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电视 TV > 巨石传奇·情动华山系列活动 > 情动华山资料库

华山论剑——金庸之华山情节

  1 金庸简介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2月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出身望族。

金庸老师
金庸老师

金庸在剑桥被授予博士
金庸在剑桥被授予博士

金庸
金庸

  大学主修英文和国际法。毕生从事新闻工作,曾在上海《大公报》、香港《大公报》及《新晚报》任记者、翻译、编辑,1959年创办香港《明报》,任主编兼社长历35年,期间创办《明报月刊》、《明报周刊》、新加坡《新明日报》及马来西亚《新明日报》等。

  所获荣衔甚多,包括:1981年英国政府O.B.E.勋衔,褒扬其对新闻事业及小说写作的贡献;1986年香港大学社会科学荣誉博士,表扬其对社会工作及文学创作的成就;1988年香港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名誉教授;1994年北京大学名誉教授;以及1996年剑桥大学荣誉院士等。

  金庸的作品有《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雪山飞狐》、《飞狐外传》、《倚天屠龙记》、《连城诀》、《天龙八部》、《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记》、《白马啸西风》、《鸳鸯刀》、《越女剑》等15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并且都被改编为电影、电视连续剧、广播剧、舞台剧等,其中若干作品已被译成英文、泰文、越文、法文、马来文、韩文等在海外流传,其作品销路长期高踞华人社会之榜首。

  金庸武侠小说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一个难解之谜。上至政府首脑要员、文人墨客、学者教授,下至农夫民工小贩,从中国到美利坚,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层出不穷的金庸迷。

  2 金庸的“华山情结”

  金庸先生凭资料的记载和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奇险雄峻的华山为背景,在他的十五部小说中,有十三部提到华山,写到“华山派”,展开他的武侠世界,描绘出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江湖画卷。而脍炙人口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笑傲江湖》等经典名著更是将华山作为故事展开的大背景。华山给金庸创造了一个自然的江湖境界,金庸给华山创造了一个虚幻的武侠艺术世界。华山,让这位“大侠”魂牵梦萦。

  据金庸本人讲,为什么要在华山论剑而不在嵩山,因为嵩山只是很大,而华山有灵气、仙气、神气,大自然本身就营造出了一种剑侠境界,外在的环境与内容相得益彰,能让人产生无限的想象,被环境所感染。华山壁立万仞,刀削斧劈一般,景观险要,气象森然,很耐人寻味。在北峰论剑台上,起初还是晴空蓝天,一会儿便云腾雾绕,似乎天意也在为“论剑”营造一种神秘奇异的气氛。金庸先生独钟于华山,华山也在为他动容,这不单是金庸的“华山情结”,也是华山与金庸的“侠义之盟”。

  论剑之名

  1 “华山论剑”概念来由

  “华山论剑”,这一现代成语由中国武侠小说一代宗师、号称“武林盟主”的金庸所创造。

  《华山论剑》是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第四十回(也即最末一回)。“华山论剑”金庸小说中最富有传奇与浪漫色彩的一战。这一场战役基本上也确立了武林的格局,以后武林谁强谁弱,一目了然。最重要的是华山论剑确立了一个写武侠小说的定式,武林纷争,大都与抢夺武功秘笈有关。前后共经历三次,跨时60多年。成为最经典也被最津津乐道之战。

  “华山论剑”这一词语后也被用来形容高手过招,在现代中国人的词汇里,它意味着最高境界的交流、探讨和较量。

  如今,华山论剑已不纯粹是刀光剑影的代名词,而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文化概念。正如金庸先生所言,论剑是中国文化文雅的讲法,华山论剑并不是讨论剑法,也不是用剑来比武,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讨与交流。

  2 “论剑”

  剑,本是中国古代兵器,有“剑为百器之帅”说法。史传黄帝得天神授示,采首山之铜铸为剑,讨恶伐逆,号令天下,经夏商周,历代皆铸剑,是神权、王权的象征。不仅如此,剑还是“君子之器”,深为各阶层人士所崇尚。

