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莎:各位在搜狐频道收看我们节目的网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依然守候在V频道,现在正在为您直播的是明星在线,我是莎莎,下面隆重介绍我们今天的嘉宾我们的王牌编剧刘和平先生,欢迎。
刘和平:莎莎好,网友们好。
莎莎:跟我们的网友们打一下招呼。
刘和平:网友们大家好!
莎莎:刘老师很低调,坐在刘老师旁边的这位是我们的嘉宾主持,自我介绍一下。
嘉宾主持:魏君子
魏君子:魏君子,但是不是伪君子。
莎莎:伪君子老师,欢迎二位老师,今天我们请到了刘和平老师主要是想来聊聊《大明王朝》的前后故事,因为《大明王朝》是我们刘和平老师自己写的,而且还是《大明王朝》这部电视剧的制片人,今天主要聊一下这个事情。
魏君子:其实在刘老师面前我们都是学生,我们刚才说的刘老师是王牌编剧,不仅说他在编剧界的地位和成就,还在于他善于编排王朝戏,咱们大家非常熟悉的前几年的《雍正王朝》很火,现在是《大明王朝》。
莎莎:比那个更火,据说这部戏艺术质量比那个高很多。
魏君子:说到《雍正王朝》讲的是雍正,《大明王朝》重点的帝王是嘉靖皇帝,我从小看历史看演绎,对这两个皇帝从小没有好感,雍正我小时候看侠义,用血滴子,后来被削掉了脑袋,嘉靖天天在皇宫里面炼丹,好像被宫女差点被勒死。可是看了您的这两部戏就奇怪了,雍正是最勤政的,嘉靖皇帝是无为而无所不为,按照您的说法。您对这两个皇帝的看法是在您创作的过程当中发现他们有不同于我们小时候或者通俗的历史观还是早就有这个对他们的看法?
《大明王朝1566》编剧刘和平
刘和平:先说一些题外话,刚才莎莎所说的王牌编剧实不敢当,原来我在纸媒上郑重声明过一次,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写文章的搞文化的搞文学的都没有什么第一。
莎莎:这个是大家对您的一个肯定。
魏君子:但是从您善编王朝戏,这个王牌编剧还是成立的。
刘和平:戏说可以,回答您刚才这个问题,就是说有很多媒体也好,一些观众也好,都反映你刚才说的这一点,甚至说的激烈一点,翻案,翻案就是改变通常人们对历史中皇帝形象的认定,那就是给他们一个新的认识。
魏君子:现在好像真的有这种所谓的“翻案说”,比如诸葛亮在我们心目当中是,我也是看以前的文章是特聪慧特睿智特会屡出奇迹,现在很多人说他未必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而且是作风一直很保守,很多机会都不怎么样,在用人各个方面也是,这种翻案是反的,您这种是给反的翻成正的了。
刘和平:其实你像我用文艺作品来表现历史人物或者说表现历史题材,我在事先都跟历史学界有很深的沟通,比方说我现在跟南开大学的冯尔康老师,冯尔康先生是我们国家著名的清史稿的编委之一,著名的明清史学家,也是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史学家,我在写《雍正王朝》的时候用二月河先生的小说,但是历史观更多来自于冯尔康先生的《雍正传》是历史学界比较前沿的研究。我们现在历史学界的研究也是在不断进步,对于历史的重新研究和重新定位是我们搞文学创作的人还不敢轻易去触及的,我搞文学创作的同时也是个历史学的爱好者,现在兼南开大学历史系的兼职教授,有时也上上课,在上课的同时向那些老教授学习,向他们学习。我在写历史剧之前一定是自己首先很好地去学历史,读历史,跟着那些研究历史的人向他们学习。这是一点,还有一点,学哲学。
刘和平: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史哲不能分家,刚才你说的我前面写的《雍正王朝》,实话说二月河的《雍正皇帝》小说写得很好,尤其语境的营造、语言都很好,但是通篇读完了之后缺少一个哲学的命题。我在改编成电视剧的时候,给雍正找到一个哲学命题,这个哲学命题是从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里来的,托尔斯泰说过帝王是历史最大的奴隶。在我们的眼中帝王就是一国之君、一国之主,但是这个人如果要当称职的帝王,他就要担负起这一个国家的责任来,于是他就成了这段历史这个国家里面最大的奴隶。纵观中国三百多个皇帝,我发现雍正是最勤政的皇帝之一,只要他勤政就成了奴隶。
莎莎:不勤政就成为奴隶了?
