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戏剧 drama > 戏剧动态

关于全新解读版《雷雨》创新演出文本的阐述

  编者按:《雷雨》是中国话剧的经典。曹禺大师早在1936年曾直截了当地说:“《雷雨》确实用时间太多,删了首尾,还要演上4小时余,如若再加上这两件‘累赘’,不知又要观众厌倦多少时刻。我曾经为着演出‘序幕’和‘尾声’想在那四幕里删一下,然而思索许久,毫无头绪,终于废然地搁下笔。这个问题需要一位好的导演用番功夫来解决,也许有一天《雷雨》会有个新面目,经过一番合宜的删改。”

  现在,导演王延松将《雷雨》原剧本84800字删改为演出本的34700字,其中包含了很少与观众见面的“序幕”和“尾声”。 经过重新解读的全新《雷雨》的演出,是戏剧人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而做的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关于全新解读《雷雨》创新演出文本的阐述

  王延松

  一、关于重新建立《雷雨》经典故事的多面体

  我要重新建立《雷雨》经典故事的多面体,决定新的戏剧元素的配置,目的就是要把《雷雨》从即有的意识形态目的论的话语中解脱出来,能够在美学意义上注入更加现代主义的视觉和听觉的设计。我把这个创作过程界定为:全新解读《雷雨》,创新演出文本。

  全新解读《雷雨》,创新演出文本,用富有创意的视觉和听觉的设计跨越戏剧表面的裂缝,传递出语言无法传达的内在张力,使《雷雨》经典故事的多面体变得更加激动人心,这就是我们的方向。

  全新解读《雷雨》,创新演出文本,从重新解读《雷雨》的故事主线开始。

  重新解读《雷雨》的故事主线,我这样表述:是《雷雨》中,一个男人和先后两个女人情爱故事的循环再现。请注意,这个“循环再现”的故事主线是“情爱”,并不是我们以往挂在嘴边的“乱伦”。

  一个男人和先后两个女人情爱故事的“循环再现”,就是指周朴园、侍萍、繁漪的情爱关系以及周萍、繁漪、四凤的情爱关系。因此,就会有一个新的主题线索:人为什么要这样彼此爱着?无论是境遇还是内心,都要有足够的故事多面体展开这一个完整的悲情主题。

  沿着这样的《雷雨》的故事主线,透视其中人性的作为,我们会发现《雷雨》中角色特有的精神困扰和情感迷失,大多是通过情爱与伦理的内心冲突完成的。情爱与伦理是完全对立的两个混战的世界,并且这种混战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不会停止。因此,《雷雨》中“循环再现”的悲情故事,不是出于什么“反封建”、或“暴露大家庭的罪恶”、或“社会问题剧”的目的性和主题性。人类原本一直难以逃离的情爱与伦理两个混战的世界,始终是人性为之恒久征战的“泥沼”。且看《雷雨》中的情爱——犹如一群野性脱缰的“羸马”,如何深沉地陷落在死亡的泥沼里。

  我的方法是:将人性的困扰和迷失经历残酷的考验,先被打入深渊,然后引导到顶端。全新的解读,就像一个装有化学试剂的试管,将《雷雨》中角色“人性的作为”投放进去煅烧,最终必将产生新的结晶。

  青年曹禺在《雷雨》上演两年后的1936年,他说:“序幕和尾声的用意,简单地说,是想送看戏的人们回家,带着一种哀静的心情。低着头,沉思地,念着这些在情热、在梦想、在计算里煎熬着的人们,荡漾在他们心里应该是水似的悲哀,流不尽的;而不是惶惑的,恐怖的……,导引观众的情绪入于更宽阔的沉思的海”,他说:“我写的是一首诗,一首叙事诗,这不一定是美丽的,但是必须给读诗的一个不断的新的感觉”。

  其实,这就是曹禺大师早年所说的“诗样的情怀”。从某种意义来说,全新解读版《雷雨》就是从解读青年曹禺开始,从解读曹禺作品的现代性开始。

  全新解读的《雷雨》给我的预期是:在悲剧精神方面更像一出古希腊的戏剧,而在导演综合手段的控制上则完全是一出现代主义的戏剧。

  二、关于《雷雨》视觉文本和听觉文本

  巴金说“《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的确,除去曹禺先生为读者的方便,用了很多的篇幅释述每个人物的性格而外,读者会在大量的舞台景物、声像的描绘中产生真切的联想。你似乎能看见这些人就是这样生活在舞台上。

