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惯例”:开幕片不擒狮 语言“障碍”:再唯美的场景与画面、再引人入胜的情节设置、再富有沧桑感的史诗型爱情,遇上语言交流障碍,那都是白搭,观众都有可能不买你的帐。 惊喜“出彩”:画面、剪接、音乐,还有堪称爱情电影经典的电影画面 |
谁成为威尼斯电影节的开幕影片,都够“倒霉”的。
有人既然敢用概率学买彩票,那我们自然也可以用它来展望一下奖项的归属,威尼斯电影节用它多年的“气质与风格”讲述了一个“开幕片不擒狮”的故事。先前作为开幕片候选呼声很高的《色戒》在最后关头把“皮球”踢给了《赎罪》,相信“成功改造”大美女凯拉-奈特莉的英国导演乔-怀特早已不对“金狮”抱什么指望,能把“最佳女主角”拿下其实也是一种胜利。
| |
《赎罪》首映礼 |
虽然《赎罪》的原著剧本来自一位英国很有影响力的作家;虽然《赎罪》放映后,全场响起了长时间的掌声,但很遗憾,我就是在如此复杂曲折、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里睡着的。直到开幕式现场的掌声响起,才把人从周公那里寻回来。
英文对白、意大利语字幕、有时候还会夹杂着一些法文,对某些国人来说,有幸能在威尼斯电影节开幕式现场和马可-穆勒,张艺谋以及一班影片主创挤一起看这种正版加原版片,该是一次特别难得,十分牛X的经历。可我属于电影的伪铁杆,肚子里的墨水也有限,因此,碰上如此难得的情节片,看着男女主人公在银幕上叽里咕噜说大段大段的台词,是很难让人完全投入角色、产生共鸣的。
这次打瞌睡的经历也让我愈发的坚信,只有音乐才是全世界共同的语言,而电影不是。再唯美的场景与画面、再引人入胜的情节设置、再富有沧桑感的史诗型爱情,遇上语言交流障碍,那都是白搭,观众都有可能不买你的帐。
| |
评委会主席张艺谋为《赎罪》鼓掌 |
当天,本届电影节评审团主席张艺谋脑袋上的同声传译器在场子里相当惹眼,可这样的待遇不是每个到场嘉宾都能享用,于是,在努力的开掘脑海里有限的外语,导致最后半梦半醒之间,我大概看懂了《赎罪》的剧情:应该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妖精”坏了一个正当风华妖精的好事,破坏了一段原本青梅竹马,纯真美丽的爱情。男的被冤进大牢,接着又遭遇战火离散,当妖精和那位男主人几经坎坷,方走在一起没多久,又分别凄惨的死去,在此过程中,“小妖精”的灵魂遭遇成长与震颤,开始了一段长达半世纪的心灵赎罪之旅……
说实在的,虽然自己几番睡去,但其实《赎罪》本身没有任何问题,无论是故事本身、导演讲故事的本领与次序,以及画面、剪接都相当出彩,特别是该片的音乐,相当配合了主人公情绪的波动,也将场内像我一样的人惊醒,醒过来,又看到了几段堪称爱情电影经典的电影画面,不由在心里暗下决心:等回头有空,一定要补看一遍中文版,并介绍给那些还有梦的人,让他们也去看。
该片导演在2005年凭借《傲慢与偏见》杀进过奥斯卡,而《赎罪》算是《傲慢与偏见》的“增强版”,摆明了是向国际大型电影节要奖去的。特别是凯拉-奈特莉和情人在书房亲热以及随后在一片油画般色彩的海滩边惆怅那几场戏,笔墨着力不多,却刀刀见血,相当引人入胜,也颇显导演与演员的艺术功底。
从欣赏《赎罪》的体验,也让笔者想到了接下来几部华语片的命运,和乔-怀特一样,姜文、李安甚至贾樟柯都不是随便拍片的主儿,做活儿都相当的细致,但能否突破“语言交流障碍”,如何给观众带来心理上的新鲜感,可能才是狭路取胜的关键。就像当年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陕西方言、纪实风格,不但国人看着新鲜,无法用语言交流的老外们也从这部“特别”的影片中看到了“特别”的滋味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