己的偶像表达敬意的最好方式就是把他真实地表演出来。为了演好孟小冬,她向余派传人学习京剧。唱念做打,样样都练。“我现在的压力特别大,毕竟隔行如隔山。我要学习老生的动作和唱腔,从压腿、走路、吐气、发声这些最基础的东西开始练。虽然很枯燥,但我相信自己能挺过来,因为这跟我学英文、拍打戏、练艺伎的舞蹈是一样的,就是这条路,没有其他选择,更没有捷径,你就得吭吭哧哧地练,一直到开拍的那一天。”

  现在,即使是在开车时,章子怡也会听京剧。她说以前根本听不懂的词儿,现在也能听懂了,而且还觉得,京剧的韵味是那么好听。老师开玩笑说:“你可别成了票友啊!”“那当然,我可不是玩票的。”章子怡说。

  “意外”并不等同于“运气”,但很多人依然在抱着一种约定俗成的看法来看待章子怡取得的成功——认为她是靠运气。但从她为了一个配角而付出的这些努力来看,她的“意外”又有多少“运气”的成份呢?她的恩师张艺谋对此说道:“其实我很了解她不是(靠运气而成功),她是一个进取心极强的人。比如她打算演这个人物,她真的会睡不着觉,她会想,她会焦虑,真的是很进取地要把这个人物演好。大家都说好像是每一个好机会都给了她,我看是双重的。当然是有机会,但更重要的是她有抓住这个机会的能力。”

  “今天站在这个舞台上,可以和这么多不同行业的精英成功人士一起来分享这个奖项,我想骄傲地勇敢地对自己说,‘虽然你是一个小小的演员,但是你也有机会为你的祖国,为你的文化,为你的电影去做一点你的贡献’。”

  你是一个小小的演员,但是你也有机会为你的祖国做一点贡献

  “中国要在全球增强文化影响力,就应该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2007年初,北大教授张颐武用这样一句话向某周刊记者形容章子怡对于中国文化的作用。几天之后,这句话在“极尽断章取义之能事”的狗仔队的嘴里变成了火药味十足的“一万个孔子不如一个章子怡”。这种别有用心的“篡改”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当然,也不可能是最后一次。对于由此引发的争议,章子怡只是简单地笑了笑。是的,一旦上升到这种文化的高度,作为当事人的她——而且还是28岁的女孩——又该怎么接招呢?但我在与她的几次采访中能清楚地感受到:中国,对她来说意味着什么。

  “我在好莱坞,代表着中国电影的形象。这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它让我每一步都必须走得踏实。我必须尽可能地演好我的电影,把中国人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

  无论是在洛杉矶的中国大戏院,还是美国CNN、NBC国家电视网,无论是在《TIME》、《新闻周刊》,还是《BAZAAR》、《VOGUE》、《ELLE》这些顶级时尚杂志,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她那最美的一面。当然,我们不能说章子怡已经征服了世界,但至少她传达出今天中国的一种姿态——青春、自信、优雅、活力。当她在美国纽约中心公园为爱滋病儿童筹集善款时,当她邀请U2的主唱波诺和莎朗·斯通来中国开展慈善事业时,当她在BAZAAR明星慈善夜上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捐出近13万的善款时,当她面对美国记者用英文调侃着说道见到布什后想问他看过几部中国电影时,当戛纳电影节60周年的海报出现了她的身影时……她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演员,而是联系中国和世界的一条纽带。因此,《TIME》才会在“影响世界的100位名人”中,给她留下一个席位。也因此,她才会捧起“影响世界华人”的奖杯时动情地说道:“今天站在这个舞台上,可以和这么多不同行业的精英成功人士一起来分享这个奖项,我想骄傲地勇敢地对自己说,‘虽然你是一个小小的演员,但是你也有机会为你的祖国,为你的文化,为你的电影去做一点你的贡献’。”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日本,旅日学者毛丹青在他近期的博客中发表了一篇名为《章子怡的微笑让日本人了解中国》的文章,他写道:“当章子怡频繁出现于日本杂志的封面上的时候,许多日本人是可以理解中国的微笑的,从某种意义上,她是中国形象的一个标志。”