  但是,创造全新《雷雨》演出文本,不是复制阅读者的一般经验。我认为,除去导演重新解读、删改文学文本而外,创新《雷雨》演出文本还将包括视觉文本和听觉文本的创造。

  A:关于听觉文本设计:

  戏剧的音乐,首先要考虑音乐的特性以及与对白的关联性。旋律深情又有感染力,要与《雷雨》的一些特定情境融合在一起,不仅要基于音乐以及歌词的内容,还要基于的对现代观众审美热情的唤起。

  依据剧本“开幕时,外面远处有钟声。教堂内合唱颂主歌同大风琴声”的提示,我想,用唱诗班引入巴赫音乐的“复调”结构,一步一步的引导观众进入到《雷雨》“循环再现”的复杂故事。用“复调”的语言结构,将悲悯的主题在不间断地、多声部的“循环再现”中迸发出难以控制的情绪力量,然后,“使观众的感情又恢复到古井似的平静,但平静是丰富的,如秋日的静野,不吹一丝风的草原……”(曹禺的话)。我认为,这是创造听觉文本时候,要寻找到的总体感觉。

  请注意,听觉文本以音乐语言为主体,在叙述、推动戏剧发展的过程中,仍需要找到恰当的诗意的文学内容作依托。为此,我找到曹禺先生中学时代写的一首诗:不久长,不久长,乌黑的深夜隐伏,黑矮的精灵儿恍恍,你追逐在我身后,啾啾在我身旁。啊,父啊,不久我将冷硬硬地睡在衰草里。我的灵儿永在,深林间为你歌唱。不久长,不久长,莫再弹我幽咽的琴弦,莫再空掷我将尽的晨光。从此我将踏着黄湿的徘徊小路。啊,父啊,我要寻一室深壑暗涧作我的墓房。我的灵儿永在,深林间为你歌唱。

  曹禺青年时代的苦闷,通过“衰草”和“墓房”,就这样成为了《雷雨》悲凉的象征意向。我想,将唱诗班以剧中人的身份带入《雷雨》的故事现场,舞台上的歌唱者成为强有力“雷雨之声”的一部分,成为创新《雷雨》演出文本不可替代的角色。

  我认为,没有什么能取代这种叙述性的舞台语言所带来的诗意的神秘气息。

  B:关于视觉文本设计:

  我们想象《雷雨》的视觉效果时,主导图像就是悲情的循环。“不久长”的诗意和神秘,确立了听觉文本的象征意味,而在视觉上,如何扩展这种诗意的神秘氛围,在于如何表现情爱、死亡、重生的戏剧主题。

  《雷雨》之残酷,在于展开这些人性当中的挣扎! 透过“死亡”,看见“重生”,正是我们看《雷雨》的眼光。

关于全新解读版《雷雨》创新演出文本的阐述

  《雷雨》之美在于残酷之美,在视觉上,就是反差之美,残缺之美。

  视觉的“反”,是一种能量的积累,犹如“台风的中心是宁静的”。

  视觉的“缺”,是一种清新的丰富,因为“五色使人目盲”。

关于全新解读版《雷雨》创新演出文本的阐述



  关于空间的功能,曹禺在《雷雨》序幕中这样开场:景,一间宽大的客厅,在某教堂附设医院内。接下来我们发现这座教堂附设的医院,就是周朴园九年前卖给附近教堂的周家的老房子。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解读为:这是一种功能与意味双重复合的空间。

  关于置景,请注意这老房子里很多的门窗以及各种的帷幔:屋中有通往外面的笨重的门,门前垂着深紫色的帷幔;右边有一扇门,通着现在的病房,这门前也挂着一条深紫的绒幔,幔角拖在地上;靠中间门的右面,墙凹进去如一神像的壁龛。 壁龛的上大半满嵌着细狭而高长的法国窗户,每棱角一扇长窗,这前面整个地遮上一面的摺纹的厚绒垂幔,拉拢了,壁龛完全被遮盖,看不见窗户也透不进阳光。

