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明星_娱乐圈 > 大陆明星

李银河不指望被所有人喜欢 称不会为王小波守寡

  作为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和已故著名作家王小波的爱侣,李银河一直是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她就同性恋、换偶、一夜情等社会现象发表的一系列“离经叛道”的观点,更是引发激烈的讨论。赞同她的人捧之为“英雄”,反对其观点者则斥责她的言论“无耻”。

  近日,置身于争议中的李银河接受记者专访,作为一个女人,她表示自己不会像封建社会的女人那样守活寡,如果“生活有新的遭遇”,她愿意接受。

  人物档案

  李银河,1952年生于北京。经历过上山下乡、参加过生产建设兵团。1974年以工农兵学员身份进山西大学历史系学习,毕业后先后在《光明日报》、国务院政策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等单位工作,现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

  1998年出版“性社会学系列”。

  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五十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生活衣服都是四五十块钱的

  李银河的家是一栋隐藏在北京大兴郊区的乳白色两层别墅。2002年起,李银河就择居在此。一条大狗龇露着白牙,微微低伏着前肢,趴在门口。“没事没事,它不咬人。”光着脚,穿着一双红色塑料拖鞋的李银河笑着打消了记者的顾虑。“我现在生活很规律,一般不熬夜。早上起来后喜欢到院子里散散步。”院子里生长着怒放的月季花,阳光打在上面,红得有些晃眼。“这些都是我种的。”她带着颇为自得的神色和笑意说。

  身为社科院社会学所家庭与性别研究室主任,李银河每周二都会去一趟单位,其他时间则待在家里,除了写论文和专著,就是看看电影读读书,“陪着可爱的小壮壮。”6岁的小壮壮,无疑是她温情母爱的寄托。这个乖巧的小男孩是她的养子。

  “有时候一想起世界上有这么一个小小的生命在依恋我,眼泪就流个不停,眼泪一直流到耳朵里,凉凉的。”李银河说。而电影则是她的生活必需品,每天都会看一两部,已经养成了习惯。

  对于物质,李银河要求不高,“一个人消费的欲望再高,他睡的只能是一个人的床位,吃的只能是一个人的饭量。”在生活上,她崇尚节俭,从来不买名牌,“衣服都是四五十块钱的,比我们家保姆穿的还便宜她一条裤子都二百元呢。”

  平日闲时,李银河喜欢躺在家里的沙发上,随手翻看各种书籍。“好就看,不好就扔在一边,”或坐在计算机前,“有感觉就写,找不到感觉就停下。”

  有时候,她还会把自己的一些观点和思绪写进博客。但是,某些网友的谩骂和人身攻击让她觉得无法忍受。“我真替他们难过。”她摇了摇头,眼睛看着地面:“我的亲朋好友对我的做法都挺支持的。王小波如果活到现在,立场肯定也和我一样,只不过他表达的方式会更幽默。”

  2007年2月4日,是李银河55岁生日。岁月无情,她的白发、眼袋还有抬头纹,已经清晰可见。“小时候,每年过生日总免不了感慨万千,随着年龄渐长,却变得越来越麻木。”她露出笑容,“我的生命在走向后半段,我急切盼望着60岁以后的生活。”

  处世受父母影响最大

  1952年,李银河出生在北京。其父是山西人,母亲是河南人,抗战时相识于延安。革命胜利后随部队进京,后来被分配到《人民日报》工作。李银河兄妹4人,她排行老末。“大姐比我整整大一轮,老三也比我大5岁。”现在回想童年,她感觉很幸福,“非常和谐,而且不缺玩伴。”

  “我们家有一个特点,兄弟姐妹都是属于特别乖的孩子,学习特别好。”李银河说,每次考试,不管数学还是语文,自己都能力拔头筹,无一失手。

  说起父母时,她盯着一旁若有所思:“在成长过程中,对我影响最大的其实还是他们。”“父亲经常会给我们讲一些处世的道理,像‘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之类。”若干年后,当一些专家和学者对她的某些观点大加讨伐时,人们很难看到她站出来反驳或者与之激辩,更多的时候,她会一笑了之:“如果我们对周围的人只观察,不批评,那么我们一定会活得更快乐一些;如果我们总是尝试去欣赏美好的东西,而不去看丑恶的东西,那么我们一定会活得更快乐一些。”

  1969年,李银河17岁,正是花样年华。然而,“文革”却把她裹进时代的洪流。本来是要被分到吉林去插队的,当她得知内蒙正在招人后,有些坐不住了。为了争取到去内蒙的机会,“我写了血书表决心。”在她看来,内蒙有军队编制,算是屯垦戍边,不像纯粹插队的知青。

  这一去就是3年。

  1974年无疑是李银河的人生拐点,因为一篇描写农村生活的文章,她被推荐到山西大学。“我从初一就开始停课,物理化学一天都没学过,最终进了历史系。因为是工农兵学员,所以大学只念了三年。”