  在《艺伎回忆录》公映后,章子怡曾接过一部故事写得极其精彩的剧本。她在里面扮演一个移民局的女翻译,讲的是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故事,但剧本中流露出的种族歧视实在让她无法接受,她拒绝了,“因为这违背了我的原则,我不能为了拍一部电影去违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尊严。”

  托马斯·弗里德曼说:这个世界是平的。而章子怡无疑是这个“平坦世界”最生动的注脚。著名华裔影星卢燕说:“记得我进入好莱坞时,一部日本题材的影片是绝对不允许非日籍演员来主演的。可是现在《艺伎回忆录》邀请了中国演员,《加勒比海盗3》也邀请了中国演员。这不是偶然,这是美国电影趋向国际多元化的结果,更是中国当代文化走向世界的结果。” 她的观点和张艺谋不谋而合,对于章子怡的成功,他说道:“首先是时代,中国的文化开始在世界上广泛地受到关注,是这个时代造就了章子怡。”

  如果能拥有你爱的人,我觉得那才是一种幸福

  在采访的过程中,章子怡不时会站起来舒展一下身体,这是她在拍摄《卧虎藏龙》时,脊椎落下的毛病。直到今天,她依然要抽出一些时间去做按摩理疗,否则就会疼得难以忍受。而她对此倒很乐观,甚至还向我开起了玩笑,“我在北京按摩的时间总是比在纽约长,因为这里更便宜。”

  如果没有那些耀眼的光环,章子怡和普通的北京女孩并没有多少区别。苏芒说:“她是一个难得的活得真实又明白的明星。今日成就始终没让她丢失纯真的品质。”她至今还记得章子怡给她讲自己第一次参加奥斯卡颁奖礼的趣事,“她说她发现有两个保镖总是跟着她,她想告诉他们没有必要,后来才发现这两个人保护的不是她,而是她身上戴的珠宝。” 苏芒笑着说,“和她在一起时间长了,你才会发现,她一点都不虚荣。”

  而让苏芒印象最深的,是她家里那种中国传统的大家庭氛围带来的亲热和体贴。吃饭时,她可以为侄女的保姆盛饭,而自己在一旁哄着孩子;朋友们到她家,她会招呼他们到厨房一起包饺子;和朋友唱卡拉OK,她总是先把话筒递给别人;即使身在国外,她也会经常主动打电话给朋友,问候他们的家人……这些在苏芒眼里看来,更像是中国女人身上那些传统的美德。当我问她:“如果让你的朋友评价你,你觉得他们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她想了想,说道:“他们可能会认为我是一个特别能替别人着想的人。”

  对于爱情,章子怡也会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态度:“我觉得女人不管是谁,不管在任何年龄都需要一个情感寄托,千万别去相信一个正常的女人宣称:‘我不需要爱情。’女人是一种情感动物,我也如此,但我知道我不容易找到一个可以真正让我依靠终身的人。但我还是期望有一天我能够找到。两人彼此相爱,有家庭、有孩子。但是什么时候呢?也许真的很遥远!”

  章子怡:我不会为了荣誉而努力

  BAZAAR:和你做过几次采访,我自己总结了一下,我发现你其实是非常主动地在为自己的国家做一些事情,比如中国电影的推广,还有慈善事业,是这样吗?

  章子怡:我觉得,当你有这个主动权的时候,你自然会选择为你的国家多做一些事情。任何一件事都没人逼着你做,如果你是被逼的,我相信你也一定做不好。所以你要有这个热情和心劲儿去做。比如这次上海电影节,因为我没有出席,就上纲上线说我不爱国,我觉得这完全是荒谬的。因为我没有承诺过他们要出席,而一些媒体却说我出尔反尔。事实上是他们在给我发邀请函,在还没有得到我的答复时,就把新闻发出去了,所以有时我也挺无奈的。这件事出来后我一个字也没说,我觉得大家为这样一件事去争论真是太无聊了。如果说我不爱国,那我为什么还推了那么多戏,回来拍中国电影,这是不是爱国呢?我回来参加香港回归十周年庆典,这是不是爱国呢?是不是所有没有参加的都算不爱国?