  我认为,整体看上去,屋内富丽的局部陈设以及屋外花园的藤萝架,这一切仿佛记忆着过去了的凄美景象。

  很明显,这种功能与意味双重复合的演出空间,给足了我们重新解读《雷雨》的风格化视觉设计的要求。我决定不再用传统的写实手法来设计《雷雨》。我要在全新的《雷雨》一开始,透过视觉的《雷雨》,把观众从旧版的模式中解脱出来,令人信服的完成想象的跨越。是什么设计能帮助我们完成视觉《雷雨》的整体风格呢?观众在接受了一个创意的暗示或提示之后,也就接受了戏剧表现的方式,并按这个方式欣赏接下来的戏剧内容。

  我期待观众这样看《雷雨》的演出,观众不仅被故事本身感动,更被故事的讲述方式深深的吸引。《雷雨》视觉的全新设计,将在整体上为故事的讲述方式创造空间的便利。

  三、关于《雷雨》人物形象的结构性调整

  《雷雨》人物形象的个体魅力,已经被无数次的证实过了。曹禺后来谈到他对《雷雨》的序幕和尾声并不太满意,甚至《雷雨》太象戏了,也成为他自己很认同的观点。但是,曹禺强调以“悲悯的心情”来观察《雷雨》中的人,他希望把出现在《雷雨》的这些混战在情爱“泥沼”中的人,尽量的推得远一些来观照。他说“我的方法仍不能不把这件事推溯,推,推到非常辽远时候,叫观众如听神话似的,听故事似的,来看我这个剧。”我想,曹禺早年的这种审美期待,正是我们今天在《雷雨》人物形象的结构性调整上的作为。

  因此,我们要在已经确立的故事主线中寻找方法。一个男人和先后两个女人情爱故事的“循环再现”,使得我可以大大削弱鲁贵在《雷雨》中的穿插作用,甚至可以完全杜绝第三幕鲁贵家在视觉上的存在,因为这种场景的出现有悖于我重新解读《雷雨》的美学观。我所以反复强调视觉文本和听觉文本的设计,就是为了找到更加便利的叙事方式,使出现在《雷雨》中的人性状态,获得一种诗意叙述的自由。

  于是,这屋子那一天夜里连男带女死过的三个人,周萍、周冲、四凤率先出场了。

  且看,四凤在重蹈着侍萍三十年前的覆辙,无论是对于四凤还是对于侍萍来说,这种命运的循环真是太残酷了。

  再看,四凤与周冲的死亡遭际,他们自己并无过咎。而那个儿子鲁大海的悲剧在于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谁。

  还有,更具现代意义的繁漪性格的魅惑。所说繁漪是雷雨中的魅惑精灵,就是把这种性格残酷的一面给柔化了,人们想更多看到她的可爱之处 。曹禺说:“她的生命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这使我想到有人把悲剧称作“人在失败中的伟大”。

  全新解读《雷雨》的悲剧性,在于冲突的双方都尽最大的努力来对抗,并最终通过两败俱伤或者一起灭亡的方式来改变原有的关系。繁漪性格的魅惑力,使她成为一个男人和先后两个女人情爱故事“循环再现”的交叉点,从而引爆出“雷雨”般的悲情。

  一个男人和先后两个女人情爱故事的“循环再现”,我们按照这样的解读把周朴园和周萍两个男人的父子关系当作一个完整人格来解析的时候,就会发现其中的秘密。这秘密正如别林斯基在谈到悲剧时说的:“如果主人公战胜了心灵的自然爱好而有利于道德法则,那么,幸福就永别了,生命的欢乐和魅力也永别了!他变成了行尸走肉……主人公如果遵循了心灵的自然爱好,那么他被自己认为是一个罪犯,成了良心的牺牲品。”因此,周朴园也并非是罪魁祸首,而是这个世界原本出的毛病。在序幕和尾声中,周朴园守候着一个疯子和一个痴呆患者,都是他爱过的。他到底在守候着什么?可能不仅仅是残酷的结局。

  最后,我让痴呆的侍萍静静的复述着她心头永远的痛:人心靠不住,并不是说人坏,我是恨人性太软弱,太容易变了。

  全新解读《雷雨》,创新演出文本,只因为我们要唤起人的悲悯之心:透过“死亡”,看见“重生”。

  当我们胸有成竹的建立起这些设想的时候,会感到一种艺术创造的快乐。从中,我们看见了曹禺大师,看见了自己的美学观。

  也许,我们将随着对过往经典戏剧的重新解读,而进入一个新的戏剧时代。(于上海戏剧学院《雷雨》建组会 2006年12月17日)

  

  

(责任编辑:阿芒)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曹禺 | 方式 | 人物 | 周朴 | 周萍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