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克莱顿》:尽管沉闷,却一票难求 《足迹》:格局有趣,却装饰过重,反倒看不到根本 |
被质疑今年威尼斯电影节的参赛影片有大量的英国和好莱坞电影时,主席马克-穆勒说:“我们的主要评判标准是影片是否新奇有创意。而且我们发现英国和美国的电影还是在设法给观众提供一些新的东西,而且比其他国家的电影来说,他们的也更大胆些。”
在看今天的两部影片《迈克尔 -克莱顿》和《足迹》时,我便真的试图从中发现新奇和创意。结果如何呢?
《迈克尔-克莱顿》一座难求
《迈克尔-克莱顿》剧照
《迈克尔-克莱顿》是一部政治惊悚片,导演是托尼 -吉尔洛。我和旁边的一位国外记者,整个观影过程都在不断地变换姿势来抵抗电影的沉闷,由于放映时间较晚,抽空见周公的也大有人在。
这么一部连仅用好看二字形容都很勉强的商业电影,能进入竞赛单元,最真实的原因就是电影节需要乔治-克鲁尼这位好莱坞钻石王老五的人气。威尼斯不能像戛纳那样吸引好莱坞大片做全球首映,只能在参赛电影里加料了。这个选择确实正确,《迈克尔-克莱顿》今晚连映两场,场场都满座,很多记者因为来晚了而没有排上座位。
《足迹》新潮却不动人
另一部《足迹》同样出自年轻导演之手,由迈克尔-凯恩和裘得-洛主演。这位导演是主攻翻拍的,过去已经翻拍过《哈姆雷特》(第N个版本了),伯格曼的《魔笛》。《足迹》则翻拍自劳伦斯-奥利弗和迈克尔-凯恩主演的《侦探》,当年迈克尔-凯恩是演裘得-洛的角色。
故事是关于一位功成名就的作家邀请妻子的情人做客,并施以报复的故事。这两位主演也是这部电影的全部演员,全部场景就是作家的家。但影片却毫不沉闷,两人的对白简洁辛辣,电影院笑声频频。运镜和布景也很特别,作家的家格局设计得非常有趣、有空间感。
但尽管如此,这不是一部动人的电影。它有某些新颖和独特的方面,可是用伊朗导演阿巴斯的话说:第一代导演过他们的生活,然后拍电影;第二代导演看第一代导演的电影,也过自己的生活,然后拍电影;第三代导演看前两代导演的作品,不过生活,就拍电影;第四代导演买了摄影器材看过说明书,就开始拍电影了(大意)。 《足迹》的导演至少也属于第三种了,它就像一个花枝招展的姑娘,因为化妆太浓了,你反而看不清她到底长的什么模样。
搜狐娱乐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迈克尔-克莱顿》记者会 乔治克鲁尼风度翩翩 2007年8月31日,意大利,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第三天,电影《迈克尔·克莱顿》(Michael Clayton)举行发布会...
07-08-31 22: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