  BAZAAR:好像对于这些“负面新闻”,你已经习惯了。

  章子怡:是的。我现在已经不在乎外界说什么了,没有什么人可以真正走到你的内心,百分之百知道你的追求和意志。所以我觉得《艺伎回忆录》是中国人的骄傲,不管网上吵成什么样,我们能演这部电影就是中国的骄傲。

  BAZAAR:我看到戛纳电影节60周年的海报,你是里面所有电影人中最年轻的一个,有什么感触吗?

  章子怡:我去之前,就已经有在那的朋友告诉我这张海报了。我到了以后也没特意去看。那天刚好开车经过。见到的那一刻还是挺自豪的,毕竟这是一个电影盛会。对于60周年,我们二十几岁的演员绝对是孙子辈的。我觉得这几年我也比较努力,加上我也有这样的机会,其实想想是件挺不可思议的事。

  BAZAAR:我注意到这次戛纳电影节,你选择了一套CHANEL的高级订制,这和你以前的风格很不一样,你想传达的是什么?

  章子怡:这次我没有电影参选,所以很轻松,感觉是参加一个老朋友60岁的生日PARTY,所以我想选择一件刚好符合我现在状态的衣服,它应该很帅气,很干练,不能像以往的晚礼服。

  BAZAAR:我想起去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也是走红地毯,结果电影节主席马可·穆勒给你跪下了,这在当时也是一个很大的话题。

  章子怡:他是一个中国通,也很了解中国文化。他当时已经看了《夜宴》,因为我在里面扮演皇后,所以他就开了个玩笑,但他不知道这一跪,就成为了一个话题。其实对于外国人来说吧,人家就把这当成一玩笑,玩笑过了人家该当主席还当主席,一点优惠也没给你。但是很多中国人就变得很敏感,觉得这么大的一个领导就给你跪下了,你想想这个。

  BAZAAR:我知道你曾主动邀请过一些好莱坞明星来中国做慈善,我想知道你有没有邀请过一些剧组来中国拍摄?

  章子怡:有啊。比如前段时间有个电影,他们本来打算在一个西亚国家拍,但我对他们说,你们一定要来中国拍,我们的新疆跟那里差不多,而且我们的政府还支持,结果他们就来了。而且现在还有一个更好的现象,就是我们越来越多的演员开始参与合拍片了,比如刘亦菲李冰冰,这对中国电影来说是件好事,因为很多事情不经历真的不知道。

  BAZAAR:比如呢?

  章子怡:好莱坞所有人都不是在等天上掉馅饼,所有人都是主动出击的那种状态,任何一个话题都可以成为被创作的对象,再加上他们完善的分级制度,而我们面临的局限就比较多,小了它可能影响一个演员的发挥,大了它可能会影响一个演员的发展。但中国的电影人好在很顽强,很拼命,比如《梅兰芳》,我也会练京剧练到会哭,我也有弱点,但是我能挺住。老外工作超过12个小时就要加班费,而我们一天24个小时恨不得变成27个小时。所以我相信,照这个劲头,早晚有一天老外会拼命学中文然后来我们这拍电影。

  BAZAAR:对于中国电影,你好像很乐观。

  章子怡:这种乐观来自中国电影啊,我跟韩三平聊天,他说你知道吗?中国现在每一天就有一座电影院落成。我们是当事人,当然应该乐观一些。

  BAZAAR:那你想过得奥斯卡吗?

  章子怡:说实话,我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把奥斯卡看得那么重要。有一个刚获奖的女演员在接受访问时说:“我一定会为奥斯卡而努力的!”我觉得一个演员应该为自己的下一个角色而努力,而不应该为了下一个荣誉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