  剑既为天授,道门尤奉为神器,凡科仪,皆必用剑。所用剑器,或为金铁,“为百炼之钢,无妖不斩”,或为竹木,“喷书符,遣将逐邪”,或不见形,如道门中《慧剑诗》所述:“紫极洞中传剑诀,不属阴阳不用铁。先天元气煅熔冲,铸成便会诛妖孽”。剑的长短尺寸亦不一,或为九尺六尺之长剑;或三尺常形,或仅数寸,变化随心,如意通灵,皆依道法中的圣数,运用也各有不可思议之玄妙。而剑的铸、藏、佩、置以及装饰也各有法度,难以备述。在道教文化中,剑也确实神奇。许多神仙都是御剑而来,化剑而去,仗剑施法,诛魔斩邪。自《庄子·说剑》以来,论剑典籍,不胜枚举。而修炼剑术,亦可成仙,如《真龙虎九仙经》将剑仙列为九仙之上乘。世传剑术之道,皆始于道家,上乘者,为养性修真,降魔卫道之法,如《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十五载吕洞宾语:“吾实有三剑,一端贪 、二断烦恼、三断色欲是吾之剑法也。”

  下乘者,为腾跃击刺,御悔强身之法,既今之武术功夫,流传最广。而道门中出于宗教需求,更重前者,多称之为神剑、法剑。不仅是代天行道的法器,还作为道派传度的信物,是镇山之宝。华山为西岳,按道家五行之说,西岳属金,据《五岳真形图》所载,华山本主羽毛飞行,兵革剑器之属,可见渊源之深。据淘弘景《古今刀剑录》说,大禹治水,曾铸神剑五柄分藏五岳,名“镇岳上方剑”,这就是史书所载华山的镇山之剑,却不知置于何处。清光绪山洪暴发,河峪改道,有 人拾得龙脊,夜视有光,华阴县令闻之命人开启龙骨,见一剑,上有古文字,曰:“镇岳上方”,欲献之朝廷,却不翼而飞,今下落不明。

  华山派是道流之大宗,剑法宗承吕洞宾、陈抟一系,仅论击技工夫,就属博大精深,在武术界影响深远,就其特色而言,身法飘忽,剑走轻灵,当空一击,不架不迎。关于华山派剑法,前人有诗形容:“翻天兮惊飞鸟,滚地兮不染尘,一撒通身皆是手,只见剑光不见人”。

  华山论剑用这个名字是一个文雅的讲法,并不是讨论剑法,也不是用剑来比武。有人批评过,华山论剑没有一个人用剑,有的用手掌,有的用手指,为什么用论剑?论剑是中国文化文雅的讲法。

  再进一步讲,“论剑”,也不单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讨与交流,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国际、英雄与草根、经典与流行……这些表面相悖的概念,其实都可在内涵上相互交流、乃至交融。这是“华山论剑”的时代意义,也是本次晚会所依据的“论”之宗旨。

  文学作品

  在《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出现过三次“华山论剑”情节,三次的来龙去脉如下:

  第一次“华山论剑”

  靖康之耻后,即时未出家的王重阳投入到抗金活动中,他领导的起义军最终抗金失败。王重阳心灰意乱,躲到当时终南山的活死人墓中,无意中却发现了江湖失传多年的武学宝典《九阴真经》,一场武林争杀由此开始……王重阳为制止所谓的江湖厮杀,相约当世四大高手,决战于华山顶上,胜者可获得《九阴真经》。

  中神通王重阳、东邪黄药师、西毒欧阳峰、南帝段智兴、北丐洪七公相约华山。经过七日七夜激战,最终王重阳凭借其正宗的全真武功夺取了天下武功第一的称号和《九阴真经》。此时排出当世五大高手为:中神通王重阳、东邪黄药师、西毒欧阳峰、南帝段智兴、北丐洪七公,并相约二十五年后在华山考证武功。

  第一次华山论剑,相救了普天下的英雄豪杰,免除一场武林灾难。

  第二次“华山论剑”