刘和平:是这样的。其实每一代皇帝都不想做这个奴隶,想做主人,尤其是明朝。但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无疑也是勤政的奴隶。
魏君子:每天早晨五六点钟开始批奏章,一直批到晚上。
刘和平:但是到了明朝后来他的这些子孙们很多人你像嘉靖前面的正德特不愿意去做奴隶,好在到了明朝文官集团以及整个国家机器运转已经成熟,更重要的一点是那个时候的道统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我说的道统是孔孟儒学的道统,以忠孝治天下的道统,人们的意识形态已经定位了。中国封建时代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叫做家国同构的时代,这种社会从汉朝建立的,中国和西方一些国家不同,和海洋文明的国家不同,中国是一个大河文明,而且大河文明特别发达的一个农业国,从汉朝开始,由两个阶层形成的一个社会,形成的一个国家。一个阶层就是家族,中间没有社区,中国是缺乏社区层的,没有社区,直接就跳到了国。这个国在地方就是官府为代表,在京师就是皇室为代表。这一个家,一个国就构成了中国的农业社会。
魏君子:很多戏里面说家国天下。
刘和平:于是它的意识形态分开来说就是忠孝两个,凡是每一个朝代都说圣朝以孝治天下,不说以忠治天下,首先在家族里面要讲孝,每个家单元稳定了,这个国就稳定了。
魏君子:对父母孝。
刘和平:忠臣出于孝门,忠臣必是孝子。
莎莎:刘老师从《雍正王朝》到《大明王朝》写历史剧是不是有意识给观众普及一下历史知识,有这个意思吗?还是您的个人爱好?
魏君子:您对时下的,因为现在荧屏上比较热闹,各种历史剧这个秘史,那个微服私访记,它跟您的创作上是干扰也好,或者想跟它相反也好。
刘和平:这个倒没有必要,只是做自己的事情,自己的责任感。我们都知道中国封建历史是两千多年,其实在秦以前不是封建,我比较赞成马列主义历史学家从断代的划分,所谓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这个分析还是很科学的。用一个历史唯物史观来说还是可以的,在秦郡县制建立起来以前,不是每一个中国百姓都有家的,没有家,很多人依附于贵族生存,我们有一个很有名的戏,爱看戏的不爱看戏的都听说过《赵氏孤儿》,为什么公孙杵臼还有程婴那么多人舍了自己的孩子舍了命要去救下赵氏孤儿,原因在哪儿?
《大明王朝1566》编剧刘和平
莎莎:听您说我特想知道。
魏君子:我小时候看过那个戏,当时就奇怪,怎么就会把自己的孩子……这个有社会原因。
刘和平:这个就是我想说的,在那个时候不是每户百姓都有名分的,自己没有家,要依附于贵族,至少是大夫,上面是诸侯等等,这些人都没有家,公孙杵臼还有程婴,背后还有很多人依附于赵家,如果赵家没有了,他们就死,说句不好听的话就是他们就成了丧家之犬。现在很多人不明白,只是用后来的一个观念说这两个人都很讲义气,其实不是的。
魏君子:其实还是有利害关系的。
刘和平:我想在这里附带说一下,秦其实那个时候我们大家都知道,后来2000多年最早提出一个理想希望每户百姓都有一个家,使中国这么大一个依靠农业文明的大的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理想的社会是孔子提出来的,家国同构的理想是他提出来的。那个时候正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争,做不到,严格说那就是奴隶社会,是做不到的事情。所以孔子在生的时候自己说自己惶惶如丧家之犬,周游列国,希望大家能够推行他的理想。后来到了秦始皇的时候统一了六国,但是他没有按照孔子所说的去建立一个家国同构的社会,他是在搞军事共产主义,就是耕战,他把各国的奴隶主都消灭了,但是自己成了最大的奴隶主。那个时候至少有一个最有名的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孟姜女哭长城,长城是需要修,包括车铜轨那么多道路要修,包括水利等等,但是他是用不让你百姓休养生息的那么一种强制的手段,统一了中国很快就灭亡了,所谓二世而亡,也就三十多年,最后出现了中国一个伟大的转型期。这个转型期以前中国的王一直到秦始皇都要讲家世的,我是谁谁谁哪个贵族的后代,只有到了刘邦的时候我们说平民,一个平民出身的人当到了皇帝。为什么?他身边的几个高人张良、陈平、箫何,韩信不属于这一类,这几个政治家看清了天下大势告诉他,你给所有天下的百姓许个愿,只要我坐到天下,每户百姓都有自己的家。因此我们今天叫汉族,我们今天的文化叫汉文化,因为中国家国同构的社会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魏君子:难怪您书上的简介称最后一代汉人,您为什么提出最后一代汉人?咱们的子孙那就不是汉人了吗?
刘和平:我接着刚才的说,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在我小说也好,戏里面也好,多次提到文景之治,汉文帝就是刘邦的孙子,汉景帝就是他的重孙,这两个人当时就是为了执行和实现汉高祖提出的天下每户百姓都有一个家,让他们休养生息,有了前面的秦朝建立的郡县制,又有了汉朝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每户百姓都是老婆孩子热炕头有了一亩三分地,然后这个家族为基本单位的制度建立了,这个时候真正意义上废除了奴隶制,这是一个伟大的革命。
[1][2][3][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