  现状以温柔优雅的态度生活

  1982年,李银河去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系硕博连读。两年后,32岁的王小波也来了。在美留学期间,他们驱车游历了美国各地,并利用1986年暑假游历了西欧各国。在美国的4年,王小波基本上没有工作,只是在家读书写作,李银河下班回来后就忙家务、做饭。他们的好朋友丁学良在一篇回忆王的文章中感叹,“李银河真可谓是贤惠,王小波则像个大爷。”

  对此,李银河的解释是:“我不忍心让那样智慧的头脑去干粗活。”

  1988年从美国回来后,李银河开始了自己的专业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范畴:婚姻、家庭、性别和性。其中关于性的研究多一些,她的第一本论文集就是《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当初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方向,是因为这几个领域都是社会学的经典研究领域。”她说,这些问题自己好奇,“研究它们能感觉到快乐,而且,对那些陷于不幸的人们也有所帮助。”

  幸福时光让李银河沉醉,却没想到如此短暂。1997年4月10日,王小波发给李银河最后一封电子邮件:“北京风和日丽,我要到郊区的房子去看看了。”次日凌晨,王小波心脏病突发辞世。其时,李银河正在英国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得到消息后,她“脑子一片空白,耳朵嗡嗡作响”。

  后来李银河深情写道:“作为他的妻子,我曾经是最幸福的人;失去他,我现在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

  转眼间,王小波去世十年。2007年4月11日,李银河和12位王小波的忠实读者发起了“重走小波路”的活动。“这个活动其实是很私人的,就是一帮小波的粉丝为了纪念他,想做点儿跟他有关的事儿。它本身确实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当记者问及私下李银河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怀念王小波时,她淡淡一笑,回答朴实无华:“在心中默默想他。”不过当记者问及其今后的生活时,李银河表示自己不会为王小波守活寡,并愿意接受新的感情。

  回首自己的前半生,李银河觉得平淡无奇,“跟小波在一起有点轰轰烈烈,除此之外,应该说是乏善可陈,也比较枯燥。”至于目前的状态,她觉得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对社会学还比较喜欢,做起来有一些快乐;对文学无限向往,但是缺乏才能;也许最终发现,我真正喜欢做的事情是观察四季轮回。梭罗有一句话说得好:‘我们为什么不能像攀折一枝花朵那样,以温柔优雅的态度生活呢?’”本组文、图特约记者吴怀尧

  对话“不指望所有人都喜欢我”

  在近三个小时的采访中,李银河这个“先锋女权主义女知识分子”始终斜靠在椅子上,跷着二郎腿,手上还摆弄着一支铅笔,随意而旁若无人,但并不令人反感。

  记者:如果可以从头来过,你希望如何度过此生?

  李银河:读有趣的书,写有趣的书,听美的音乐,看美的画,观赏令人心旷神怡的风景,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随心所欲地享受生活。

  记者:针对你的言论的各种批评,是否会影响到你的生活与心情?

  李银河:我生活得很愉快。我想我所想,说我所说,如果碰巧有人喜欢,我引为同道;如果有人不喜欢,那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我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喜欢我,我从来没有这样的抱负。

  记者:据我们了解,你即将有新作问世。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它和你以往的作品有何不同?

  李银河:我之前的作品都很沉重,而这本书相比之下要轻松得多,是一本表明我生活哲学的随笔集,并且收了一些博客里的文章。

  记者:当王小波成为现象后,有一拨人在文风上刻意模仿他,对此你怎么看?

  李银河:小波的文章中有一种传统写作中十分罕见的自由度,看了没有紧张感,反而有一种飞翔的感觉。他的反讽风格实在是大手笔,而且是从骨子里出来的,同他的个性、生活经历连在一起,不是别人想学就能学得来的。

  记者:古人说四十不惑,我发现在你的文章中“生命”这个词出现较多,现在是不是对此感触很深?

  李银河:生命都是很偶然的东西,人类在宇宙中也是很偶然的。我愿意用幽灵岛来比喻:生命就是幽灵岛,它在大海上突然出现,又瞬间消失,其意义并不比一座山或者一棵树大。有一阵我都不敢多看星星,因为看着看着我就会想,咱们这个地球不就是这群星星中的一颗嘛,人就像小蚂蚁一样,爬来爬去几十年就死掉了,无影无踪,就跟没存在过一样。这些东西想多了,非常恐怖的。

  记者:爱情常常是不可预知的,你还会结婚吗?

  李银河:如果有人想问我会不会像封建时代的妇女那样守活寡,我的回答是绝对不会。如果说生活中有新的遭遇,那为什么不可以呢?至于我为什么这么多年没结婚,是不是没有遇到合适的人,这些,以后我写回忆录时就会真相大白,现在还是留个悬念吧。

(责任编辑:小锘)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李银河 | 王小波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