  第二次“华山论剑”时,东邪黄药师、西毒欧阳峰、南帝段智兴、北丐洪七公、郭靖、老顽童周伯通、铁掌水上漂裘仟仞、黄蓉等来到华山。经过一番周折,此次天下第一高手竟为发疯的欧阳峰,遂曲终人散收场。

  第二次“华山论剑”裘仟仞改过自新,立地成佛,反映了金庸武侠小说已经逐渐抛弃了以前的纯粹以武论剑、快意恩仇的模式,转而以佛学教化恶人,是小说中的一大进步;西毒欧阳峰的发疯,是其自食其果,天下第一魔头从此不再可以为所欲为的害人,江湖可以从此平静多年。

  第三次“华山论剑”

  第三次华山论剑时,杨过、小龙女与东邪黄药师、南帝段智兴、郭靖、老顽童周伯通、黄蓉等共赴华山。在华山上,众人并未动手比武,由黄蓉评说五大高手,最终定为东邪黄药师、西狂杨过、南帝段智兴、北侠郭靖、中顽童,一时传为天下美话。

  此次华山论剑众多武林高手未有任何比武场面,只是由黄蓉评说当世的武林高手,可见金庸对华山论剑又有新的认识,反映了金庸武学中习武与传统武学的接触和升华。

  影视作品

  《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笑傲江湖〉、《倚天屠龙记》等

  ……

  涉及“华山论剑”的金庸武侠影视剧,如有资料请协助添加!

  金庸华山行

  华山给金庸创造了一个自然的江湖境界,金庸给华山创造了一个虚幻的武侠艺术世界。华山,让这位“大侠”魂牵梦萦。奇缘,让这位“武林盟主”亲近了华山,到华山峰顶“谈侠论剑”。

  2003年10月8日,金庸走进了华山,来到了他魂牵梦绕的武林境界,了却了他的一桩宿愿,亲身来缔结了他与华山的千古奇缘。

  华山似乎在久久地期待着金庸先生的到来。连续数日的绵绵秋雨洗净了华山的一草一木一石,让华山以更加亮丽的容貌迎接“金大侠”到来。就在他到来华山的当日,雨驻天晴,秋高气爽、丽日高照,气候爽朗。这是金庸与华山的“天缘”。

  在华山,金庸亲身感受了一次民风民韵的古朴与淳厚。他所听到的、看到的,体会到的,是华山为他准备的一道文化盛餐。在他下榻的莲花山庄别墅,绿草如茵,溪流淙淙.傍晚,碧蓝如洗的天空下,飘荡着悠婉的乐曲.金庸老人在静静地观赏着一台碗碗腔皮影戏。那从幕布后映现出来的皮影造型,形象生动鲜明,色彩夸张流畅,动作灵巧滑稽,加之铜锣胡弦伴奏的金音丝竹之韵和可着嗓子的苍劲古拙的唱腔,让金大侠乐陶陶沐浴在秦地风韵中。

  在迎接金大侠上山论剑仪式上,百面“威风锣鼓”表达了华山的盛情,雄壮有力的鼓点与华山一样的壮美、粗犷、豪迈、激情、热烈,就如同华山人一样强悍、勇敢和热情;100面“素鼓”声则跌宕有致。节奏明快,“鼓舞”独特,表达了华山对金庸先生的到来抑制不住的激动与热切之情。身装鲜艳服装的少年表演的华山武术,让金庸先生不禁感慨:“小朋友表演武术很精彩很感人,将来开发大西北一定是有用之才……”。

  金庸初到华山,体味了华山人淳朴与热情,也感受了华山的雄壮与险峻.老人坐在山上的缆车里,看着窗外壁立如削的山峰和云雾缭绕的景象,似乎在回想着小说中他所描绘的华山景象,也似乎在体味着“华山论剑”中英雄会盟华山的情节与场景。他对坐在身边的人说,为什么要在华山论剑而不在嵩山,因为嵩山只是很大,而华山有灵气、仙气、神气,大自然本身就营造出了一种剑侠境界,外在的环境与内容相得益彰,能让人产生无限的想象,被环境所感染。华山壁立万仞,刀削斧劈一般,景观险要,气象森然,很耐人寻味。在北峰论剑台上,起初还是晴空蓝天,一会儿便云腾雾绕,似乎天意也在为“论剑”营造一种神秘奇异的气氛。 金庸先生独钟于华山,华山也在为他动容,这是华山与金庸的“侠义之盟”。

  金庸创造了一个虚幻的武侠世界。在他笔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一幕幕武林的争斗与较量,一场场江湖的游戏,都寄托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在金庸先生的人生历程中,恐怕他未曾想过自己亲自要到华山上演一幕他所创造的“华山论剑”续章.正如他所言:原来只想和几位朋友到华山看一看,是来旅游,没有想过要到华山“论剑”。

  金庸与华山的奇缘注定他要以这种方式出现在华山之巅。

  金庸来华山“论剑”,目的是以文会友、来交朋友,探讨和交流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以剑比试,争胜负、论输赢。为了给金庸的华山之行留下难忘的记忆,也为“华山论剑”活动增添趣味性,主办方设置了一个让金庸先生意想不到,让观众感到意外,让金庸迷们感到惊喜的节目:设关考金庸。

  第一关是“侠女关”,由张纪中导演的金庸作品《天龙八部》中王语嫣扮演者刘亦菲当关。刘亦菲长得清秀婉丽,清纯可人,金庸先生说世界上还真有这样美,这样漂亮的女孩子,刘亦菲适合演小龙女,完全就是小龙女的化身。

  刘亦菲站在“黄蓉”的扮演者翁美玲、朱茵、周迅三个不同的剧照前,拿出俏皮、聪慧、娇媚、乖巧等四个形容词牌要金庸先生一一对应地评价一下。金庸说翁美玲俏皮,朱茵乖巧, 周迅聪慧、娇媚。最后,他把四个形容词全给了刘亦菲,听得刘亦菲眉开眼笑,神采飞扬,高高兴兴地亮出通关文牒,送金大侠“过关”。

  第二关由央视版《笑傲江湖》华山派掌门人岳不群的扮演者魏子当关,名曰“美酒关”。常言道:“英雄难过美人关”,美酒关还是容易过的。谁料巍子拿出三件传世之宝,让金庸辨认是什么年代的?何种酒具?金庸就是金庸,他不但一口报出是西周父辛爵、唐朝兽首玛瑙杯、五代功道杯,还端起酒盅,与巍子在“酒肆”中品酒论道起来。最后“岳不群”双手一揖,送“大侠”过关。

  第三关是棋圣聂卫平当关的“棋局关”,聂卫平棋圣无意难为“金大侠”,只让金庸奕一子便可过关。二人坐定楸枰两端,崖边风起云涌,金庸气定神若,撸起一子,镇落棋盘,那一招如当空舞剑,剑影飘忽,无招而胜算,在华山之巅留下了“一子棋局”的千古绝唱。

  连过三关后,金庸走上华山北峰,望华山脚下黄河如丝、瞰华山幽谷云飘雾绕.坐云台,说剑论道,任风云际会,剑侠风流,与各位文化学者谈古论今,评说世态,可谓身处奇险风光中,心随流云激荡万层浪。

  华山论剑第一部分:--剑影江湖

  华山论剑第二部分:--侠旅萍踪

  华山论剑第三部分:--荧屏春秋

  华山论剑第三部分:--情为何物

  金庸登临北峰,为华山论剑揭幕

  

(责任编辑:薰)

相关新闻

金庸双喜又得两学位 飞赴英国参加毕业典礼(图)

金庸于1944年考入中央政治学校(台湾的政治大学前身)外交系,也算是政大校友。 “金庸的成就及对学问追求的态度是年轻一代的模范,政治大学这次颁发名誉博士学位...

2007-05-11 15:31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金庸 | 王重阳 | 欧阳峰 | 东邪 | 段智兴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